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381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尖子班重点班9.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丰城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第四次周练试卷历 史(文科重点、尖子班)命题:吴金华 审题:高三历史备课组2016-9-1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 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周初分封时王室势力强大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C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 D周王对地方拥有绝对集权 2“海上(指明代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指明代的灶户,可以开垦明朝廷拨给他们的土地作为服盐役的生活保证),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表明

2、,明代A某些地区形成了棉花专业化经营区域 B植棉业已成为国家赋税的重要支柱C农业生产普遍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 D明朝政府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3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映苏联的官方态度4.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

3、喜无量。”这反映了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5 1978年9月,邓小平 视察东北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次战役不能永远搞下去,要有个底,基本上清理三种人,批判了四人帮的罪行,就行了,要赶快回到经济建设上来。有些单位搞得差不多就可以结束,转入正常工作。”由此可见A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B“四人帮”被彻底粉碎 ,“文革”余毒已经被彻底清除掉C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D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6“我将根据公民大会及500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

4、票。至于无法可循的案例,我将尽我 所能作最佳判决,不偏不倚。这段誓词的宣誓人任职于古代雅典的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7. 1989年日本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敢说“不”的日本,这本书很快畅销美国,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该书实际上反映出A日本与美国成为全方位的竞争对手 B日本由经济巨人变为政治大国的梦想C日本的经济科技实力超过了美国 D日本右翼势力鼓吹对外扩张8梁启超论中国与 欧洲国体异同“中国西周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观点的依据是A都是分封诸侯、列国分立 B都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C都是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都是贵族政治、列国分立9在2

5、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10.从西汉昭帝追 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被统治者披上神话的外衣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孔来提高个人的声望11. 12013年3月22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

6、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相互促进,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这一声明 A改变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 B确立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机制 C巩固了中俄两同的结盟关系 D有利于建立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12.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人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 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 星发射成功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132

7、.1951年8月,美国与菲律宾签订条约,肯定了美国在菲律宾拥有海空军基地的权利和作出了美国保护菲律宾的承诺。下列对此的评述,正确的是A美苏争霸的主战场在亚洲 B是美苏“冷战”的体现C美国企图阻挠中苏结盟 D北约的强势东扩14.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内阁首相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议会下院多数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18世纪以后英国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A B C D15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B康熙帝平

8、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崇尚儒家文化 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 D. 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16. 4“防止滥用权力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这段话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A人民是防止滥用权力的唯一防线 B立法和行政权必须分立 C人民选举和监督政府,是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有效途径 D由人民管理政府

9、的钱袋就是防止腐败的有效途径17嘉靖年间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昔日张先生(内阁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今严先生(首辅严嵩 )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明何 良俊四友斋丛说)这套体现在鞠躬拱手上的礼节变化直接反映了明代A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现实 B宰相权力持续遭到削弱C宦官与内阁首辅矛盾尖锐 D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18. 52011年新华网电:距离8月2日最后期限日的前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8月1日最终高票通过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法案。国会参议院此前曾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根据美国立法程序,政府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需经国

10、会两院通过,才能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避免债务违约的障碍基本扫清。而美国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仍未结束,这一问题也会成为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寻求连任的重要障碍。该材料未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两党制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财政权是国会制约和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1916世纪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在这两个过程中先后崛起的世界性大国是A葡萄牙和西班牙B荷兰和法国 C美国和德国 D英国和美国20. 2013年10月,美国政府 与国会间的分歧无法解决,

11、美国政府被迫关门,并造成了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造成此问题的制度 原因是A共和制政治矛盾不可调和 B三权分立使政策分歧放大C联邦制驱使地方对抗中央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21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 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22.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 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

12、战策略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A B C D2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A集体耕种 B农民所有 C无偿使用 D集体所有24. 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 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

13、掠夺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25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26. 6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

14、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D南方交通发达27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重视维护外 商利益C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D禁止外国商人来华28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 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 B宗法

15、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29.“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30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二材料题(40分)31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而在中国政治史上,“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

16、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的主流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靠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先由南方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材料二1919年4月29-30日,

17、巴黎和会代表参加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第156、157、158条】,德国在山东权益让与日本。1919年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1919年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

18、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结束。五四运动大事记(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6分)32: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的政策,一直受到国民的指责和史学界的贬斥。其实这并非是蒋、张二人“亲日”的

