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282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安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

2、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关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美,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

3、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近年来,故宫推出的一系列“萌系”文创产品迅速蹿红,比如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建筑彩绘“秘密皇宫”与“戒急用忍”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 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 微信小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将有600年历史的故宫这一古老IP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这一系列文化创意之举,改变了文物仿制品素来古典,肃穆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受到众多网友的认同和赞

4、扬。正是这种随着时代生活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个性超拔的努力,让古老的故宫走入当代生活,融入时代的文化之中。这些年来,我们正努力寻找一个合理的方向和方式来对待传统文化,但现实中,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割裂传统文化,有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浅薄和轻浮的解构和颠覆,更有甚者,干脆采取一种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事实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本就该是豆古常新的,这是其绵延五千年而不曾断裂的秘诀所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最好的传承之道。这也印证了文化和传统的生命力所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传统、对于文化,当代人应当谨慎地

5、使自己的前进步伐不发生偏差,而不是轻蔑前人积累下来的庞大的精神遗产。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我们的文化传统本性包含着历史性,这蕴涵了双重意义;它既有高于历史的力量,又依赖于历史;它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一个民族不能与历史、与传统割裂开来,我们需要进行好传统和现代的对接,这是时间给予我们的机会,也是历史要求我们担起的责任。(节选自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我们是在谈什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是世代积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B. 昆曲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式是传统的,但她更代表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品味。C. 传统文化要

6、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应体现出时代的精神。D. 文化传统具有既高于历史、又依赖于历史,既决定历史、又为历史所决定的特性。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以设问引出“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的观点。B. 第三段以白先勇制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例,论述传统文化具有玄妙之美,而昆曲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诠释。C. 倒数第二段批评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不正确的方式,从反面论证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D. 文章从“是什么”“怎么样”两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层层深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化不是存

7、在于日常生活表面,而是一种精神的呈现,体现为一种思想、风度、气派。B. 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之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消费行为。C. 传统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文物仿制,而是融入时尚元素,切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心理。D. 只有将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而把传统文化内化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实现对文化的传承。【答案】1. B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原文说:“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戏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8、和情趣品位,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井没有明确指出“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是“时尚的”。【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设题的误区如下: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原句中对玄妙美的最好诠释是“昆曲表演中的水袖和昆腔”。【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A项,原句说“谈传统文化,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所以,选项中“传统文化不是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表面”有

9、误。B项,作者否定“商业化的态度,消费传统文化”但对故宫的文化创意系列是持赞扬态度的。D项,原句为“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就要让传统文化更深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而非选项中所说的“只有才”的条件关系。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

10、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

11、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材料二: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

12、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证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

13、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温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疫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

14、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摘编自白剑峰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材料三:3月18日,中国第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抵达意大利,其中中医专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中医专家将向海外讲述中西医结合战“疫”的中国经验,并为当地侨胞提供诊疗咨询

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中国确诊病例超过90%。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全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然而,受文化传统差异和各国法律政策影响,在参与世界各国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依然面临重重阻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佳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

16、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摘编自侨胞为何对中医战“疫”充满信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药方剂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情转重,其疗效体现了国际临床评价关键指标要求。B. 中医药传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甚至受到法律保护,说明其已迈出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C. 西医中医各有千秋,并且作用互补,这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疫病的重要原因。D. 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这标志着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肯定。5.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专家对新冠肺炎的属性判断及各种

17、中药方剂的使用,真正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B.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C. 无论是何种疾病,中医都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中得到答案,制定出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肆虐的病魔。D. 为进一步消除因文化传统差异和法律政策影响给中医药参与海外救治带来的阻碍,中医专家需加大驰援力度。6. 中医专家能够参与驰援海外战“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D 5. A 6. 中医拥有独特的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并在历史悠久的“抗疫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中医药在国内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中参与面广,参

18、与度深,有效率高,成果显著;中医药在世界上传播较为广泛,并且已经参与到有关国家的抗疫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疗法已获得世卫组织、部分海外学者及国家政要的认同。【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整合和理解分析能力。D项,“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这标志着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肯定”错误,颠倒了逻辑关系,由材料三“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可知,应是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肯定,标志着“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故选D。【5题

