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5月网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5题,每小题2分)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1. 下列有关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的环境B. 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C. 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问题一直很严重D.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2.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人类社会越是发展,环境问题越是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环境问题
2、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以治理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A. B. C. D. 【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环境问题并不严重,到人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与环境和谐共处,环境问题也可能很小,C说法不正确,其他选项的说法正确。故选C。【2题详解】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
3、到解决。可见只有发展才能最终解决环境破坏和贫困加剧之间的恶性循环,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选项是错误的。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意义的环境问题,正确;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正确;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正确。故选A现代环境问题相对于以往,具有其不同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3. 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A.
4、规模的全球性B. 过程的不可逆性C.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D. 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4. 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所以不存在环境问题B. 随着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联系的不断增强,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全部演变成全球性问题C. 鉴于环境问题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人类不应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从而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D. 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人工合成的DDT在大规模使用的几十年中人类只知道它在杀虫方面的特性,却
5、没有预见到它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危害,故本案例反映的是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其他的都没有反映出来。故选C。【4题详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以知道,原始森林是经过漫长年代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砍伐后,虽然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短期内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生态环境的恢复很难,D正确;南极和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环境问题少,A错误;不可能所有环境问题都为全球性问题,B错误;人类不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不利于人类的进步,C错误。故选D。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一股“大树移植风”(如图),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建设生态城市是好的,
6、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且存活率仅有60%左右。还对树木原生地造成严重环境破坏。所以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的让小树在城市长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5. 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 病虫害防治不力B. 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 生存环境改变D. 人为破坏严重6. 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加剧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增加酸雨频率影响生态群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 B. C. D. 【答案】5. C 6. A【解析】【5题详解】由于大树移植过程中,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其成活率较低。C正确。其它均不是主要原因。【6题详解】原生地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会加剧水土流失;同时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森
7、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径流调节、消减洪峰、保护野生动物等功能,所以选A。酸雨的频率取决于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和气象条件,与森林的覆盖率无关。而树木的减少使得地表水下渗减少。A正确。【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是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是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 科威特境内河流少,淡水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A. 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B. 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C. 国土面积小,径流量小D.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8. 科威特和广东省的
8、纬度位置差别不大,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差别很大,影响两地土地利用状况的主要环境要素是A. 生物环境B. 地质环境C. 水环境D. 土壤环境9. 广东省北部在耕地资源的开发中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A. 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B. 植被破坏,导致严重的酸雨危害C. 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D. 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答案】7. B 8. C 9. C【解析】【7题详解】科威特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淡水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故B项正确。农业不发达,以石油开采为主,A项错误。国土面积小,不是常年无河流的原因,C项错误。科威特是临海国,不是内陆国,D项
9、错误。故选B。【8题详解】科威特和中国广东省的纬度位置相近,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差别很大,影响两地土地利用状况的主要环境要素是水环境,科威特水资源短缺,广东水资源丰富,C对。水资源的差异,导致生物环境、土壤环境的差异,A、D错。地质环境没有明显影响,B错。故选C。【9题详解】广东省的北部主要是丘陵山地区,在耕地资源的开发中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C对。湿润区,不需要大量抽取地下水,丘陵山地区,没有海水倒灌问题,A错。植被破坏,不是产生酸雨危害的原因,B错。位于湿润地区,没有次生盐碱化问题,D错。故选C。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
