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415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高考,江苏地区专用)2021届高考历史下学期5月终极猜题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周人把统治区域划分为“国”与“野”:“国”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者居于其中;“野”分布着被征服族的农村公社或氏族部落,居住者主要为夏商等族之后。“国人”有参政、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野人”则没有。这体现出分封制下( )A.被统治者受剥削程度具有一致性B.“国人”对“野人”剥削严重C.生产力进步导致贫富差距拉大D.阶级矛盾和城乡差别较为明显2.东汉灭亡前的一百二十年间,特大天灾多达一百五十余次,平均每年就会发生一两次,这一时期皇帝

2、无论如何作为,天灾都一再显示亡国之兆。这表明( )A.东汉皇帝大多昏庸无道B.“天人感应”学说存在缺陷C.东汉政权濒临灭亡D.自然灾害无法克服3.下表是唐宋时期制墨业传承简表,该表格能够反映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制墨业技术传承简表地区创始者继承者传承关系易州(今河北省易县)李鼐李超父子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陈瞻董仲渊、张顺女婿胡德外孙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潘衡有女居庐陵,传其业。后传孙秉彝父女,母子阆中(今四川省南充市)蒲大韶文子安女婿渠州(今四川省渠县)梁杲梁思、梁温父子闽中(今福建省莆田市)叶世英叶世杰兄弟A.官营手工业制墨技术更高超B.工匠技术只传男不传女C.民营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D.

3、工匠技术大多家内传承4. 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这一言论( )A.旨在阐释先秦儒家经书字句B.体现了理学世俗化和实用化倾向C.批判继承佛道唯心主义观点D.反映了儒学神秘化和繁琐化特点5.据民间契约文献记载,清末南方地区田会模式作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已相当普遍。发起人邀请有意向的村民,集资购买某宗土地,订立契约,建立田会。会员是股东,不直接拥有土地,但可自由抵押转让其拥有的土地股份。材料反映了( )A.清末土地兼并得到有效遏制B.流民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C.民间经济诉求下的探索创新D.集体土地听有制正式建立

4、6.1895年8月,户部议奏“中国制造机器等局不下八九处糜帑已多,未见明效,如能仿照西例改归商办,弊少利多”。清廷随即接受了这一建议,开始推行改制、劝商、保商的政策。这说明( )A.内忧外患催生民族工业B.洋务企业缺乏利润空间C.振兴工商途径发生改变D.外来资本动摇清廷统治7.1919年7月,蔡元培感叹到:“男子游学外国,以得偶于彼国略受中等以下教育之女子为荣,而耻其故妇之未入学校,则弃之。呜呼!此诚过渡时代之怪状也。”胡适也在1918年的一次演讲中说:“近来的留学生,吸了一点文明空气,回国后第一件事便是离婚。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离婚成风导致社会秩序混乱B.学界领袖宣扬婚姻自主观念

5、C.知书达理成为择偶首要标准D.知识青年慕洋向新渐成风气8.1926年8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由于国共合作,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这使很多投机分子混入到党的队伍中。”这是中国共产党首个处理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由此,中国共产党( )A.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B.表明了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决心C.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D.走上了独立领导民主革命的道路9.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选举乡参议会的议员,组织乡参议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

6、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体现出当时( )A.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形势使然B.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得以建立C.边区社会各阶级差别已消除D.创建民主政权成为工作重心10.中共八大会议上,代表们就农业问题提出许多建议:如加大对农村副产品的投资,在完成每日计划劳动的前提下,社员可以用业余时间从事农村副产品生产;给予社员一定“自留地”,并鼓励社员利用未划入合作社的剩余土地或不适合于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的荒废土地培育农村副产品,降低农副产品税收或给予额外补贴等。这些建议( )A.体现了三大改造过程中农业发展的多样性B.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C.为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提供重要借鉴D.说明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

