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038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江苏专用讲义:第30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0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1.理解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能够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综合思维)2.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3.应用:能结合某一具体区域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措施。(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方法技巧黄土高原位置及

2、范围口诀“北城南岭西日月,东到太行跨七省”(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2.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策略(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2)以水土保持为中心(3)以综合治理为手段“三结合”原则目的2.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固沟、护坡、保塬。(2)农业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等

3、。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3)生物措施地区措施目的不宜耕种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地表植被有条件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抗侵蚀能力考点一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例1】 (2013江苏地理,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

4、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尝试自解(1)(2)审题能力培养1.由图2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2.黄土高原的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由图1反映梯田的特点即知其优点。答案(1)C(2)A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因此对其深入研究十分必要。1.成因(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

5、响如下表所示: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弱,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2.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6、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主要的治理措施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采用合理利用土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技法点拨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模型生态环境问题多从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分析,而成因与防治措施又是重心所在。温馨提示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

7、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1)(2)题。(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解析第(1)题,缓坡上修筑梯田,田埂的水平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

8、能有效拦截泥土及水资源,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第(2)题,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的过度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答案(1)B(2)D素养一人地协调观:水土流失与河流特征1.(2018全国卷,911)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 m3

9、/s6254.4洪峰流量1 750 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A. B. C. D.(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解析第(1)题,我国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C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B选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选项错

10、误。第(2)题,与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并不长,错;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是降水量与第3次的降水量相差不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对;前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无法容纳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流,对;植被主要是阻碍地表径流,降低汇流速度,对每一次降水的阻碍作用没有差异,错。B选项正确。第(3)题,河流形成洪峰就会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提高河流的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了洪峰,但含沙量较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选项错误;裸露坡面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河流的含沙量,而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较少,C选项错误;由于多次降水

11、,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选项正确。答案(1)B(2)B(3)D素养二综合思维:水土流失的调查分析2.(2013重庆文综,101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1)(2)题。(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

12、称取泥沙总量(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D.解析第(1)题,流域产沙量是流域内所有降水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并非仅是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更不是每次暴雨土壤流失量的平均值。因此选项A、B所述方式是不可行的。收集泥沙的收集池应该设置在流域出口处,而不应该设置在流域源头,因此选项D正确。第(2)题,根据长期试验观测,坡度25以上开垦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25以上为严格禁止开垦坡地,1525为保护性开垦。图中曲线在1525范围内,单位面积产沙量随着坡度增加而迅速增加,25以上为禁止开垦地,水土流失较

13、重,增幅较小。答案(1)D(2)A素养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生态环境建设3.(2018海南地理,21,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

14、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解析第(1)题,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治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在生态脆弱区,尤其要注意尊重规律,减少人为干预。 答案(1)降水量少

15、(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考点二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例2】(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

16、)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尝试自解(1)(2)(3)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该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风力大(8级),刮风天数多(157天),集中在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4月)。另外,沙源在本地(就地起沙),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风沙灾害对铁路危害严重。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

17、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

18、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

19、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20

20、19河北保定一模)绿洲是干旱、沙漠化地区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某区域绿洲生态系统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绿洲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发源区、流通区、形成区、外围区,其中戈壁对应的地区可能是()A.发源区 B.流通区 C.形成区 D.外围区(2)如果图示区域大量开采煤炭,可能导致()A.森林、草场萎缩 B.地下径流增加C.沙漠面积扩大 D.湖水盐度下降解析第(1)题,图示高山冰川是绿洲水的来源,则高山冰川是发源区;森林、草场、冲积扇、戈壁等是融水进入绿洲的必经区域,则属于流通区;绿洲外围沙漠是外围区。第(2)题,大量开采煤炭,会使冲积扇

21、区及戈壁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流入绿洲、盐湖的水量减少,则沙漠面积扩大、湖水盐度上升。答案(1)B(2)C素养一区域认知: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分析1.(2016海南地理,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A. B. 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22、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2)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3)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答案(1)C(2)B(3)D素养二人地协调观:荒漠化的防治2.(2015山东文综,56)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

