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083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7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讲义:板块二 专题五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6页
第76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一、通文体知识,知高考考查点 (一)传记的分类作为一种文体,传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照叙述人称划分,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本人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的文字,多是回顾生活往事、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思想轨迹,形式如同一般的散文形式,信笔写来,典型的“形散神不散”。他传是他人为传主撰写的传记文章。2按照表达方式划分,传记可分为叙传和评传叙传以记叙为主,重在“叙”。评传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评传多用第三人称,重在“评”,一般是在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对传主的思想行为和成败得失等进行评述。3按照篇

2、幅长短划分,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大传,又叫传略,即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传记。小传就是篇幅短小、扼要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二)传记的特点真实性传记所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这些“人物”都是各个领域的名人(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内容真实准确,不允许虚构文学性传记是写人的,要表现出人的生命和情感;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通过艺术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塑造鲜明形象,增加艺术感染力的目的概括性传记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一是对人物要有选择,选择那些代表性强、事迹丰富和极具性格特点的人物;二是对人物的

3、事迹要有选择,要选择能够概括人物特点的事迹通俗性传记一般要求在表达上简明易懂,容易被读者接受。语言风格要求多样化,如介绍科学成就的语言可以简明、平实、朴素;描述传主多种才能与生活情趣的语言可以生动活泼、文雅诙谐(三)传记的表达技巧1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读者陌生的,但与主题的关系密切,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材料,一般要详写;对读者熟悉的,但与主题的关系不密切的材料,一般要略写,甚至一笔带过。2表现传主的主要手法描写传记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描写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见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描写方法阐释肖像描写

4、描写传主的肖像(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表现传主的精神品格语言描写描写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动作描写描写符合生活实际,符合性格发展的逻辑,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显示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心理描写描写心理活动,揭示传主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怨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环境描写描写活动环境,表现传主的性格。传主的个性形成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有利于表现传主的性格细节描写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生动地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3侧面表现传主的手法引用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

5、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类型作用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 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四)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的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二、学读文技巧,知读文关注点传记,是以写人为主的文体,其核心就是人和事,人物的品格精神

6、、形象特点在他做事时的言行当中表现出来,有时还会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体现,阅读时只要抓住人和事,即可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质精神。因此,阅读传记,要善于提取“四要素”,弄清“八问题”,抓住重点内容。四要素线要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事要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理要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情要了解文中对传主的评价和情感八问题读文示范(考试说明样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吴文俊小学时成绩平平,也没有显示出独特的数学才华,初中时数学甚至得过零分,高中时最喜欢的是物理而非数学,但他从小就对读书有浓厚兴趣,初中时国文成绩

7、一直不错。尽管高三时物理得了满分,但教物理的赵贻经老师却看出了他的数学潜力,力荐他入数学系。正始中学决定,吴文俊必须报考数学系,才能得到每年一百块大洋的奖学金,加之他父母又不放心独子离开上海,吴文俊就进了上海交大数学系。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吴文俊向来是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的。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是大三时教数学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他的

8、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

9、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

10、不利。作为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

11、,他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相关链接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

12、,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一)“传记正文”读文关注点人生轨迹(线)行为事迹(事)形象、精神(理)情感态度(情)小学到大学(第1段)小学未显出数学才华,初中数学得过零分;高中最喜欢的是物理,高三物理老师发现其数学潜力;大学进入上海交大数学系,却对物理有兴趣,大三数学老师帮助他摆脱困惑

13、,认识到数学的魅力对读书有兴趣,以兴趣为先导来读书大学毕业至遇到陈省身(第2段)由中学数学教员到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做拓扑研究,从事机器定理证明做研究能迅速捕捉核心问题,独辟蹊径高度赞扬,充满崇敬走上数学研究之路后(第3段)在数学上取得一系列成就,特别是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潜心学习,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高度赞扬,充满崇敬重视数学基础教育以及兴趣广泛(第45段)第4段:赞成丘成桐的观点,对奥数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思维方式。第5段:介绍吴文俊兴趣广泛的事例重兴趣引导,不过分追求功利;不迂腐,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注重人文修养;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四十多年后(第

14、6段)再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认为学术生命能终生保持高度赞扬,充满崇敬(二)“相关链接”读文关注点近年来全国卷考查的传记往往在文末附有“相关链接”,这些“相关链接”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对正文的必要补充,更是解题时不能忽视的文字。那么“相关链接”往往链接哪些内容呢?从高考命题以及高考模拟试题来看,主要包括:传主本人的言论、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传主另外事迹的介绍、传记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的介绍以及相关背景等等。这些链接的内容往往隐含着传主的形象特点,对于我们解答相关题目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链接内容形象精神情感态度引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一文对吴文俊成就的介绍,以及S.穆尔的评价有开创精神,贡献卓著

15、高度赞扬引陈省身为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高度赞扬尝试解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吴文俊大学毕业后,曾当过六年中学数学教师,是恩师陈省身帮他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说明学术前辈的提携引领至关重要。B吴文俊从事数学研究,特别强调数学思维,认为要创新就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若只参考借鉴前人的成果而不能独辟蹊径,就不可能获得成功。C在吴文俊看来,我国的奥数教学方法太功利,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的兴趣,而不是追求海量题目训练和竞赛获奖。D吴文俊不仅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

16、眼光,而且学术视野广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独辟蹊径,因而他能够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举世公认的创造性成果。解析:选B原文第段中“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表达的意思是“开始的时候可以借鉴,但不能总是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要获得成功不能忽视学习,但还要能独立思考”,而B项“若只参考借鉴前人的成果而不能独辟蹊径,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曲解了文意。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在上海交大读书期间,吴文俊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曾一度想转到物理系,后来遇见一位高明的数学老师武崇林,他才打消了转系念头。B吴文俊清楚地看到信息时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提出了用计算机

17、实现数学定理证明的方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C吴文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期待着未来的中国数学家开拓创新,取得巨大成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D外国不少数学家只靠巧思妙想研究数学,尽管名气很大,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E吴文俊在拓扑学、机器定理证明、数学机械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独创性成果,获得了国际数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与评价。解析:选BEA项,“对数学不感兴趣”言过其实,文章第1段中“因为他对物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要转系”只是说对数学的兴趣赶不上物理;“后来遇见打消了转系念头”,说法不恰当,文中只是说“是大三时教数学

18、的武崇林老师帮助他摆脱了专业上的困惑,使他认识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并未说使他打消转系念头。C项,“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数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于文无据。D项,“吴文俊却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成果”错误,应为吴文俊“并不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坚持用自己以客观为主的方法研究数学”不确切,文中表述为“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3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探讨的是“博”与“专”的问题。表面上看,“博

19、”与“专”是多和少的关系,实则有深与浅、因与果、取与舍、面与点、轻与重等诸多关系。答题时要先找准吴先生的“专”,再明确他的“博”,然后从二者关系上加以阐述,重点应探究“博”对“专”的作用。参考答案: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第一讲解答客观选择题的8大思考趋向高考全国卷考查传记阅读时,选择题是其中的一种考查形式,一般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20、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命题者对文本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时,往往通过增添、删减、拼凑、调换等方式,改变原文说法,让考生判断正误。怎样才能在多个选项中快速准确地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呢?笔者认为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熟知选择题设误陷阱,是突破选择题的一大妙招。设误类型把个别的、特殊的、局部的、少数的表述成普遍的、全部的、整体的、所有的。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核对,关注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统一而论还是具体分析,是特称还是全称。典例11999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原文信息

21、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比对分析原文“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不能涵盖“中国的建筑理论”;“接受和推崇”“扭转局面”不能表述为“占主导地位”。选项属以偏概全类错误,且言过其实。设误类型选项在肯定与否、是与非、有与无、表扬与批评等方面设置干扰,与原文相悖,造成与事实不符。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核对,关注原文阐述观点、明确是非、陈述有无的句子。典例2克罗齐主张,历史与艺术