7、思想开始出现11.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乡镇集体企业开始引进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实行所谓“五定一奖”的改革,即定人员、任务、资产、利润、消耗,超利润奖励。这反映出( )A.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B.城市国企改革影响农村C.改革致力于增强企业活力D.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12.地理大发现后,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工艺品和制作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其他艺术(如中国装潢与建筑等)也陆续传到欧洲。与此同时,原产美洲的作物近三十种引种到中国,欧洲传教士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天文、历法的知识。这反映新航路开辟( )A.实现了物种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B.推动了中西方之间物质文化的交流C.推动了中国人近代海洋意

8、识的形成D.实现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13.17世纪,英国形成了新的中等阶层,他们竞相购买新品,时尚的红木必须取代传统的橡木,华丽的椅子必须取代铆合的凳子,必须购得成套的陶瓷,每一餐甚至每道菜都用一套,再加上食用甜点的各种刀叉,新玻璃瓶,新眼镜,新印刷品,新书架,新小说。上述表明( )A.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英国B.价格革命深刻影响了英国的阶层变动C.工业资产阶级的势力正在迅速地上升D.世界市场的扩展推动了英国阶层变动14.记载,巴黎公社期间,公社委员会在做出的414个决议、法令和398个公告中没有一个是直接针对农民问题的,也没有制定一份正式的关于农民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这说明巴黎公

9、社( )A.注重保证公社政权的纯洁性B.缺乏革命力量联合的意识C.存在着最终失败的必然性D.直接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15.阅读下图。该示意图说明,当时的美国( )据美国乔纳森休斯、路易斯凯恩美国经济史中有关数据编制A.国有企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C.干预经济主要以国有化实现D.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私有制16.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多发展中国家和前计划经济国家开始拥抱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并从中分享贸易、跨国投资和技术外溢的收益。目前构成全球贸易总额84的164个WTO缔约成员国中,超过半数是在1995年1月1日确定的创始成员国之后加入的。这表明( )A.全球化扩大了多边

10、治理体系范围 B.世界格局变化冲击了旧的经济秩序C.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世界经济格局和权重发生显著变化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7题第18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都必须作答。第19题为选做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做其中的两小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

11、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和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绅富救济本地的贫民。从1877年爆发旱灾,一直持续到1879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大江南北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6分)(2)根据

12、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10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格局是现实力量的配置和组合,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力对比为基础的。而当今世界,格局更多是大国之间现实力量的综合对比与配置组合。20世纪至今,世界格局发生过三次划时代的变化,见下表:变化情况第一次一战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形成了资本主义联合包围苏联的格局。第二次二战打破了资本主义对苏联的包围,出现了社会主义的阵营,形成以美苏对抗,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第三次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崩溃,目前处于

13、新旧格局变换交替的过渡时期。摘编自武传春主编高校信念教育新视野围绕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情况(任意一点或整体),拟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A.(12分)【历史上重大敢革回眸】材料 土司制度是元明时期中央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由中央政府指定当地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充任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级官吏,官位世袭。这一制度曾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但随着土司势力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的上层首领或不

14、听中央号令,或阳奉阴违,或发动叛乱对抗朝廷,名为朝廷命官,实际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地处边隅的土司,更是“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雍正四年(1726),清廷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按照内地的府、州、县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统治。军事上解除土司的土兵,清廷另派军队到土司原来的管辖区进行驻扎。经济上由中央政府统一丈量土地,然后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改土归流之后,清廷在西南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凡遇有事,“逐村清理、逐户稽查”,加强了封建地主阶级专政。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改土归流的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改土归流的

15、时代背景并进行评价。(6分)B.(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1913年冬,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二十一条”签订时,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极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对中国革命早期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存在着妥协观望现象。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

16、说研究会。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1927年4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备受酷刑、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时年38岁。摘编自朱志敏著李大钊传、刘国强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先生一生的贡献,并指出其具有的品质。(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李大钊先生。(6分)C.(12分)【探索历史的奥秘】材料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就开始运用“二重证据法”对夏文化进行探讨。几十年来,经过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广泛的研讨,到20世纪末,学界基本形成共识,即认为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仅其上、下

