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下面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是青菜根尖细胞模式图,则一定不具有的结构是3、4B该细胞和颤藻都拥有叶绿体和核糖体C2和4之间的液体为细胞液D细胞结构9含有的磷元素远高于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如果该图是青菜根尖细胞模式图,则一定不具有的结构是叶绿体、中心体,可能含有液泡,A项错误;该细胞拥有叶绿体和核糖体,颤藻
2、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有核糖体,B项错误;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液体为细胞质基质,C项错误;细胞结构为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为中心体,没有膜结构,因此细胞结构含有的磷元素远高于,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下列有关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速率最大值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B在生态系统中,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属于消费者C乳
3、酸菌中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D酵母菌中的染色体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氨基酸、核苷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糖进入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除了需要消耗能量外,还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葡萄糖进入酵母菌和乳酸菌的速率最大值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A项正确;在生态系统中,酵母菌和乳酸菌都属于分解者,B项错误;乳酸菌的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仁,因此乳酸菌中的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C项错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因此酵母菌中的染色体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氨基酸、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等,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态系统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的
4、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下面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B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C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成分的更新D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拟核DNA分子呈环状,A项错误;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使相邻的两个细胞形成通道,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项正确;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因此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膜成分的更新,C项正确;m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5、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的,合成后需加工为成熟的mRNA后,才能经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氧气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特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甲组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组中没有氧气底物均为葡萄糖,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组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图。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6小时无氧呼吸速
6、率最快C统计甲发酵罐中酵母菌数量应采用标志重捕法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人一定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O2就会产生1mol的CO2;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产生2molCO2和2mol的酒精。 题图显示:甲组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了6mol的O2,则同时产生了6mol的CO2,无氧呼吸产生了18mol的酒精,则同时也产生了18mol的CO2,所以甲组酵母菌共产生241mol的CO2;乙组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15mol的酒精,则同时也产生了15mol的CO2,所以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之比24:
7、158:5,A项错误;在第6小时时,乙发酵罐内酒精的增加速率减缓,无氧呼吸速率缓慢,B项错误;统计甲发酵罐中酵母菌数量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C项错误;向葡萄糖溶液中通人一定量的氧气,可使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进而提高酒精的产量,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下面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酶不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
8、应的底物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同一种酶,例如呼吸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A项错误;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又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因此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B项正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C项错误;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6下面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
9、肌细胞所含基因相同B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能说明其已经发生分化C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同一个体的小肠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所含基因相同,A项正确;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结果会使某种细胞合成该细胞所特有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若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则说明该细胞已经发生分化,B项正确;玉米种子是植物的幼体,其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C项错误;小麦花粉
10、经离体培养,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7. 下面关于对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探索的经典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几项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用35S标记
11、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A1 B2 C3 D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离的DNA纯度没有达到10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将组成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完全分开,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正确;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错误;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错误;噬菌体能利用自身的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错误;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
12、菌时,DNA分子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因为噬菌体较轻,搅拌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噬菌体及其蛋白质外壳存在于上清液中,若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所致,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8某基因型为DdEeHh的雌性动物(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对同
13、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D、d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该细胞以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 ( )A.l种 B2种 C4种 D8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因此产生的卵细胞类型只有1种,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9.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C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着丝点断裂D在有
