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分子B. 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 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都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答案】A【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
2、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过程所需的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A错误;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水、无机盐、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等物质,B正确;C、人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
3、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C正确;D、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通常都能被毛细血管静脉端重吸收,D正确。故选A。【点睛】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B.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 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 渗透压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
4、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A正确;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pH调节和血糖调节,C正确;D、渗透压的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D错误。故选D。3. 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型,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可能位于
5、甲方框处C. 图中一共有4个完整突触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结合题意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图中共有5个突触。【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d为传出神
6、经,e为效应器,A错误;B.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即乙方框处,痛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即甲方框处;所以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B正确;C.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共有5个完整的突触,C错误;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引起乙的兴奋,也可能抑制乙的兴奋,D错误。故选B。4. 下图为从蛙后肢上分离的坐骨神经,若在电极a的左侧施加一适当的刺激,则( )A. 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B. ab(膜外侧)之间会产生电流,方向为abC. 电极a的左侧受到适当的刺激时大量Na+外流D. 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答案】D【解析】【分析】
7、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若在电极a的左侧施加一适当的刺激,兴奋会依次传导到a、b两点,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错误;B、由于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适当刺激,兴奋先传导到a,a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而b处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ab之间会产生电流,膜外电流方向为ba,膜内电流方向为ab,同理,当兴奋传导到b时,产生的膜外电流方向为ab,膜内电流方向为ba,B
8、错误;C、电极a的左侧受到适当的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大量Na+内流,C错误;D、兴奋在整个神经纤维中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D。5.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激素是有机分子 激素是信息分子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多种生命活动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是有机物,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详解】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有机分子,正确;激素是信号传导的分子,能够传达信息控制细胞的活动,正确;激素通过调节各种细胞
9、的代谢活动来影响生物的生理活动,不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错误;激素随体液运输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错误。故选C。6. 下列生命活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 特异性抗体与病菌结合能抑制病菌增殖B.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C. 效应T细胞能识别自身癌细胞并将其清除D. 皮肤、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可以进入人体后,大多数的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给T细胞,引起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大
10、量产生抗体,并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清除抗原,当机体再次感染相同抗原,会刺激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详解】A、特异性抗体与病菌结合能抑制病菌增殖,属于体液免疫过程,A正确;B、泪液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C、效应T细胞能识别自身癌细胞并将其清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C错误;D、皮肤、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A。7.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 尖端、尖端、尖端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 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D. 尖端、
11、尖端下面部分、尖端【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以及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它会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从而促进该部位的生长;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详解】幼苗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为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也是胚芽鞘尖端;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而生长素由尖端产生后向尖端以下运输,促进胚芽鞘下端部位的生长,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尖端下面的一段会发生弯曲。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
12、选B。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体现了下列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的含义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此时的芦芽也刚刚破土而出,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详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指阳光、水、
13、空气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诗句中诗中涉及江水等非生物成分和竹、桃、蒌蒿、芦、鸭、河豚等多种生物,只缺少分解者。故选D。9.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 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 促进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C.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D. 幼嫩的根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根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
14、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根、芽和茎的敏感程度大小是:根最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图中A、B和C分别对根、芽和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详解】A、从图中看出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A正确;B、促进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例如促进根的最适浓度在10-10moL/L,而促进芽的最适浓度在10-8moL/L,B正确;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C正确;D、从图中不能看出生长素对幼嫩根和成熟
15、根的作用,D错误。故选D。10.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B. 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答案】A【解析】【分析】1.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16、。2.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液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详解】A、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而郭葛等人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错误;B、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
