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鸿门宴(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人物形象。【学情调查 情境导入】预案四相关知识点【问题展示 合作探究】一、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3分钟时间自主学习本段,疏通文意,利用圈点标注重点字词,并划出有疑问的词语,完成下列题目。)1、解释划线的词语。道芷阳间行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拔剑撞而破之 公为我献之 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不胜杯杓 2、解释下列多义词。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 (3
2、)乃令张良留谢 (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 (2)卮酒安足辞 (3)我为鱼肉,何辞为3、文段分析思考(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3)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以分析。(4)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B2、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 ) 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 )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1、将下列句子中,“之”字词性用法归类珍宝尽有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与之同命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立而饮之 赐之彘肩 此亡秦之续耳 吾属今为之虏矣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预习指导 新课链接】1、完成学案五2、归纳整理本课的重点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多义词、特殊句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