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471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全套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单元透视本单元主要讲述西方近代早期,即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下,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德意志的马丁路德、瑞士的加尔文和英国的亨利八世相继进行了宗教改革。这些改革的起因和目的虽不尽一致,但都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最终瓦解了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建立起适应民族国家发展与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督教新教派,有力地推动了西欧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宗教宽容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接受,个人有了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给欧洲人带来一次新的思想解放。近代早期的欧洲充斥着激烈的国际角逐。西欧国家的优势对俄

2、国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诱惑。彼得一世以沙皇的权威,进行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西化”改革,俄国由此走上强国之路,并一跃成为对欧洲事务有发言权的大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也成为后起国家现代化的一个样板。学习本单元,建议联系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等历史事实,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作用。同时,参考相关历史地图,认识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第10课 欧洲宗教改革 诱思导学目标诱导学习本课时,应掌握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解决好如下问题:1马丁路德改革的历史条件是怎样的

3、?导火索是什么?路德的宗教主张有哪些?2加尔文对宗教改革的贡献有哪些?3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是怎样决裂的?英国的宗教改革有何独特之处?4罗马天主教会为抵御新教的攻势,采取了 哪些应对措施?5为什么要实行宗教宽容?德国、法国是如何实行宗教宽容的?6欧洲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点拨引领1.宗教改革的背景。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迅速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是一场大规模的、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有力的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下级贵族也积极投入,对封建的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的冲击,促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基督教新教派。中世纪西欧

4、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了西欧国家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因此,恩格斯指出:“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西欧各国的天主教会都直接受罗马教廷支配,是“国中之国”。大主教、主教、神甫和僧侣都不受当地政府的管辖,拒绝向世俗政权效忠。13世纪,当教皇的权利发展到顶峰时,他甚至可以肆意干涉各国的内政,可以将皇帝或国王放逐,并且可以解除该国臣民对该国君主的效忠誓约,如果他认为某国的法律损害天主

5、教会的利益,它也可以宣布该项法律无效,禁止人们服从。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这是16世纪宗教改革爆发的直接原因。宗教改革运动之发生,也得利于文艺复兴。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为西欧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2对九十五条论纲意义的认识: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神权;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3加尔文与日内瓦神权共和国加尔文被誉为欧洲改教时期的第二位伟大人物,地位仅次于德国的马丁路德。他所著的基督教要义是改教运动时期的经典作品

6、。加尔文是法国人,却在日内瓦建立了一个有影响力的教会行政机构。他的成就在基督教历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实加尔文只是日内瓦一个教会的牧师。但在他的引导下,日内瓦全城都变为一个完全基督化的城市。人民的生活在教会法庭的监督下显得有规律。在加尔文的影响下,城市内的污秽地方得以清除。他又注意贫苦的人民,为他们谋取福利。实际上,他成为日内瓦政治、宗教的最高领导人。日内瓦的教会和政府组织都是按照加尔文的设想组织起来的。教会设立四种职务:长老、牧师、教师、执事。长老一般是富有的市民,由世俗信徒选出,负责监督每一个人的生活。牧师为神职人员,负责解释圣经,并实行圣礼。教师负责学校的领导工作,宣教事业和讲授圣经。执

7、事是由信徒选举产生的不脱产的协助长老和教师的教会管理人员,主管慈善机构,负责救济和医疗工作。教会的权威机构是长老会,或称宗教法庭,每星期四举行一次例会。政府的最高机构是大议会和小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教会机构和政府机构虽有分工,前者负责宗教信仰与思想道德等精神生活,后者负责世俗事务,但实际上二者已结合成一体,不仅人员交叉,而且职责也难截然划分。日内瓦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神权共和国。4英国国教确立的艰难历程1543年,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