19、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以及作者观点态度能力。B项,“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错误,原文只是说“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C项,“无论是何种疾病,中医都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中得到答案,制定出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肆虐的病魔”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二倒数第二段,原文为“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选项缺少“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这个前提;D项,“为进一步消除因文化传统差异和法律政策影响给中医药参与海外救治

20、带来的阻碍”错误,中医专家驰援海外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各国战胜疫情。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医专家能够参与驰援海外战“疫”的原因有哪些。由“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等句可知,中医拥有独特的医疗理论和治疗方法,并在历史悠久的“抗疫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由“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

2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可知,中医药在国内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中参与面广,参与度深,有效率高,成果显著;由“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可知

22、,中医药在世界上传播较为广泛,并且已经参与到有关国家的抗疫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疗法已获得世卫组织、部分海外学者及国家政要的认同。【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23、),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钓者逸云在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他无意中发现了那几个钓者。钓者散落在西北方向的湖

24、岸。寂静无声,像画。当时他心情正落寞到极点,因为钓者,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阳光把他的影子铺向湖边,向西北方向铺陈。浓密的小草闪进阴影里,又仰脸沐浴在阳光下。直到钓者的背影展现在眼前,他停下了。他感觉背影很亲切,因为那休闲装和他的一个颜色,甚至是同一个牌子。他觉得可以坐坐。钓者旁边有石凳。石凳有些热乎。他的身体感受到温度,也把他的心温暖。南风吹过来,湖面皱起一层层波纹,略带腥味的暖湿空气拂在脸上。他深吸一口,直到丹田饱满,才轻轻往外吐。这个时节,这个时候,坐在这湖边的石凳上,是第一次。但这里他并不陌生。走过无数次,都是晚饭后。他和爱人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会看到这些规则排列的石墩、石凳。是为钓者准

25、备的,却鲜见有人在这里垂钓。也有钓鱼的,在桥边,就是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那里水是动的。常见灯下四五个年轻人钓鱼。他们神采飞扬,一边看着湖面的浮子,一边大声说着话。也有围观的。气氛热烈,谈着与鱼有关无关的话题。那些人意不在钓鱼,就图个热闹,释放一下工作后的紧张。他走得快,几乎不在这里停步。似乎他的休闲也很忙碌。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他的心空了。他在走他晚上走过的路。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太阳很耀眼。阳光无私覆盖大地。他习惯了付出,有付出心里才踏实。他现在不踏实。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他到处瞅瞅,像做贼。他害怕遇到人,担心人家和他打招呼。如果人家问,出来转转吗?他不知

26、道怎么回答。他的手不知道往哪里放,不自觉抚摸一把斑白的稀疏头发,他嘴角咧咧,似笑。刚才在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的交叉口,他的心更空了。曾经晚上的喧闹荡然无存,只留下桶的水痕,点滴的银白。他摇摇头。这时他发现了那几个钓者。他坐在钓者旁边的石凳上。钓者似乎没有注意他,只是眯眼瞄着湖面的浮子,像做梦。远处的亭台倒映在湖面,像揉皱的画布,变换着风云。他脑子里一时涌来许多形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天苍苍,野茫茫,独钓寒江;花白胡子,器宇轩昂,心不在焉,直钩垂钓风云在他眼前散去,天还是那天,水依然是水。这时,钓者前面的浮子剧烈地抖动起来。钓者眉毛一挑,眼光一闪,手腕突然一抖,却什么也没有。钓者没有显出丝

27、毫的失望,一切都像很正常。接着从饵料盒里重新上饵,抛竿,压水,浮子又稳稳当当垂直竖立在钓点。钓者的神态又恢复了刚才的样子,像睡着了。他记得有次他举过钓鱼的例子。钓鱼和钓者不是一个概念。钓鱼是功利的心里,是不平静的。钓者是抛除功利的,是心静如水的。譬如每天看似紧张的忙碌,如果像钓鱼,那就会心有旁骛。而钓者呢,也是忙碌,却是身心合一,“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有种殉道般的崇高。那天,掌声很热烈,很真诚。他眼角湿漉漉的。有鱼咬钩了。钓者眼光一闪,持钩的右手向前一推,鱼贴着水面带着“刷刷”的声音来到他面前。只见他左手拿出抄网,将鱼收入网中。一条鲫鱼,腹部肥嘟嘟的。钓者拿在手中,像看一个婴儿。鱼在他手里

