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板块1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373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板块1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板块1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复习板块1 现代文阅读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复习板块一专题一(2021河南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城市化浪潮下,城市文学的城市美学构建面临不少问题,文学界亦缺乏关注和描述当代城市审美现状的氛围,而从城市文学创作实绩来看,文坛尚缺乏真正能体现城市美学新面貌的精品力作,这与当下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并不匹配。当前,城市文学的创作和发展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变化,即城市新变化、文学新变化和美学新变化。忽视这些新变化,文学的城市书写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文学介入城市审美的力度也会大打折扣。城市新变化是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为城市人文、城市景观、城市气质、城市价值等领域带来全新的面貌,其中既包含新希望和新成就,

2、也包含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都会对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价值产生很大影响。如果说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反映和对人精神状态的书写,那么就不应对当下社会这一显明的转型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生活变迁视而不见。城市文学面临的第二种变化来自文学自身。城市社会的发展给文学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是创作群体的构成和生存方式出现了变化。城市文化生态的运转方式带来大量“非典型”创作群体。其次,文学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评论界屡屡发出“文学已死”的呼叹,但这不过是旧文学观念遇到新文学现象时发生阐释障碍的体现。有的人之所以看不懂其中的变化,是因为评价尺度和眼光滞后于时代、滞后于城市文化的发展现实。实际上,文学越来越深地渗入到

3、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文化转型也好,视觉文化转向也罢,都不会让文学走向死亡。如今纯粹性的、以传统文本形式存在的纯文学确实有式微之势,但文学以另一种方式获得新发展,如零散式的文学元素、拼贴式的文学形象、无处不在的文学表达等。虽然这在文学批评中多被视为文学“沉沦”的标志,但其折射出的文学形态与观念的转变却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21世纪以来美学的研究转向与发展成果,是城市文学面临的第三种变化,也应为城市文学创作所吸收。当下,美学在生态美学、生活美学、空间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的新创获,都是面向城市生活的日常审美实践而提出的,涵盖城市文学所应关注的许多方面,比如城市文化精神、日常审美批判、城市景观

4、生态问题、城市中个人审美心理等。适度了解美学理论的发展动态,获取相关的美学理论资源,有助于作家激发灵感,深化对城市美学的认识,从而在城市文学创作中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和情感浓度,在文学中构建城市新的、鲜活的审美形象。城市文学应在题材和内容等多方面注重美学内涵构建,体现美学精神。具体到创作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城市文学应把握时代脉搏和城市文化传承脉络,关注城市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和新动向。第二,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进行描述和评判,融合生态文学与城市文学的视野与价值理念,使城市文学深入城市生态问题的核心,体现文学对城市生态美学的介入与思考。第三,叙述家庭、社区、学校、文化场所等城市空间的审

5、美故事,关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审美状况,描绘城市人在职场、会场、市场和运动休闲场所等生活和工作场景中的审美感知与感觉状态。第四,美学关怀是一种人文关怀,城市文学应关注打工群体、新移民群体等所遭遇的文化融合与美学差异,关注普通人的审美文化生活状况,体现文学的人文关怀意识。总之,面对当下城市审美文化发展的现实,城市文学需积极进行美学反思,建构城市审美话语和审美范式,引领城市审美潮流,使文学影响城市审美观念与日常生活,让城市更具活力和魅力。(摘编自黄仲山城市文学应构建城市新审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7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新变化中呈现出

6、来的新希望、新成就、新问题、新矛盾等,会影响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价值。B评论界认为“文学已死”,不是受其评价尺度和眼光的影响,而是因为以传统文本形式存在的纯文学确有衰落之势。C当下,美学的研究转向和发展成果主要体现为生态美学、生活美学、空间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等许多方面的新创获。D城市文学应积极进行美学反思,从题材和内容等多方面进行美学内涵构建;城市文学批评应为其提供审美引导。【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不是受其评价尺度和眼光的影响,而是因为”错,因果不当,根据原文,造成“评论界认为文学已死”的原因是“旧文学观念遇到新文学现象时发生阐释障碍”,且原文说“有的人之所以看不

7、懂其中的变化,是因为评价尺度和眼光滞后于时代、滞后于城市文化的发展现实”。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5段的分论点是“美学的研究转向与发展成果应为城市文学创作所吸收”,该段提到美学在诸多方面的新创获,但并未论及“美学的研究转向与发展成果”主要体现为这些内容,故C项的理解分析明显曲解了文意。D项,“城市文学批评应为其提供审美引导”错,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原文最后一段说“总之,面对当下城市审美文化发展的现实,城市文学需积极进行美学反思,建构城市审美话语和审美范式,引领城市审美潮流,使文学影响城市审美观念与日常生活,让城市更具活力和魅力”,没有涉及选项说的“城市文学批评应为其提供审美引导”。 2下列对

8、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第一段首先陈述了城市文学中城市美学构建的现状,继而引出作者的中心观点,为后文论述树立了靶子。B文章主要从城市文学的创作和发展面临的新变化及其创作层面的美学内涵构建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论述。C文章分析城市、文学、美学等三个方面的新变化,是为了论证城市文学的城市美学构建不能忽视这些新变化。D在论证结构上,作者是按照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强化观点的思路来组织文章的。【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引出作者的中心观点”错,第一段只是提出问题,尚未给出中心观点;“为后文论述树立了靶子”分析不当,先摆出对方错误的观点

9、,作为反驳的靶子是驳论文的写法,本文不是驳论文,第一段的内容也不是靶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当下,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而能够与之匹配的真正体现城市美学新面貌的城市文学精品力作尚不多。B城市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创作群体的构成,城市文化生态的运转方式使创作群体由“典型”向“非典型”转变。C零散式的文学元素、拼贴式的文学形象、无处不在的文学表达等文学新方式折射出文学形态与观念的转变。D城市文学应把握时代脉搏,描述和评判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叙写城市空间的审美故事,体现人文关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由典型向非典型转变”错,曲解文意,原文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运转方式带来大量非典型创作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