17、限稍有分歧),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是早商文化。随着新的14C测年数据的公布与西方学术观点的影响,目前,在中国学术界关于夏文化的探讨出现了新动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归旧说,即二里头遗址西亳说,二里头文化前半是夏文化,是商文化。二是赞成西方学者长期以来的看法,认为不能随便指称某考古学文化为夏文化,不同意给二里头文化及其他文化贴上夏文化的标签。原因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像甲骨文那样可以确证考古学文化主人身份是夏的当时的文字材料。摘编自刘绪夏文化探讨的现状与任务(1)据材料,概括目前夏文化探讨的主要路径及学界共识。(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重证据法”在夏文化探讨中的价值及其困境。(6

18、分)D.(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材料 1959年,埃及政府为了控制尼罗河泛滥,决定在尼罗河上游动工建造阿斯旺水坝阿斯旺水坝建成后,水坝后面的水位将提高63米,许多遗址都会受到威胁。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2个国家参与了“拯救努比亚遗址国际行动”,这项工程从1960年到1980年整整持续了20年。阿布辛拜尔(勒)庙和菲莱庙是古代埃及人修建的最重要的两座寺庙,它们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阿布辛拜尔(勒)的搬迁问题很多,与其他建筑不同,它们不是用可分拆的砖块垒成的,而是在岩石上凿成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建议,但经过辩论后全被否定了。最后终于通过了解决方案,工程耗资4200万美元,方

19、案是把寺庙从岩石上切割下来,然后再安放在另一片高地。拆卸工作始于1964年,1968年9月全部完工。人们不仅把拆卸的阿布辛拜尔(勒)重新安装起来,并且在寺庙外又增加了一道混凝土结构,美化和再现了建筑物的原来风貌。摘编自令狐若明埃及学研究:辉煌的古埃及文明(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努比亚遗址在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挽救这一遗产的原因。(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布辛拜尔(勒)救援工程的特点及其影响。(6分)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 新高考版 江苏地区专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国为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者居于其中”“野

20、分布着被征服族的农村公社或氏族部落,居住者主要为夏商等族之后”“国人有参政、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野人则没有”可知,分封制下阶级矛盾和城乡差别较为明显,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被统治者受到剥削,排除A项;材料表明“野人”没有参政、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这不是“国人”对他们的剥削,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国”和“野”的区别,无法说明贫富差距拉大,排除C项。2.答案:B解析:在东汉中后期频发的特大天灾面前,皇帝无论如何作为,灾害依然不断发生,这就表明“天人感应”学说存在缺陷,B项正确。“皇帝无论如何作为”体现出皇帝是力图作为的,且这里所说的皇帝不是整个东汉王朝的皇帝,排除A项;材料时间跨度较长,“濒临”与

21、之不吻合,并且“天灾都一再显示亡国之兆”是“天人感应”学说下的解释,排除C项;“自然灾害无法克服”不是材料要表明的主旨,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材料中除了普通的父子相继外,还有兄弟相承,传艺于女婿等多种情况,但总体来看是以父子相继为主的家内传承,D项正确。分析表格可知,该表格反映的是唐宋时期制墨业家内传承的情况,无法界定手工业的性质,更没有制墨技术比较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有女居庐陵,传其业”“父女”说明存在传女的现象,排除B项;民营手工业在明中后期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 4.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朱熹对儿童的日常行为和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要求,体现了理学世俗化和实用化倾向,

22、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先秦儒家经书字句的阐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唯心主义观点,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儒学神秘化和繁琐化的特点,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田会的建立是农民对土地关系进行的新的探索,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土地兼并不可能得到有效遏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流民问题,排除B项;集体土地所有制正式建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6.答案:C解析:材料中清政府推行改制、劝商、保商的政策,说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从以前的官办和官督商办转向以商办为主,C项正确。7.答案:D解析:随着留学风潮日盛,留学生在国外接受了西方近代自由、平等观念,希望摆脱原来的

