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458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题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训练(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0衡水模拟)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大地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和基本的经验,就是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该文章()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思想产生B.严格遵循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C.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D.阐明了团结盟国抗战的重要性【解析】选C。根据孙中山逝世的时间可知文章应该发表于1949年,因此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故

2、选C; 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有本质不同,排除B;1949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2.法学家在评价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又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政的基础。”这部文献()A.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方针B.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C.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

3、的根本大法”可知,材料中的法律文献指的是新中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方针,A正确;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的是1954年宪法,B错误;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是1982年宪法,C错误;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是1954年宪法,D错误。3.如图是1953年画家武德祖创作的宣传画。此宣传画内容反映了() A.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主要任务 B.“大跃进”运动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风貌 C.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增强 D.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解析】选C。意识形态建设不是工人阶级的主要任务,A说法错误

4、,排除;宣传画创作于1953年,“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始的,故排除B;从宣传画的题目可以看出当时工人的劳动热情高涨,也从深层次反映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增强,C正确;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是在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故排除D。4.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到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保家卫国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了安定的社会环境D.粉碎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解析】选D。粉碎美国对中国孤立政策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D错误,符合题意;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保家卫国,A正确,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B、C正确,不符合题意。5.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比1950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从几种日用必需品的销售量来看,纱布1951年较1950年增加百分之十,纸烟增加百分之十四,火柴增加百分之二十,糖增加百分之十四,煤油增加百分之四十七,茶叶增加百分之七十。这有利于()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B.土地改革的进行C.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D.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解析】选D。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剥削制度的废除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6、,农村的人均消费水平得到提升,购买力大大增强,为工业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故选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故A错误;题干反映了土地改革的结果,提高了人民对工业品的需求,B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利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C错误。【拓展延伸】土地改革是新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契机(1)土地改革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原料,为工业品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我国购买工业化所需的机械器材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2)土地改革的胜利,为实现农业集体化提供了条件。(3)由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7、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因而开启了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6.(2020湖南师大模拟)下图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D.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解析】选B。根据“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结合所学,美国长期推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美国为了保全面子不得不继续扶植蒋介石的政策,漫画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B正确;材料主

8、要说明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A、C不是漫画的主要意图,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排除D。7.(2020中山模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说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A.是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产物B.是“另起炉灶”方针的体现C.有利于促进东亚和平D.具有鲜明的冷战特征【解析】选D。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敌视中国。中国和苏联针对日本及其盟国缔结同盟条约,对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起了积极作用,故选D。8.(2021厦

9、门模拟)1953年5月,中苏两国签订关于苏联政府援助中国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如表是苏联提供援助的项目工程数目统计,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项目类别军事冶金化学机械加工能源轻工业工程数目44个20个7个24个52个3个 A.消除来自西方的战争威胁 B.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 C.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 D.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析】选B。题干中没有涉及西方的战争威胁的内容,故排除A;根据所学可知1949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下,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所

10、以当时中国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建设,故B正确;题干中不能体现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故排除C;着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当时国情不符,故排除D。9.(2020长沙模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共支付了33.5亿元人民币,就基本买下了整个国家(台湾除外)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一举措()A.大大损伤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尝试C.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道路D.反映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解析】选C。据材料“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共支付了33.5亿元人民币,就基本买下了整个国家(台湾除外)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和

11、平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道路,故选C;这一举措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前提,排除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尝试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0.(2020石家庄模拟)“一五”期间建设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项目,主要设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50项中的106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35个,其中21个安排在四川、陕西两省。由此可见,该布局()A.意在强化东北地区工业中心地位B.突出资源分布与军事需要的结合C.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D.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解析】选B。苏联援建的项目多

12、布局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此布局一方面迎合了资源的分布,有利于发展,另一方面布局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利于维护国防安全,故选B;东北只是布局地区之一,没有体现中心地位,排除A;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该布局兼顾资源分布与国防安全,并不仅仅是协调经济发展,排除D。11.(2021怀化模拟)1950年国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而私营企业只占31.6%,到1955年国营企业该数值上升到99.2%,私营企业进一步下降到0.8%。这从侧面反映了()A.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B.中国改革照搬苏联模式C.新的经济基础逐步建立D.“一五”计划成效显著【解析】选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确立计

13、划经济体制,排除A;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信息“国营企业的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68.4%”“1955年国营企业该数值上升到99.2%”体现的是国营资本在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多,逐步确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联系所学可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正确;“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加固训练】连环画又称小人书,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一定的历史时期特色。如图是1955年出版的连环画册的封面,该书的内容主题是()A.批判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B.介绍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C.反映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建设D.表达人民对土地改革的认同【解析】选B。题干信

