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04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世纪金榜》2017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淄博模拟)明代中后期,“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辄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宋明理学的思想束缚D.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解析】选B。依据材料“内阁权日重”“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可知,明代中后期,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权

2、臣专政,本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B正确。2.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B.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D.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解析】选B。材料中“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表明内阁是有权力的,故A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阁同僚时而“附之以谋进”,时而“击之以博名”现象,归根到底取决于该阁臣是否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故B正确;材料只是说明了内阁官场趋炎附势的现象,不能表明内部矛盾是否尖锐,故C错误;“制约”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D错误。【拓展延伸】

3、明清封建专制加强的原因(1)明清封建专制的加强,归根到底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发展以及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产物。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此时已步入晚期阶段,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封建社会的基础很不稳固。宋元以来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制的普遍发展,又使封建地主对土地和佃农的占有变得更不稳定,地主对佃农的超经济强制相对削弱。超经济强制是地主阶级借以实现他们对佃农榨取剩余劳动的必要手段。(2)因此,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国家政权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封建统治,以强化对农民的超经济强制,保证地主对农民剩余劳动的榨取。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就是适应封建社会

4、晚期地主阶级的这种需要而出现的。3.(2016沧州模拟)明朝内阁权力很大,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皇帝已大多放弃了御览章疏之权,均由阁臣拟旨。也就是说,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这说明内阁()A.议政权有所扩大B.等同于宰相制C.向宰相制发展D.篡夺了议政权【解析】选A。材料中“阁臣拟旨”“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说明内阁在参政议政方面权力扩大,故A正确;内阁权力虽有扩大,但是它不是中央一级机构,不掌握实际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制,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内阁向宰相制发展,故C错误;内阁的议政权扩大,但并没有完全掌握议政大权,最终仍由皇帝决策,故D错误。【拓展延伸】明朝内阁

5、的性质、权限、作用(1)性质: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权限:阁臣可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其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3)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的作用。4.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解析】选D。材料只节选了大明律吏律,并不能说明当时法律体系完善,故A错误;材料主要规定文武官员应该遵循的

6、职司法规,并且很多是死刑,主要体现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官员的“法治”而不是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的“德治”,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官员素质下降,故C错误;设置众多的死罪条款,主要是为了防止官员权力过大,强化君主专制,故D正确。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历史的演进是御史监察系统不断完善,并设立特务机构,而谏官言谏系统在明清时期被废除,这从根本上说明()A.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B.皇帝对身边大臣的防范力度加大C.君主专制的强化D.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解析】选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了最高峰,决策权完全归属于君主个人,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

7、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靠正常手段已无法维护统治了,这是封建制度衰落在政治上的反映,故选D。6.据记载:“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材料说明了()A.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B.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C.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D.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解析】选D。雍正时以适应西北军务而设,“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可以看出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故D正确。7.(

8、2016九江联考)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焉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A.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B.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C.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D.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解析】选D。内阁和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不存在分管地方和中央的区别,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内阁重要,而非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故B错误;内阁“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见其也处理军务,故C错误;材料讲述了乾隆年间人们以为军机处重要,但是很多

9、重要事情均由内阁决定,说明了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故D正确。8.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A.极具机密性B.参与军政决策C.办事效率高D.办理军政要务【解析】选A。依据材料“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信息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极具机密性,故A正确。9.(2015太原模拟)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

10、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解析】选B。依据材料“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以及清朝的“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可知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内阁都一定程度上对皇帝有所约束,故B正确。10.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A

11、.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解析】选B。清朝的满人具有政治特权,汉人与满人权力不会实现平衡,故A错误;军机大臣中有较多汉人,可知汉人可以进入权力核心,故B正确;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材料体现的是军机大臣的构成,没有涉及军机处的权力,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军机大臣权力的大小,故体现不出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的关系,故D错误。【拓展延伸】军机处的弊端(1)随着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2)绝对的君主专

12、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命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11.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后,“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从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C.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D.逐渐成为皇帝制衡权力的利器【解析】选D。军机处不能掣肘皇权,故A错误;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B错误;军机处只是侍从机构没有实权,所以不是权力中枢,故C错误;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

13、皇权,逐渐成为皇帝制衡权力的利器,故D正确。12.17世纪40年代,同一时期的英国和中国均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从此中国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中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A.中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B.中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C.中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D.中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解析】选C。中国文明未能及时跟上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行转型,但不是“衰亡”,故A错误;不仅是“经济实力”,以偏概全,故B错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而中国封建专制加强,故C正确;不仅是“军事力量”,以偏概全

14、,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2016沧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材料三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

15、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的一种刑罚,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8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12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法令由一统”和“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得出秦朝皇权至上的特点。第(2)题第一问职责,根据材料二中“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

16、异同,奏而裁之”得出是封驳、审议。第二问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得出有利于为皇帝的裁决提供依据,与材料一中皇权专制相比,“集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第(3)题材料二中的“集议”制度得到推行,材料三中“集议”受到皇帝的排斥,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同时根据材料三中的“廷杖”的实行,说明统治阶级日益走向保守、专制。答案:(1)特点:皇权至高无上。(6分)(2)职责:封驳、审议。(4分)意义:在讨论军政要务时,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可以集思广益,能有效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4分)(3)说明:中央机构的调整,专制皇权的

17、强化;封建统治阶级失去了上升时期的开放心态、进取精神,日益保守。(12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汉书百官表材料二每州设刺史一人,由皇帝直接任免。汉武帝颁发六条诏书规定了刺史的职责。六条诏书的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六条,二千石连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

18、正令也。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据材料一,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据材料二,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职权,据材料一中“掌图籍秘书”得出掌管图籍等。第二问特点,据材料二中“每州设刺史一人,由皇帝直接任免”得出由皇帝直接任免,据材料二中汉武帝颁发六条诏书规定了刺史的职责等信息得出职责范围广,职责明确。第(2)题,据材料二中“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得出可以遏制豪强势力,据材料二中“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得出监督官员的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从而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答案:(1)职权:掌管图籍;接受群臣奏章;监察官员;统领监察官员。(6分)特点:由皇帝直接任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职责分明;职权范围广。(8分)(2)有利于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遏制地方豪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2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