17、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B正确;C、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C正确;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故选A。【点睛】11. 果树整枝修剪和棉花的摘心,能提高产量,根据的原理是( )A. 减少其蒸腾,保持水分,使其代谢旺盛B. 减少营养器官的生长,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C. 破坏顶端优势,供其多产生侧枝,从而提高产量D. 避免生枝过多,出现落花落果,从而减
18、低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顶端优势指的是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原理: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生长;同时,生长快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果树整枝修剪上应用极为普遍,人工切除顶芽,就可以促进侧芽生产,增加分枝数在生产实践中经常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进行果树整枝修剪,茶树摘心,棉花打顶,以增加分枝,提高产量。所以C项正确。12. 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探究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
19、B. 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可以使用浸泡法C. 该实验结果体现了2,4-D作用的两重性特点D. 通过预实验确定进一步实验浓度梯度的范围在2ppm4ppm之间【答案】B【解析】【分析】2,4-D为生长素类似物,分析图示可知,该实验设置了6组,浓度为0ppm处理组为空白对照,2ppm10ppm共5个处理组为实验组,实验组的生根条数均大于对照组,说明其2,4-D浓度均能促进生根,且在2ppm10ppm浓度范围内,促进作用先增大后减小。【详解】A、该实验设置的组别较少,且2,4-D浓度梯度设置较大,只能说明促进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4ppm附近,A错误;B、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可以使用浸泡法或沾蘸法,B
20、正确;C、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结果只能体现2,4-D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促进作用,未体现抑制作用,因此未体现2,4-D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D、由图示可知,该预实验表明促进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4ppm附近,因此进一步实验浓度梯度的范围在2ppm6ppm之间,D错误。故选B。1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B. 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C.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分运送到作用部位D.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
21、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详解】A、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A正确;B、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成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B错误;C、植物激素起调节作用,能从产生部分运送到作用部位,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正确;D、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故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D正确。故选B。【点睛】14. 某淡水湖曾经水草稀少,经过治理,现在水草茂盛、鱼游虾嬉、鸟戏湖面,生物资源逐渐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要认识该淡水湖群落,首先要分析的是该群落的物种组成
22、B. 该淡水湖群落中可能存在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C. 该淡水湖中的水草、鱼、虾、鸟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 从曾经的水草稀少发展至现在生物资源丰富的过程属于群落次生演替【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基本特征,所以要认识该淡水湖群落,首先要分析的是该群落的物种组成,A正确;B、该淡水
23、湖群落中可能存在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B正确;C、群落是指某地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C错误;D、从曾经的水草稀少发展至现在生物资源丰富的过程属于群落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C。15.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只有标志重捕法B. 可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D. 在确定渔业上捕捞强度时,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而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
24、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详解】A、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A错误;B、通常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C、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C正确;D、在确定渔业上捕捞强度时,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以确定合适的捕捞量和时间,D正确。故选A。【点睛】16.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25、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J”型的增长B. 试管比试管内的种群先到达K值C. 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 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初始阶段,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十分充足,酵母菌的数量比较少,4个试管中的种群都会经历J型曲线增长,A正确。B、试管、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起始酵母菌的数量不同,试管比试管比先到达K值,B错误。C、试管、中的起始酵母菌的数量相同,但是培
26、养液体积不同,故二者的K值不同,C正确。D、试管、中的培养液体积相同,但是试管内的起始酵母菌数量多,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D正确。故选B。17.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 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 自然界的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 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是信息传递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方面的具体应用,A项错误;B、自然界的草原返青时的“绿色
27、”,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B项正确;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是信息传递在提高畜产品的产量方面的具体应用,C项错误;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是信息传递在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方面的具体应用,D项错误。故B。1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B. 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称为能量流动【答案】C【解析
28、】【分析】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通过各种途径放散到环境中的能量,再不能为其他生物所利用;2.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详解】A、能量沿食物链与食物网以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方式流动,A正确;B、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B正确;C、由于能量传递效率固定约为10%20%,则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错误;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称为能量流动,D正确;故选C。1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
29、级功能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位。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基因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详解】A、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A正确;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B正确;C、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涉及脑
30、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而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故选D。20. 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下丘脑有水平衡的调节中枢C.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D. 水盐调节涉及到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来完成的,该激素是由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的激素。【详解】A、大量饮水,细胞