22、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都以人为焦点,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原文信息他结合自己从未放弃的美学志趣,把历史与艺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他发现,历史与艺术都以人为焦点,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不关心抽象概念或一般法则。艺术不是世俗理解中的娱乐手段,它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表现为真实发生过的一切。比对分析选项与原文观点相反:选项认为“历史与艺术都着力于表现普遍法则”,原文认为“着力于表现独特而个别的事实”;选项认为“历史与艺术的区分界限在于真实和虚构”,原文认为艺术“创造的是一个可能的事实”,“历史则提供实有的真实”,没有说“虚构”。选项属混淆是非。设误类型描述或

23、陈述性语句,程度、情状与原文不符,故意加重或减轻。条件、范围、分寸与原文不符,故意扩大或遗漏。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核对,关注原文表程度、情状、范围、分寸、条件的词句。典例3(2015全国卷)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原文信息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比对分析选项中“唯一放心

24、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不恰当,把原文的“所念者”说成了“唯一放心不下的”,缩小了范围,以致选项有误。设误类型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提及。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无此暗示或根据,属主观臆断。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核对,看原文有无此说法,或原文有无此说法的充足依据。典例4(2015全国卷)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原文信息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

25、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比对分析选项中“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错,原文只说他特意抄录并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并没有自幼熟读成诵的信息,故该项属无中生有。设误类型在有关联的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或把甲人的事迹、言行、成绩说成是乙人的。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设置干扰,把同一事物的甲方面说成乙方面,如把某一时间、地点、事件说成另一时间、地点、事件。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核对,注意原文涉及的人、事、物、理的对应关系。典例5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

26、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原文信息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比对分析“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是北京政府的决定,原文只提到侯仁之“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选项属张冠李戴。设误类型命题者故意把现实中未发生的事(又称“未然”)表述为已发生的事实(又称“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实说成还未发生。识别方法在辨析选项时,应当注意时态词语,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

27、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典例6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原文信息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比对分析原文用“证明”“打

28、下了认识基础”来叙述评价侯仁之的研究,选项用“纠正了”一词,把未然表述为已然,选项属混淆时态。设误类型把原材料中某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内容,故意换成其他内容。识别方法在辨析选项时,应当注意所表述的名词同原文的内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符,有无遗漏或交换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典例7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体力行,全力趋赴。原文信息相关链接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公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

29、孚乡村建设的意义)比对分析原文的“乡村建设”被表述为“中国战后建设”;乡村建设的“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被表述为“首要目标”,选项属偷换概念。设误类型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果”说成“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强加因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识别方法在遇到涉及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典例8(2015全国卷)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原文信息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

30、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比对分析选项中的“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对应原文“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由此可见作者献身传记文学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因为开了韩柳文的课,因此犯了因果混乱的错误。 考点检测针对提能传记阅读客观选择题 一、对点练比对下列选项对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说明理由。(21分,每小题3分)1选项“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

31、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原文信息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史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比对分析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不仅仅是处于“学而优则仕

32、”的胸怀抱负,还有“生计”问题,选项属以偏概全。2选项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期间,钱伟长经过刻苦努力,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相似。原文信息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比对分析原文说“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而选项表述为“过程和结果相似”,在“过程”“途径”问题上,选项属混淆是非,与原文完全相悖。3选项史怀哲的一生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而在医学方

33、面只获得过一次不太出名的奖,这表明整个社会的价值评判出现了问题。原文信息他艰苦卓绝的医疗探索与创造性实践,没能得到医学界的重视。虽然他是诺贝尔奖得主,但拿回的是和平奖。他一生中接受过数十次奖励,只获得过一次医学领域的不太出名的奖章。新锐的医学家还不时批评他思想保守,只热衷于重复性的技术操作,不重视时新的技术成果。他的医院也一点儿都不现代化,但他的丛林医院在高度技术化与高度组织化的医学时代里保持了对病人个体的尊重、人性的温情,以及在适宜技术处置下的一流疗效。在他眼里,过度技术化的医学常常导致医患关系的冷漠。还是爱因斯坦理解他:“这个人的影响与其说来自令人赞叹的成就,毋宁说来自他那对通常的理智来说

34、难以把握的整个人格。”比对分析选项中“这表明整个社会的价值评判出现了问题”表述有误,依据原文“没能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新锐的医学家还不时批评他”等可知,“整个社会”的表述不准确,属夸大范围。4选项作者写这本自传只是为了“重拾记忆的片段”,并未考虑出版事宜,故而写的只是那些让自己“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的一些朋友。原文信息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或许都会愿意重拾记忆的片段,讲述那些大大小小的耕耘与欢愉。我正在变成这样一个絮絮叨叨的老人,在本书中,我将记录下一些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和事。在某种程度上,我所交往的是这个国家里最优秀的人。我所要记录的事件对我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们在我记忆中留下了永不

35、磨灭的印记。着手写这本回忆性质的文字时,我并没有希冀将它出版成书。聊起多年来患难与共、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与同事,我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同时也意识到:虽然这些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是长篇大论会令读者厌烦,所以我只提到了其中一些朋友,正是他们造就了我商业上的成功。比对分析选项中的“只是为了重拾记忆的片段”错误,属缩小范围;选项中的“故而写的只是那些让自己感到无比开心和满足的一些朋友”不恰当,原文是“所以我只提到了其中一些朋友”,属夸大范围。5选项对自己厌恶的学生严厉古板,对自己欣赏的学生则毫无保留地付出。钱学森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有人刻薄地称呼他为“中国皇帝”。原文信息在

36、课堂上,钱学森的评语切中要害且非常冷酷。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发问道:“我不明白第二块黑板上的第三个等式。”钱学森根本就不予回答。另一位学生问道:“喂,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只是说道:“那是个事实陈述,不是一个问题。”另一次,一名学生问钱学森刚刚提出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然后刻薄地答道:“只有傻子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学生们都害怕他的严厉古板,他看上去就像个中国皇帝。”汉斯利普回忆道。然而,钱学森却对那些他认为智力上有潜质的人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比对分析选项中“引起了一些学生的不满”和“刻薄地”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属无中生有。6选项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过程十

37、分艰辛,不仅没有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就是商人也对他缺乏信任,只是袖手旁观,不愿意参股。原文信息张謇为纱厂定名为“大生”。纱厂起初确定为纯粹的商办,拟招商股60万两,但一年只招得三四万两。为了筹款,张謇奔走各地,心力交瘁。无奈之下,将大生纱厂改为官商合办,接受将张之洞用官款购买的美国纱机作价50万两入股,但商人担心官股专权舞弊,不愿参与。后盛宣怀和张謇均分官机,作价25万两,官股只是“按年取息,不问盈亏”,纱厂变为“绅领商办”,商人这才接受。1899年5月,大生纱厂建成纺纱,但经费却依然不足,只能采取“尽花纺纱,卖纱收花”的方法艰难周转。幸运的是当年棉纱市场不错,大生纱厂才柳暗花明,当年便赢利2

38、0万两白银。比对分析一是“没有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错,大生纱厂有官股。二是“商人也对他缺乏信任”错,原文说“商人担心官股专权舞弊,不愿参与”,可见不是对他缺乏信任,而是对官股缺乏信任,此处属张冠李戴类错误。7选项托尔斯泰一生都思考农民贫困的根源并力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亲自耕种,为农民盖房子,为农民的孩子办学校在这些努力都失败之后,他选择了皈依宗教。原文信息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

39、在1879年到1882年之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比对分析选项中的“亲自耕种,为农民盖房子”是发生在皈依宗教之后,属混淆时态。二、综合练(2018河南名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2分)说说黄胄先生韩天衡黄胄先生画毛驴时,一个大的清水笔洗,一支干净的大羊毫笔,就这么在水里蘸几下,饱含清水后,濡一点淡墨,然后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大或小地,一个块面一个块面地往宣纸