14、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与本物种配子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为单倍体,A项错误;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得到是纯合子,若处理的是多倍体的单倍体植株,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B项错误;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项错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
15、能力。10. 下图表示某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翻译过程,有关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的产物本质为蛋白质,其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图中核糖体从右向左移动,多个核糖体共同作用合成一条多肽链,保证了高效性C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不同的肽链D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98个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0个O原子【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 洋葱根尖细胞
16、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然后全部转移到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当细胞分裂至中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洋葱根尖细胞在含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代,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15N 标记,然后全部转移到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
17、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被15N 标记,因此当细胞分裂至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2已知狐狸毛色为黑色的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当缺乏X染色体时胚胎致死。现有黑色雌狐狸(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白色(a)雄狐狸交配,预期子代中黑色狐狸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 )A.3/4 2:1 B. 2/
18、3 2:1 C. 2/3 1:1 D. 1/3 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黑色雌狐狸的基因型为XAO,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1/2XA、1/2O;正常白色雄狐狸的基因型为Xa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1/2Xa、1/2Y;二者交配,子代的基因型为1/4XAXa、1/4XaO、1/4XAY、1/4OY,因OY缺乏X染色体导致胚胎致死,所以子代中黑色狐狸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2/3和2:1,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
19、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B.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D生物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外来物种能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可以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A项正确;一般而言,自然选择导致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控制不利性状的基因频率降低,所以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项正确;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
20、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B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C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D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项错误;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是由于兴奋区与未兴奋区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使得兴奋向前传导,B项正确;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Na+内流,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会
21、导致内流的Na+减少,进而引起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降低,C项正确;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是通过离子通道蛋白进入突触后膜内,此种方式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5下列有关动物体内激素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C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D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促甲状
22、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即可作用于多种器官,A项正确;性腺分泌性激素,被手术切除性腺的动物,其血液中缺乏性激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因而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升高,B项错误;雌激素能够促进卵细胞的形成,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C项正确;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因此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
23、网络结构的能力。1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Na+和Cl一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因此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错误;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
24、巴结中,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正确;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因此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正确;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血浆PH变化不大,错误;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其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与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
25、构的能力。17. 下列有关人体内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C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8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到抑制B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激素作用有关C在太空失重状态
26、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积累在枝条上部侧芽附近,使其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 抑制了侧芽生长,A项正确;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是顶端优势现象的体现,与生长素的作用有关,B项正确;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仍然能进行极性运输,由于失去了地心引力的作用,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项错误;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背光侧生长,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
27、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田鼠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防治稻田害虫,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项错误;田鼠同化的能量即输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
28、,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项正确;水稻和田里的杂草均处于第一营养级,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不变,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不一定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0. 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1A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D
29、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可知,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即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被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还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因此W1(A1B1C1D1),C项正确;同理,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1即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A2B2C2D2),A项错误;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D1/W1D1/(A1B1C1D1),B项错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30、粪便量,应大于D1或(A2B2C2D2), 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第卷(非选择题 共6 0分)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 (16分)学校科研小组开展细胞间隙中CO2浓度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CO2浓度(molmol-1)叶绿素a(mgg-1)叶绿素b(mgg-1)气孔导度(mmolCO2m-2s-1)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3502.090