8、罪。1537年亨利八世还批准英文版圣经在英国发行。英国人从此可以自由阅读圣经了。在英国断绝与罗马教廷的联系之后,英国路德教派和其他教派又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天真地相信英国已真的称为新教国家了。面对群众运动的复活,亨利八世的宗教思想又回潮了。他又回到天主教的立场上来,声称天主教的任何信条都是金科玉律,不能变更。并宣布以恐怖手段惩罚宗教不同意见者。据统计,亨利八世在位期间,因宗教问题被处以极刑者达数千人之多。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在位期间(15471553),政府 为英国国教制订的教义条文带有明显的新教性质。但是,爱德华六世短命而且无后,死后由亨利八世的公主玛丽都铎嗣位(1553-1558)。玛丽

9、本人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废除了父亲及异母弟在位时的宗教立法,恢复了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的上下级关系。玛丽女王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惩罚新教徒,在她在位期间,有300个新教分子被处死,大主教克兰默竟被处以火刑。她因此有”血腥的玛丽”之称。玛丽无后,王位传给她的异母妹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位(1558-1603)期间,英国教会在教义及实践方面最后固定下来。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会的关系,再一次把英国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1563年议会制定的三十九项信条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坚持“信仰耶稣即可免罪”的原则。伊丽莎白女王采取严酷的措施去强迫所有的英国人都遵从她在宗教上的这些决定。信奉天主教者,处以极刑

10、。成立宗教法庭,专门审判异教徒。5.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区别 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

11、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6学习本节内容应注意认清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成长是推动宗教改革的根本动力,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实际上是后来政治上夺权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奏。学习建议:学习本课时,还应注意理解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因信称义、先定论、至尊法案、九十五条论纲、耶稣会、宗教宽容等概念。自主学习知能整合欧 洲 宗 教 改 革背景天主教会资本主义德 国过程路德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改革天主教应对措施作用宗教宽 容意义感受历史1 宗教改革前夕的德意志15、16世纪时,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

12、展,也出现了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但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在政治上,封建割据,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矛盾的集中点就是天主教会。在德意志,教会和世俗诸侯掌握着最大的权力。他们的领地俨然是独立王国,但是他们之间也有矛盾。世俗诸侯不满德意志教会的横行无忌,他们不但反对财富流向罗马,还觊觎教会的巨大财产。骑士阶层已经日渐没落。随着火药和步兵作用的增大,他们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收入不多,甚至债台高筑。他们既反对诸侯的专横跋扈,也嫉视

13、教会的富有。市民阶层,即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新兴的工场主,受教、俗诸侯的压迫,不满教会的特权,嫉妒它的财产,其中的激进派要求用“廉价教会”代替想尽办法压榨勒索的封建教会。城市中的平民群众,如破产的手工业者、帮工、日工、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苦。境况尤其悲惨的是农民。遭受着教、俗封建主、商人、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肩负着什一税、地租、人头税、战争税、死亡费、结婚费、财产转移费和劳役的繁重负担,面临者挖眼、割鼻、截指、断手等刑罚的威胁。地方起义不断爆发。教士集团内部情况也不一致。上层人物行为堕落,生活腐化,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低级教士出身平民,收入微薄,他们对于上层人物同样心怀不满。德意志的一切矛盾都

14、围绕着宗教剧烈地发展者。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德国,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并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原因。2加尔文的先定论按照加尔文的观点,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可以通过上帝的呼召体现出来。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就是“选民”“弃民”的标志。先定论以宗教学说的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地理大发现以后,出现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商业的剧烈竞争和早期的殖民扩张。新涌现出来的巨大经济力量,使个人感到畏惧,不能不受它的支配。但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积极竞相追求利润,胜利者产生了优越感,增加了自信力,认

15、为自己肯定是上帝的“选民”。这样就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 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恩格斯“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德国的统治,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恩格斯解析:加尔文的宗教主张比路德更激进,把信仰解释城先定论,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

16、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3阅读建议有条件的可以阅读吴于廑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或查阅人教网(),等网站。习题点拨1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动者是马丁路德;导火索是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2新教认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3新教三大派别: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路德教起源于德国,创始人是马丁路德,加尔文教起源于瑞士,创始人是加尔文,英国国教起源于英国,创始人是亨利八世。 应用体验训练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天主教会的说法错误的是A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B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 C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D天主教会促进了14、1