28、扭动,似乎不太情愿。钓者把鱼放进身边的水桶。桶红色,崭新。重新上饵,抛竿。一切又恢复宁静。他扭头看远处那几个钓者,一样有条不紊,悄无声息。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像从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没了。他笑笑。怪不得这会儿心里充实起来,连影子也回归了自我。钓者起身,收拾钓具。他想,钓者收获应该不少。钓者俯身看看水桶,面露微笑。继而转身,桶中所有尽倾,湖中湖面泛起一片细密水泡,有小鱼跃起。水纹不断地荡漾,交织。他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一切都像新生的,那么亲切。“也退了?”他笑了笑。“来钓鱼吧!”钓者笑着向他伸过手来。他点点头,笑着握住钓者的手。(选自金山2019年第7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

29、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轻人在桥边流动的水中钓鱼时神采飞扬、大声说话的样子,与老年钓者隐身湖岸、安静专注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两者之间的区别。B. 平日里“他”是在晚饭后从西北方向散步过来,这天却逆着晚上的方向从东边过来,就是因为“他想看看不一样的样子”,即白天湖边风光与晚上有什么不同。C. 小说语言简练而隽永,如描写“他”面对湖面产生的联想时巧妙化用古诗文,典雅优美;“风云散去,天还是那天,水依然是水”颇富哲理,耐人寻味。D.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借助“他”的视角集中刻画了老年钓者的形象,从神情、动作、语言等方面刻画出一个淡泊宁静、通达睿智的退休老人形象。8.

30、 “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小说中写到“他”举过钓鱼的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7. B 8. 忐忑不安:心里忐忑,不踏实,“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空虚落寞:走到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害怕遇到人”,心情也“落寞到极点”;安定愉悦:看到钓者时,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渐渐充实起来,最终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获得新生。 9. 插叙这段回忆,使小说叙述方式富于变化,行文更曲折,内容更丰富;交待了人物情绪转变的基础,促使了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助这个例子,表现“他”的志趣情操,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将钓鱼与钓者进行对比,表达对抛却功

31、利、淡泊宁静的崇高精神的追求,有助于凸显小说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B项,对原因的分析不够准确,更因为“他”退休了,“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了。另外,“白天湖边风光与晚上有什么不同”理解也较片面。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的鉴赏能力。这道题要求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阅读全文,找到描写“他”的语句或段落,根据“他”的言行提取或分析其心理变化。要分点回答,每一个答案点都要先准确答出心理变化,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这种心情的表现或原因。本题,“太阳很耀眼。阳光无私覆盖大地”“他现在不踏实。心悬着,怎么也放不下。他到处瞅瞅,像做贼”“他害

32、怕遇到人,担心人家和他打招呼。如果人家问,出来转转吗?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概括为:忐忑不安。他看见太阳很耀眼,心里不踏实,心悬着,放不下来,甚至害怕遇到人。“现在不再需要他忙碌,他的心空了”“刚才在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的交叉口,他的心更空了”“当时他心情正落寞到极点”概括为:空虚落寞。他走到桥西木栈道和青砖步行道交叉口,心空了,心情也落寞到极点。“因为钓者,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他笑笑。怪不得这会儿心里充实起来,连影子也回归了自我”“他感觉心灵像被春雨涤荡,一切都像新生的,那么亲切”“他点点头,笑着握住钓者的手”概括为:安定愉悦。他看到钓者时,他的心开始安定下来,渐渐充实起来,最终感觉心灵像被春雨

33、涤荡,获得新生。综上分析,小说中的“他”心理变化过程:忐忑不安空虚落寞安定愉悦。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小说中写到“他”举过钓鱼的例子的作用。首先要准确判断出文中“他”举过钓鱼的事情在叙述方式上属于插叙,然后要了解插叙的作用:一是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是衬托、表现人物形象;三是为后文做铺垫;四是突出文章的中心。最后结合文章分析小说插叙这件事在文中的作用。所以,小说插叙他举过钓鱼的这段回忆,“每天看似紧张的忙碌,如果像钓鱼,那就会心有旁骛。而钓者呢,也是忙碌,却是身心合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有种殉道般的崇高”,可见在

