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据孟子一书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公田指的是国君直接经营的全国土地B.反映了井田制度下的耕作、劳役方式C.描述了战国时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奴隶主土地私有制2.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上新”,再次惊艳世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罍,与河南殷墟遗址和湖南炭河里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结合下列出土在同一时代的
2、青铜器,可以推断( )A.中原文明经丝绸之路传到巴蜀地区B.各地文明独立发展体现多元性特征C.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D.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3. 东晋南朝时期,南迁的侨民可享受优待,社会矛盾趋急。为此,南朝统治者多次实行土断,即以土著为断,规定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一时“财阜国丰”,“豪强肃然”。据此可知,当时( )A.门阀士族的势力已急剧衰退B.战乱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C.经济重心已开始向南方转移D.土断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4.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成
3、为“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东南地区的市镇经济发展快速B.水路运输成为唯一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了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有利国家统一稳定5.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6. 宋代中期,文人一改前期“耻言兵”的风尚
4、,“士大夫人人言兵”。但许多文人在大谈兵事时又极力强调自己的儒者身份,否认“兵家”立场。这一现象反映了( )A.文人尚武风尚提高了兵家的理论化水平B.理学思想加速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C.边疆形势的被动降低了武人的社会地位D.国家治理取向与现实需要间的矛盾困境7. 金朝猛安谋克制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凡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畋渔射猎”等生产活动,战时自带器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应征出战。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具有兵民合一的特色B.沿袭了唐宋政治制度C.保留契丹民族的传统D.维护了金朝统治秩序8. 据元朝中期吏部统计:朝官共2089员,蒙古色目有938员,汉人、
5、南人1151员;京官共506员,蒙古、色目有155员,汉人、南人351员;外任官共19925员,蒙古、色目有5689员,汉人、南人14236员。这说明( )A.元朝政权的性质是蒙古政权B.汉族官僚逐渐控制元朝政权C.元朝冗官冗费问题日益严重D.元朝注意发挥汉族官员作用9. 在欧亚大陆,除了丝绸之路外,还存在着“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重要商路。下图中的商路( )A.8世纪以后,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此路传入欧洲B.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C.明初郑和下西洋意味着此商路到达了交通的顶峰D.唐朝中期以后,此商路完全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10.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6、财计三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安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其认为真正末业系耗损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业,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的一般工商业同农业一样重要。这一思想( )A.源于世儒的保守落后B.确立了工商皆本政策C.表达了经世致用主张D.是新经济萌芽的反映11. 清史稿中记载,内阁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批木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有满屋、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这些机构的职权都包括民族区分、拟定旨意、收发奏折文件、档案管理等,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和相似性。这种机构设置( )A.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B.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C.表明制衡原
7、则贯穿决策始终D.强化了满洲贵族的政治特权12.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无为”乃是“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体用之道中“中学”的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的经世之道13. 京师同文馆在译书选题内容上,起初为单一的外国语言文字类教材,不久便侧重于声光化电等科学知识,还把重心放在编译介绍格致、机械、天文、解剖、算学、化学、生物、军事等类知识
8、的书籍上面。京师同文馆的译书工作( )A.发扬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超越了中体西用的理念C.适应了科举选官的需要D.唤醒了民众的救亡意识14. 谨避圣谕辟邪全图是19世纪末刊印的一套反“洋教”漫画(部分见下图)。该没画反映出当时( )A.清政府极端仇视义和团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C.中国社会矛盾趋于汇流D.知识界积极宣传反帝主张15. 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写道:“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推动了共和观念的传播B.在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C.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D.未
9、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16. 下图是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根据图中信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通过画报这一大众传媒来开启民智桌上地球仪表明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歌词表示青年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小英雄穿的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A.B.C.D.17. 北伐前夕,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主持召开了战时政治工作会议,周恩来、恽代英等许多共产党员参加并作了重要报告,会议制定了北伐军最近宣传大纲,筹建了北伐宣传队。由此可知( )A.北伐得到群众广泛支持B.共产党重视革命的宣传工作C.北伐战士革命意志坚定D.国共开始达成共同出兵共识18. 1942年,在中国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
10、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1921年开始的,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毛泽东旨在说明( )A.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B.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民主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C.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无法得到肯定D.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19.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
11、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20. 1934年1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在目前的条件之下,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它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的原料即棉、麻、蔗、竹等的供给问题。”毛泽东提出这一主张意在( )A.为苏区各项建设提供物质保障B.调动解放区人民生产积极性C.打破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D.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延康元年
12、二月,曹丕继承魏王、丞相位,制定九品官人法,由本郡推举现任朝官中的郡人充当中正,吏部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对官员加以任用。这样就把原来跟朝廷相对立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中正官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合法地位。这诚然是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力控制。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 隋朝建立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隋文帝杨坚废去九品中正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行科举之制。隋代的常选有进士、明经和秀才。隋代开科考试选拔人才,尚未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到了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扩而大之。取士之科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
13、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他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均可登科。科举除常举外还有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科目多为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均可应试,但不是经常举行,制举录取人数一次只一二人到五六人,因而在科举考试中不占重要地位。唐代积极推行和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的途径。摘编周晓光、裘士京中国传统文化史(第2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科举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积极意义。22.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