17、5世纪社会的发展。2之所以称德国为“教皇的奶牛”是因为A德国受教会压榨最严重B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C德国为教皇喂养了很多奶牛D教皇从德国劫走大量财富3西欧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 A天主教内部的教派之争B国王与教皇之间的权力之争C人民反对天主教的起义D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4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教皇兜售赎罪券B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C英国议会通过至尊法案D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5路德教主要传播区域是德国北欧法国尼德兰英国A B.C D.6马丁路德提出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意义在于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

18、利益716世纪30年代,加尔文发表著作,提出一些新的神学观点,包括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简化宗教仪式 建立民主教会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A B C D 8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国王自上而下推行改革 建立了民族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 改变了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 改革中发生了宗教战争 A B C D 9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是 A.南特赦令 B.奥格斯堡宗教和约C.至尊法案D.三十九条信纲10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是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A B。C D。二、非选择

19、题1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材料二: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伊拉斯莫材料三: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 21倍。材料四: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材料五: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解散修道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德国宗教改革的原因。(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做了什么事?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

20、)材料五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12 欧洲宗教改革为什么会发生?拉开该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改革后出现的新教派别有哪些?这场变革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探究感悟 材料一:凡犯有异端罪行的,不仅应该革除教籍,还应该处死,从世上清除。伪造钱币是为了维持肉体生命,而异端活动腐蚀信仰,毁灭灵魂,性质比伪造钱币更为严重。世俗君主对伪造钱币犯判处应得的死刑,对异端分子就更有理由判处死刑。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材料二:凡属认为我们对异端及亵渎神明者处置不当的人,显然,已使自己成为异端及亵渎神明者之共犯。我们有权严惩异端,可以说是无可置疑的任何人一旦犯了异端之罪,为了荣耀上帝,即使至亲,也

21、应绳之以法。 新教派创始人加尔文材料三:加尔文原来的朋友、人文主义学者赛巴斯蒂安卡斯特里奥在加尔文烧死塞尔维特后,悲愤不已,发出了下面的呼声:“在一个城市里他们奉你是真正的信徒,到下一个城市里就拿你当个异端。因此,如今谁想活得安安静静,他的信仰和宗教,得像城市和国家的数目一样多。在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我们大家全是异端。唯有抑制住我们的不宽容,我们方能够和平共处。”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思考宽容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第11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诱思导学目标导学学习本课主要了解十八世纪俄国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在领略彼得一世的传奇风采的同时,形成对彼得一世的完整认

22、识。学习时注意了解以下几个问题:1、彼得一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2、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哪些?3、彼得一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4、如何去评价彼得一世这一人物?点拨引领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

23、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17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还很微弱,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后来,虽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却一直受到还在发展着的农奴制的严重压抑。与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俄国政治机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17世纪的衙门制度,反映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中央政权机关仍不健全: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明确;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过于庞大。到17世纪末,衙门制度的流弊已非常严重。办事效率极低,因循拖延之风泛滥,贪赃枉法

24、、行贿受贿事件层出不穷。俄国军事制度也存在着不少弊端。旧时的贵族军队,因平时经营地产、临打仗时行动迟缓,纪律松驰,已渐渐失去它的军事意义。新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他们不仅当兵,平时还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加上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作战能力很低,也不能适应国家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的需要。俄国的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宗教思想在一切思想文化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居民中识字的人很少,社会上出现的书籍都是手抄本,错误连篇,价钱昂贵,行销的也都是一些宣扬宗教的作品。虽然开办了一些学校,但都是宗教性的,教会对非宗教的知识传播采取敌视态度。据统计,到17世纪下半期,象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识字的

25、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3.6。这种落后状况,严重地阻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看出这种落后状态对俄国的严重危害,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2、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影响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

26、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再次,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7、创造了条件。当然,也必须看到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彼得一世生活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作为贵族地主阶级的一个代表人物而活跃于政治舞台。他虽然主张向西方学习,想让俄国摆脱落后状态,但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完成这一事业。同时,广大农民从这次改革中也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因为彼得一世“提高地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的。”此外,彼得一世改革所使用的手段是野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列宁也指出:“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方式,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学习建议学习本

