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278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品评与感悟阅读有关乡土、乡音、乡情、乡愁的作品,品评作家浓浓的情感,感悟家乡文化的内涵。(一)乡土住在村东头的人,被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醒。这是一天的头茬子阳光,鲜嫩、洁净,充满生机。做早饭的女人,收拾农具的男人,沐浴在一片曙光中,这顿鲜美的“阳光早餐”不是哪个地方的人都能随意享受的。阳光对于人的喂养就像草对于牲畜。光线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的内心及前途的光亮程度。而当阳光漫过一个房顶又一个房顶到达村西头,光线中已沾染了太多的烟尘、人声和鸡鸣狗叫,成为世俗的东西。早晨村东头的屋影、树影、烟影、人畜影,层层叠叠压向村西头。早晨的影子是残梦,是梦幻与现实的暧昧与交替

2、。在这种影子里长大的人,忧郁、怀疑、好妄想。午后村西头的影子正好反过来压向村东头。午后的影子是疲惫,是一整天勤劳带来的收获与遗憾,是先到的夜晚。坐在这种阴影里吃饭的人们,咀嚼生活的自足与艰辛。水往东边流,一渠水村西人洗过衣服村东人洗,虽说水过百米自然清,百米外的清水肯定已不是以前的水;风向西边刮,村东头的尘土刮到村西头,村西的尘土又刮到更西边另一个村庄的东头。(选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品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言,一方人就以他们独特的眉眼身板和话语方式,成为一方水土的代言人。乡土养育了我们,但我们对乡土有没有最深情的凝望、最细微的发现、最动人的叙述,则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因为这不仅是

3、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在这方面,刘亮程几乎做到了极致。这个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一个叫黄沙梁的地方的汉子,成了那片土地最佳的代言者。(二)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拖着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若与那些年长的农民聊起来,他们想象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生活,首先便是这五大要素。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

4、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着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挂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而痛苦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

5、限和虚弱啊!(选自贾平凹秦腔,有删改)品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只要乡音未改,无论离开故乡多少年,回来的时候,你一张口,还是会被乡人接纳、欢迎。乡音里含着密码,含着这个地域的人共同的记忆,不用搞清楚这腔调语音是从哪一辈来的、怎么来的,只要大家一说出来(或者唱出来),心里就舒坦了,人就亲近了,彼此就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余的话就显得多余了。秦腔,是乡音中最典型的一种。八百里秦川人几乎都会唱、都爱唱,一张口,一吐调,彼此就闻到了羊肉泡馍的味,闻到了西凤酒的香,于是人就亲热了,日子也捋顺了。大苦的日子里就洋溢出了大乐来!(三)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6、”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我是从12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

7、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树成行。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选自孙犁老家,有删改)品评对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家是他们的精神归宿。孙犁在这篇散文当中,表达了对于思念老家而不得回的忧伤与无奈。在散文的开篇,作者描述了他关于回家的梦。在梦中,家总是思而不得,以至于

8、他每每被各种困扰急醒。这些梦,可以折射出孙犁对老家的思念之情。这种情绪也为此篇散文定下了基调。孙犁没有具体地描写故乡的样貌,而是感慨自己再也回不去了,但感情总是难以割舍。因此,虽然自家那几间破房在新房林立的村里太不调和了,但孙犁依然不愿意拆了它们。因为他害怕如果没有了这些破房,自己就会被人们遗忘,被老家遗忘。那几间破房是他对故乡的寄托,是他与故乡关系的最后凭证。这番自我解嘲,透露着一种无奈和悲凉。二、阅读与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边的自然环境,塑

9、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征,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植被等有形的物质层面,也蕴含了哲学观、生产技术、生活智慧等一切无形的精神层面。在遗产保护领域,价值认定是保护的前提。国际上,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历史、审美和科学价值。所以,对乡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首先应以价值为导向。作为乡村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乡土建筑是指散落于村镇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除了一般的居民住宅外,还包括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祠堂、商铺、作坊、桥梁等建筑。乡

