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渭南市尚德中学2017至2018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地理(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纸,本试题由考生妥善保存。第卷(选择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35=70分)1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一颗唯一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 )A.日冕 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太阳活动
2、密切相关的是 ( )A.酸雨的形成 B.“磁暴”现象的产生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4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地壳结构的特点是厚度均匀5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6属于因地球公转运动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地方时的产生 C.昼夜形成 D.四季的形成7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0实线表示赤道),正确的图示是 ( ) 8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3、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四季更替 D.太阳东升西落9太阳耀斑活动的周期约是 ( ) A.6年 B.11年 C.21年 D.76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东京有强烈震感。3月13日日本西南部的新燃岳火山爆发,向空中喷发的烟灰和石块达到最高4千米。回答1012题。10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
4、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核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壳12此次火山喷发出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下地幔 D.软流层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判断13题。13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5、、地面辐射1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下图示意的是太阳系中紧邻的四颗行星,其中行星丙距太阳约1.5亿千米。据此并读图回答1617题。1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 ()A.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B.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C.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D.水星、金星、地球、火星17这四颗行星为 ()A.巨行星 B.类地行星 C.矮行星 D.远日行星18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A.台风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 19关于中纬环流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6、()A.30纬度附近形成上升气流 B.60纬度附近形成下沉气流C.近地面形成西风带 D.高空中形成信风带 20地球上近地面风带的产生,除全球性气温和气压的差异原因外,还有 ()A.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的影响 B.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影响 C.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地球上各种地形分布的影响 211月亚洲大陆最重要的气压系统为 ()A.冰岛低压 B.印度低压 C.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D.夏威夷高压 22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太阳活动造成的 B.月球的引力 C.海水的热胀冷缩 D.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读“大气环流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
7、面,完成2425题。24. 四地气压大小关系是 ()A. B. C. D. 25四地气温大小关系是 ()A. B. C. D. 26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27以下有关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地面摩擦力,b表示地转偏向力 B.图中c表示风向,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C.图示情况应发生在南半球,因风向偏左D.图示情况不可能发生在近地面28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8、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29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30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31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
9、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32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33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A. B. C. D.34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3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 D. X射线区第卷(共30分)二、综合题。(30分)36.读图,完成下列问
10、题。(每空1分,共12分)(1)图中地震波A是_波,B是_波。(2)由图可知:A、B地震波在_界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2 900千米处A、B的变化是A波_,B波_。(3)图中两处不连续界面是C_,D_,在C界面上部为地球内部圈层E是_,E层的主要成成物质是 。C、D之间的F是_,D以内的圈层是_。(4)地震波A、B速度的变化说明F处物质与G处物质状态不同,G处应为_态。37读“亚洲东南部及澳大利亚气流运行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1、7)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是 。 (2)图中B处盛行 季风,C处盛行 季风。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和_。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答案一、 选择题1-5:C D B D C 6-10:D B D B A 11-15:B D D B D 16-20:D B B C C 21-22:C C D D C 26-30:D B D B D31-35:B B C B B二、 综合题1、 (1)横波 纵波 (2)莫霍面 消失(为0) 速度下降 (3)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壳 岩石 地幔 地核 (4)熔融2、 (1)7 低 亚洲低压 (2)东南 西南 高温多雨 (3)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