40、上垛。这个过程,黄胄先生熟练到不需要看画面,可以随心地和你相视聊天。而宣纸的特点是,按下之后每一块面间会产生水痕,当那些大大小小的块面堆垛得差不多的时候,他才把目光移回纸上,根据画面上种种形态的浅墨块面,用焦墨点上驴眼、驴嘴上牵的绳子,再将驴蹄一勾,简单几笔,站着的、躺着的、跪着的,一群栩栩如生的毛驴就呈现了出来。无论什么朋友来看望黄胄先生,甚至是他的长辈画家、领导,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你好啊!来啦!”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20世纪60年代初,黄胄先生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文革”之前较长的时间里,中国画是式微的,以至于很多画家都去画连环画小人书,画供出口的檀香

41、扇。黄胄先生是个例外。他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家,完全可以用如椽之笔表现新中国的社会风貌,无论是画新疆的风土人情,画草原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还是画节庆举国欢腾的热闹场景,题材都契合当时的政治需要。梁斌撰写小说红旗谱时,曾邀请他绘插图。女主人公春兰美俏聪慧的形象,感动了许多人。当时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在世画家的作品中,没有一件作品的价格可以与他的比肩。黄胄先生的画风,大气、豪迈,充满激情,笔墨好、色彩好,造型也好,这其实都是他人格的反映。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看到什么,他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有滋有味的。黄胄先生留下许多写生画册,他对人物、情景的捕捉,都细腻无比,将人物的性格、生活的美好描绘得既细密入神,又

42、气势如虹。黄胄先生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生活是他艺术生命中的空气、阳光和水,生活与艺术,在他身上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他能那么强烈精准地提炼出那个时代的精神。“文革”期间,黄胄先生遭受到的身体以及精神上的折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随着“文革”的结束,黄胄先生也重获新生。但由于“文革”期间受到无情摧残,苦难的生活使他情绪低落,加上先生嗜酒,到后期,他的十个手指关节僵硬,已经不能正常地握着毛笔作画。1977年,黄胄刚为周恩来纪念馆创作完巨幅绘画鞠躬尽瘁为人民,脊椎综合征急性发作,四肢轻瘫,住进了医院。第二年,他在医院中接到为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创作国礼的任务。医院没有作画条件,他就在杂物间拼起两张乒乓球台当作

43、画案,手指发麻,只得把笔攥在手心里,画完一次满身是汗。如此艰难条件下,最后呈现的作品不见半点颓势,英姿勃发。后来,黄胄先生筹建中国画研究院,并出任常务副院长,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于艺术及艺术品的情有独钟,使黄胄先生始终将传承文化视为己任,最终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黄胄先生一生惊险跌宕,像坐过山车一般,但他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朴质之心。(选自读者,2016年16期,有删改)相关链接1978年黄胄画的百驴图被时任国家总理的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裕仁天皇,黄胄也获得了艺术的最高荣誉。(黄胄:生活即艺术之源)与别人强调师古人不同,黄胄强调师自然与生活,他主张

44、画家一开始就用毛笔画速写,只大胆地去写,才能与中国画的笔墨结合起来。(画驴的倔画家黄胄)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用“中国画是式微的”一句表现“文革”前中国画的落魄,目的是通过对比表现黄胄先生此时是中国画领域很有影响力的人物。B“画如其人”的俗语用在黄胄先生身上十分贴切,他的画风大气豪迈、充满激情,这也说明黄胄本人也应该是一位情感激越的人。C“像坐过山车一般”使用比喻的修辞形象表述了黄胄人生的坎坷及其奋进的精神,即他的生活像过山车充满曲折但他一直勇往直前。D黄胄的绘画曾经被作为国礼赠给外国友人,他的百驴图在邓小平访问日本时赠给了日本天皇,也曾经接受为铁托

45、创作国礼的任务。解析:选CC项,“但他一直勇往直前”错误,原文“黄胄先生一生惊险跌宕,像坐过山车一般”主要说明黄胄一生经历的坎坷,但这句话没有表现“他一直勇往直前”。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一段用动作描写的手法刻画黄胄绘画时的随心所欲、潇洒自如,文本以此表现黄胄绘画时的特点,从而引出下文对黄胄的相关描写。B“简单几笔,站着的、躺着的、跪着的”是表现黄胄画驴用笔俭省,体现黄胄笔下毛驴的形态,显示出黄胄绘画技艺的高超。C梁斌撰写小说红旗谱时,因为黄胄在绘画界的名声以及对重大场面的把握能够契合当时的政治需要,于是邀请了黄胄绘小说的插图。D黄胄在“文革”期间受到

46、冲击,遭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加上嗜酒,使得他在生命的后期十个手指关节僵硬,不能够正常握笔作画了。E黄胄对绘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绘画要向生活、自然学习,要注重速写,只有对照生活的原生态绘画才能体现中国水墨画特点。解析:选ABC项,“因为黄胄对重大场面的把握能够契合当时的政治需要”错误,真正的原因是黄胄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家,这从后文的“女主人公春兰美俏聪慧的形象,感动了许多人”可以看出。D项,“他在生命的后期”错误,文中有“加上先生嗜酒,到后期”,应该是“文革”后期,这从后文1978年还能作画也可以证明。E项,“只有对照生活的原生态绘画才能体现中国水墨画特点”错误,黄胄主张画家一开始

47、就用毛笔大胆地写生,这样才能与中国画的笔墨结合起来,不是对照生活的原生态绘画。10文章第一段有何具体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回答问题,注重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文段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和与下文的关系等。参考答案:表现了黄胄绘画时的特点。第一段表现了黄胄先生绘画时的随心所欲、潇洒自如。表现了黄胄绘画技艺的高超。黄胄画驴用笔俭省,但驴的形象十分生动,栩栩如生。引出下文对黄胄的相关描写。第二讲概括性主观表达题的3大题型传记以写人为主,阅读传记重要的是把握与传主相关的事件、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点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

48、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与评价等。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这几方面的考查,经常以概括性主观表达题的形式出现。常考题型常见设问一、概括传主人生轨迹中的典型事件1.(2016全国卷)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2.(2015全国卷)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2014全国卷)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2013全国卷)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5.(2013全国卷)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

4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二、概括传主的成就贡献1.(2013全国卷)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2013辽宁高考)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三、概括传主的特点1.(2016全国卷)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2014全国卷)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2013全国卷)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2012新课标全国卷)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5.(2011辽宁高考)华罗

50、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2011广东高考)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题型一概括传主人生轨迹中的典型事件2步骤准确概括传主典型事件例1(2014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

51、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

52、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

53、,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

54、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

55、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1读文章,理事件,寻人生轨迹。根据题干要求来选取相关事件,问题指向非常明确,分别是原文第一段中

56、断学业,原文第5、6两段带病辛勤工作、捐献洋房和积蓄的事迹。相关语句有:第1段: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于是当即回国。第5段: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第6段: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2据题干,定区间,析典型事件。根据“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要求,从上一步筛选出的语句中提炼核心词句,分条目组织答案。参考答案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

57、学院辛勤工作。 题型二概括传主的成就贡献概括传主的成就贡献的3步骤例2(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吴良镛:筑梦人生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58、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

59、“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梦

60、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章并

61、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进的步

62、履。他每每凝思:“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6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1明工作。明确吴良镛的工作领域:建筑领域。2抓结果。抓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参与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按照吴良镛作为一个建筑学家在理论建树、实践业绩、声望影响、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的事迹,梳理他所取得的成就。第段(人才培养方面):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第段(实践业绩方面):第段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

63、改造工程。第段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第段(理论建树方面):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第段(声望和影响力方面):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前行的步履。3整理归纳,分条作答。如“理论建树”“实践业绩”等,整理归纳用规范的语言分条作答。参考答案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实践业绩方面,如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工程;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