28、课内容时,还应注意理解“人丁税”、俄罗斯帝国等概念。自主学习知能整合 问题 评价成效 教育生活 政治 内容经济 军事 彼得一世 背景俄国的落后 西欧的发展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感受历史1、彼得一世雷厉风行革除弊政彼得一世回国后立即雷厉风行地全面进行改革,革弊兴利,趋利弊害,使整个国家面目一新。 首先改革礼仪制度。在彼得回国的第二天,大臣、贵族、领主纷纷前来晋见。彼得早已等候。他身穿西服,胡子全部剃光,完全是欧洲人的打扮,他对来者行跪拜礼立即加以纠正,说那是旧的仪式,今后再不能行这种礼了。他简要向大家讲述这次出访的成果和西方的进步以后,就提出首先进行礼仪改革的要求。这时,他拿出一把剪刀,把前面的几

29、位亲信重臣的胡子剪了下来,尽管大家不满意,但皇命不敢违抗,很快就在朝廷所有官员以及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接着彼得又要求大臣们带头换掉宽大、拖地的长袍,一律改成西装,并逐步在全国推行。 进行政治改革是彼得思考已久的大事。他对蓄谋政变的宫廷贵族及其工具射击军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先后两批处死799名叛军官兵,甚至对某些罪犯采取车裂、暴尸的残酷手段,使人们明白沙皇的意志和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彼得在1699年设立了由他的亲信组成的办公厅和枢密院,又两次进行地方行政改革,从而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彼得还“温和”地告诉神职人员:教会活动只限于精神方面,不得干预政治,不得插手世俗事务或仪式。神职

30、人员同样要效忠沙皇,无条件执行沙皇旨意。 军事改革是彼得各项改革的核心和重点。他取消了原有的雇佣兵和贵族军队制度,实行征兵制,主要征集对象是农民,先后征兵53次,经过严格训练建成一支20多万人的精锐部队。对于军官的选择,不是看门弟出身,而是看军事才能和军功,有力提高了军官的素质。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说耗尽了彼得毕生的精力。他在顿河上游的沃罗涅什建立起造船基地。下令筹集资金。凡拥有农奴1万户的领主和8千户的教堂要缴纳一艘战舰,逾期不交的将没收土地财产。皇室人员也不例外,彼得自己带头捐了9条战船。资金征集到以后就由从欧洲聘请来的技师主持建船,先后建成能架16门、46门大炮的火攻船24艘,加其他

31、各种船只计2000余艘。1696年成立了黑海舰队。1703年又在奥洛涅茨造船厂造成43艘大型战舰,成立了波罗的海舰队。 为了支持军事改革和军事建设,彼得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他大力支持和促进对外贸易,鼓励商人到国外去做生意,除了发展同欧洲各国的贸易外,也同东方中国、印度等国发展贸易。同时颁布关税条例,对进口的外国商品课以高税,以保护、扶植民族商业。彼得还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他鼓励商人开办工厂,国家给予贷款和各种优惠条件。鼓励外国人在俄投资办厂,在经营一段时间后,转让给俄国人经营。国家招聘国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俄国帮助兴建官办工场。他还通过政策规定,促使大批农奴进人工场,从

32、事工业劳动。彼得执政前,俄国军需民用的铁都要从瑞典进口,到1725年已经可以向国外出口。1680年俄国国库收入为150万卢布,到1725年,超过900万卢布,翻了6番,保证了战争的经费需求。 彼得以铁的手腕进行上述改革。他不仅残酷镇压叛军和农民起义,即使自己的亲属违抗改革,触犯刑律也毫不留情。他的姐姐索菲娅,因为支持射击军叛乱被他终身监禁于修道院。他的儿子并已立为太子的阿列克塞,因为勾结奥地利反对改革而被捕囚禁,死于狱中。 解析:彼得一世用他特有的强硬手段完成了改革。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其改革包括礼仪制度、政治改革、军事改革、经济改革等诸多措施。彼得一世改革对俄

