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959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30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读史举要中说“他们一部分是从旧贵族下降而来,大部分则由庶人上升而成。他们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工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纷纷要求参加政治活动。此外,还有以当兵为职业的武士,又有所谓隐士和任侠之士。”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士是分封制下的血缘世袭的统治阶层B士是各阶层的分化集结而派生出的一个知识分子阶层C士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士的形成标志着早期血缘政治制度的瓦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说士阶层是来源于贵族和平民的一个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整天游说,希望能参与政治,分析选项A说法不正正确,CD说法均与材料不符,故选B。考点:古代中

2、国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士阶层的崛起2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儒家思想发展不会导致孔庙礼仪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故A项错误;从“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可知,隋唐时期国家已经推崇孔庙礼仪,

3、故B项错误;儒学独尊是指儒学的地位高于其他思想学派,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从“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可知,儒学地位被官方强化,体现出儒学正统的地位加强,故D项正确。考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3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

4、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体现了古代君王在泰山朝会东方诸侯,体现了大一统的理念,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分封制4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

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中可知,独尊儒术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的转变。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儒术5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 )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引文意思是

6、皇天没有固定不变的亲人,只是对有德之人亲近有加;民众之心是变化无常的,只是会记住那些给予他们恩惠的人,商人失国是他们德行败坏。由此可见,天命与君德、民心有着紧密关系,天命依据君德和民心状况发生变化和转移,故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古代的天命观6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

7、再生”分别指的是(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可以排除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希腊罗马作家”、“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可知符合文艺复兴的特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中国8世纪之后是唐宋时期,正是理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不符合材料提到的“世俗的、不神圣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宗教改革依然是神圣的、以上帝为中心的,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兴起于公元前2世纪,时间不符,故

8、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史实;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7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认为唐代虽然天下太平,但由于官方儒学的地位被削弱,导致少数民族风俗流行,三

9、纲五常风气不正,以致没有君臣、父子、夫妇应有的样子,究其原因在于唐太宗,这样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所以出现藩镇不服从中央领导,朝中权臣横行专权的局面,从反面说明儒家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伦理纲常思想8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实际反映出( )A人文主义思想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C社会契约思想D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

10、料“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即可概括出材料的核心观点是政府本质上维护的是公民的权益,体现了社会契约理论,故选C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思想9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局限于上

11、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说的文艺复兴的局限性主要是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受过教育的阶级不只是有上层知识分子,还包括中下层知识分子等等。另外材料主要想表达的是文艺复兴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不存在有组织进行领导,故选C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局限性10“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B

12、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C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D倡导知识即美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这一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说明社会制度正在发生变革。“这个时期上承中世纪,下启近代”是在13-14世纪。符合这两个特征的只有文艺复兴运动,故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11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 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

13、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D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伏尔泰赞扬孔子以及法国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把孔子的一些思想写入其中,且“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旨在借孔子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影响1218世纪的法国社会崇

14、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 )A社会契约B民主共和C宽容博爱D理性平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8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启蒙思想家强烈的平等意识和对社会传统的批判,使狄德罗在编撰百科全书时推崇“机械艺术”(手工技艺和生产技艺)类词条。在狄德罗看来,实用经验知识与抽象学科知识同等重要,创造经验知识的工匠与构思思想世界的文人平等,可相通

15、互补短长。所以本题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平等1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

16、、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可知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眼界开阔了,所以C正确;A放弃了错误;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应该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这里没涉及;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这里没涉及。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背景14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向西方学

17、习的新思潮涌现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体现了晚清时期,夷夏观念依然比较浓厚;“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说明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鸦片战争影响15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学的形成特点,注意与董仲舒新儒学的形成特点区别开来。董仲舒新儒学是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宋代理学是儒学在宋代的新发展,融合了佛道

18、的思想而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含义16.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 )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红楼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重要著作内容的了解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评介的内容来看,其有效信息是:歌颂劳动人民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而体现这两点的,非诗经莫属。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

19、代中国的文学诗经17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 宗教改革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由此分析,答案为D。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8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

20、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程朱理学兴起后,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与理学在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孟子为宋代儒学走出困境、完成儒学的转型,不仅提供了思想资源,而且提供了方法的支持。故选B项。材料提及的是宋代儒学家,不是孟子,A项错误;儒学面临佛道挑战是在魏晋以后,C项错误;D项没有指出根本原因。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21、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9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 )A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政治地位B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

22、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作品日趋世俗化,故本题选择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学世俗文学20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中央集权制全面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明朝的关于杂剧的禁令,一方面禁止扮演帝王将相,另一方面支持封建道德楷模,这些