64、主席等;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办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题型三概括传主的特点 “6抓法”概括传主的特点例3(2014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科学巨人玻尔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

65、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66、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

67、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

68、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

69、,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摘自戈革玻尔集)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1抓事件,看表现 事件表现第一件事,与爱因斯坦的“巅峰对决”,积极追求真理,并给予学术之争高度评价,因此两人结下长达数十年的友谊可以看出其坦荡的胸怀第二件事,哥本哈根学派的活动,为量子力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哥

70、本哈根学派”,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具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培养了大批科学家第三件事,设法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 对人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第四件事,拒绝老师卢瑟福的去英国工作的邀请,积极为祖国丹麦工作,积极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并付诸行动2抓传主与时代、他人的关系传主玻尔1885年出生,1962年逝世。他是丹麦物理学家,在第五届、第六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上,玻尔与爱因斯坦进行了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并获得胜利。曾获得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岁月,并以访问德国为名救援受迫害的犹太科学家。祖国被德国控

71、制后,被迫逃往国外,在美期间参加原子弹研制等。二战后,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等。拒绝老师的邀请,留在祖国等。3抓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文章引用了爱因斯坦、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评价,从中可以提炼出带有共性的内容,如探索科学真理中的无私和坦荡襟怀等。4抓传主的自我表白传主玻尔在给老师卢瑟福的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5抓作者的写作意图,看作者眼中的传主形象通过叙写传主培养人才、救援科学家的事迹,赞颂了他的胸怀坦荡的品质,人道主义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希望人们以他为榜样,为人

72、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6抓相关链接内容,挖掘有关传主形象的信息相关链接简要介绍了传主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相关链接引用了传主玻尔给老师的信中的内容,可见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参考答案 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考点检测针对提能传记阅读概括性主观表达题 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2分)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家可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他们醉心于那个由各种抽象符号组成的世界,而似

73、乎离现实很远很远。美丽心灵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的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天才,在爱与理智的帮助下,逐渐痊愈的感人故事。但电影毕竟是艺术抽象,它偏重于纳什博士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过程。那么,他属于数学家的一面,又是如何呢?“这人是个天才。”这就是纳什的硕士导师给他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的推荐信。约翰纳什的确是个天才。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在附近的大学旁听高等数学的课程了。尔后,他得到了卡耐基技术学院的奖学金,攻读数学。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他就完成了硕士学位。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普林斯顿提供的奖学金比较多,纳什认为这表明普林斯顿更看重他的才能。“士为知己者

74、死”,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刚进入普林斯顿的纳什,不像电影描述的那个腼腆的天才。相反,他属于骄傲好胜的类型。他不爱上课,不爱看书,相对于跟随前人的步伐,他更喜欢自己在数学的世界探索。吹着巴赫曲子的口哨,他可以独自做上一整夜数学,不知疲倦。但普林斯顿并不是只有他一位数学天才。这些天才凑在一起,总爱分个高下,而像国际象棋和围棋之类的智力对抗游戏恐怕最对他们的胃口了,不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纳什其实算得上下棋高手。实际上,纳什当时研究的博弈论,正是一门以各种博弈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数学分支。当纳什在1950年发表对非合作博弈的研究时,博弈学界眼前为之一亮。以此为题材,纳什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可是,此时纳什的

75、研究兴趣早已转向更纯粹的数学领域。甚至在他完成博士论文之前,他已经开始对代数几何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领域产生兴趣,并作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从入学开始,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的数学博士学位。这无论在什么时代都称得上高速度。1951年,纳什开始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这几年可以说是他在数学研究上最有价值的几年。他解决了黎曼流形在欧几里德空间中的等距嵌入问题,这个问题跟很多纯数学问题一样,由于艰深,从未为大众所了解。这也是纳什在纯数学上最大的贡献。尔后在1956年,他开始研究一个有关偏微分方程的问题。这时,他那种不爱看论文而独自研究的个性让他吃到了一些苦头。这种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被

76、他人捷足先登的经历,也许给纳什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这段时间,纳什遇到了艾莉西亚,在1957年两人结婚了。在1959年的春天,艾莉西亚怀孕了。这时的纳什三十出头,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地位,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谁又想到仅仅几个月后,纳什便堕入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呢? 纳什被困在他的妄想之中。他开始出现幻听。入院治疗,出院后辞职逃往欧洲,被遣返美国治疗,离婚,胰岛素休克疗法,出院。在这十年间,出现过几个月的短暂清醒时期。在这段时期,纳什作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但很快,他又陷入了妄想之中,而他的名字,也逐渐为数学界所遗忘。但他的理论没有被遗忘。在他与精神分裂症缠斗之时,来自经济学界

77、、博弈学界的学者们,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股票市场到拍卖交易。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奇迹发生了。纳什的精神分裂症像冰雪消融那样,一点一滴地缓解了。纳什从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回来了。纳什开始重新被学术界承认。迟来的荣誉接踵而至,其中分量最重的莫过于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原因正是纳什均衡。只可惜好景不长,仅仅三个月后的现在,他不得不永远终止他的研究。但是,无数学者,仍会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前行。美国时间23日下午四点半,天才数学巨星约翰纳什陨落于新泽西州高速公路上的一场交通事故。享年86岁。(摘编自方弦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相关链接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

78、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百度百科)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孙健回顾:美丽心灵原型小约翰纳什的一生)1(概括传主人生轨迹中的典型事件)纳什在读书时代就表现出卓异不凡的数学才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其次依据题干的要求和提

79、示锁定答题区间在第27段;再次根据时间顺序,对表现他数学才能的重要事件进行概括,有条理地表述。参考答案: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在附近的大学旁听高等数学的课程;得到了卡耐基技术学院的奖学金。在卡耐基技术学院,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并获取硕士导师给他写的高度评价的推荐信;同时获取了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奖学金。在普林斯顿,发表对非合作博弈的研究引起学界震动,并以此为题材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就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对代数几何作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 2(概括传主的特点)作为天才数学家,纳什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被誉为“孤独的天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80、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紧扣“孤独的天才”,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结合文本中的具体事件、细节简要分析;再次抓住作者评价性语句,分析概括。参考答案:骄傲好胜,特立独行。专注学术,敢于挑战新领域。藐视权威,坚持己见。坚毅执着,勇于向无常命运抗争。独立研究,不急于功利,不屑于世俗理解。二、综合练(2018黄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2分)程开甲:为了蘑菇云的升起熊杏林1960年盛夏的一天,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突然把程开甲叫到办公室,“开甲同志,北京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借调你,你回家做些准备,明天就去报到”。说完拿出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交给他。不知道要他去那里干什么,

81、看到郭校长满脸的严肃,程开甲什么也没问,很快就动身到北京。经过一番周折,再经过一圈一圈电话,他来到了那个充满神秘的地方花园路3号九所,原来是要搞原子弹。就这样,程开甲加入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后来,他才知道,调他参与原子弹研制是钱三强点的将,最后批准是邓小平。程开甲来到九所时,原子弹研制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原子弹研制初期所遇到的困难,现在是无法想象的。当时,有核国家都对这个秘密采取最严格的保密措施。美国科学家卢森堡夫妇因泄露一点秘密,受电刑处死,福克斯也因为泄密被判14年刑。程开甲到来时,高温高压下的材料状态方程研究正遇到困难。胡思得向他详细汇报做过的所有工作,讲到利用托马斯费米理论的困惑。他