23、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

24、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1)C(2)D考点三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例3】(高考经典题)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25、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1)从“吸收二氧化碳吸附飘尘”可获取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增加碳储量的信息。(2)从“蒸腾水汽水循环”可获取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的信息。(3)从“根系固持土壤降水”可获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信息。(4)从“为多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可获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息。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2.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差异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海地区阻挡海风和海浪,保护海岸和农田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

26、节气候交通线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3.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1)“地球之肺”(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4.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2019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考)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

27、主要生态防护屏障。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解析第(1)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

28、,地下水水位下降,树木死亡。第(2)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答案(1)C(2)D素养一综合思维:植物生长与环境1.(2014全国卷,79)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200920102

29、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 B. C. 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

30、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解析第(1)题,通过计算,2009年生物量为4,2010年为4.78,2011年为4.93,2012年为5.04,2013年为5.19,生物量逐年提高,项正确,项错误。通过读表可知,灌木植物数量没变,而草本植物数量增多,因此植株密度增大,项正确。材料和图表无法体现植被分布情况,项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第(2)题,抓住关键词,“此消彼长”。通过计算,植株数量方面灌木没有变化、草本数量增多,A项错误。总生物量、灌木和草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B项错误。地上生物量方面,灌木和草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增

31、多,C项错误。地下生物量方面,灌木由1变成1.01,0.99,0.98,0.97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草木由1变成1.21,1.29,1.42,1.58呈现上升的趋势,符合“此消彼长”,D项正确。第(3)题,通过对图表信息的整体把握,灌木植物数量上没有变化,地上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地下生物量略有下降,整体而言变化不大;再看一下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多,地下生物量也有增加,整体而言增加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变化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D项符合题意。答案(1)A(2)D(3)D素养二人地协调观:热带雨林开发评价2.2016全国卷,36(3),6分阅读图文

32、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若表示赞同,需要从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说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非凡性,以及发展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推动作用。若不赞同,应从旅游观光业产

33、生的危害来说明。答案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较大(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考点四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例4】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34、。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尝试自解(1)(2)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

35、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3.湿地的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1)看变化时间的长短长期(如一万年以来)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近几十年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一年内的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2)看湖泊所在地外流湖萎缩围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面积增加退耕还湖;上游水土保持

36、工程干旱区内流湖萎缩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过度4.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如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2)质量在下降。(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5.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

37、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6.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地区具体措施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2019哈尔滨三中调研)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

38、定设立雄安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核心范围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白洋淀在新区经济发展中可发挥的主要功能为()提供水资源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A. B. C. D.(2)白洋淀未来开发利用中,最适宜建()A.生态保护区 B.水运中转区C.湖景住宅区 D.产业承接区解析第(1)题,白洋淀为天然湖泊湿地,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净化水质以及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区发展关系不大。第(2)题,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可以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但需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白洋淀水域面积小,服务范围小,不适宜作为水运中转区。发展湖景住宅、承接产业转入都会导致生态

39、环境的破坏。答案(1)B(2)A素养一人地协调观:湖泊生态环境变化与保护1.(2015天津文综,89)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解析第(1)题,考查内陆湖泊生

40、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大量鱼类可能死亡,鱼类密度会减小,故选项A、B、D错误。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选项C正确。第(2)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艾比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耕地、灌渠增加,大量截留入湖河流水量造成的。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选项B正确。答案(1)C(2)B素养二综合思维:湖泊减少及影响2.(高考海南地理)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

41、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解析第(1)题,由“黄河”和“灌渠”可知,银川平原为灌溉农业区,农业开发,排水造田导致湖泊减少。第(2)题,湿地资源对城市具有调节小气候、降解污染、美化环境、旅游等功能。答案(1)C(2)B素养三综合思维:湿地的成因分析3.2014全国卷,36(1),8分阅读图

42、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解析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解题秘诀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沼

43、泽湿地形成原因: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考 题 探 究)(经典高考题)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4分)(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尝试自解(1)(2)样卷评析

44、阅卷展示样卷剖析【失分诊断】(1)审题不准,忽略“最主要”,错把“土地荒漠化”答成“水资源短缺”。(2)答案要点不全。忽略答案的限制条件“农业措施”。答案要点不准确,将“合理开采地下水”答成“开采地下水”。满分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土地荒漠化(2分)(2)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思 维 建 模)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