10、土建筑是乡居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其建筑形态和建筑装饰等更为多样复杂,与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乡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建筑中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乡村遗产视野下审视乡土建筑的价值时,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包括建筑自身的历史久远度,与重要事件、人物或文化的关联度,某一地域或民族建筑类型的代表性,或者艺术审美上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摘编自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乡村遗产视野下的乡土建筑)材料二在乡村遗产的保护实践工作中,应尝试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种种认知和实践行为,协助他们找到一条可持

11、续的保护道路。永泰庄寨是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地域性防御式民居。永泰庄寨的建设与不同家族的迁徙繁衍有关。诸多家族搬迁到永泰后,开始建造居所。一些家族在营建过程中更注重安全性,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共有的聚居防御空间。由此可见,永泰庄寨正是“家文化”的社区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而面对部分庄寨倒塌损毁等残损现象,我们所采取的保护手段要重在通过现代的组织方式,强化庄寨文化遗产价值内涵的传承,增强当地居民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所以,对庄寨的修缮既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也是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另外,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注重挖掘人与自然相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土地利用模式、景观内涵和

12、文化观念,是近年来乡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对当地居民来说,乡村文化景观是他们悉心培育的结果,蕴含着他们和自然共处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与相处模式。在西南地区的一些村落中,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对各类自然要素的灵活运用,包括气候、土壤、水体、石材、动植物等,如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石阡楼上村古建筑群等。与之互为表里的是敬畏自然、亲近自然的观念,这是他们所秉持的遗产观念,或者说一种生活态度。进行乡村遗产保护,我们还需要将它放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进行定位。明清时期,商业氛围有所改善,江南市镇经济发达,不少乡村集市朝着市镇方向发展。同样,在现代频繁的城乡往来中,乡村向城镇“破界”的可能性也在增

13、大。比如位于浙江兰溪的诸葛村。历史上,诸葛村村民借由水运条件,在勃兴的兰溪药业中脱颖而出。中药业、商业和农业的并行,塑造了诸葛村的文化面貌,城乡间互动更加频繁。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产的成型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后,诸葛村逐步走出了一条旅游利用、文物保护和社区发展的融合之路。2018年,诸葛村带动400余位当地村民直接从事旅游业,年接待量达60万人次,旅游年综合收入破亿。通过对家园的共同维护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诸葛村的集体经济和社区凝聚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这在中国众多乡村遗产保护案

14、例中是较为难得的。(摘编自刘邵远、杜晓帆乡村遗产:田野中的家国情怀)材料三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过发展的“外源型”和“内源型”争论。最典型的是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计划(19601970),由于采取“外源型”发展模式,试图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复制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无功而终。到20世纪90年代,内源型发展模式逐渐成为联合国向国际社会推介的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内源型发展模式指的是“基于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式”。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唯一性,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历史文化资源的积累是

15、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物化形式与现实载体。在各个村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单是各个村落内源性的生产要素,而且也是各个村落独特的文化资本。进一步挖掘、利用和提升乡村各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乡村成百上千年积淀下来的“静态”历史文化遗产,转变成为与乡村现代化进程有机嫁接起来的“活态遗产”和“动态遗产”,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摘编自李宇军用好乡村历史文化遗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遗产是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改造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的结果。B.在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时,应在乡

16、土遗产的视野下重点对其建筑本体价值进行审视。C.红河哈尼梯田充分体现了当地居民灵活运用自然要素的智慧,敬畏、亲近自然的理念。D.诸葛村成为乡村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答案C解析A项,“持续改造”应为“不断适应和改造”。B项,“重点”错,原文为“不仅要关注建筑本体的价值更要研究其背后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D项,“根源是发展了集体经济、提升了社区凝聚力”错,由材料二可知,诸葛村的成功是因为“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乡村遗产价值转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注乡土建筑的本体价值,研究其背后