82、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不时与他们讨论。有些概念,例如冲击波,他也是第一次碰到,好在托马斯费米理论,他在南京大学时研究过,还在物理学报上发表过一篇关于TFD模型方面的文章。当时,这个小组的成员大部分没有学过固体物理,更没有学过类似托马斯费米统计理论。为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平台上做工作,程开甲给他们系统地授课,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那段时间,程开甲的脑袋里装的几乎全是数据。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师傅,说:“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弄得卖饭师傅莫名其妙。站在后面的邓稼先提醒说:“程教授,这儿是饭堂。”吃饭时,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把筷子倒过来,蘸着碗里的菜汤,在桌子上写着、思考着。终于,程开甲第一

83、个采取合理的TFD模型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负责原子弹结构设计的郭永怀拿到结果,高兴地对他说:“老程,你的高压状态方程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1962年上半年,经过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孜孜不倦的探索攻关,我国原子弹的研制闯过无数难关,终于露出了希望的曙光。中央适时作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为了加快进程,钱三强等二机部领导决定,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钱三强提议由程开甲负责核试验的有关技术问题。程开甲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是理论研究,放弃自己熟悉的,前方的路会更

84、艰难。面对祖国的需要,他毫不犹豫转入全新的领域:核试验技术。经过一段时间探索,程开甲开始组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承担起中国核武器试验技术总负责人的职责。深厚的理论根底,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双重身份,程开甲在中国核试验技术领域,很快打开工作局面,收获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最后回到北京定居,程开甲在茫茫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20世纪80年代,程开甲提出必须提高我国战略武器抗辐射能力的思想。之后,他一直没有停下在此领域开拓创新的脚步,不但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而且倡导开展了高功率微波研究新方向,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发展做

85、出了重要贡献。(选自神剑,2014年1期)相关链接20多年中,作为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成功参与主持决策了三十多次核试验。(程开甲:此身已许核裂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第一段交代南京大学校长对程开甲的安排、第二段写九所很难找到等内容增加了原子弹研究所的神秘感,同时也说明程开甲只专注科学研究而忽略生活现实的状况。B程开甲采取合理的TFD模型估算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的研究为原子弹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为原子弹结构设计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得到别人的赞美。C在程开甲和其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很短的时间里攻克了原子弹研制的很多难关

86、,为我国原子弹爆炸的“两年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程开甲回到北京定居后也没有放弃核武器的研究,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倡导开展了高功率微波研究新方向,为我国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解析:选A“只专注科学研究而忽略生活现实的状况”于文无据。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三段介绍程开甲加入中国核武器队伍的具体原因,说明程开甲之前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介绍当时国际上对核武器技术的保密程度说明中国研究核武器的重要性和艰难性。B从1960年到1962年上半年,在程开甲和其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很短的时间里攻克了原子弹研制的很多难关,为我国原子

87、弹爆炸的“两年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就是在排队买饭时,程开甲也忘不了科学研究,让卖饭师傅验证一个数据,这些看似笑谈的细节恰恰能够体现程开甲对工作的极端认真,也说明了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D程开甲第一次进入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时是1963年,从此他就隐姓埋名,为祖国的核武器事业默默耕耘,一直到北京定居时,20多年间他没有离开罗布泊一步。E正文最后一段介绍了回京后的程开甲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倡导开展了高功率微波研究新方向,篇末深化主题,表达了对一生都在研究科学的程开甲的赞美之情。解析:选ACB项,“从1960年到1962年上半年”错误,文中的1960年是程开甲参与原子弹研究的时

88、间,但这不能说明我国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进行原子弹研究的。D项,“从此他就隐姓埋名”“20多年间他没有离开罗布泊一步”有偏颇,这些内容于文无据,严格地说,程开甲“隐姓埋名”是在九所时就开始了;同时,“没有离开一步”说法也太过绝对。E项,“篇末深化主题”错误,这一段主要介绍程开甲对科学的研究,主题与前文一致,表现了对程开甲热爱科学的赞美。5(概括传主人生轨迹中的典型事件)程开甲在九所进行原子弹研制工作时为促进原子弹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答: 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程开甲在九所所做的工作。比如刚到研究所后认真听取他人的研究遇到的困难,然后系统教授有关知识等

89、;他在饭堂还思考有关数据问题等,说明他一直认真思考等。参考答案:与同事共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程开甲到九所时,高温高压下的材料状态方程研究遇到困难,程开甲与同事共同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同事系统授课,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程开甲发挥自己的长处,给同事系统授课,帮助同事在更高的平台上做工作。估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为解决具体问题,程开甲一天到晚都深入思考,就是在饭堂也是一样。第三讲分析性主观表达题的2大题型传记分析性主观表达题主要包括两大题型:一是分析原因,二是分析内涵。前者主要是分析传主成功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后者主要是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意。(新考试大纲在

90、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要求)常考题型常见设问一、分析原因1.(2016全国卷)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2016全国卷)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2015全国卷)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2014全国卷)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5.(2014全国卷) 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

91、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二、分析内涵1.(2013山东高考)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2.(2013福建高考)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含意。3.(2012辽宁高考)“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克罗齐在其后又加上一句“人也不是死后才会的”。如何理解克罗齐这一拓展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题型一分析原因 “一抓、二看、三联”精准分析原因分析概括传主作出贡献、成就的原因,或者其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内因指兴趣、热爱(爱好)、理想、目标(高远)、志向等,态度(努

92、力、勤奋、坚持不懈)、方法(借鉴、总结)或其他优秀品质等。外因指家庭支持、朋友关心、时代背景(社会原因)、别人对传主的态度(帮助),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以及客观环境(条件)等。具体作答时,可用“一抓、二看、三联”的方法。例1(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

93、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

94、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

95、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

96、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

97、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相关链接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各

98、官长题词)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1抓背景,析原因。从举国抗战的背景和社会环境及相关链接中,可知他因为具有民族大义、临危不惧、精忠报国等品行,故赢得了国人的佩服;从相关链接中,可以发现他为人平和,不求功名,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正是他的这些内在原因,才赢得国人的佩

99、服。2看经历,析原因。为了抗战,团结爱国人士。在东瓜保卫战中敌人佩服他,是因为他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拒绝英国要求申请难民身份等。3联他人,析原因。从他和记者宗祺仁的关系,可知因为他能为民族大义而超越党派利益,襟怀坦荡,国人才佩服他;从他和家人的关系上,他因为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才赢得国人的佩服。参考答案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 题型二分析内涵抓关键析位置联人物这里所

100、讲的分析内涵就是指文本中表现传主形象的描述性词句和概括性词句所包含的丰富内容。1从关键词语切入在阅读中,对词语与句子的理解是相通的。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解读句子,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对整个语句的解读。因此,理解语句的含意首先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如形容词、动词、意象词、含有象征义的词等,对关键词的延伸义、比喻义、象征义进行分析,最后将关键词语与所写对象结合起来,加以阐述。2从语句位置切入句子在文章或语段中的位置对于语句的理解相当重要,比如过渡句、开头句、总结句等都有着特定的作用与含意。答题时可以根据语句各自所处的不同位置,联系其特点筛选信息,做出判断。3从分析人物形象与事迹切入传记中的重要句子,

101、与人物形象、事迹有关,抓住人物特点与主要事迹,可以从中发现某些重要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道理,进而理解句子的深刻含意。例2(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定和注是个音乐迷沈从文“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

102、,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

103、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

104、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

105、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

106、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注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2分)自主尝试 (2)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2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1抓关键。“地球另外一边”即和定和所在的东方相对应的西方。“五线谱”这里代指音乐。“征服”即迷住的意思。“迷的

107、收获”即取得成就。“自限”即自我限制,满足不前。“庄严持久的跋涉”即在音乐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2析位置。第(1)句位于第段,总结定和改学音乐初期受西方音乐大师的影响和对音乐的痴迷。第(2)句位于全文的结尾,是对全文的总结,是作者对定和痴迷音乐做出的评价与期望。3联人物。文章通过叙述定和对音乐的追求和痴迷,表现了音乐(艺术)对人的激发作用,可以激发人的勇气与信念。因此第(1)句前半句体现了音乐艺术在国外盛行已久深入人心,后半句体现定和对音乐家的崇拜、对音乐的痴迷。第(2)句表现定和不仅痴迷音乐,还迷生活艺术,这种痴迷会让他取得更大成就,收获更多人生意义。参考答案(1)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