10、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面小题。10. 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南方近岸海域城市近岸海域北方近岸海域乡村近岸海域A. B. C. D. 11. 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 9月到11月B. 12月到2月C. 3月到5月D. 6月到8月12. 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使污染区域更集中加剧污染程度使污染区域更分散减轻污染程度A. B. C. D. 【答案】10. A 11. D 12. D【解析】【10题详解】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
11、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正确;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夏季,6月到8月,D正确。【12题详解】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水表层海水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故错误,正确,故选D。【点睛】赤潮形成的条件:(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安徽省某镇是“蓝田花猪”的产地,
12、当地政府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大量污水不进沼气池而排入河流,日久以后,发现鱼类大量死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 污水有毒,鱼类中毒死亡B. 污水较脏,鱼类得病死亡C. 藻类物质大量繁殖,鱼类缺氧死亡D. 污水成分复杂,鱼类一时难以适应而死亡14. “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A. B. C. D. 【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该处
13、污水主要为粪水,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中有机质增加,微生物大量分解这些有机物要消耗大量水体中的溶解氧,从而使水体中的生物因为缺少氧气而大量死亡,C正确;粪水毒性小,A错误;因污水导致鱼类得病死亡的少,B错误;污水成分单一,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题干中的信息看不出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生产模式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关系不大,错误;沼气为新能源,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正确;促进商品农业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的需求,正确;开展综合利用,既发展了经济,又有效地保护了环境,正确;故选B。稀土矿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
14、土资源储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盲目开采和大量出口,目前仅占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我国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完成下面小题。15. 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A. B. C. D. 16. 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A. B. C
15、. D. 【答案】15. A 16. C【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过量开采,储量减少;不合理开发,造成土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等问题,正确;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说明开采量大,错误;运输压力大不是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故选A。【16题详解】第三产业发展不是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错误;可以在资源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土地,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恢复生态,正确;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减少初级产品出口,正确;禁止开发利用,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错误;故选C。若尔
16、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若尔盖湿地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其形成并不是A. 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B. 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C. 海拔较高,蒸发量小D. 植被缺乏,涵养水源能力低18. 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牛轭湖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B. 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C. 牛轭湖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而形成的D. 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区【答案】17. D 18. A【解析】【17题详解】若尔盖
17、沼泽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海拔在3000m以上,海拔较高,蒸发量小;海拔较高,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A、B、D是该沼泽的形成因素;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植被不缺乏,D叙述不正确,D项不是该沼泽的形成因素,D符合题意。故选D。【18题详解】地形平坦地区的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流在洪水期时很容易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河流汛期可以作为蓄洪区,可调节径流,A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A。“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
18、多“病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A. “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建梯田B.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大规模植树造林C.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D. “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加强退耕还林20.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B.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C. 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D.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答案】19. D 20. C【解析】【19题详解】黄河“脚肿”指下游的地上河,原因是泥沙淤积严重,措施是加固加高堤坝,A错。“大量脱发”,指的是
19、土地荒漠化,是因为过度放牧与垦殖,措施是合理放牧,退耕还牧,B错。“动脉阻塞”指的是凌汛现象,出现在流向较高纬度河段,原因是气候寒冷高纬度河流结冰阻碍河流流动,措施是疏通河道,C错。“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原因是植被破坏,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D对。故选D。【20题详解】地势平坦,水流平缓不利于水能的梯级开发,A错误;北方地区,气温低,蒸发弱,B错误;黄河上游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C正确;黄河上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D错误;故选C。下图为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 c为荒漠化严
