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以读代讲演绎语文课堂精彩_人教版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4095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以读代讲演绎语文课堂精彩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以读代讲演绎语文课堂精彩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以读代讲演绎语文课堂精彩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以读代讲演绎语文课堂精彩_人教版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以读代讲,演绎语文课堂精彩人教版新课标近日,观赏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匆匆教学视频后,受益匪浅。支老师的课没有精心预设的场景演练,没有精美课件的渲染衬托,更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问答,他只是凭借引导孩子反反复复地读,便激起了全体孩子的心灵共振。一、用心灵诵读 课始,为使学生充分感知文意,铺设读好文章的基础,支老师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给孩子们创设出一个层次渐进的“四读”课文的经历:自由放声诵读、随机指名接读、听录音赏读、再听录音学读。而如何引导孩子有感情地“用心灵去诵读”呢?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生:(朗读,语速略显急促)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师:停一下,你这么读就读不出味儿

2、来。“我不知道”(边满怀深情地范读,边依据句读停顿做手势打节奏。)你读得太匆忙了。“我不知道”(再范读)。 生: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语速仍旧较快)师:忙!慢慢地,你听我读:“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范读后和蔼亲切地问)“行吗?慢慢读”。 (生再读,较前有进步,但仍不理想。)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一块儿学学这种味道。“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见该生迟迟不得要领,便再连续两次范读并引众生随读。)“能这样读吗?”(指名读。该生读得声情并茂,台下听课教师一片掌声。大家齐读,效果渐好。)【赏析】舍得多花时间、下大力气,耐心细致地

3、引导学生感知文意,循循善诱地点拨学生诵读文章,是支玉恒老师用实践凸现“以读为本”的具体诠释。透析以上教学片断,仅指导文中的一句话,支老师便运用范读、引读、伴读、对比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点拨引导学生,而且是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使得朗读的指导过程清晰可见,朗读的指导成效令人赞叹。 二、用心灵倾听“你读懂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是目前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的惯用启发语。然而在这节课上,支玉恒老师却没有这样处理: 师:刚才大家已经读出文章的味道了,但光有读还不够,还得用心灵去倾听,你觉得课文哪一段给你的印象最深,哪一段给你的触动最大,你就用心地读哪一段,一边读一边想,想想作者跟

4、你说了什么悄悄话? (生全神贯注地诵读)师:有没有听出点什么来?谁先来?请你来(指一名学生)。我不让你说,你从哪一段听出来,就读哪一段。大家听他读,看他听出来没有。 (生有感情地诵读第四段)师(指另一名学生):你从他读的语感中,听出作者跟他说什么悄悄话了? 生:我们应该把握住日子,不能让日子一天天地消失。 师:你从哪一句听出来的?(生朗读第四段的最后一句)师:(走到先读的同学面前)他说得全吗?生:不全。师:谁还听出作者对他讲了些什么心里话?生朗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师:他说得对不对?生:对。师:把他们两人的回答加起来,这就是作者要告诉你

5、的心里话,是吗? (生点头。)【赏析】以上教学设计,支老师可谓匠心独运: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知识能力水平的局限,在更多的时候,虽然他们对文本能够产生较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但如果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来表达出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却也有些勉为其难。支老师深深懂得这一点,他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强迫”孩子谈体会说感受,而是巧妙地安排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如此处理像匆匆这样更多应靠意会而非言传去理解的文章,就显得非常合乎孩子们的理解水平和思维特点了。而且,支老师引导孩子倾听作者心声的路径名义上为听,实质上还是读。 三、用心灵倾诉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

6、热点问题。毋庸讳言,以往的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过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而实行新课改以后,这种倾向有了很大改观。不过,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却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片面追求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呢?请看支老师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片断: 师:刚才大家从作者写在纸面上文字的字里行间,听出了好多作者跟你说的悄悄话,这就是和作者进行了心灵沟通。但这还不够,还要用心灵去倾诉,就是说把你的心里话告诉所有的人。每人只说一句,拿出笔来,写在书的空白处。 (学生伏案写格言警句。)师:谁写完了,读给大家听?生:时

7、间是宝贵的,时间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师:对,把“时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改为“时间就是生命”。 生: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师:时间就是生命。生: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就是生命。师:这就是一句格言,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写完了画上括号,写上你的名字,这就是你的作品。 (每当学生说完一句,支老师就读给大家听,或让孩子大声朗读,然后写到黑板上。)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在反复读文中,孩子们与作者的心灵一次次碰撞和对接后,必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必定会有很多心里话。支老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孩子们把这些心里话“倾诉”出来。在一遍遍的修正中,孩子们的文字表达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孩子们的惜时观念得到了强化。这样,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灵魂,二者合一,方能绽放异彩。支玉恒老师的课,轻预设、重生成,教法简单却极其富有实效。他始终热情洋溢,面带可亲的笑容,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挥动右手,打着起伏有致的节奏,师生宛如共同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