108、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2)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考点检测针对提能传记阅读分析性主观表达题 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孤独书生陆谷孙与许多知名教授不同的是,陆谷孙没有“退而不休”去下海淘金,还是坚持在学校讲课,“和学生在一起”;帮街坊守一会摊,“和群众在一起”。其余的时间,就是躲在家看书写字,谢绝大部分的社会活动。关于这种态度,陆谷孙引用了哈姆莱特中的名句作解:【甲】“我可以置身在胡桃壳里,却是无限的主人。”常人所知的陆谷孙是个英语教授,但绝少有

109、人知道他还有点国学功底。他的父亲陆达成,一位自学成材、能写古体诗文又精通法文的旧式文人。从小到大,其父的言传身教深深融进了陆谷孙的血液中。1980年陆谷孙第一次去美国,父亲的前老板董浩云邀他做客叙旧,主动提出要送陆谷孙几件时髦家电做礼物。陆谷孙却拒绝了,他只要父亲在其手下供职时写下的中国航运史手稿,董浩云因此赞其“达成先生家风不灭”。在英汉大词典下卷本的征订会上,主编陆谷孙在公众场合直言不讳:“我可以诚实地告诉各位,英汉大词典上卷,共1967页,迄今发现的错误和缺点,约为每100页出现一次。”急得出版社差点抓狂。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陆谷孙,也经常在政协会议上“冒刺”。“我的体会是不讲假话,尽可

110、能多地讲真话。”对于目前妻儿移民国外,自己宁做光杆留守也不出国的状态,陆谷孙做了如下解释:“像我这种人是不可能数典忘祖的。偶尔去美国探亲几个月,但一到秋天,秋虫叫了,我就开始想念这片土地了。”陆谷孙童年时,家在浙江余姚乡下。穷乡僻壤之地,唯一的精神乐趣就是在脑海中回想父亲给他讲的悲惨世界三剑客,在幻想中自娱自乐;或来到江边,看着河面上由远及近飘来的残叶菜皮,冥思遐想。1957年,陆谷孙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学习。几年的大学生活,“学工学农”占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土钢炉前,灶前厨下、码头工地都留下过青年陆谷孙的身影。他不仅能挑动百来斤的担子健步如飞,还能从中得出“酱色的皮肤与隆起的肌肉,使人看到了劳动

111、与力量之美”的审美情趣来。这样艰苦的求学环境,陆谷孙还是想尽各种办法学习。“一束灯光打下来,埋头看各种原著,从小说到历史、传记。”“大学学习的本质就是自学。极而言之,所有形式的学习的本质都是自学。”陆谷孙后来总结道。1965年,25岁的陆谷孙走上了讲台。不久,因在下乡劳动时背诵普希金的诗句而被人揭发,被差去编英汉大词典。他想方设法搜集新资料,引入新词汇,用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翻出一些巧妙的词语,在这件惩罚性的工作中创造了这本后来被英美专家评为“远东最好,也是世界范围内较好的双语词典”。【乙】“我觉得孤独可以分泌、催化你的灵感。”重提这些往事,陆谷孙说。除了编词典,陆谷孙讲授的“英美散文”与“莎士比

112、亚戏剧”,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也是他的招牌。在当下英语学习功利化的状态下,陆谷孙是不多的仍旧坚守英语学习不要放弃文学性、思想性、学术性的学者之一。他感觉今天全民学英语,可是水平却在下降。前辈学人梁实秋、钱锺书、林语堂等人,以英语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今天又有谁呢?学生一致认为陆谷孙是他们最崇拜的老师。可陆谷孙说,有什么好崇拜的,现在大四的学生逃课缺课成风,学了三年英语,出去就马上想要兑换成现金。“我觉得他们身上人文主义的道德激情没有了。外语教育,工具性、技能性强,这样的学科不能没有思想。”对此,陆谷孙又表示很无奈,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功利性是大势所趋。“但我觉得大学教育就应该培养这样的人,知识人,道德

113、人,思想人,性情中人的综合体,如果大学能培养出求知欲很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那么就表示我们的教育成功了。”相关链接传说在欧洲,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去编纂词典。英汉大词典编写人员最多时高达“108将”,最少的时候只剩下17个“老弱病残”。这期间有人出国,有人下海,有人直接换工作,陆谷孙甚至参加过几次同仁的追悼会。在这样的情况下,陆谷孙硬是找到了编词典的乐子。他为了这本词典定下三条规矩:一不出国,二不兼职,三不另外写书。直到1991年英汉大词典大功告成,陆谷孙在校对完最后一页后,开玩笑地写下了“zzz”作为全书结尾,意为词典编成,可以睡觉去了。(漫步英文世界的老神仙)我母亲走得早,父亲教我背

114、过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小时候不懂,现在终于懂了,这里面有先父对亡妻很浓很浓的感情。现在的小孩大概不太读了,低头刷屏,不再抬头望天。我觉得现在孩子的心灵越来越坚硬钙化了,机械化了。我经常对学生说,我只希望你们的良心还是血肉做的,而不是一堆不锈钢。看到爱斯密拉达和卡西莫多的故事还会不会动情呢?现在的小朋友右脑是不是都不太去经营了?我觉得倒应该多看看情感丰富的书,给右脑补点形象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上海书评陆谷孙教授访谈录)1(分析内涵题)文中两处画线句子,道出了陆谷孙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胡桃壳”“主人”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去理解,“孤独”“灵

115、感”要联系全文去理解。这些关键词语反映了陆谷孙先生的精神世界,也点明了他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甲处句子涉及陆谷孙的处世态度,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置身在胡桃壳里;但陆谷孙并不感觉痛苦,反而自得其乐,因为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像主人一样满足。与乙处句子相关的文本内容及相关链接印证了孤独与灵感的关系,说明了孤独的作用。工作是繁重枯燥的,也是孤独的;但正是孤独让陆谷孙深沉思考,激发了他的灵感与创造力,“也找到了编词典的乐子”,从而在工作上取得杰出成就。参考答案:(1)甲处:人即使在封闭、艰难的环境下,也能够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获得自由和满足。(2)乙处:孤独可以促使人沉思,激发创造力,在单调、烦琐、繁重

116、的工作中发现美感,发现乐趣。2(分析原因题)在陆谷孙看来,“全民学英语,可是水平却在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找到文本中所对应的语句,简要分析即可。学生方面的问题有“英语学习功利化”“逃课缺课成风,学了三年英语,出去就马上想要兑换成现金”“人文主义的道德激情没有了”。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放弃文学性、思想性、学术性”“工具性、技能性强”,不能“培养出求知欲很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社会上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功利性是大势所趋”“心灵越来越坚硬钙化了”,应“补点形象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参考答案:学生的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学风不正,缺少人文主义

117、的道德激情。外语教育的方式产生偏差,放弃了文学性、思想性、学术性,只强调工具性、技能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整体的社会风气过于功利化,造成人的心灵钙化,缺乏形象思维和艺术创造能力。二、综合练(2018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2分)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黄薇1928年,杨绛17岁,考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初,杨绛去了清华当借读生,结识钱锺书。1935年7月13日,钱锺书与杨绛结婚。随后钱锺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锺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到昆明的

118、西南联大上课,而杨绛留在上海,任了一年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钱锺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新中国成立后,杨绛翻译的47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受到朱光潜的高度称赞: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解放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锺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锺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锺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锺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1946年,短篇小说集人

