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论语十二章人教版书法讲堂认一认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其特点在于规矩整齐。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f)(赵体),被称为楷书四大家。拓展知识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
2、、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古代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又“耳顺”)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mo di)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指一百岁。1请赏读书法作品,并将其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yu yn w xngwngdi dnho l nd“说”同“悦”,愉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诚
3、信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新的理解和体会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喜爱,爱好意动用法,以为快乐胳膊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坚定C解析:A.古义:好的方面。今义:善良的人。B.古义:改变。今义:夺取。C.不能忍受。D.古义:恳切。今义,读“qi”时,当“亲近”讲。D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C解析:“不耻下问”词义为“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褒义词,该词词义与句中的“向上级领导请教”矛盾,可改为“不厌其烦”。7填空。(1)论语中的“论”读ln,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4、的_(体裁)著作。它与 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_,_家学派创始者。(2)学 习 与 思 考 缺 一 不 可,否 则 会 误 入 歧 途,所 以 孔 子 说:“_。”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教育家儒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学而中所说:“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论语述而中的“_”一句。(5)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师,所 以 孔 子 在 论 语 雍 也 中 说:“_。”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
5、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加完成下列任务。(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不少于100字)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至今两千多年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吾日三省吾身”等经典语句,我们耳熟能详。它所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今天,我们举办论语的“交流学习体会”,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把你对论语的认识和大家一起分享。(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帮他对出下联。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6、下联:_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就是平时不认真学习。在这次座谈会上,请你用学过论语中的话,指出他的不足,劝勉他勤奋学习。示例:长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有聪明的头脑,让人羡慕的天赋,你要是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提高得很快。9.“仁”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内涵。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出“仁”包括哪两方面。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厩(ji,马棚)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_爱亲人;爱他人。阅读课文论语十二章,完成1013题。10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学 而 不 思 则 罔
7、,思 而 不 学 则 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2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学而时习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吾日三省吾身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B/C/D/C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
8、么?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示例:替别人办事要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复习。【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同“右”。覆:翻倒。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
9、,怎么。疑惑是这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16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合。17阅读【丙】文,回答问题。(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_态度学思孔子(想)要验证宥座器(敧器)的特点。(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示例一: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示例二:没有必要。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3)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