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学案导学【三维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及其特征皖南事变及其影响通过对南京国民党政府政权性质的了解,通过延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认识中共“七大”对中国命运抉择的重要意义。概括,阐释抗战胜利后决定中国命运的是国共两个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努力实现国内的和平民主统一;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要消灭人民革命势力,实现独裁统治。学习这段历史,学生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选择民主、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延安民主政治的建设“三三”制原则及其意义抗日根据地的民主
2、政治建设对新中国建立民主政权的意义分析探究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共“七大”的召开及制定的政治路线光明的前途。国民党“六大”的反动本质黑暗的前途。中共七大的政治路线对实现中国人民光明的前途所起的作用比较联系分析探究【重点难点】重点:延安民主政治的建设,中共“七大”,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难点:延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三三制”原则及其作用。【学习建议】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为争取民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做的努力和国共两党之间在中国前途、命运抉择时进行的斗争。学习时,需要先掌握国共两党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态度上的差异,然后通过教材提供的史实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理解“中国命运抉择”的
3、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思考感悟】从课本的引言开始,利用图片、文字资料说明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雏形。思考: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知识梳理】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宁汉合流( 年,以 为首的 国民政府前往南京,与以 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合并)。2、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3、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 。4、皖南事变( 年)【探究延伸】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的原因从日本方面看:1938年秋抗战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把进攻矛头指向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样,正面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从英美方面看:为推动
4、日本去侵略苏联,谋求与日本妥协,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从中国方面看:中共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天天发展壮大,使蒋介石坐卧不安。于是,蒋介石集团从其阶级本性出发,执行了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问题探究】在政策转变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表现为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的两面性。之所以这样的 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政策是政治诱降为主,但最终结果是要灭亡中国,包括国民政府,这就使蒋介石集团既想投降又不敢投降; 蒋介石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其反共反人民的本质不会因抗战爆发而改变,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又使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
5、共产党彻底决裂。二、解放区的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的民主政策与措施)1陕甘宁边区政府(1)性质:是最早建立 政权的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2)作用:从1937年开始,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三个施政纲领来保障民主自由,特别是1941年的五一施政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三三制”原则在各抗日根据地的普遍实行。2、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开展人民民主运动。1937年的民主政府施政纲领规定:“实行民主普选制度和议会制度。”1939年的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规定:“发扬民主政治,采用直接、普遍、平等、不记名的选举制。”1941年5月1日颁布的边区施政纲领是边区
6、“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政治方面除民主选举外,还包括保证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各种自由权,厉行廉洁政治。 制度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3、“三三制”原则(1)内容: 年3月,中共中央总结了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发出 的政权问题:阐明党关于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政策,指出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人员组成上明确规定“ 占13,非党的 占13,不左不右的 占13”;抗日民主政权的组成则应由人民 产生,凡年满 岁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职业、党派、信仰、文化程度、居住年限,均有 权与 权;并明确规定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
7、集中制。(2)性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策。(3)意义:“三三制”原则的贯彻,提高了共产党的威信,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认同,加强了根据地内部各阶层的抗日团结性,巩固了根据地的抗日统一战线,保证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抗战的胜利。三、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1、国民党“六大”:坚持 专政,拒绝建立 政府,准备发动内战把中国引向黑暗的前途。2、中共“七大”:废除 专政,建立 政府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命运。【巩固总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了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陈毅赋诗热情祝贺七大闭幕:“百年积
8、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大会会场在延安清凉山下) -中国革命史讲义 材料二: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上,大会发表对中共问题之决议案提出:“采取政治解决之方针。在不妨碍抗战、危害国家之范围内,一切问题可以商议解决。”在对内的本党同志对中共问题之工作方针中,又号召其党徒“均应提高警觉努力奋斗,肃军肃政,加强力量”。大会报告指出:“党内许多同志常夸大中共力量不知在某一定情况下,我们必消灭之!” 杭日战争大事集材料三:1945年8月10日延安总部第一号令:(一)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依据波茨坦公告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敌人军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碟,限
9、其于一定时间向我作战部队缴全部武装(二)各解放区所有抗日武装部队,如遇敌伪武装部队拒绝投降缴械,即应予以坚决消灭。 -中共中央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材料四:1945年8月11日蒋介石给朱、彭电报:“延安第十八集团军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均鉴:本委员长已经电令各部队一律听候本会命令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 一一中国现代史下册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一中“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含义。 指中共七大给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光明前途,人民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2)材料二表明了国民党哪些政策?在所谓“不妨碍抗战、危害国家之范围内”商谈解决;加强军事力量;消灭共产党。(3)依据材料三指出此文件指示的基本精神和政策依据。即主动出击,接受日军、伪军投降,如遇抵抗,坚决消灭。政策依据为波茨坦公告。 (4)材料四蒋介石要第十八集团军原地待命的原因是什么?其目的何在?因第十八集团军在抗战前线,而国民党军队远在大西南、大西北,不利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目的是阻止中共武装力量壮大,为内战作准备。(5)材料二和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早在抗战胜利前,国民党就制定了内战和独裁的反动策略。【学习反思】共6页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