45、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问题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

46、制度;开矿;坡地开垦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3.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

47、、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合理城市规

48、划或发展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应 用 体 验)(2018全国卷,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3

49、)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第(2)题,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

50、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第(3)题,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

51、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4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52、2019河北衡水中学一模)科研人员采用人为放火的方法,对我国西北某地荒漠化草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部生物量、植物多度等群落特征对火因子的响应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当年,火烧样地中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第二年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的变化如图a、图b所示。据此完成12题。图a图b1.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在火烧后()A.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基本恢复B.植物多度当年不变,第二年略有降低C.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D.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度变化基本相同2.火烧后当年草本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提高,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火烧后()A.土壤湿度降低 B.

53、昼夜温差增大C.土壤表层疏松 D.土壤肥力提高解析第1题,图示火烧后物种当年略有减少,第二年仍然减少.则A错误;火烧后植物多度当年提高,第二年基本恢复,则B错误、C正确;物种丰富度略有减少但植物多度略有增加,则D错误。第2题,火烧后可产生草木灰,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促使生物生长变快,则地上部生物量会显著提高,故D正确;土壤湿度降低不利生物生长,则A错误;火烧前植物已基本枯死,则火烧前后昼夜温差、土壤表层软硬度变化不大,故B、C错误。答案1.C2.D(2019江西九江十校一模)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及该地区一次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单位:小时)图,据此回答35题。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

54、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4.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少数地区依然有烧荒种植作物现象,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A.气温 B.降水 C.风向 D.光照5.读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了()A.雨林土壤的贫瘠性 B.烧荒后肥力下降C.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D.作物生长需肥多解析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形态,相同时间间隔,扩散得越远,说明该方向上的风力越强。图中火山灰主要飘向东南方,说明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图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冬季,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北风。所以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

55、能是1月,A正确。4月、10月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7月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B、C、D错误。第4题,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温不是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误。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降水因素,降水较少时,便于进行烧荒,B正确。风向、光照不是影响烧荒的主要因素,C、D错误。第5题,读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曲线说明该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由b到c的变化表示土壤肥力下降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缓慢恢复,说明雨林环境的脆弱性,C正确。不能表示雨林土壤的贫瘠性,A错误。不能表示烧荒后肥力下降,B错误。不能体现作物生长需肥多,D错

56、误。答案3.A4.B5.C(2019山西四校联考)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67题。6.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A.增加湿度和径流 B.降低风速,减少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7.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 D.华南地区解析第6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坡地,减缓径流速度,拦截径流和泥沙;有植被的阻挡,大气湿度可能会增加,但是径流量不会增加。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植被以灌

57、丛为主,缺乏森林,说明气候比较干燥,降水比较少,与西北地区吻合;我国东北、西南、华南地区相对湿润,都有森林分布。答案6.D7.A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89题。8.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9.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

58、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 C. D.解析第8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第9题,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价值应该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答案8.A9.C(2019湖北襄阳四校联考)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折线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完成1011题。10.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度越小,黄河流域各类湿地总面积越大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

59、越高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河流湿地率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11.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为1.53。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增加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该河段湿地率的有效措施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随着干燥度的增大,沼泽湿地率减小最明显,说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最强,C对,D错。图中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湿地率最小时,干燥度最小,A错。干燥度与湖泊湿地湿地率不呈正相关,所以B错。第11题,黄河下游为“地上河”,该河段湿地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的大小,当上游

60、来水量大时,该河段的湿地面积就扩大,反之就减小。答案10.C11.A(2019河南省百校联盟教学质量监测)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1214题。12.图示最有可能是流动沙丘的是()A. B. C. D.13.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主要分布于()A.河流上游地区 B.山麓地带C.冲积扇 D.河流出山口14.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冬季风势力增强C.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D.降水减少,雪线升高解析第12题,在风力大、沙源供给相对较少、植被