31、外液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B、下丘脑有水平衡中枢,B正确;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尿量增加,C错误;D、水盐调节涉及到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D正确。故选C。21. 下列有关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不会出现这种情况B.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0.8g/L1.2 g/LC. 血糖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D. 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供给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血糖调节过程主要发挥作用的激素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能促进细胞加速摄
32、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而升高血糖。【详解】A、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是升高血糖,而血糖升高后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下降,A错误;B、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0.8g/L1.2 g/L,B正确;C、血糖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C正确;D、血糖的主要去向是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D正确。故选A。22.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
33、的直接价值B.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 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 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B【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详解】A、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
34、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正确;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C错误;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强,所以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男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3. 根据课本基本概念和原理填空(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能促进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_、_两类。(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_的稳定。(4)植物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5)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6)随着时间的推移,_的过程,就叫做演替。(7)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答案】 (1). 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
35、2). T细胞 (3). B细胞 (4). 维持生态系统 (5).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6). 种群密度 (7).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8). 负反馈调节【解析】【分析】1、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吞噬细胞等。3、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4
36、、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1)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2)淋巴细胞主要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植物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6)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37、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7)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点睛】本题考查必修三的基本概念,考生需要识记基本概念即可解答。24. 人进入寒冷环境中后,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人进入寒冷环境,会出现脸色苍白、寒颤等反应。这说明体内血糖浓度_,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_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全身发抖。出现脸色苍白的直接原因是_,其意义是减少热量散失。(2)人在寒冷环境中,体内的_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细胞产热,该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测,原因是激素调节有_的特点。(3)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_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使血糖
38、下降。血糖下降的信号直接刺激_,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答案】 (1). 下降 (2). 骨骼肌收缩 (3).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4). 甲状腺素(或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 (5). 通过体液来运输 (6).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细胞呼吸) (7). 胰岛A细胞【解析】【分析】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人进入寒冷环境,
39、这说明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所以通过骨骼肌收缩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人体表现全身发抖。同时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故出现脸色苍白的现象。即出现脸色苍白的直接原因是皮肤血管的收缩,减少散热。(2)人在寒冷环境中,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以促进细胞产热,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来运输的,故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测。(3)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细胞呼吸(或有机物氧化分解) 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使血糖下降。血糖下降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使之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点睛】熟知体温调节和
40、血糖调节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够结合人体自身的表现来解释相关的生物学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25. 新冠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关键刺突蛋白与人体细胞膜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才得以进入细胞。ACE2参与催化血管紧张素的形成,血管紧张素是调节血压,维持血浆渗透压、pH等稳态所必需的激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研究发现,2019-nCoV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鼻腔中的黏膜和毛发属于保卫人体的第_道防线,可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2)愈后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2019-nCoV感染,原因是体内产生了_细胞,
41、当再次接触2019-nCoV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为_。(3)血管紧张素通过_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的含量有关。(4)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_呼吸增强后,就会出现乳酸中毒等情况,甚至会死亡。(5)在被2019-nCoV感染的人群中,有些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患病症状,这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的_功能强弱有关。【答案】 (1). 一 (2). 记忆 (3). 浆细胞、效应T细胞 (4). 体液 (5). 无机盐 (6). 蛋白质 (7). 无氧 (8). 防卫、监控和清除【解析】【分析】1、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通常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
42、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代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异性可以起作用。2、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故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鼻腔中的黏膜和毛
43、发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可抵御部分病原体的侵袭。(2)愈后患者体内含有对病毒具有记忆的细胞,即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接触2019-nCoV时体内的记忆细胞会直接接受病毒抗原的刺激,并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体内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性结合,因此,治愈的患者短期内不容易再次被2019-nCoV感染。(3)血管紧张素进入血浆,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和CI-等无机盐离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4)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新冠肺炎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无氧呼吸增强后,就会出现乳酸酸中毒等情况,甚至会死亡。