119、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锺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打算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译稿历经“文革”的摧残,“被没收、丢弃在废纸堆里”,最后“九死一生”,逃过劫难。1978年4月,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并畅销。1978年6月,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这本翻译书作为国礼送给西班牙贵宾。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贡献。1989年,围城将要搬上荧屏前,杨绛边读剧本,边逐段写出修改意见。而出现在每集片头的

120、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时常引用,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钱锺书说,“实获我心”。从1994年开始,钱锺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与钱锺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锺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2001年,杨绛参加了清华大学“好读书奖捐赠仪式”。这是她和钱锺书在病榻前商量好的,将二人全部作品著作权中因作品使用而获得的财产收益捐赠

121、母校,以资助那些爱好读书的贫寒子弟。奖学金不用他们个人的名字。镜头前,90岁的杨绛站起来,用清脆明亮的声音讲述自己对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解。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令人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坐在人生的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锺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摘编自时代人物)相关链接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杨绛早已成为一

122、道文化景观,然而景观往往遮蔽真义。如果粗暴地将杨绛简化成一个标签、一个传奇,那是对知识尊严的亵渎。(纪念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绛)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锺书考取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后,杨绛中断在清华大学的学习,陪丈夫到英国、法国游学,这为她后来熟练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B钱锺书认为杨绛是自己的“妻子、情人、朋友”,评价十分高,就如夏志清所言,二人是一对才华高、作品精并在晚年同享盛名的夫妻,关键就在于杨绛的这种身份定位。C在钱锺书、钱瑗住院期间,杨绛要走大半个北京城分别照顾他们,在他们去世后,杨绛用我们仨表达对他们的怀念之情,由此可见杨绛老人坚定的性格和内

123、心的强大。D如果忽略杨绛是知识分子,忽视她在翻译领域等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只津津乐道杨绛是钱锺书的妻子或者杨绛活到了105岁等花边内容,就是对知识尊严的亵渎。解析:选BB项,“关键就在于杨绛的这种身份定位”错误,钱锺书的说法表达的是对杨绛的感谢之情,而杨绛的文学作品与钱锺书对杨绛的称赞没有关系。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题目是“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所以文章第一段中对杨绛1935年之前的内容介绍极其简单,以保证随后的内容写杨绛是如何帮助钱锺书成名的。B“灶下婢”是杨绛的戏说之言,意思是杨绛甘愿在家中做一个家庭妇女,把家庭操持好,留下足够的时间让钱锺书创作

124、小说围城,成就自己的丈夫。C沉稳周到的杨绛是钱锺书生活中的支持者,经常为痴气十足的钱锺书处理外界的纠纷,带着钱锺书到别人家去解释钱锺书作文的内容没有人身攻击的想法。D文本写杨绛翻译堂吉诃德的相关内容体现了杨绛终身学习的思想,同时也照应了朱光潜之前对杨绛的评定:我国散文(小说)翻译“杨绛最好”。E坐在人生的边上表达了杨绛看淡生死和净化灵魂的思想,反映了老年的杨绛对心如止水、平静地度过每一天的追求,说明此时的杨绛已达到完全净化自己的目的。解析:选BDA项,“杨绛是如何帮助钱锺书成名的”错误,文中更多的是介绍杨绛个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时“如何帮助钱锺书成名”说法也偏颇。C项,“经常为痴气十足的钱锺书

125、处理外界的纠纷,带着钱锺书到别人家去解释钱锺书作文的内容没有人身攻击的想法”错误,胡乱联系。E项,“反映了老年的杨绛对心如止水、平静地度过每一天的追求,说明此时的杨绛已经达到完全净化自己”错误,此时的杨绛已经过着心如止水的生活,不是“追求”,“完全净化自己”文中没有任何根据。5(分析原因题)杨绛被称为“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除了她是钱锺书的爱人外,一定还有其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回答问题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筛选出杨绛在哪些方面帮助了钱锺书;第二步,通过分析信息进行归类,然后高度概括。杨绛对钱锺书

126、的帮助集中在钱锺书的文学创作、邻里关系以及捐资助学几个方面,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内容主要体现了杨绛的奉献精神、坦白的胸怀以及勇敢的精神和做人的低调等方面。参考答案:甘于奉献,帮助丈夫创作。钱锺书准备写小说围城时,杨绛甘愿做“灶下婢”;围城将要搬上荧屏时,杨绛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片头的旁白。襟怀坦白,协调疏通关系。在清华任教期间,杨绛带着钱锺书主动与沈从文和解。勇敢无畏,整理丈夫遗稿。百岁高龄时,把写的如天书一般的钱锺书的遗稿整理得井井有条。低调做人,捐资帮助学生。实现钱锺书生前遗愿,把二人全部作品著作权中因作品使用而获得的财产收益捐赠母校,并且奖学金不用二人的名字。第四讲赏析性主观

127、表达题(文本技巧类)的2大题型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记叙性文体,要求人物、事件真实可信,还要求行文、表达有艺术技巧,而其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抒情方式、结构章法、人物描写手法等)与小说类似,从某种意义上说,可称为“真实的小说”。因此赏析传记文本的这些技巧,可借助于小说阅读的有关知识。但传记作为实用类文本的一种,又有着独特的文体特色和表达技巧,如选材注意详略,写人常用对比(类比)、细节描写、引用等,而近几年高考考查传记阅读的试题也往往在这几方面设题,对传记文本的技巧进行考查。常考题型常见设问一、赏析文本特色(2015全国卷)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128、二、赏析表达技巧1.(2011福建高考)文章多次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2.(2011广东高考)请分别指出文中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述效果。3.(2011湖北高考)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题型一赏析文本特色赏析传记的文本特色,往往从考查文章结构(句段作用)和选材组材的技巧的角度设题,有时直接考查分析文本特点,如2015年全国卷。而句段的作用题,在具体解题时可以参照“散文阅读专题”解答“分析句段作用”题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赏析传记文本的特色呢?4角度赏析传记文本的特色角度1:明类型,细分辨明确传

129、记类别,判断是自传还是他传,是叙传还是评传,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角度2:品语言,初判断品文本语言,看行文是自然流畅还是波折起伏;据传记类别,分析人物语言、叙述语言有什么特点,如自传用第一人称,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语言或幽默或自然,评传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素自然或文采斐然。角度3:看材料,析特点看选材、组材,分析为了表现传主的特点,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对表现传主、表达主题起什么作用;材料的顺序、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角度4:抓情感,悟褒贬抓情感抒发,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对传主或传主成就的褒贬感情,或含蓄,或直接,或奔放,或细腻等。分析品味景中情、事

130、中情、理中情等。例1(201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

131、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除

132、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

133、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

134、,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相关链接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

135、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1从类别(叙述人称)上分析,即明类型,细分辨。本文属于自传,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生平和学术研究,内容真实可信。2从行文语言上分析,即品语言,初判断。作

136、者在叙述中将生平与学术二者交融,行文平易自然,“掺沙子”等词语的运用,使得语言平实质朴,就像老朋友闲谈一样。3从选材、组材上分析,即看材料,析特点。传主既叙述了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又写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略写工作经历,而详写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和形成过程,体现了学术性质自传的特点。4从情感抒发的角度分析,即抓情感,悟褒贬。作者把自己的生平、学术研究和时代、国家命运的结合,凸显出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参考答案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题型二赏析表达技巧对应学生用书P1

137、36对比(或类比)传记以传主为表现中心,但很多时候需要写到与传主相关的其他人物。这些人物既展现了传主生活的真实环境,又从侧面起到对比(或类比)的作用,还可以点面结合,揭示更深刻的主题。传记文中对比(类比)作用“两关注”两关注作用内容方面 (1)从侧面表现传主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写传主本人,但是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事、物,从侧面表现传主道德性格、特点、品性等(2)内容和情节的需要不交代其他相关的人、事、物,内容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更好地表现传主。写其他的人、事、物,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强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等(3)由点及面,揭示传主外更深主题这样传主和其他的人