33、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起”。2、阅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请阅读贾文华的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的近代化(出自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一文,或查阅习题点拨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应从军事、经济、政治、教育生活等方面进行回答。2、彼得一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俄国的国力不断壮大,在与强敌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俄国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34、在此基础上,俄罗斯帝国建立。应用体验训练测评一、选择题1、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时候,俄国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俄国的全面落后 B彼得一世胸怀大志C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D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3、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4、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观条件之一是A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的俄国的发展B莫斯科、土拉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

35、场C俄国在对外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和土耳其D彼得一世亲自到西欧考察,积累知识,聘请人才5、彼得一世改革A建立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B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C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沙皇统治D巩固了商人和新兴地主的封建统治6、彼得一世改革的显著特点是A把落后的俄国推入近代化B使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C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式来巩固统治D夺取了第一个出海口7、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A打击了农奴制度B促进了经济发展C加强了军事力量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8、彼得一世和康熙皇帝的最大不同点是A保持现状,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B对外扩张,奠定了近代疆域的基础C力行改革,跟上了西欧近

36、代化的步伐D平定内乱,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9、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掌握俄国实权的同一年,世界上还发生了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联邦政府成立A B C D10、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是A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B自上而下的封建经济和军事改革C封建贵族进行的近代化改良运动D贵族和商人联合进行的西化运动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

37、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摘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3)列举一个“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的例子

38、?1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探究感悟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在经过艰苦奋斗和付出沉重代价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之后,于1703年亲自规划建立的一座海滨城市,把它作为引进西欧国家先进技术和人才、进行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平台。从此俄罗斯融入国际社会,国势日隆,成为东欧的一个强国。同彼得大帝梦寐以求、毕生奋斗打开海上门户、融入国际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清王朝长期实行的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闭关锁国政策。与彼得大帝基本同时代的清康熙及其以后的雍正、乾隆三代,确实给中国带来康乾盛世。但是,当时西方国家工业、科技正在以一日千里之势迅猛发展,而清王朝封建统治者对此茫然无知,顽固地坚持腐朽落后的封建经济制度

39、和体制,拒绝任何根本性的改革。在对外关系上,坚持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把自己隔绝于日新月异的世界体系之外。马克思在评述中英鸦片战争时曾极其深刻地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果然,其后在“洋人”的坚船利炮而前,只有屈辱地以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来苟生。所以,有些史学家认为,“彼得的崛起是旭日东升前的曙光,康乾盛世是落日西下时的余辉。”彼得一世和康熙大帝是同时代的两位伟大的君主,请结合材料思考,谈谈两者的相同之处。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此不同又对各自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0、单元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宗教改革最早开始于 A德国 B法国C英国 D瑞士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B 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西欧封建主集团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D 关于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的变革3以下关于马丁路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提倡“因信称义”B认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C翻译圣经使用的语言,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D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4路德和加尔文主张的共同点有信仰得救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简化天主教的宗教仪式翻译圣经 A BC D5加尔文教主要传播区域是德国北欧法国尼德兰英国A BC D6九十五条论纲和

41、先定论都 A适合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C认为教会应当监督国家D明确提出反对教皇7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巩固和加强王权B 适应资产阶级需要C 改变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D 夺取教会的财产8以下不属于至尊法案内容的有A英王是英国教会至高无上的首脑B保留天主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C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D把圣经定为信仰的唯一标准9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A 提出九十五条论纲B 实行了严格的政教分离C 否定了教皇的权威D废除了主教制度10对英法两国宗教改革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都发生在16世纪B都反对罗马教皇的控制C都确立了新教的国教地位D英