23、包办婚姻,导致离婚率上升,体现了社会的转型和思想的解放,D项正确。离婚率的上升不能体现社会秩序混乱,A项错误;从材料看,蔡元培和胡适对材料中离婚率上升的现象颇有微词,认为其有一定问题,并非主张婚姻自主,B项错误;知识分子希望自己的配偶有一定的受教育基础,但由材料无法得出是首要标准,C项错误。8.答案:B解析: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在国民大革命时期颁发,表明当时中国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决心,B项正确。八七会议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排除A、C两项;南昌起义标志中共走上了独立领导民主革命的道路,排除D项。9.答案:A解析:中共领导乡参议会选举,赋予各阶层充

24、分的民主权利,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抗日力量的团结,A项正确。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而边区参议会具有民族统一战线性质,B项错误;各阶层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不分“差别”,并非“差别已消除”,C项错误;全民族抗战是当时的工作重心,D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如“加大对农村副产品的投资”“给予社员一定自留地”等,具有前瞻性和合理性,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C项正确。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我国三大改造基本结束,且材料所述只是建议并未实施,排除A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25、后开始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代表们提出的建议较为合理,不属于“左”倾思想的范畴,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引进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和“五定一奖”可知,乡镇企业改革是通过企业经营权的下放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来激发企业活力,C项正确。改革涉及企业经营权,但未触及企业的所有权归属,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引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未反映城市国企改革的影响,B项错误;此时我国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工艺品和制作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其他艺术(如中国装潢与建筑等)也陆续传到欧洲”“原产美洲的作物近

26、三十种引种到中国,欧洲传教士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天文、历法的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中西方物质文化的直接交流,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物种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人近代海洋意识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生产方式的演变,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17世纪,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展,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不断扩大,英国那些致力于殖民扩张和新型生产方式的人构成了新的中等阶层,热衷于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陶瓷、新小说等),体现出世界市场的扩展客观上加速了英国新的中产消费阶层的壮大,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已经转移到英国

27、,且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价格革命强调资本原始积累造成的通货膨胀,加速了依赖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阶层的衰落和依赖新型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材料也并未涉及通货膨胀等价格革命的信息,B项错误;17世纪尚未发生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尚不存在,C项错误。14.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巴黎公社委员会不重视农民的力量,没有意识到联合农民进行斗争的重要性,这是缺乏革命力量联合意识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公社政权的纯洁性无关,A项错误;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是因为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巴黎公社并没有得到马克思的直接指导,D项错误。15.答案:B解析:在重要工业部门中国家拥有较高份额是

2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正确。美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排除A项;美国干预经济不是通过大规模国有化实现的,排除C项;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D项“典型”的表述不准确,排除。16.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前计划经济国家拥抱经济全球化,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找到了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特定的位置,积极融入多边治理体系,这扩大了多边治理体系范围,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旧的经济秩序受到冲击,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虽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但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益扩大,故

29、排除C项;D项中的“权重发生显著变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7.答案:(1)特点:分类定级,分类扶持;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每点2分,共4分)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对不同程度的

30、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可以得出分类定级,分类扶持;“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可以得出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可以得出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可以得出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2)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二“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

31、济机构,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可以得出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的时间、“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从1877年爆发旱灾,一直持续到1879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减及大江南北”可以得出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江南士绅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可以得出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结合所学从清廷腐

32、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分析其他原因。18.答案:示例一论题: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分)论述: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格局呈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形成的过程将是漫长的,这是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世界上冷战思维的继续、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由此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世界多极化进程将充满矛盾和斗争。因此,建立多极化世界并不是一蹴而

33、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各国人民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促进世界走向多极化。(10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论题:两极格局形成对战后国际局势具有多重影响。(2分)论述: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存在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在两极格局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广大亚非拉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开展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但是,在两极格局下,政治上,严重恶化的国际关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两

34、极格局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相互交流和整体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综上所述,两极格局的历史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10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时间跨度为一战后至今,涉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等内容,论题可从一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来提炼,也可从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走向解体来提炼。论述时要做到表述清晰,史论结合,论证有力。19.A.答案:(1)内容:采用内地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统治;解除土司的土兵,中央派军队驻扎;统一丈量土地,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