34、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交待了人物情绪转变的基础,促使了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表现“他”的志趣情操,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情节方面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使行文更曲折,内容更丰富。“钓鱼和钓者不是一个概念。钓鱼是功利的心里是不平静的。钓者是抛除功利的。是心静如水的”,可见艺术手法和主题安排方面的作用是:将钓鱼与钓者进行对比,表达对抛却功利、淡泊宁静的崇高精神的追求,有助于凸显小说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35、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之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36、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候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 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官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

37、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改动)注:由,李斯长子李由。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B.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C.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D.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

38、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荀卿,即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时期赵国人,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B. 帝王之术,又称人君南面术,它涵盖了经国之道、帝王学、统御天下之术,是君临天下不可不研之学问。C. 客卿,秦官名。意思是外国人在本国当官,其位为卿,以客礼相待。D. 五刑,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汉代经过刑制改革,肉刑逐渐废除。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出息由环境决定的感

39、慨,从中可以看出李斯倾慕荣华富贵的心理。B. 李斯出生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C. 李斯谏阻逐客,实际上是劝秦王采用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方针,二十余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可没。D. 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受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2)诸候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李斯)向

40、荀子辞行说:“我听说遇到时机不可懈怠,如今正当大国争雄的时候,游说之士掌握实权。”(2)来奉事秦王的各诸侯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意思是“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年少时”是做官的时间状语,故“年少时”独立断句,排除AB两项。“为”,动词,“做”的意思,“郡小吏”是“为宾语,承前省略主语“李斯”,意思是“(李斯)做了郡里小吏”,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C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识记

41、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春秋时期赵国人”错误,荀卿是战国时期的人。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错误,依据“不韦贤之,任以为郎”可知,是吕不韦任命李斯为郎官。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省略主语“李斯”,翻译时补齐;“辞于荀卿”,状语后置;第一个“时”,时机。“怠”,懈怠;“方”,正,正在;“主”,掌握。(2)“事”,侍奉;“诸候人来事秦者”,定语后置;“间”,离间;“一切”,一概,一律。参考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

42、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李斯)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遇到时机不可懈怠,如今正当大国争雄的时候,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一个人生活在卑贱的处境中而不

43、能够趁机进取,那就像是一只野兽看着肉不能吃,外表一副人样,却只能苟且活着而已。所以人生没有比处境卑贱更可耻的,没有比穷困更令人悲哀的了。一个人长期处于卑贱困苦的境地,还要反对世俗,厌恶名利,把自己打扮成与世无争的样子,那不是人之常情。所以我就要西去游说秦王了。” 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李斯因此得到游说的机会,秦始皇就任命李斯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游说,实行离间诸侯国君臣关系的谋划,秦王就派良将随后攻打。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充当间谋,来修建灌溉的渠道,不久被察觉

44、了。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来奉事秦王的各诸侯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奏国而已,请永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要驱逐的客卿之列。李斯于是上了谏逐客书,秦王就废除了连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李斯的)官位升到廷尉。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任命李斯为丞相。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李斯又上书,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人民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巡行出游到会稽山,达到沙丘,(秦始皇) 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诏书给公子

45、扶苏说:“把军队交给蒙恬,到咸阳参加葬礼,然后安葬。”书信都已封好,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书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赵高以及五六个亲信宦官知道秦始皇去世,其余群臣都不知道。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到咸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其后,赵高就编造了李斯长子李由谋反的罪状。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离开监狱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他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二)古代诗歌阅读(9

4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 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鹩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辉,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鹩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剑歌,指孟尝君的食客冯谖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浩大空旷,苍凉萧索。这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B. “ 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

47、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 “鹩鸾”栖息于灌木丛中,“燕雀”巢于梧桐树上,各得其所。D. 第十一句巧妙用典,含蓄婉曲,不仅化用归去来兮辞的诗句,还表达了与陶渊明相似的志向。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试作简要概括。【答案】14. C 15.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感叹世道艰难,感慨自己失意。【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力。C项,“各得其所”错误,“鹩鸾”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非梧桐不止,枳棘本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鹩鸾却委曲栖息于枳棘,而高大的梧桐却让燕雀占据作巢。由此

48、显见,并非“各得其所”。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此题注意抓住诗句“荣华东流水”是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七、八两句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这两句表达的是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第九、第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鸳鸯”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枳棘”乃两种多刺的恶木,非“鸳鸯”所能息止。然而,“鸳鸯”竟栖身于此,与得意的“燕雀”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诗人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

49、会现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剑歌行路难”是在感叹世道艰难,感慨自己失意。(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句写琵琶女调弦校音,而在诗人看来则是“_”。(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3)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在离骚中用“_,_?”两句强调了这个处世原则。【答案】 (1). 转轴拨弦三两声 (2). 未成曲调先有情 (3). 纷纷暮雪下辕门 (4). 风掣红旗冻不翻 (5).