14、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现代“科学之光”。他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培根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他指出“所谓知识在于实践中能够具有一定的效用,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摘编自丁立群等技术实践论:另一种实践哲学传统材料二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代表。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顾炎式做学问反对玄学、理学之清谈,主张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的学问,引古著今,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已形成的理
15、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摘编自威福康论颐炎武治学方法的儒家精神与哲学意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培根与顾炎武学术思想的相同之处。并简述二人学术思想不同的历史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3.(10分)近代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我国从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分水岭。(1)从材料一中任选至少两项史实,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从所学知识中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史实。(2
16、)你是否认可材料二中的观点,请进行说明。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王尽美1898山东师
17、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可知,材料反映了井田制度下的耕作、劳役方式,即纵横交错的道路和渠道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奴隶和庶民耕种完公田后,才可以耕种私田,B项正确。公田包括分封给诸侯的土地,排
18、除A项;井田制并不属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羊头露,与河南股墟遗址和湖南炭河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反映了古蜀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考古发掘证明,三星堆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文化的交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借鉴了中原文化的元素,古D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于汉代,三星堆遗址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相似性,不是多元性,故B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一些文物有相似之处,不能断定“商周时期各地区之间交流十分频繁”,故C项错误。3、答案:D解析:根据材
19、料,“迁入民因户籍不同,可享受优待”,故会引发迁入民与南方土著民的矛盾,也会影响政府的税收。土断之后,“一时财阜国丰,豪强肃然”,说明土断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打击了豪强势力,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门阀士族势力急剧衰退,故A错误; B选项与材料无关; C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4、答案:D解析:A.材料强调京杭大运河的作用,而不是东南经济的发展,且市镇经济繁荣是在明清,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B.“唯一”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与材料中隋朝时间不相符,排除;D.根据材料“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奉长安文化为
20、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分析可知,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交流,进而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D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北魏的改革。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反映北魏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繁华起来,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无法体现南方士族北迁,排除B项;北魏暂时统一了 北方,但没有统一全国,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代中期,文人一改前期耻言兵的风尚但许多文人在大谈兵事时又极力强调自己的儒者身份,否认兵家立场。”可知,宋朝中期,文人一改往日“耻言兵”的风尚,但是在大谈兵事时又极力强
21、调自己的儒者身份,说明在宋朝中期,对外战争的现实需要与统治者的国家治理趋向出现了矛盾,D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文人尚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理学思想的渗透,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边疆形势的被动提高了武人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平时从事畋渔射猎等生产活动,战时自带器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应征出战”可概括出这一制度具有兵民合一的特色,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代中期官僚的构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中各族官员的比例来看,汉族官员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这说明元朝注意发
22、挥汉族地主阶级的作用,故选D项;从材料看,元朝政权的性质,是以蒙古贵族为首的,包括各族上层分子在内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各族人民的联合专政,不是单纯的蒙古政权,故排除A项;虽然汉族地主数量上占优势,但是蒙古贵族控制着主要官职,汉族官僚不可能控制元朝政权,故排除B项;由材料的信息数据看,只有官员的各族分布,并不能得出冗官冗费的结论,故排除C项。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图中的商路为海上丝绸之路,明初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历经半个世纪,创造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线最远的航海记录,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C项正确;造纸术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排除A项;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
23、路,排除B项;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但未被完全取代,排除D项。故选:C。10、答案:D解析:据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认为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的一般工商业同农业一样重要,由所学明清的社会状况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故黄宗羲的思想正是对这一现实的反映,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黄宗羲的思想源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精神,排除A项;工商皆本是黄宗羲等人的观点,并未成为封建
24、国家的经济政策,明清时期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排除C项。故选:D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内阁和军机处在机构设置上的交叉性和相似性,它们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因此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B项正确;“有效”说法太过绝对,排除A项;内阁、军机处作为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无决策权,排除C项;机构设置中满汉皆有,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D解析:考查近代思想启蒙。根据材料可知,魏源结合时代特点,对老子思想的社会政治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无为”乃是“有为”,强调这种思想有利于激发国人忧患意识,让人们摒弃空谈,讲究真实学问,以改变社会状况,体
25、现出经世致用的思想,D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B项不符合道家思想的特点,排除B项;“革新政治”不符合史实,维新运动时期提出变革政治制度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13、答案:A解析:京师同文馆翻译的书目多为实用科学,用以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正确。京师同文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侧重实用技术,并未超越中体西用理念,B项排除;京师同文馆译书工作与科举选官无关,C项排除;京师同文馆译书工作践行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主要涉及的人群范围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无法起到唤醒民众救亡意识的作用,D项排除。14、答案:B解析:考查义和团运动。材料反映出19世纪末,清政府
26、利用义和团联合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场景,体现出在瓜分狂潮下,中国人对“洋教”的仇视,反映了中国社会与西方列强的矛盾十分尖锐,故选B项,并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两大矛盾趋于汇流,排除C项;仅凭材料中的漫画不能得出整个知识界都积极宣传反帝主张这一结论,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导致革命对广大农村地区影响极其有限,难以得到广大民众的共鸣,以至于民众对革命缺乏科学的认知,故选D项;“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说明当时革命思想并未渗透进广大乡村地区,不利于共和观念在乡村的传播,排除A项;辛亥革命对广大乡村影响
