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巧解难点四妙招_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4127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巧解难点四妙招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巧解难点四妙招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巧解难点四妙招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巧解难点四妙招人教版新课标桂花雨是一篇充满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章中“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文本难点,单靠读是读不懂这句话的。如何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化解这一难点呢?一、巧借词眼走入文本教学时,学生提出为什么“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于是,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反复读句子,但学生的理解局限于“家乡的桂花香味浓”“母亲喜欢家乡的金桂”“母亲忘不了家乡的金桂”其实,母亲的这句话中包涵着与“月是故乡明”一样的道理。桂花,充盈着母亲的生活空间,庭院中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

2、亲是在用“心”区别桂花香。所以,“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这里的“外地”指什么,“家乡旧宅院子”又指哪里。在学生一片茫然的情况下,我引入相关资料:琦君和她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金桂。12岁时,为了求学,他们全家迁往杭州。因此,这里的“外地”是指杭州。杭州有两样东西最香,一样是龙井的茶,一样就是满觉垅的桂花,其中杭州“满觉垅”的桂花可谓闻名天下。在此基础上,我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难道杭州满觉垅满山的桂花真的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几棵桂花树吗?学生很快领悟到母亲表面是说桂花,实际上是在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及怀念。二、巧用仿

3、写熟化文本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母亲的思乡之情,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仿写。仿写一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家乡,独自在外,都会有一种乡情,也会有淡淡的乡愁。怎么表达呢?就像母亲的这句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因为对故乡的感情深。如果你不说“桂花还是故乡的香”,你能不能用: ,还是故乡的 ; ,还是故乡的 ; ,还是故乡的 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呢?学生纷纷写道:外地的环境再好,还是家乡的环境好;外地的生活再舒适,还是家乡的生活舒适仿写二看到月亮,会想起什么?喝到外地的溪水,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吃到外地的点心,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学生写道:月饼还是故乡的甜;溪水还是故乡的清;饭菜还是故乡的鲜;茶还是故乡的浓;丝绸还是故乡

4、的柔;梨还是故乡的甜;鱼还是故乡的肥;山还是故乡的秀;人还是故乡的亲;月还是故乡的明。我让学生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并说说有什么感觉。学生兴奋地说:“连起来就像一首小诗。”我让大家给这首诗取一个名字,学生给它取名为“乡愁”。三、知人论世升华文本为了进一步升华对文本的理解,我适时引入了作者写桂花雨的背景:作者12岁那年,离开故乡来到杭州。母亲说这句话时是在杭州,而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在台湾。一个游子不能回到家乡,于是她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桂花,想起了母亲说的那句话。此时,她流下思乡的泪,这样的思念积聚了几十年,最后积聚成一个“愁”字,对家乡的愁叫“乡愁”。作者在乡思里也曾写道:“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

5、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日里想,梦里思。昨夜梦魂又飞归故里,躺在双亲的墓园中,拥吻着绿茵覆盖的芬芳泥土,望着悠悠出岫的白云,多年抑郁的情怀得以暂感舒松。可是短梦醒来,泪水又湿透枕边。美丽的家园啊!它依旧是海天一角,水阔山遥。”琦君虽然离开故乡,但在她心中永远爱恋着故乡,她的乡愁集中表现在“桂花还是故乡的香”。琦君在很多作品中都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如烟愁留予他年说梦痕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灯景旧情怀玻璃笔琦君说童年青灯有味似儿时等。四、拓展阅读走出文本桂花雨入编小学语文教材后,对部分段落进行了删减。如“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

6、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等均被删除,以至原文中那浓浓的乡情和淡淡的乡愁也随之削弱。于是,我适时出示原文,既为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母亲那句话,更为领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由于地域差异,时代久远,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教学中,对于这些难点,教师只有巧妙地采用一些措施,才能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化难为易,引领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恰如其分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