61、覆盖率较低的条件下,沙丘易流动,三角坐标图显示恰好是风大且沙源不多的情况,符合要求。第13题,河流上游地区,河流出山口处地下水埋藏较深、难以形成绿洲;山麓地带未必有河流,地下水埋藏不稳定,只有冲积扇地下水埋藏浅,多绿洲。第14题,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不注意环保问题等都导致绿洲地带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表现为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答案12.D13.C14.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漏选、错选皆不得分)(2019秦皇岛模拟)“红色荒漠”是指我

62、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15.图中和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增加 B.高温多雨 C.滥伐森林 D.水土流失16.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A.退牧还耕 B.积极开发新能源C.严禁过度放牧 D.防治水土流失解析第15题,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形成的因素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高温多雨和水土流失),另一类是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和滥伐森林),再结合结构图的关联性即可得出结论。第16题,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沙漠”的产生不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故A、C

63、错。答案15.AD16.BD(2019济宁高三期末)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风蚀坑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后,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718题。17.据图推测()A.风蚀坑边界西移 B.风蚀坑边界东移C.沙丘高度增加 D.沙丘高度降低18.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A.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B.营造常绿阔叶林C.控制越野自驾游 D.种植耐旱农作物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积沙区边界在东侧远超过风蚀坑边界,说明此地盛行偏西风,风沙向偏东方向运动造成

64、积沙区边界向东移动,风蚀坑边界东移,B正确;随着风沙继续向东运动,图中等高线图可看出东侧有一小山丘会阻挡偏西风,使得风力减弱携沙能力降低,沙尘大量沉积,所以沙丘高度会逐渐增加,C正确。第18题,要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就必须削减风力,减少植被破坏。结合选项来看A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削减风力的作用,C控制越野自驾游可以减小植被破坏。该地降水少无法满足常绿阔叶林的生长,B错误;种植耐旱农作物也需要灌溉水源,可能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紧张造成土地沙化,D错误。所以AC正确。答案17.BC18.AC三、综合题(共24分)19.(2019广东惠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大熊森

65、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生活在雨林里的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的原因。(3分)(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3分)(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3分)(4)推测当地政府为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3分)解析第(1)题,要结合大熊森林所处地理纬度分析大气环

66、流的影响;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分析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还要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第(2)题,可以从降水、气温与蒸发、树木与光照等方面分析。第(3)题,热带雨林分布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植被为常绿树种;温带雨林分布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从地理分布来看,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沿海和内陆均有分布;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第(4)题,保护大熊森林,政府方面应主要从立法、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发展生态旅游业等方面入手。答案(1)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开发历史相对较短

67、,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破坏。(2)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3)植被类型差异:热带雨林植被以热带常绿树种为主;温带雨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为主。地理分布差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且沿海与内陆均有分布;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4)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20.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分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连绵不断的中央山脉斜贯全岛,岛上分布有许多死火山。岛上农业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和

68、沿海低地,生产咖啡、椰子、可可、香蕉、茶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据此并结合新几内亚岛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说明新几内亚岛沼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4分)(2)从地形和土壤角度,分析甲河流域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山间河谷而不是下游平原地区的原因。(4分)(3)近年来,南部沿海沼泽地区开发力度增大,人口密度增加,形成了小城市。试推测沼泽因此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针对沼泽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解析第(1)题,沼泽的分布特点可直接从图上读出。沼泽成因可通过读图分析与当地的气候、地形、河流等的综合影响有关。第(2)题,可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分

69、析甲河流域山间河谷较河流下游平原发展农业的优势。第(3)题,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消耗大量水资源,导致沼泽地区湿地面积缩小、调蓄水资源的能力下降,加上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和生物栖息地受到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应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防治水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答案(1)特点:沼泽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平原。成因: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南部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水量丰沛,并且受海水顶托作用,排水不畅;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带,河水泛滥,加速了当地沼泽的形成。(2)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沼泽分布,加上雨水较多,不利于农业生产。河流上游山间河谷地区地形平坦,且有一定坡度,降水较多,但排水良好,适宜耕作;多火山灰发育的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生态环境问题:沼泽面积减小,调蓄水源的能力下降;工农业、生活污水排放,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下降;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大幅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建议:合理规划、管理城市供水;进行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和污水治理;成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