50、何方圜之能周兮 (6). 夫孰异道而相安【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注意“拨”“暮”“辕”“掣”“圜”“孰”等字的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新时代中国青年拥有的最亮丽青春底色是爱国,青年对国家发展信心强烈,青年勇于挺身而出 国家利益。新时代青年是当代中国伟大发展成就的 见证者,在成长过程中,使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 )。青年是时代的 ,也是国家发展建设的生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代代青年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进入新时代,“实力

51、爱国”的中国青年一定是中华民族生气勃发、 的排头兵,一定是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目标的蓬勃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会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伟大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拥护 全方位 晴雨表 引吭高歌B. 拥护 全天候 气压表 高歌猛进C. 维护 全天候 气压表 引吭高歌D. 维护 全方位 晴雨表 高歌猛进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B.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目睹了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

52、行径。C. 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境外势力否定、排斥、污蔑中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D. 他们也目睹了在成长过程巾一些境外势力污蔑、否定、排斥巾国的一系列卑劣行径。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反而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B. 中国青年反而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C. 而且激发出中国青年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D. 中国青年而且激发出更高涨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答案】17. D 18. B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

53、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拥护: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维护:保全、保护,使免于遭到破坏。此处后面接的宾语是“国家利益”,应该是“保全、保护”,故选“维护”。全方位:指四面八方;各个方向或位置;所有的方面。全天候:不受天气限制的,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使用或工作的。此处强调空间范围上的全面,故选“全方位”。晴雨表:预测天气晴或雨的气压表,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气压表:用来测定气压并从而帮助判断可能的天气变化和确定上升的高

54、度的一种仪器。此处意为“比喻能敏锐地反映某种变化的事物”,故选“晴雨表”。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情绪高涨,斗志昂扬。此处修饰的中心语是“排头兵”,强调勇猛前进,故选“高歌猛进”。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55、,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在成长过程中”这个状语的主语“他们”,谓语是“目睹”,因此应该置于“他们”和“目睹”之间,或者提前,置于“他们”之前,但是不能置于“目睹”之后,排除CD。“否定、排斥、污蔑”是按照程度进行排列的,不可颠倒,排除A。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不仅”这个复句的主语是“所作所为”

56、,B项、D项将后一分句的主语更为“中国青年”,中途易辙,衔接不恰当。排除BD。“反而”和“而且”相比,突出后一分句和前一分句的对比性,表示和期望恰恰相反。根据语境,前文有“敌对势力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演变中国青年的中国心”,选择“反而”更为恰当,衔接更好,排除C。故选A。【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

57、重复。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_,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效应非常明显,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_。同时,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必须继续_并且继续建设高标准的垃圾处理设施,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围村”。【答案】 (1). 出现“垃圾围城”“垃圾围村

58、”的现象 (2). 短期内不会出现下降 (3). 在全社会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第一空,根据后面“就是因为没有推行垃圾分类,或者垃圾分类推行不得力”可知,此处应当填写没有推行垃圾分类的后果;再结合文段最后一句“才能使垃圾不再围城”,可知此处可填写:出现“垃圾围城”的现象。第二空,主要参考前语境“从国际经验来看,垃圾分类倒逼源头减量的滞后

59、效应非常明显”,再结合“在经济增长和消费膨胀的条件下,垃圾产生量”可以确定答案为“短期内不会出现下降”。第三空,根据“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此”照应内容为“分类得到的各类垃圾也必须有足够的设施加以处理和利用。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城乡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都无从谈起,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关键词语为“垃圾分类”,再联系后文推出答案为“在全社会推行垃圾分类制度”。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提炼成一句话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9月8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60、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会还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等媒体对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播。【答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8日上午在京隆重举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能力,属于压缩概括的范畴。新闻属于叙事类文体,一般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照“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组成