17、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以价值为导向的乡村遗产保护理念。B.永泰庄寨保护过程中强化当地居民乡土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给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的乡村遗产保护道路提供了思路。C.内源型发展模式是以社会本身的文化特征和行为结构为基础的,它的发展道路不是唯一的,它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D.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源性生产要素,使其由“静态遗产”转变为“动态遗产”,能够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错。材料三中认为内源型发展战略“否定了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没有“更注重发展社会文化”之意。3.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乡村过去留下的“老房旧

18、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包袱,所以对此必须破旧立新,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B.有必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价值,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C.贵州“千户苗寨”所拥有的民族文化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D.传统村落孕育出的乡贤文化具有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作用,应使其再度成为农村靓丽的文化风景,促进乡村社会进步。答案A解析A项与原文观点相悖。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要重视社会文化发展,挖掘利用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社会进步。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参考答案首先

19、提出观点:在原生土壤中理解、尊重当地居民关于遗产的认知和实践,协助他们找到可持续的保护道路。然后分别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增强当地居民的乡土归属感和参与感;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挖掘人与自然相处的经验;在城乡关系的视角下定位乡村遗产,实现其价值的转化。5.某地规划兴建一座古城,以重现历史繁华,改善旅游生态,提升城市形象。请你结合材料,对这一规划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参考答案古城应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当地居民长期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征求当地居民的建议。古城要走出一条旅游、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相融合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写作阅读

20、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许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1)题目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进行写作,而材料前两句话引出了写作对象“地名”,材料的第三句话是对“地名”的抽象升华,目的在于拓展思路

21、。这就限定了作文应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要用文化视角、历史视角看待地名,看待其千百年来对中国人的深刻影响。(2)学生是作为电视台主持人向观众介绍、讲述或者剖析、评价某一个地名,因此应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体现自己作为主持人对地名的思考,体现与观众的交流、分享。(3)材料陈述“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许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看出命题人对地名的认可和赞美,以及隐含的希望保护传统地名的愿望。所以,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尤其是忧患意识和责任

22、担当意识;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参考例文带你走近济南亲爱的观众朋友:晚上好,我是本期中华地名的主持人,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近济南,领略济南的大美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可看作人们对济南的赞美。济南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边缘、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省会。它风景秀美,人杰地灵,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历史文化名城。先来观赏泉吧。济南城内百泉争流,有“七十二名泉”之说。因此,济南又被称为“泉城”。百泉之中,以趵突泉最为著名。澄清的池水中,三处泉眼永不停息地向上腾起水花,水花清亮,如珍珠般翻涌,有时上方水汽弥漫,白茫茫一片,

23、形成“云雾润蒸”的景观。趵突泉曾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泉”,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百泉之城不只有泉,还有湖,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大明湖。大明湖风景秀丽,若登高俯瞰,只见大明湖平极,静极,翠极,仿佛一块上好的翡翠。若绕岸近观,则可见郁郁苍苍的芦苇和岸边婀娜多姿的垂柳。微风吹过,柳枝轻扬,煞是好看。更妙的是湖里的荷花,初夏时小荷尖尖,盛夏时红荷映日,便是入了秋,也可泛舟湖中,残荷听雨。我们再去看看济南的另一处亮丽的风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联合国国际艺术广场”称号的泉城广场。泉城广场上天蓝的“泉”字雕像无声伫立,蕴意深刻;入口处的泉城颂诗作描述了泉城济南深厚的自然人文底蕴,表达了当代济

24、南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夜晚的荷花形音乐喷泉五彩缤纷,都是极具济南特色的风景。此外,还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历下亭,供奉众佛的千佛山等。济南的名胜,真是多得数不过来。除了“物华天宝”,还有“人杰地灵”,济南的历史名人也不少,“济南二安”辛弃疾、李清照都是著名的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词为济南的历史文化添上了流光溢彩的一笔。到了现代,最喜欢济南的当属老舍了。老舍称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还写了济南的冬天,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成了他散文里的经典地标。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悠久,泉城济南风景秀丽迷人。欢迎您到泉城来,好客山东等着您。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