20、重区C. b为酸雨严重区D. 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22. 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森林的砍伐家庭炉灶燃煤工业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上的扬尘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A B. C. D. 【答案】21. C 22. B【解析】【21题详解】从图中各环境问题的具体分布可知:a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是草原分布区,应该为荒漠化;b主要分布在西欧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区域工业发达,酸雨问题突出;c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沿岸、亚洲的横断山区,应该为森林破坏,这些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有,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根据
21、上题分析,b问题为酸雨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结合选项分析,酸性气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的废气和家庭炉灶燃煤释放出的酸性气体,正确;森林的砍伐、扬尘以及开采煤、石油、天然气不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正确。故选B。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下列各题。23. 从成因看,该河谷为()A. 地堑谷B. 断层谷C. 背斜谷D. 向斜谷24.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侧,光照较强B. 侧,热量较多C. 侧,蒸发较弱D. 侧,降水较多【答案】23. B 24. C【解析】【23题详解】从图示
22、可以看出,两岸的岩层是不连续的,是断层造成的。所以河谷是断层谷。故B正确。【24题详解】该河谷在我国境内,河流南岸是阴坡,北岸是阳坡,因坡向不同导致两侧太阳辐射多少不同,进而导致两岸土壤墒情不同,植被的丰富程度也不同。侧在南岸,阴坡,蒸发弱,土壤湿润,植被丰富。故C正确。【点睛】根据岩层形态特征,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要了解地质构造基本类型及特征。在干旱区,降水少,植被在阴坡的生长环境更好一些,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更充足,植被较茂盛。阳坡的光照条件好。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5. 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A 华北平原地区B. 西北内陆地区
23、C. 黄土高原地区D. 南方低山丘陵区26. 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A. 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 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答案】25. B 26. D【解析】【25题详解】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故选B。【26题详解】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开始做起,D正确;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不能缓解荒漠化,
24、A错误;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能缓解荒漠化,B错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缓解荒漠化,C错误;故选D。2005年2月16日,旨在要求相关签约成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性条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2012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然而美国政府于2001年3月28日宣布不实施京都议定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7. 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A. 臭氧层破坏问题B. 氟氯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C. 酸雨问题D. 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28. 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
25、减限排、多减限排的义务,技术能力差、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暂时没有减排的责任,这说明A. 环境问题是地区性问题B. 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责任C. 地球上CO2的增多主要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D. 目前,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重要污染源29. 美国政府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说明A. 美国坚持单边主义外交政策B. 温室气体对美国影响不大C. 经济发达国家承担义务不大D. 国际法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是对违法者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答案】27. D 28. C 29. D【解析】【2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京都议定书是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所以解决的问题是全球变暖的问题。
26、排除ABC,故选D。【28题详解】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更应该承担大的责任。排除ABD,故选C。【29题详解】美国政府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说明国际法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是对违法者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D正确;不能说明美国坚持单边主义外交政策,A错误;温室气体为全球性问题,B错误;经济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义务,C错误;故选D。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中国民促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联合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0
27、. 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臭氧层减少酸雨危害A. B. C. D. 31. “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A. 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B. 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C. 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D. 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答案】30. C 31. A【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30题详解】该行动属于“节能减排”行动,可减少能源的使用,可以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酸雨危害;正确。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臭氧层。故选C项【31题详解】该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倡导节能减排,
28、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公众参与。故选A项。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冰封影响,航运受限,但未来有望实现通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 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则该飞机飞行方向是A. 一路正西B. 先西北,后西南C. 先东北,后东南D. 先西南,后西北33. 图示区域西北通道的长度约为(cos 700.342)A. 1 800 kmB. 13 500 kmC. 5 000 kmD. 3 330 km【答案】32. B 33. C【解析】主要考查地球地球仪,学生要掌握地球表面的方向和经纬线的长度。【32题详解】球面上
29、两点间的最近距离,为过两点以地心为圆心所作大圆的劣弧,在北半球的两点凸向北极附近的那段弧为劣弧,在南半球的两点凸向南极附近的那段弧为劣弧;若两点恰好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则是过极点的那段劣弧;若两点同位于晨昏圈上,因晨昏圈本身是个大圆,则为晨昏圈上的那段劣弧。图中甲、乙两地同位于北半球,所以二者之间最近距离应为凸向北极附近的劣弧弧长,所以飞机从甲地到乙地的飞行方向为先向西北再向西南。B正确。【33题详解】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L=两点间的经度差111cos千米(为该纬线的纬度)。图示西北通道大致沿纬线延伸,所跨经度大约为130,所在纬度大约为70N,所以估算其长度为130111cos704 935千