44、(5)人体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在被2019-nCoV感染的人群中,有些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患病症状,这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强弱有关。【点睛】本题以新冠肺炎为背景,考查免疫学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把握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识记人体内三道防线及其功能、激素调节的特点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26. 白杨树是速生高大落叶乔木,可通过营养繁殖大面积种植。请回答以下问题:(1)白杨树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的方式称为_。某浓度的生长素对白杨树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根的生长反
45、而起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了_。(2)白杨树可通过枝条扦插繁殖大面积种植,常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若配制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高,则采用_法。促进白杨树叶片脱落的植物激素主要是_,其合成部位是_等。(3)为了验证“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设计如下实验:材料和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幼苗若干,不含生长素和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幼苗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_;C组去除顶芽,在切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将三组幼苗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侧芽生长状况。实验结果:A组的顶芽生长,侧芽未发育成枝;B组的侧芽发育成枝
46、; C组的_。实验结论: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抑制侧芽的生长。【答案】 (1). 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 (2). 极性运输 (3).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 (4). 沾蘸 (5). 脱落酸 (6).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 (7). 去除顶芽,在切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 (8). 侧芽未发育成枝【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详解】(1)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于顶芽产生生长素运输至侧
47、芽,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的方式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送到形体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某浓度的生长素对白杨树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根的生长反而起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说明了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2)常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捅条生根,若配制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高,则采用沾蘸法,若浓度较低,则采用浸泡法;促进叶片脱落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其合成部位是植物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3)A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B组去除顶芽,在切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C组去除顶芽,在切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
48、毛脂。实验结果:A组存在顶端优势,顶芽生长,侧芽未发育成枝;B组由于去掉顶芽,因此侧芽发育成枝;C组由于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不发育成枝。【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27. 图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营养级同化量未被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A2.4810112.001091.2010103.601010B2.401076.001054.001052.30107C7.50
49、1082.401076.001067.16108(1)图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藻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图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_、_。(3)若要调查图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_和_。(4)输入表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_(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5)表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答案】 (1). 群落 (2). 温度 (3). 光照 (4). 记名计算法 (5). 目测估计法 (6).
50、2481011 (7). A (8). 320%【解析】【分析】营养级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所处的层次。生态系统的食物能量流通过程中,按食物链环节所处位置而划分不同的等级。自养生物所固定的能量和合成的有机物质是生态系统中最初有机营养源,称为初级生产者。这些能量和营养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详解】(1)研究发现水域中的藻类即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2)在a处的高海拔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使植物的分布出现差异,所以影响a处植物分布是主要因素是温度;在c处的低海拔区,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而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逐渐减弱,因此影
51、响c处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4)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依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表中同化量数值的大小可推知:由表中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构建的食物链为ACB,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A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为2.481011J/hm2a。植被所具有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体现。(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C)到第三营养级(B)的能量传递效率(2.40107)(7.50108)100%3.20%。【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群落的结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
52、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28.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和_的形式流动。由图可以看出,物质循环发生在_之间。(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E代表_。图中参与组成生物群落的是_(填字母)。(3)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4)“周一请吃素”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中支持环保的青年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是相吻合的。(5)请根据上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答
53、案】 (1). CO2 (2). 含碳有机物 (3).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4). 分解者 (5). BCDE (6). BCD (7). 逐级递减 (8).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解析】【分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根据碳循环的过程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气中的CO2,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详解】(1)AB过程,大气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被B生产者同化,BC过程,C捕食B,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之间流动。由图可以看出,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E代
54、表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图中参与组成生物群落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BCDE。(3)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根据图中碳循环关系,其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是BCD。(4)人类以植物性食物为食,食物链较短,根据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缩短,可以减少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5)为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效应,可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点睛】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理解碳循环的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所指代的成分,同时能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准确分析题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