31、.71275.522.515502.320.87238.526.887502.400.91209.531.28(备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1)测定叶片光合速率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 的场所是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 (小于、等于、大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固定量,原因是 。(2)由表可知,提高CO2浓度更有利于 (“叶绿素a”或“叶绿素b”)的形成,推测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 。(3)水分利用效率是指蒸腾消耗单位重量的水分所同化的C02的量,据表分析,若农作物栽培过密,则其水分利用效率会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 ; 。【答案】(16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线粒体、叶绿体
32、、细胞质基质 小于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 (2)叶绿素b 基粒(类囊体)(3)降低 叶绿素含量降低(1 分),光反应进行减缓暗反应同化的CO2减少(1 分) 气孔导度增大导致蒸腾作用增强(1 分),水分散失增加(1 分)。【解析】试题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均可以产生ATP,所以测定叶片光合速率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由于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所以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固定量。(2)表中信息显示,高浓度CO2更有
33、利于叶绿素b相对含量的增加,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素增多,说明叶绿体中基粒的数量增多。(3)表中数据说明,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升高可提高光合速率,增加CO2同化量;降低气孔导度,引起蒸腾速率降低,从而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当农作物栽培过密时,则其水分利用效率会降低,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栽培过密导致通风不畅,CO2含量减小,从而使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反应减缓,产生的ATP和减少,暗反应同化的CO2减少。栽培过密导致通风不畅,CO2浓度减小,使气孔导度增大,导致蒸腾作用增强,水分散失增加。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34、的内在联系,能从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2. (7分)内环境稳态是动物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产热增多,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2)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位于_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产热增加。部分免疫功能强的患者不经过治疗会自动痊愈,在此过程中感染病毒的细胞会由于 (填“体液”或“细胞”)免疫的作用而实现 。(3)水盐平衡调节中,能引起抗利尿激素
35、分泌量减少的直接刺激是_ _。研究发现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细胞膜上抗利尿激素受体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肾小管上皮细胞与抗利尿激素的结合能力 (填“增强”或“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称之为 。【答案】(7分,每空1分)(1)神经体液 (2)下丘脑 细胞 细胞凋亡 (3)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减弱 自身免疫病【解析】试题分析:(1) 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通过有关神经的调节使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产热增多,此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2)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流感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发热症状,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
36、子刺激了位于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产热增加。感染病毒的细胞属于靶细胞,效应T细胞能够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3) 在水盐平衡调节中,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细胞膜上抗利尿激素受体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就会有一部分抗利尿激素与病毒表面的抗原结合,使肾小管上皮细胞与抗利尿激素的结合能力减弱,导致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称之为自身免疫病。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免疫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7、,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3(11分)下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可通过 来实现。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哪些是无关变量(答出主要两点)?_ 。(2)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_ 。(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原因是_ 。(4)在过氧化氢溶液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实验组中加入相同大小不同数目的浸润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则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是否相同 ,原因是 。低温条件下植物细胞会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
38、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组别处理培养温度/1蒸馏水浇灌257.329.430.5 mmol/L水杨酸浇灌510.341.0 mmol/L水杨酸浇灌511.651.5 mmol/L水杨酸浇灌513.662.0 mmol/L水杨酸浇灌514.5(1)表中是 ,是 (2)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3)在5的环境下,据图不能得到最有利于增强植物抗冷性的水杨酸的浓度是2.O mmol/L结论,理由是_ 。【答案】(11分,每空1分)【解析】(1) 改变滤纸片的大小和数目 H2
39、O2溶液的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2)增加对照组, 将肝脏研磨液换成淀粉酶等其他种类的酶 (3)不能 高温条件下H2O2不稳定,易分解 (4)相同 酶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 (1)蒸馏水浇灌 5 (2) 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自身可增强抗冷性(3) 随水杨酸溶液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不断增强,但未出现峰值,所以不能确定2.O mmol/L水杨酸是最有利于增强植物抗冷性的浓度试题分析:(1)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量,可以通过改变浸润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目来实现;无关变量是指除了自变量之外的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如H2O2
40、溶液的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等。(2) 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用不同的酶催化同一底物的实验加以对照分析,所以可以增加淀粉酶等其他酶的对照组。(3)由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即可分解,而加热情况下分解更快,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做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4) 因不同实验组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和体积都相同,虽然各实验组加入的浸润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的大小相同、数目(加入的过氧化氢酶量)不同,因酶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点,所以各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相同。(1)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2组与第1组、第36组之间形成对照,依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表中应为蒸馏水浇灌,是5 。 (2
41、) 组别1和2的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水稻幼苗中的SOD活性增强,说明去自身可增强抗冷性。 (3) 在5的环境下,随水杨酸溶液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不断增强,但未出现峰值,所以不能确定2.O mmol/L水杨酸是最有利于增强植物抗冷性的浓度考点:本题考查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探究“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的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4. (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对草原生物