27、有限主要是因为革命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而不是因为百姓对革命的抵制,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取得了丰硕成果,排除C项。16、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小英雄歌,是在清末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通过大众传媒向民众宣扬新思想、开启民智的一种手段,故正确;材料中的地球仪表示世界,表达了青年一代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故正确;材料中“为子当孝臣当忠,读书须知辨邪正,圣经贤传相辉映”的歌词,表示青年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正确;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可知,小英雄穿的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较为普遍的服饰,正确,综上,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17、答案:B18、
2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把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政治障碍;五四运动期间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和思想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不是强调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否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功绩,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故D项错误。19、答案:B解析:A.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
29、,故A项错误;B.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C.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D.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2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1934年1月”“不但需要解决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而且需要解决衣服、砂糖、纸张等项日常用品的原料供给问题”可知,毛泽东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物资供给问题,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提供物质保障,A项正确;“解放区”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
30、期中国共产党解放的地区,排除B项;1937年11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排除C项;探索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不是毛泽东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21、(1)答案:特点:在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的背景下形成;受到曹魏统治阶层重视;由中央派出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第;体现了中央加强对选官权的控制;突出对品行的考核;既有创新性,又是对前代官制的继承。解析:特点:据材料一“曹丕制定九品官人法”“现任朝官中的郡人充当中正,吏部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对官员加以任用”“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力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31、(2)答案:发展:增设考试科目;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模式;放宽应试对象。积极意义:扩大了官吏来源;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有益于社会助学风气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提供了借鉴。解析:发展:据材料二“取士之科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他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均可登科”可知,增设考试科目;据材料二“平民子弟和官吏均可应试”可知,放宽应试对象;据材料二“科举除常举外还有制举”可知,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模式。意义:结合所学多角度分析,可以从官吏来源、官员素质、社会风气、对后世影响等角度说明。22、答案:(1)同:重视材料或实践
32、(事实)为学术研究的依据;主张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创新);提出学术研究要有实用价值。价值:培根: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拓宽了近代哲学研究的思路。顾炎武: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及“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2)背景:培根: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顾炎武:明末统治危机及明、清王朝的更迭;宋明理学的日渐僵化,新思想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1)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他认为应该把尊重事实,搜集和确定事实作为归纳法的第一步。”和材料二“
33、将“独创理论还原于人事的日常经验才可知其正误”可推出都重视材料或实践(事实)为学术研究的依据;根据材料一“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和材料二“顾炎武在治学过程中反对一味模仿古人,提倡独力创新”可推出都主张开拓新的研究思路(创新);根据材料一“他把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人类征服和占有自然的重要手段。”和材料二“注重用学到的知识或自已形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可推出都提出学术研究要有实用价值。价值:培根:根据材料一“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在近代科学方法和自然哲学的探索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现代科学之光。”可推出为
34、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据材料一“功用是实践的根本属性。”可推出拓宽了近代哲学研究的思路。顾炎武:根据材料二“提出了学以致用、明道教世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学者的济世情怀。”可推出继承和发展了儒学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及“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2)背景:培根: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15611626年”,可从经济、思想、科学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经济上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上,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顾炎武:联系顾炎武所生活的时代,
35、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即政治上,明末统治危机及明、清王朝的更迭;思想文化上,宋明理学的日渐僵化,新思想的萌芽;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23、(1)答案:示例一序号:主题:国家出路的探索(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补充史实: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示例二序号:主题:列强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补充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边疆危机等)。示例三序号:主题:列强入侵与救亡图存。补充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中法战争、洋务运动等)。解析:根据题干要求,以选择为例。序号:。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分别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派救亡图存的抗争,
36、是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补充史实:根据时间和主题可以补充戊戌变法、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等。(2)答案:示例一观点:认可。依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示例二观点:不认可。依据: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可以选择认可、不认可。选择认可,则从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分析,得出其推动了社会转型,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37、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选择不认可,则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回答,如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袁世凯取得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24、(1)答案:知识分子为主,学历多样;代表多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两湖地区;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根据材料“秀才”“曾留学日本”“师范毕业”“记者”等可以看出,中共“一大”代表群体以知识分子为主,学历多样;根据材料“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可知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各个代表的籍贯可知多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两湖地区。(2)答案: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与支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进行作答即可,包括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无产阶级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共产国际的帮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