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232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首发》山西省山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大学附中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2月)月考历 史 试 题(考查时间:60分钟 ;内容:必修三、选修一;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以下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君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D“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

2、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的发展 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3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A.德主刑辅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4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D维护传

3、统道德价值体系5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6.“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兴盛于宋元时期7.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

4、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A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C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 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8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9.“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

5、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公民意识 B民主政治 C爱国情怀 D城邦观念1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1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

6、和主教。”他意在指出A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神职人员 B无论任何职业都应该信奉上帝C人的职业命运来自于上帝先定 D教徒在上帝面前具有平等权利12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材料体现了A信仰得救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神权至上13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14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这说明他A提倡师夷长技 B主张革故鼎新 C强调中体西

7、用 D否定礼乐制度15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16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堂,毁木主,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搜书和焚书,“在秦始皇之后,像这样恣肆地践踏孔孟的事是没有先例的。 “之所以出现材料的情况,原因最可能是 A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B宣传西方的资产阶

8、级民主思想C使农民彻底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D说明上帝具有唯一神圣的地位17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这表明梁启超的认识是A民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 B统治者应是民权的代表C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 D国民自治决定国家兴亡18中国古代刑罚中以肉刑最为残忍。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肉刑。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 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D社会治安的好转19.“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

9、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20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反映出A该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C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D政府对民间的言论具有包容度21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

10、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

11、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4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25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

12、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 D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二材料题(共3小题,共计50分)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佛教只好迁就现实,暂时韬晦。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

13、“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撞击阶段一过,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东汉桓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 摘编自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材料二: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1)亚欧非大陆其他地区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2)新兴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得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些智力和文化发展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

14、为的标准。 摘编自埃德蒙柏克等著世界史:大时代材料三:1853至1854年间,西方列强通过“修约”交涉,要求公使驻京,他们认为这是确立条约制度的核心环节。英国外交大臣说:“在任何与中国订的新约中,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供公使驻京的权利。”美使柏驾说:“中国政府,从远方不能驾驭,到了它的身边,它就变得驯服多了。”这些要求都被清政府拒绝。列强认为不使用武力,就不能使清政府就范。 在清政府方面,这一问题牵涉到天朝至尊的信仰,反对最为激烈。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仍试图把公使驻京纳入清朝传统的外交体制,甚至打算用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的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京建立使馆。 摘编自王立诚著中国

15、近代外交制度史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简要说明文明交流中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说明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西方围绕“公使进京”问题发生的冲突,谈谈你的认识。(6分)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材

16、料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至儿女、弟弟都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材料三: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

17、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那么,作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社会可能必须要有“刚性”的家庭结构,要阉割个性,否则“家”之内的经济交易就很难有确定性,这就

18、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文化的共性。在近代西方社会的生产力上升、人们的收入超出温饱之后,“家”的经济功能逐渐由金融保险市场来胜任,这时的“家”文化没必要那么“刚性”,也不必约束个人的自由,因为感情的交融是逼不出的,只有基于个人权利、基于个人自由选择的“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交流才是自愿真诚的,才不是出于“义务”责任感而为的。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儿女都会照顾父母老人,只不过前者可能更多出于“义务”责任感,而后者是出自“爱”,差别即在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3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9分) (3)据材料四,

19、概括传统中国家庭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家庭的不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粟麦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官,号“青苗钱”;行之数年,廪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愿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斛,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愿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沅续资治通鉴材料二: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帑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

20、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因思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允孚,自亦乐于从事。饬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钤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A月初九)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8分)(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

21、历史作用。(6分)山西大学附中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2月考试题历 史 评 分 细 则 一、选择题1-5ACADB 6-10CBAAC 11-15DBCBB 16-20ACCCA 21-25ACBBA二、材料题26、(1)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与儒家提倡的孝道相冲突。(2分)东汉时期佛教开始适应本土文化,在佛经中也提倡孝敬父母,与本土文化协调,相互吸收。(2分) 举例:宋朝时,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2分)(2)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2分)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2、促进了工业化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2分) (3)西方:维护和完成条约体系,扩大侵略权益,影响控制清政府。(2分)中国:固守“天朝上国”观念,不惜放弃国家权益,维持传统外交体制。2分)影响: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政府被迫放弃传统外交体制。(2分)27、 (1)早期的儒者深受传统礼仪影响、且对仪式的象征意义非常重视。(3分)(2)积极:维护了传统家庭的稳定与延续;(3分)消极:抹杀了家庭成员的个性,(3分)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较低。(3分)(3)不同:传统中国的“家”侧重强制性的经济交易功能,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4分)原因:传统农业社会下生存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方近代以来金融保险市场的逐步发展、完善。(4分)28、(1)宋朝:民众穷困;政府以农为本。(4分)清朝:外患(甲午战争)严重;借外债代价太高。(4分)(2)本质:立足市场,以金融和财政手段处理国家财政问题。(2分)作用:宋朝:维持了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晚清:缓和了政府的财政困难,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