14、息没有体现批判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的内容,故排除A;根据题干时间“1955年”和“明确了新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连环画体现了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场景,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故B正确;题干信息不能反映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建设,故排除C;题干信息不能反映人民对土地改革的认同,但时间不符合,故排除D。12.(2020南昌模拟)下表为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及其增长情况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项目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长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倍数钢535万吨296%5.8倍原煤1.3亿吨96%2.1

15、倍发电量193.4亿度166%3.2倍A.工业发展急躁冒进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经济逐渐恢复D.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解析】选D。“一五”计划前,我国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材料表格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的长足进步,使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故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本身没有体现出工业发展的急躁冒进,A错误;材料只涉及重工业数据,不能得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B;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排除C。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950195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粮食总产值年均增

16、长6.8%,棉花总产值年均增长17%,农业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也快速提高,“以粮食为例,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 035公斤提高到1955年的1 425公斤,提高37.7%,年均递增5.5%”。农民还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到1952年,全国22个省,已推广12种新式农具400 529部,增添水车293 000部,新凿和修复水井668 000眼,新建和整修小型渠道和储水塘堰共336万余处”。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起来。农民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提高。土地改革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农民中产生了

17、劳动互助的积极性。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于当年12月下发给各级党委试行,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按照积极发展和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大量地发展劳动互助组,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到1952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65%以上,新解放区占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4 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摘编自姜帆从农业合作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1)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意义。(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劳动互助组的背景

18、。(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年农业合作社取得成功的影响。(4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8%,粮食总产值年均增长6.8%年均递增5.5%”等信息,可知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据材料一“农民还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可知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第(2)题,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得了土地;根据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后一部分农民不具备独立生产的能力,无力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农民中产生了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可知,农民生产经营困难,劳动互助在农村中出现;根据材料二“把农业发展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可知,政府对农业

19、工作的重视;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二“全国还成立了4 000多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可知,农业互助合作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答案:(1)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总量增长迅速,农业生产技术提高。(2分)(2)背景: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民生产经营困难,劳动互助在农村中出现;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开展。(6分)(3)影响: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

20、的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4分)14.(2020深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为节俭观变化表时代节俭观古代墨子:“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荀子认为,德性高的“圣贤”可以而且应当奢华,需要反对的是那些地位不高、德性不够的人超越等级或礼仪的消费,即“僭越”贾谊积极主张国家和个人都要多积蓄,反对奢侈浪费明嘉靖年间出现了“崇奢黜俭,奢能致富”的思想近代梁启超说东方国家的衰亡,根源就在于崇俭晚清时上海报刊公开讨论“俭与奢”,发表题为论治世不必偏重节俭的文章民国初年,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天津商务总会告诫商人必须“遵节俭,尚素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三年,旧三

21、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雷锋:“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发展与节俭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论述。(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围绕“社会发展与节俭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然后通读材料,归纳得出论题,根据材料古代“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需要反对的是那些地位不高、德性不够的人超越等级或礼仪的消费”“贾谊积极主张国家和个人都要多积蓄,反对奢侈浪费”,近代“梁启超说东方国家的衰亡,根源就在于崇俭”“遵节俭,尚素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结合“明嘉靖年间出现了崇奢黜俭,奢能致富

22、的思想”,概括得出论题:经济发展水平对节俭观念有重要影响。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我国古代以及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倡节俭的原因,联系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说明经济发展冲击了节俭观念。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经济发展水平对节俭观念有重要影响。(2分)论述:经济水平落后促成节俭观的形成。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生产水平低下,社会产品匮乏,具有脆弱性,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家庭消费格局,为了保持一定积蓄,抵制生存风险,形成了“黜奢崇俭”的观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缓慢,节俭成为民众普遍接受的观念。经济发展冲击了节俭观念。明清时期,随

23、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了“崇奢黜俭”的观念。近代以来,传统经济结构变革,过分节俭制约民族资本发展,于是崇俭观受到批判。节俭观念的消长,受社会物质丰富程度影响。(10分)示例二:论题:节俭观念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分)论述:节俭观的盛行有利于国家财富的积累。中国古代,“黜奢崇俭”的观念便于增加社会物资储蓄,以备军用赈灾之需,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统治。“一五”计划期间,节俭观普遍被接受,生活消费的节制,保证了国家集中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得以实现,成就了经济建设的飞快进步。节俭观促成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国古代倡导节俭,杜绝对生产资源的浪费,反对铺张浪费,维系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近代兴起的奢侈之风影响了社会风气,节俭观有利于抵制不良风气的扩散,促使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健康发展。在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同时,不应丢弃节俭的传统美德。(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