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寒假作业(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 B C D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
2、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4“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永久性伤痛有: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B C D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
3、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7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
4、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理论基础是18世纪的启蒙思想 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体制 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A B C D8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英俄德的议会制度都得到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9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0建党以来中
5、国共产党人无论在民主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图9和图10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党员数量消长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年和1922年 B1927年和1928年C1937年和1938年 D1949年和1950年11至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经援建3000多公里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的新篇章。体现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关系的历史事件有: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参加不结盟组织 中国得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 B C D12基辛
6、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A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13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C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7、D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142012年11月15日,马英九就十八大胜利召开分别致电胡锦涛、习近平,表示胡锦涛为改善发展两岸关系作出重大贡献,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复电中表示,由衷期望贵我两党把握历史机遇,深化互信,筑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这表明A促进两岸交流,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共同心愿B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赞成一国两制的原则C两岸之间的和平交往是统一的基础,中国政府已放弃武力收台的方针D国共两党领导人在祖国统一的方针上达成共识15光绪周庄镇志载,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佃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盖
8、与佃农各有其半,故田主虽易,而佃农不易;佃农或易,而田主亦不易。“田底”和“田面”的实质是A佃农和田主共同拥有土地 B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C封建官府防土地兼并的措施 D封建农庄经营16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 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A BC D17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魏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
9、“中山装”的流行之风。这些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的趋向及特点,下列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服饰变化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B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和文化交流的影响C服饰变化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18“civilization”(文明)一词在传统英文写作中本来只能用作单数名词,19世纪开始,英文著作中将“civilization”改作复数。而进入20世纪,“civilization”又开始用作单数。下列对导致“civilization”一词单复数形式变化原因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19世纪欧洲思想界突破欧洲中心论,承认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故“civilization”作
10、复数B19世纪前,欧洲和世界各地都不是工业文明,同为农耕文明,故“civilization”作单数C19世纪前,欧洲人认为西方文明之外的国家都是野蛮的,故“civilization”作单数 D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西方工业文明一统天下,故“civilization”作单数1920世纪前期,一位美国总统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林肯为了反对落后的奴隶制度,与南方分裂势力战争B杜鲁门为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援助欧洲经济C罗斯福应
11、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生活D罗斯福反对法西斯国家,加入同盟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主导因素是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政策指导的失误C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 D自然灾害的影响21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决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充分说明这种政策实际上是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B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D保障了低收入
12、阶层的生活22201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取代了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关贸总协定无法处理全球化时代日益增加的知识产权争端、劳务纠纷等问题B关贸总协定没有常设机构,不能及时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纠纷C关贸总协定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后冷战思维的产物,不适应苏联
13、解体后的国际形势D关贸总协定对违规的国家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24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这一设想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25美国记者弗里德曼在地球是平的一书中提出全球化有三个版本的观点:1492年到1800年,全球化处于1.0版本,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国家。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是全球化2.0版本,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是公司。2000
14、年后,光纤、互联网运用,全球化更新为3.0版本,推动全球化的因素是个人。3.0版本将这个世界的竞争场夷为平地,为个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提供机会。对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早期殖民扩张,以直接掠夺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暴力殖民,推动全球化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企业输出商品和资本,获取利润的动力推动全球化C21世纪信息技术突破性发展,即使以个人的力量也能轻易地融入全球化浪潮D全球化发展到21世纪,各种肤色、各个人种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0分,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15、题。材料一 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
16、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
17、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2分)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2分)座位号(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2分)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2分)(3)罗马法与元朝的行省制度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
18、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2分)27(2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宋东京城市布局图请回答:(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东京在商业活动方面有何特点?(4分)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2)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19、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与城市(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内因?(6分)材料三 英国的“圈地运动”深入发展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先后颁布了工厂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
20、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4)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似之处。(4分)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4分)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
21、达程度已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根据材料简要评述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要求:围绕材料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