30、米。C正确。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34. 关于图中规划公路叙述正确的是A. 长度约为63千米B. 走向为西北-东南C. 公路最高点海拔在200m300mD. 穿越山脊地区35. 沿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图中的A. B. C. D. 【答案】34. B 35. C【解析】【34题详解】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用尺子可量出规划公路的图上长度约1.5厘米,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可知规划公路的长度约为3千米,A错误;根据所示图示方向,可得出该图的方向是右北左南,上西下东,可判断规划公路的走向是西北东南,B正确;图中的规划公路最高点约为100-200米,C错误;根据图示,规划公路所穿越
31、的地区是位于两座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区,即鞍部,D错误。故选B。【35题详解】读图,ab剖面线经过的海拔最高点为700800米,D错。最低点为200300米,起点海拔为300400米,终点b为300400米,靠近b有一河谷,B错。靠近a有最高山峰,A错,C对。故选C。二、综合题(共30分)3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农村粗放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对农村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2、,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阻碍着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这一目标的实现。指出农村发展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为建设美丽乡村提出相应的措施。【答案】主要问题:生活垃圾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粗放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工业企业转移至乡村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解决措施:投入资金和相关技术及设备,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破坏;完善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污染行为等。【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合理的措施,主要针对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33、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的能力。【详解】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现象严重,生活垃圾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应该投入资金和相关技术及设备,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经济较落后,粗放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随着城市的产业升级,工业企业转移至乡村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应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破坏;完善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污染行为,为减少污染排放提供法律保障等。37. 【环境保护】湘江水量丰富,其渔业资源却日趋衰退。调查发现,湘江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湖泊缩小,江面船只多,河床上多垃圾、排污口和随意堆放的沙石,甚至建有房屋。渔
34、民想方设法捕鱼,非法捕鱼活动猖獗。下图为“湘江流域图”。据此分析湘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答案】(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湖,(兴修水利工程和堤防以及)围湖造田占用湖泊;江面及河床上人类活动多,致使鱼类生存空间减小;工农业和生活大量排放污水,湘江水质下降,鱼类生存环境恶化;流域管理失控,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减少。【解析】【详解】本题以我国的湘江为背景区域考查湘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意在考查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需要学生能够分析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加以分析解答。湘江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主要从环境变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考虑。由材料可知,材料给出了引起渔业资源枯竭的主要因素。如植被
35、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湖泊缩小”说明河湖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建屋等,“江面船只多和随意堆放的沙石,甚至建有房屋”说明江面及河床上人类活动多,鱼类生存空间缩小;“河床上多垃圾、排污口”说明水体污染严重;“民想方设法捕鱼,非法捕鱼活动猖獗”说明过度捕捞等都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衰退。3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9年,亚马孙森林火灾倾发,其中,巴西、秘鲁与玻利维亚交界处的亚马孙地区为火灾重灾区。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8月22日,巴西境内森林着火点超过7.5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5%,其中4万余个着火点位于亚马孙平原。在亚马孙森林大火持续燃烧16天后,巴西总统下令出动
36、联邦军队灭火。从亚马孙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角度,分析亚马孙森林大火带来的影响。【答案】对大气圈的影响;破坏了全球碳氧平衡,使雨林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加剧全球变暖。对水圈的影响: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影响全球水平衡。对生物圈的影响:森林被毁,野生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活动空间缩小,食物来源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岩石圈的影响:森林遭受破坏后,截留的大气降水减少,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流水侵蚀加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方的影响:大火带来的烟雾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大气能见度下降,给交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火灾的影响,考查学生
37、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的能力。【详解】主要从大火燃烧,植被减少对自然地理环境各圈层及人类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对大气圈:雨林减少,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使雨林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树木焚烧时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气温上升,加剧全球变暖;对水圈:过度砍伐,雨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影响水循环,影响全球水平衡;对生物圈:森林被毁,野生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活动空间缩小,食物来源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岩石圈的影响:森林遭受破坏后,过度砍伐,雨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截留的大气降水减少,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保持水土能力下降,流水侵蚀加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方的影响:大火释放的浓烟导致空气质量变差,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大气能见度下降,给交通和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