23、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学明代的文化政策21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诀。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革命体现在方方面面,说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BCD

24、从经济、政治、思想来概括,显然不全面,故选A项。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历程22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题干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应该是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C应该是启蒙运动的意义;D是文艺复兴的意义;A与题干内容不符。但丁的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

25、贪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23.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追求,故符合题意;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与材料意思相反;C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怀疑上帝。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24、以下分别是

26、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影响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C经济重心的转移D文化政治中心东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北宋的时候北宋五子集中在黄河流域,而到明朝儒学家主要集中到长江中下游,其原因在于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转移完成,大部分的仁人志士移到了南方,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家的分布25、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 )A.写字的笔法艺术B古人的治史态度C.中国传

27、统的人生态度D古人的书法创作要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道”“隐讳有法”“修辞有术”这五个命题,反映的是中国史官治史的态度,总体性地否定了中国史官文化产生客观性意识的任何可能。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艺术26、智者学派宣扬“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针对此问题,苏格拉底主张( )A理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B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C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D主观感受无助于人对世界的认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28、。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A项不符合苏格拉底的主张; CD项本身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苏格拉底27、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B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D“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孔子时代开始的孝悌观念得以产生,并维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即为自然经济和其基础上的宗法制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主要从经济和政治上讲。B答案

29、是孟子准确提出,故时间也和题干不对应,排除;C答案是董仲舒提出,时间不对应题干,排除;D属于文化现象;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自然经济28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体现

30、了宗教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说明其带有偶然性,故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29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B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D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古代科技主张兼收并蓄,吸收优秀的外来科技自成一体,故A项错误;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试验,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与

31、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30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鲁诺提出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李贽否定孔子的权威,冲击到了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二者因此而遭到迫害,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2、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与布鲁诺的相似之处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31(18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在卢

33、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

34、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6分)(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4分)【答案】(1)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调整君主与臣

35、民的关系;批判封建法制(3分) 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2分) 思想:理学僵化(1分)(2)观点: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2分)不同: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制度(2分)黄宗羲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反对君主专制,维护封建制度(2分)(3)影响:卢梭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得到实践运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 (2)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二“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可知卢梭认为政府的合法权威应该来之于人

36、民与政府达成的约定,政府的具体施政行为应该受到人民的监督制约;第二小问不同,启蒙思想家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合法性;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调整君臣关系,改变封建法制,最终维护封建制度。 (3)根据材料三“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公权、私权,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被民族资产阶级广泛传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力主在当时的中国实践运用,一定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

37、想活跃局面黄宗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卢梭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国“边疆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如下图)。1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请回答: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答案】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38、。(3分)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3分)与之相反,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现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3分)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个非常新颖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代表着以后历史考试的潮流,引入了新的史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题。本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既

39、要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理解上一幅图即1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宗、藩”是关键的字眼。又要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理解下一幅图即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特别是要突出清朝的落后疆界观。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边疆政策清朝宗、藩关系疆界图;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9世纪大英帝国疆界图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有人以“改道与腾飞”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选择“改道”或“腾飞”其中一个特征加以解读。(10分) 本题要求:题目完整,理解准确,解释清晰,史论结合

40、。题目:新中国工业化的“_”理解准确解释清晰【答案】题目:新中国工业化的“改道”(1分) 理解准确 “改道”一是指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转向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1分)二是从苏联工业化(模式)道路,转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或从相对封闭,到融入世界)(1分) 解释分析清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共掌握政权,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世界两极格局下,借鉴苏联经验,建立计划经济模式,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少数国家有经贸往来。(2分)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调

41、整,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留下深刻的教训。(2分) 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宽领域地对外开放。(2分) 题目:新中国工业的“腾飞”(1分) 理解准确 “腾飞”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化发展快速。(1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工业化的调整和迅速发展阶段,取得显著成果。(1分) 解释分析清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借力苏联,借鉴苏联经验,采用计划经济模式;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旧工业过于偏在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

42、改善。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大跃进”时期,工业畸形发展。(2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发展,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2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十四大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与国际接轨,参与世界竞争。产业升级换代,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分) (3)说明: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思维层次给分,鼓励创新。 题目完整(1分);题目、理解、解释三者逻辑统一。(1分) 理解:从两个阶段或角度,(2分);从一个角度或不分阶段。(1分) 解释:史论结合,提供3则史料说明问题。(6分)只提供3则史料无说明。(3分) 史论结合,提供2则史料说明问题。(4分)只提供2则史料无说明。(2分) 史论结合,提供1则史料说明问题。(2分)只提供1则史料无说明。(1分)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