35、。(每点2分,共6分)(2)时代背景:清入关后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沿用了元明时期的土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但随着土司势力的发展,一些土司不听中央号令或远通国外势力,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3分)评价:清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稳定了西南地区的政局;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清代改土归流。本题从清代改土归流入手,要求概括出改土归流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考查历史评价能力。突出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6、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解题的关键在梳理材料中废除土司制度后清朝如何管理当地。(1)内容,可结合材料从清政府实行的行政、军事、经济等措施方面归纳,由材料“废除土司,按照内地的府、州、县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统治”可得采用内地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统治;由材料“军事上解除土司的土兵,清廷另派军队到土司原来的管辖区进行驻扎”得出解除土司的土兵,中央派军队驻扎;由材料“经济上由中央政府统一丈量土地,然后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得出统一丈量土地,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2)第一小问时代背景,可以联系清入关初期和实现对全国统治后的政治措施并结合材料“维护了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

37、但随着土司势力的发展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进行概括。第二小问评价,可从改土归流的作用与影响方面进行评价。B.答案:(1)贡献: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组建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反帝反军阀斗争。(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品质:忧国忧民;信仰坚定;勇于实践创新;坚贞不屈;不怕牺牲。(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2)评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缔造者之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发展;但是由于处于无产阶级革命早期,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采取了妥协和

38、观望的态度。(每点3分,共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第(1)题,李大钊的“贡献”可依据材料直接归纳;李大钊的个人“品质”需要通过其“贡献”来抽象归纳,发表敬告全国父老书等体现了其爱国忧民品质,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其信仰坚定的品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其勇于创新品质,反对军阀、最后牺牲体现其坚贞不屈的品质。第(2)题,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历史环境中,通过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来评价;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总和”,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受时代和个人认知的局限。据此,从材料中李大钊的重要历史活动可以概括出其是伟大的无产

39、阶级理论家、革命家,但另一方面看,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李大钊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受到限制。C.答案:(1)主要路径:运用考古资料;采用14C测年数据;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3分)学界共识:不管观点有多少,分歧有多大,二里头文化一直是探讨夏文化的主要对象。(3分)(2)价值:使夏文化探讨走出就文献论文献的困境,使其探讨进一步走向科学化。(3分)困境:由于缺乏考古学文化主人身份是夏的当时的文字材料(缺乏直接的夏代文字和文献),难以进一步确定二里头文化的性质。(3分)解析:本题考查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之间的关系。(1)第一小问路径,学生能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提炼的方法就是寻找关键词或关键语句

40、,如材料中的“经过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和深入广泛的研讨”“随着新的14C测年数据的公布与西方学术观点的影响”这两句话。第二小问学界共识,学生要注意此题“目前”的时间限制,要注意学术争议中讨论的共同对象和主题。(2)第一小问价值,学生需要调用有关“疑古学派”和“二重证据法”在夏文化探讨之初的历史价值和贡献。第二小问困境,学生只需要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像甲骨文那样可以确证考古学文化主人身份是夏的当时的文字材料”即可。D.答案:(1)原因:努比亚遗址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努比亚遗址在当地政府主导的经济开发(经济建设)过程中受到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41、及国际社会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视。(每点2分,共6分)(2)特点:国际合作;整体搬迁;景观重建;耗资巨大。(每点1分,共2分,任答2点即可)影响:保护了阿布辛拜尔(勒)神庙文化遗产;是人类成功保护文化遗产的壮举和范例;增强了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延续。(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努比亚遗址的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1)要注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人类共同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保护文化遗产不以其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唯一的判断标准)。(2)第一小问特点,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概括能力以及分类意识,基本解题技巧还是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找准关键词并把它们同义转换成书面语言即可。第二小问影响,学生要判断答题的方式提示词,进而找准答题方向。比如本题要求“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就告诉学生答案一部分来自材料,另一部分来自所学知识,只有有意识地做到两者结合,才能较准确地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