19、选择。这个对日军挑衅不抵抗的权宜性政策,其中实在有着太多主、客观不得已的环境与背景。而不抵抗政策也是得到国民政府内部多数主管的认同,虽然这个政策是否是当时最佳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题目,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不抵抗政策也受到很多的批评与极大的压力,甚至几乎成为蒋张二人“不抗日”的罪名。但是所有的事实都清楚地证明,在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中,蒋介石虽非“反日派”,但是绝对非“亲日派”,日本政府一直把蒋介石当成他们大陆政策最为主要的障碍,张学良与日本人更有国仇与家恨。当前越来越多的史学人士认为是蒋的不抵抗政策避免了中日的全面战争,为抗战赢得了六年宝贵的时间来准备,使中国的抗战得以坚持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

20、的形成。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如果是持否定观点请答出其影响。如果持肯定观点,请归纳六年来国民政府为抗战做了哪些准备(14分)3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唐初名将李靖曾讲:“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当然,唐朝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做到“爱华夷如一”,但其民族政策之开明则的确堪称历代之冠。唐太宗征辽东,掳得高句丽百姓一万四千口,本当分赏将士,“上愍其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钱布赎为民。欢呼之声,三日不息。”,少数民族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李谨行等都深受重用,有的还成了驸马。开元、天宝之际、少数民

21、族将帅甚至成了唐军主力。安禄山、哥舒翰还晋升为王爵。唐朝民族政策研究材料二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三要谈战后日本的政治

22、外交史,谁都不能绕过1952年4月28日这个重要纪念日。因为就在这一天,两个决定日本命运的条约,即旧金山媾和条约和日美安保条约正式生效;与此同时,一个决定日本对中态度的日华和平条约,也于同日签署。如果说,旧金山媾和条约意味着美国占领军结束其单独占领日本的体制(安倍政权称之为主权恢复日)的话,同一天生效的美日安保条约则规定了之后美日之间主仆的基本关系。东京与北京如此这般不正常的关系,直到1972年日相田中角荣访华,特别是在1978年两国签署和平条约之后,才告一个段落。但是,围绕着“历史”问题与“台湾”问题,两国并未达成圆满的协议。”.除此之外,尽管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与1978年中日签署的和

23、平条约,但还遗留下一个悬而未决问题。那就是钓鱼岛(日本称之为“尖阁列岛”)的归属纷争。时任中国副总理邓小平1978年10月在东京记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有关问题时,曾发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谈话。他指出: “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签订中日和平条约,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对于邓小平的这番谈话,据当时日本各大报的现场报道,台上台下回应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自此之后,也未见有任何日本官员对此提出哪怕是些微的异议。搁置争议是中日两国达成的默契或共识,遂成为国际舆论界的常识与定论。卓南生甲午年谈战后中日摩擦根源与演变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所采取的民族观和民族政

24、策。(4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日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的因素,并就如何处理好中日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6分)丰城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第四次周练试卷班级:_姓名:_学号:_得分: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材料题(40分)31(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2)根

25、据材料二,概括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6分)32. 归纳材料中的观点,如果是持否定观点请答出其影响。如果持肯定观点,请归纳六年来国民政府为抗战做了哪些准备(14分)33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所采取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4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日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的因素,并就如何处理好中日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6分)高三历史第四次周练答案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30*2=60分)题号12345

26、678910答案DABADCBD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BBACABD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DCBACBAD31.(1)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1分)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1分)理由一:“大妥协”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理由二:“大妥协”换取了袁世凯“通电共和”,加快清帝逊位,并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有利于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学生

27、选择任一观点,史实明确,逻辑清楚者可得4分)(2)表现: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分)理解:首次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种反动势力的目标明确表达出来;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群众基础更加广泛;领导者和主力军更加先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五四运动比以往任何一场运动更加彻底坚决,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直接做出让步才中止斗争。(4分)32观点:认为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是当时主客观环境和背景下的一个权宜性政策。(3分)我不同意材料的观点。(2分)影响:1 使东北三省沦陷。2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3 使民族矛盾逐步上升(9分)我同意材料的观点。(2分)准备:经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

28、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分)政治 :极力调和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国共初步达成团结抗日的主张,全国形成一个基本统一的政府(2分)思想:开展新生活运动,有利于鼓励国民的抗战精神。(2分)外交:积极开展以国联为中心的外交,争取了英、法、美、苏的支持。(2分)33(14分)(1)民族观与民族政策:平等、开明的民族意识;大胆采用少数民族人才;对于被征服者,大多采取安抚政策。(4分)(2)变化: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畏惧与列强交往,不敢为维护国家利益与列强斗争。(2分)原因:鸦片战争等抗争失败;当权官员认为中国实力无力对抗;(2分)(3)因素:美国国家利益诉求的干扰;日本罔顾历史问题,蓄意挑战中国的底线;历史问题与台湾问题仍未彻底解决;(3分)观点:中日双方都应该要有远大的战略眼光;搁置争议,谋求利益的集合点;日本认真对待历史问题。(半开放题,提出符合我国国家利益与国家政策的观点即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