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89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人教版必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 )A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D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时期设置了内朝或中朝,唐朝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明成祖时候设内阁,清雍正年间设置了军机处。B项属于监察机构,都察院是清朝建立,提点刑狱司是宋朝出现,御史台是唐朝时期,刺史是东汉时期。C项属于行政制度,分封制是周时期,郡县制是秦朝,行省制出现在元朝,改土归流出现在清朝不属于中枢政策。

2、D项属于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出现在汉朝,科举制出现在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东晋时期。【答案】A2(2012浙江慈溪高三期中4题)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显【解析】本题考查了军机处的有关知识。A项错误,设立于雍正帝时期;B项错误,军机处设置初期为处理西北军务;C项军机大臣主要是皇帝选用的亲重大臣。本题选D项,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答案】D3(2012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10题)下列史料最能反映清朝军机处地位和性质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3、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最能反映清朝军机处地位和性质”和所学史实军机大臣只是跪奏笔录,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而D项表述军机大臣没有实权符合要求。【答案】D4.(2012山西大同高三学情调研3题)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武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

4、事【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和所学史实A项反映的是行政权的分离;C项反映的是分割军权;D项反映的也是分割丞相的军权;只有B项表明中央和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符合要求。【答案】B5(2012河北保定高三摸底3题)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通过设置司隶校尉分化相权 B唐朝设御史台监督相权C明太祖废丞相建内阁制 D其主体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唐朝时期的御史台是检查百官的职务,没有天线与皇权的矛盾。名称注时期设置内阁,C项史实错误。【答案】D6(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

5、联合调研2题)“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直接促成军机处成立的原因是( )A筹划西北军务 B保持机密 C加强中央集权 D加强君主专制【解析】直接原因根据所学史实军机处的设立是雍正帝为了解决西北军务所建,而根本原因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故此题应该选择A。【答案】A7.(2012河南豫南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

6、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解析】“密折”是一种特权,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奏折权,体现政策的封闭性,故A不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标志是军机处,故C不正确;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尤其是地方官员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这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D不是材料主要意思。故选B。【答案】B8.(2012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4题)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皇帝地位的独尊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

7、化【解析】考查皇帝制度的特点。这些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是皇帝独有的,体现了皇帝的独尊。而C项看不出不断强化这种趋势;A,D不是实质。【答案】B9.(2012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10题)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清朝沿用内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的强化。首先要知道孟德斯鸠生活的年代是在18世纪的中叶,而此时中国是清王朝,而清朝专制强化的重要表现就是设立军机处。【答案】

8、D10(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一次联考2题)下列机构的设置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是( )A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C南书房D军机处的设立【解析】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有女真部落色彩,分割了皇权,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选择B项。【答案】B11.(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5题)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

9、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解析】本题考查汉初郡国并存制。从材料“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可以判断是汉初郡国并存制。汉初郡国并存制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采取削藩。【答案】A12.(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13题)“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春秋战国 B.西汉初年 C.唐朝末年 D.北宋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北宋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材料意思是统兵将帅即使掌握数万大兵,戍守千里,只要“单车之使、尺纸之诏”下达,就得立刻奉命,“朝召而夕

10、至”,反映的是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答案】D13.(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18题) 下列关于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明太祖时期,殿阁大学士通过票拟参决政事B. 随着内阁地位提高,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C. 皇帝以批红的方式采纳或否决大学士的票拟D. 清朝初年,内阁被议政王大臣会议所取代【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内阁制。票拟权只有内阁时期才有的,而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设立,故A不正确;内阁不是句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百司,故B不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上是清朝,不是取代内阁,故D不正确。【答案】C14.(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20题)下列官职具有分散相权和军权双重作用的是( )A.汉朝的尚书令

11、 B.唐朝的兵部尚书C.宋朝的枢密使 D.清朝的军机大臣【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宋朝的枢密使,管军事,分割宰相军权。【答案】C15(2012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题)元史百官制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B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掌握实权C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D元代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解析】材料大意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使用一些老成的儒生,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

12、省下面设路、府、州、县。各级机构设置完整的官职,配置相应的官员,一般以蒙古人为各级机构首长,汉人和南人只能担任副职。据此结合各选项ABC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D项。【答案】D16(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起点考试)右边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字样,据此判断此图应绘制于(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解析】 本题为图片类型选择题,考查行省制知识点。本题解题的关键不在于分析图片信息,而快捷有效解题应是注意题干中的“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显然是考查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行省制创制于元朝,从四个选项中,元朝后面的朝代只有一个,

13、即D项明朝,所以正确选项为D。【答案】D17(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行省制 州郡县制 郡县制 道州县制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元代实行行省制;东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秦代西汉时实行郡县制;道州县制在唐代时实行。按照时序排列,本题选B项。【答案】B18(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解析】“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即所学的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丞相一直作为皇帝的助手存在,协助处理行政

14、事务。本题中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应该是行政权。A项中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本题应选B项。【答案】B19.(2012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10题)元史: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利用山川形

15、势制约地方势力【解析】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元朝的行省制度不同于前朝,打破自然环境的限制,其主要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此题应该选择D。【答案】D20(2012浙江温州高三八校第一学期期初联考4题)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关于行省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

16、行政管理权C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材料信息中分析,元朝行省界限打破了地理标志范围,说明省界犬牙交错。材料中中书省是都城所在地,根据提干信息分析所占低于面积较为广阔,其余各省面积范围均没有超过的,体现了中书省的地理位置重要,“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体现了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没有体现D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答案】A二、非选择题21(2012江苏扬州调研21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

17、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 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

18、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分)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2分)(4)根

19、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2分)【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一分析来回答,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察举制的主要特点可根据所学回答。第(2)问分析概括材料二来回答,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第(3)问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第(4)问联系上述问题,酌情回答即可。【答案】(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4分)特点

20、: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分)(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2分)(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2分)(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至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2分)22(2012江苏苏北四市摸底21题)(13分)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元)中叶以后,则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

21、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材料二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马可波罗游记材料三 (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

22、、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之地的主要原因。(3分)(2)据材料二,归纳元朝杭州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城市的主要特色。(5分)(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你的理由。(2分)(4)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主要作用。(3分)【解析】本题考查元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特点。第(1)问根据材料中杭州的历史地位、元朝政策的变化以及经济决定文化等解答即

23、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宽阔”、“许多广场或集市”、“都有销售”、“有两个大公署”等即可解答。 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钱穆对行省制度是持否定态度的,从中央集权的强化和中央权力过大、地方失去活力两方面解答即可。第(4)问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等方面解答即可。【答案】(1)古都,是文化中心;前朝文人相对集中;元代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如果答出“经济重心南移”同样赋分)(3分)(2)打破市坊界限;市场规模大;商品种类多;交易量可观;注重市场管理。(任3点3分)文化中心;商业中心。(2分)(3)认同: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地方缺乏自主性。(2分)不认同: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分)(4)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经济管理;促进文化繁荣。(3分)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