42、种群进行了各项调查,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调查时应注意: ; ;该小组还采用 法对草原田鼠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 。(2)在某一时刻有一田鼠种群迁入该草原,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该兴趣小组对这一田鼠种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调查,并绘制了以下两图:图甲中虚线表示在 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数量为 。图甲中实线表示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的实际增长情况,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 图
43、乙表示某时刻该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则图乙能代表图甲中 点年龄组成。(3)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 (生态系统成分),随着田鼠活动的日益猖獗,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 。【答案】(10分,每空1分)(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或取足够多的样方,任选两点) 标志重捕 偏大。 (2) 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 ak/2 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先下降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A、B、C (3)消费者 减弱【解析】试题分析:(1) 可采用样方法对该草原上牧草进行丰富度的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在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或
44、取足够多的样方)。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田鼠天性警觉,经捕获后难以再次捕获,则再次捕获的田鼠中有标记的数目偏少,最终估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 (2) 图甲中虚线表示种群的 “J”型增长曲线,该曲线是在理想(营养、空间充足,没有天敌)条件下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曲线图显示:D点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如果迁入时田鼠的种群数量为a,经繁殖n代后D点种群数量是原来的k倍,则该田鼠种群的K值为ak,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数量为K值的二分之一,即ak/2。投药后,经鼠药的选择作用,田鼠种群中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而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使得田鼠种群中
45、抗药性个体不断增加,所以投药后田鼠种群数量先下降,灭鼠一段时间后田鼠的数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图乙显示,田鼠种群中幼年的个体多、年老个体少,种群的数量将就会越来越多,属于增长型,能代表图甲中A、B、C点年龄组成。 (3) 田鼠为植食性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随着田鼠活动的日益猖獗,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程度加剧,越发不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减弱。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
46、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5(16分)菜粉蝶是二倍体生物,含50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1)研究菜粉蝶的基因组,应研究 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菜粉蝶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_ 条。(2)若用纯合灰体和纯合黑体菜粉蝶交配,子代全是灰体。现有灰体红眼与黑体白眼菜粉蝶交配,菜粉蝶的体色和眼色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F1中红眼都是雄性,白眼都是雌性,灰体与黑体雌雄菜粉蝶都有。据此可知,亲代中灰体红眼菜粉蝶的基因型是 。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灰体红眼雄菜粉蝶所占的比例是 。(3)
47、研究人员让一群灰体菜粉蝶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灰体:黑体=63:1,则亲代灰体菜粉蝶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4)在菜粉蝶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蛹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蛹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体交配,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 。若基因型为IiYy的两个体交配,子代白色蛹个体中纯合子占 。 (5)研究发现菜粉蝶体内e和f是两个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即ZeZe、ZfZf、ZeW,ZfW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Z
48、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 的雄蚕,将该雄蚕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蚕交配,即可达到目的。【答案】(16分,每空2分)(1)26 0或1或2 (2)AaZDW 7/64 (3) 3/4 (4)白色:黄色3:1 3/13 (5)两个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致死基因e和f(即ZeFZEf)【解析】试题分析:(1) 由题意可知,菜粉蝶是二倍体生物,且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体细胞中有50条染色体,即24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因此研究菜粉蝶的基因组应研究24条常染色体、一条Z染色体和一条W染色体,即26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Z和W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雌性
49、菜粉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0或1,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使得细胞中的一条W染色体变为两条,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也可能是2。(2) 纯合灰体和纯合黑体菜粉蝶交配,子代全是灰体,说明灰体是显性性状。 灰体红眼与黑体白眼菜粉蝶交配,F1中红眼都是雄性,白眼都是雌性,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相关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因此亲代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型分别为ZDW、ZdZd;F1中灰体与黑体雌雄菜粉蝶都有,说明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Aa、aa;综上所述,亲本灰体红眼菜粉蝶的基因型为AaZDW,黑体白眼菜粉蝶aaZ
50、dZd,F1的基因型有AaZDZd、AaZdW、aaZDZd、aaZdW四种,且比值相等。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若只研究体色,则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各是1/4A、3/4a,产生的F2中,灰体菜粉蝶所占的比例是13/4a3/4a7/16;若只研究眼色,则F1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1/2Zd、1/2W,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1/2ZD、1/2Zd,产生的F2中红眼雄菜粉蝶所占的比例是1/2ZD1/2Zd1/4ZDZd;再将两种性状综合在一起,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灰体红眼雄菜粉蝶所占的比例是7/161/47/64。(3) 一群灰体菜粉蝶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灰体:黑体=6
51、3:1,即F1中黑体菜粉蝶(aa)占1/64,则在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1/8,A基因的频率为11/87/8。设在亲代灰体菜粉蝶中,AA所占的比例为X,则Aa所占的比例为(1X);依据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则有7/8X1/2(1X),解得X3/4,所以亲代灰体菜粉蝶中纯合子的比例是3/4。(4) 依题意可知,若将表现型以基因型填空的形式表示,则有黄色iiY_,白色I_Y_、I_yy、iiyy。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体交配,理论上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IiYy: Iiyy: iiyy:iiYy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黄色3:1。若基因型为
52、IiYy的两个体交配,子代白色蛹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1/4ii3/4Y_13/16,子代白色蛹纯合子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4II1/4YY1/4II1/4yy1/4ii1/4yy3/16,所以子代白色蛹个体中纯合子占3/1613/163/13。(5) 菜粉蝶体内e和f是两个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ZeW、ZfW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应选择两个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致死基因e和f(即ZeFZEf)的菜粉蝶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菜粉蝶(即ZEFW)交配,后代中雌性因含有致死基因不能发育而只有雄性。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组测序、减数分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