61、一句话新闻。而新闻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答题的信息区间主要是导语,考生可以分析导语和主体部分的关系,如果主体是对导语的阐释,则可以根据导语部分压缩概括,如果主体是对导语的阐释加补充,则可以把补充的内容加上去。分析材料可知,这段新闻陈述的对象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所发生的事情是表彰大会的隆重举行,时间是“9月8日上午”,地点是在“北京”,主体部分“大会还对进行了表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等媒体对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播”都是对表彰大会的具体介绍。所以考生可以把对象、事件、时间、地

62、点组合为一个主谓句。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7月7日凌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严重积水、道路受阻。有的监考人员蹚水进入学校,有的考生坐在挖掘机的铲斗里,有的是用皮划艇、冲锋舟载来的经教育部批准,在因疫情推迟高考一个月后,歙县考区7月7日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又因自然灾害再次延期举行。7月7日晚上,歙县二中的教室里灯火通明,该校600多名考生回到教室上晚自习。为了尽快平复考生情绪、鼓舞考生士气,歙县二中准备连夜召开学生广播会。请从歙县二中校长、高三考生、考生家长三者中选择一个身份,写一篇面向全校高三学子的广播稿。要求:自拟标题

63、,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接受意外,拗腰而起 同学们:大家好。因疫情推迟一个月的高考,因我县突发严重的自然灾害,又再次延期了。厉兵秣马,摩拳擦掌,却因特殊原因而不能如期考试,此时此刻,或焦虑,或激愤,或遗憾,或担忧种种情绪,令大家难以平静。但是,人生之中,并不能事事从心所愿,总有一些无法掌控的意外让我们失手无措。如何面对人生的意外,是青春的必修课。人生的意外,考验着我们的抗压能力。直面意外的发生,承认意外的存在,看清周围的局势,承受应有的压力,不怨天,不尤人,才是青春的强者。史铁生盛年瘫痪,几无生欲,几番辗转,最终读懂生命,带

64、着对母亲的无限怀缅坦地的生活下去;司马迁被刑之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奏响一曲震撼时代的生命最强音。遭遇意外时,如果动辄脆弱放弃,情绪崩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怎能抵抗风雨、迎战磨难?怎能乘风破浪、安身立命?延期高考,势在必行,并非一人之特例,而是我们每个同学都要面对的事实。全国都在关注着我们歙县学生的考情,我们要展现出独属于自己的坚挺失意事来,处之以忍;意外事来,处之以静。既然已成定局,就要顶住压力,静观其变。人生的意外,考验着我们的应变能力。意外发生,无可逆转,不如拗腰而起,变意外为机遇,在意外中寻出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65、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遇到意外,不彷徨,不绝望,不仅能够安然置身其中,还能反戈一击,于看似打击的意外中寻求转机,才是我辈当所为。今年的疫情,于全国乃至全球而言,何尝不是一场令人惊骇的意外?而我国坦然对待,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阻止疫情蔓延,“逆行者”迎难而上,积极应对,艰苦作战;被口罩勒出血痕的护士,为节省时间穿脱防护服而不肯喝水的医生,身患渐冻症却不分日夜奋斗在一线的院长,武汉方舱医院一面挂点滴一面捧书阅读的“读书哥”面对意外的突袭,他们心态积极,顽强应对,以坚决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苦中作乐,逆

66、境中求胜利,谱写了一首首时代的赞歌。高考纵然延期,却并非无法举行,我们更应该把握当下,将延期的意外化作增额的复习,从延期中找收获,在延期中树勇气,荡涤抑郁焦虑、惴惴不安之情,精神抖擞,准备战斗!同学们,“延期”并非“无期”,让我们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备战高考,让我们用战疫精神面对意外,让我们在“延期”中拗腰而起,等待即将到来的挑战!歙县二中校长2020年7月7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审题: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中给出了有关歙县二中两度延期高考的事例,要求以校长、考生或家长的身份写一篇广播稿。首先,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内容“为了尽快平复考生情绪、鼓舞考生士气”,可见,在高考再次延