42、国自上而下改革,法国发生长期宗教战争1116世纪,法国、英国和德意志一些地区宗教变化的相似点是A 以路德派新教为主B 以加尔文派新教为主C 仍以天主教为国教D 摆脱罗马教廷控制12颁布至尊法案的是 A伊丽莎白一世 B亨利八世C亚瑟 D维多利亚女王13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有停止出售赎罪券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改组宗教裁判所,扩大惩治范围宣布新教是异端 ABC D14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仿照西欧的样式建立新的海陆军实行保护关税,限制进口命令1015岁的少年必须接受学校教育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改变俄国落后的习俗A B C D 15对彼得一世改革中“实行保护关税,限制进口”这一措施的正确评

43、价是A 不利于竞争,妨碍了本国工业的发展B 有利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C 当时西欧国家围困俄国,彼得一世不得已这样做D 保护了本国贵族的利益,巩固了沙皇统治16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是A解放农奴以缓和阶级矛盾 B打击封建贵族地主的势力C发展经济实力,对外扩张D对俄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造17列宁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尝试”,这里的“独特”是指A用对外军事扩张带动国内相关经济的发展B用资本主义制度强化君主专制统治C采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成果和方式强化封建制度D经济上采用资本主义,政治上加强封建主义18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现代政策”是指A资本主义政

44、策 B。中央集权 C。侵略政策 D。欧化政策19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促进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C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废除农奴制度20在17世纪的彼得一世改革中,最能体现当时世界潮流的措施是A发展工商业 B加强中央集权 C倡导先进的科技文化 D加强军事力量二、非客观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霍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摘自赎罪券价目表材料二 “当钱投入钱柜里叮叮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受财的欲望,而不是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基督

45、教的正道。”材料三: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袋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四: “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男女修士还俗” 摘自至尊法案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2)材料二当出自路德何时何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什么观点?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其实质是什么?(8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与路

46、德主张的相同点有哪些?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8分)(4)据材料四,亨利八世为什么这么做?(2分)22欧洲宗教改革为何首先发生在德国?序幕是怎样拉开的?此后又是怎样扩展的?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0分)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10课 欧洲宗教改革【训练测评】一、选择题 1D 2D 3D 4B 5B 6A 7D 8A 9B 10C 二、非选择题11(1)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2)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3)至尊法案。严重削弱了英国

47、教会的实力,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政府的民族教会,大大增强了王权。12、.发生原因: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天主教会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反而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会的腐化;德国是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德国人民对天主教会普遍不满。【探究感悟】提示:“异端”可以理解为与传统、正统不同的,或对立的主张。在现代社会中,信仰自由已被普遍接受,只有宽容,人们才能和谐相处。第11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训练测评】一、选择题1、B 2、A 3、A 4、D 5、B 6、C 7、A8、C 9、C 10、C二、

48、非选择题11、(1)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2)彼得一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增添许多新税种,强迫农民终身当兵等措施来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从而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3)彼得一世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去国外学习,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12、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彼得一世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他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经济改革:他鼓励私人开办企

49、业。还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将原来按户收税改为按每个男性农奴征收“人头税”。政治改革:彼得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地方各省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沙皇;废除旧贵族凭出身和血统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教育生活改革:彼得一世仿效西方,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他下令建立各种学校、医院、筹建科学院、博物馆,聘请外国人来传授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他还下令修建公共剧院,让戏剧从宫廷中走出来,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并把票价定为3戈比这样一个普通百姓都能承受的低价格。【探究感悟】提示:

50、彼得一世和康熙皇帝的相同之处有: 保持现状,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对外扩张,奠定了近代疆域的基础平定内乱,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两者最大不同点是彼得一世力行改革,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而康熙皇帝则实行闭关锁国,把自己隔绝于日新月异的世界体系之外。两者的不同对各自国家产生的影响:彼得一世通过改革,最终使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而康熙皇帝实行闭关政策,只能导致清政府走向落后。单元能力测试一选择题 1 二、非选择题21 (1)搜刮财富。 (2)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观点: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能靠终生悔改。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质是反对天主教会、反封

51、建;(3)都主张信仰得救,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加尔文激进的地方: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4)削弱英国教会的实力,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加强王权。22 原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扩展: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欧洲很多地方都进行了宗教改革,其中,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通过改革建立了加尔文教,在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诞生了英国国教。 历史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宗教信仰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