67、期后,考生们情绪有所波动,士气有所下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当然是因为高考延期,作为高三考生的学子们,眼看着其他地区的考生都能如期参加高考,而自己所在的歙县却属例外,考生们感到担忧、焦虑、害怕、失望,甚至有些悲观,都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这篇广播稿的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平复情绪、鼓舞士气”。其次,如何做到“平复情绪、鼓舞士气”呢?高考延期是意料之外的情况,作为考生,应该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人生中的意外,是写作的重点所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不同的身份应有不同的语境。如果选择校长的身份,用语要端庄大方,循循善诱;如果选择家长的身份,要亲切友好,包容关爱;如果选择考生的身份,要设身处地,

68、充满正能量。立意:(1)接受意外,静观其变。(2)在意外中寻求转机。(3)调整心态,积极应对。(4)以平常心面对意外素材:(1)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17岁的中国体操队队员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栽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这个笑容甜美的姑娘来自浙江宁波,1993年进入国家队,个性温顺,但在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

69、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因为她的坚强、乐观,美国院方称她为“伟大的中国人民光辉形象”,而那么多美国普通人去看她,并不只是因为她受伤了,而是为她的精神所感染。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看望桑兰时说:“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都知道这位勇敢的女孩的事。”美国总统克林顿、前总统卡特和里根都曾给桑兰写过信,赞扬她面对悲剧时表现出来的勇气。桑兰与“超人”会面的经过在美国ABC电视台播出,这个电视台50年来只采访过两个中国人,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桑兰。(2)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

70、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他东山再起。(3)诗词大会上,彭敏正在和雷海为进行总冠军的争夺,比赛异常的激烈,董卿说:“请根据所描述的线索说出一首诗的题目”,第一个提示项是:它的作者是一位帝王;第二个提示项是:诗的最后表达了渴求英才之心。这个时候,彭敏抢答了,说出了“短歌行”。郦波教授忍不住了说道:“帝王呃。”康震教授更是生气的说:“昏了头了吗,曹操是帝王吗。”主持人董卿说出了第三个提示项:创作于一次征伐之后;第四个提示项是:全诗只有三句。正确答案是:“大风歌”。彭敏痛失冠军之后,懊悔地哭了。彭敏在比赛中过于紧张,心态失衡,出现了不该出现

71、的失误。(4)太元八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谢安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大都督。谢安非常淡定,镇定自若布置军事,并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八万前去抵御。谢玄找到谢安询问对策,谢安则只是简单地说:“所有的事情我都安排好了。”说完之后就不再谈论军事方面的事情了。第二天谢安坐车来到谢玄的家中,并邀请他一起下棋。谢玄的棋艺高出谢安很多,但是今天谢玄的脑袋里全部都是战事,忐忑不安,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去下棋,心神安定的谢安战胜了心神不宁的谢玄。下完棋后,谢安和亲朋友好友一起在山野之间游玩,好像一切事情都在自己掌握之中一样。这天他一直玩到深夜,回家后就开始调兵遣将,然后奔赴前线抗击敌人。最后打败了苻坚率领的前

72、秦大军。(5)里根小时候,他的父母曾经把他锁在一个装满马粪的房子里,让他经历人生的艰辛。过了一段时间,父母感到有点不安,就去房子里看望他。没想到,他没有哭,而是热情地铲马粪。他兴奋地对惊讶的父母说:“周围有很多马粪。我知道这附近一定有匹小马驹。”寻找小马的男孩一天天乐观地长大。尽管在大萧条期间,他的家庭从未富裕过,甚至几乎破产过,但里根仍然以乐观的心态,来应对人生的每一次意外。(6)中川昭民,日本著名哲学家,早年在法国学习,受过良好教育。他写和翻译了许多书,被称为“东方的卢梭”。1901年,他54岁时,突然被诊断出患有咽喉癌。医生认为他最多只能活一年半。在“只要他有呼吸,就一定有事情要做,而且

73、玩得开心”的信念的支持下,他开始写最后两本书。他没有活“一年半”,他的气管被切断了,“像鹤一样瘦”,但他以非凡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他在重病时写的名诗落泪时笑,也在日本广泛流传。结构层次:文章开篇体现了广播稿的格式,明确了写作对象,然后引述材料,从而直接指出观点“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意外”。接下来,文章从“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两个层面分别论述了人生中的意外并非只能一味地带来灾难,在意外面前,比起情绪崩溃,更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分别用史铁生、司马迁的事例做论据,并联系实际,紧扣时事,将疫情中的坚强人物作论据,进一步鼓励考生“拗腰而起”。文章最后再次发出呼吁,回扣题目,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