138、、事、物,点面结合,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表现主题结构表达方面(1)结构表达上引起下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等(2)表达效果上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感染力、说服力;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给人丰富的想象,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等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齐白石的吝啬与慷慨潘剑冰齐白石是很会过日子的人,俭而近乎吝,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趣味横生的话柄。齐白石自己打造了一个大柜子,吃的用的全都锁在里面,钥匙随身带着。黄永玉在自述比我老的老头里,谈到自己经李可染引荐、第一次拜见齐白石的情景: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

139、样的东西搬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座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闪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不过,很多人未必像黄永玉这样了解老人的心思,他们初来乍到,或许觉得却之不恭,只好勉为其难尝一尝。张大千就说过包括自己在内不少人在齐家吃到过“发霉的点心”。在穿的方面,齐白石一直“从一而终”,一件衣服除非不能再穿了,否则绝不将之抛弃。他晚年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大型宴会,每次都穿着一件蓝布袍子。

140、这是他唯一的“礼服”,多少年未曾变过。后来在九十五岁寿辰时,学生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大家凑份子,给他买了一件新大褂。画家用的画纸主要是宣纸,买回来的宣纸外边包着一张纸,叫作“纸皮”。一般的人撕开纸皮后都将其当垃圾处理掉,但老人绝不浪费,他在纸皮上勾了许多画样子,很多纸皮画都成了很珍贵的东西。除了纸皮外,老人甚至连买东西的包装纸,比如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都分大小留着,作为起画稿之用。齐白石就连作画时的每一笔墨都要用到淋漓尽致,惜墨如金。白石老人非常注重墨色的运用。他用墨非常精细,总是把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光,才会去洗笔。当画完一幅画的时候,他洗笔的水还是清澈的。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故事,就武断地认为齐白

141、石是一个抠门绝顶的人,那么下面的事实却又告诉我们一个截然相反的齐白石。20世纪50年代初,黄苗子第一次跟着李可染去见齐白石,临分别时,白石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二元人民币,一人一元。黄苗子正要推辞,李可染悄悄地对他说:“这是老师的规矩,如果不要,他会生气的。”当年的一元人民币可不比当今,上世纪50年代国内一克黄金的收购价也不过三四元钱。齐白石偶尔也会到学生的家中去走走。一次他到弟子许麟庐家,那天正好他的妻子生下了儿子小九,老人知道了很开心,马上拿出十块钱给刚出生的小孩子当见面礼,另外还拿出五块钱给保姆。还有一次,他看见许麟庐的大儿子,问:“你喜欢画吗?”许家老大说喜欢,老人又问他喜欢什么,

142、答说青蛙,老人当场就用许麟庐的笔墨画了一张青蛙送给许家老大。齐白石对于自己的学生和朋友从不吝惜自己的画,常常慨然相送。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齐白石所任教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被迫停办,临别时齐白石让弟子们各自说出所喜爱的花鸟虫鱼,赠每人一幅画作纪念。对于自己的朋友和学生,齐白石从来不遮掩自己的“看家本领”。张大千的老师曾熙平时写字都躲到楼上去,非得意门生不准随侍旁观,因此即使是他的学生也没有几个能够得其真传。而白石老人作画却从不避人,对于求学的后生更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如果说画技是齐白石最值钱的东西,那么他对于这最值钱的东西恰恰是最慷慨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白石老人从来不因为钱财而

143、出卖自己的人格。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白石老人困居被敌伪统治的北平,此后敌伪的大小头子时不时来拉拢老人,送东西、请吃饭、拉交情,甚至要求老人跟他们一起照相,或是参加盛典,这些都遭到了齐白石的严词拒绝。为了不跟他们纠缠不清,也懒得跟他们多说废话,齐白石在家门口贴了一张纸条,上写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迫于生计,齐白石还要继续卖画,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又在大门口贴出了这样一张告白: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黄苗子说:“在当时的北平,这张告白传遍了全城,大家把老人这份告白和程砚秋息影在西郊留须种田,坚决不给敌伪演戏的事,同样传为艺林的千秋佳话。”(摘自最艺术,最民国,有删改

144、)相关链接齐白石出身贫寒,少年困顿,早年就是一个普通木工,直到27岁开始拜师学诗、学画,57岁时独闯北京,本以为能在北京画画谋生,但早期不顺,画作卖不出去是常有之事。60多岁后,作品方得到认可,终于卖出了好价钱。也正是由于早期的颠沛流离,加之晚年卖画是其主要谋生渠道,因此无论是卖画还是卖印,无论买家是谁,概不赊账,绝不还价。(何暖之大师另一面:齐白石小气出名)文中为什么要写黄永玉、曾熙和程砚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1从表现齐白石这一人物方面分析“黄永玉、曾熙、程砚秋”这些人物的作用。文章第24段写黄永玉的经历为齐白石的节俭提供了佐证;第12段,写曾熙作画非得意门生不准

145、随侍旁观,而齐白石作画却从不避人,对求学的后生更是倾囊相助,两相对比凸显了齐白石的慷慨,不吝教。第14段写程砚秋为抵制日伪政府息影在西郊留须种田,齐白石为了躲开敌伪的拉拢张贴告白,程砚秋起到类比的作用,揭示出时代背景,表现了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2从表达方面上分析“黄永玉、曾熙、程砚秋”的作用。三个人物或见证齐白石的节俭,或对比突出他的慷慨不吝,或类比显现他的价值追求,都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和文章的感染力。参考答案 写黄永玉是用黄永玉的亲身经历真实地说明齐白石的近乎吝啬的节俭。(2分)写曾熙是将曾熙与齐白石进行对比,凸显齐白石的慷慨、不吝教。(2分)写程砚秋是将程砚秋同齐白石进行类比,揭示了时代背

146、景,写出了齐白石保持民族气节的不易,表现了具有血性的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2分)细节描写传记作为写人的实用类文本,为了表现人物个性,离不开叙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阅读传记,把握传主思想性格,一定要关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作用5角度(1)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传主形象由多个侧面组成,只表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展现其普通的一面,人物就不能立体化。(2)让人物真实可信。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者是普通人,他愿意接受伟大人物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得真实亲切,易于接受。(3)突出主题思想,有力地表达中心。(4)符合读者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

147、政治家、艺术家、影视明星等,读者已经从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记作品,读者更渴望了解一些花絮。因此,一些细节正能解决这一问题。(5)自然景物、环境(场面)的细节描写除了营造典型环境之外,还起到象征社会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例3(2011湖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才子赵树理汪曾祺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他是个农村才子。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

148、,也是揸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妳!”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

149、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

150、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

151、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注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揸:把手指伸张开。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1从文章中找出有关赵树理的细节描写。赵树理不允许把“你”改为“妳”。赵树理划拳。2分析这两处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不准排版、校对人员把“你”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表现

152、了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特点。对赵树理划拳的细节描写,尤其是“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表现了赵树理的率真、风趣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亲密关系)。参考答案“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引用在传记中,直接引用

153、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传记中常见引用的5大类型直接引用原始材料可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引用他人的评价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也能从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二)引用作用的4大思考角度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梅贻琦:两袖清风的“守财奴”史飞翔梅贻琦在

154、执掌清华期间始终坚持勤俭办学、廉洁治校。他初到清华时,便再三强调勤俭。他说,我这样做一则是希望学生保持简朴学风,无纨绔习气;二则是为了节约办学经费。其实,当时的清华庚子赔款相当丰厚,梅贻琦完全可以不用那样做,但是他没有。对于数额巨大的庚款梅贻琦分文不取。相反他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为了节约开支,梅贻琦辞去了司机,自己学开车;辞去厨师,让夫人韩咏华亲自下厨。不但如此,梅贻琦甚至连学校供应他的两吨煤也不要。抗战时,梅贻琦主持西南联大校务,当时他的方针就是一个字省。他说:“让我管这个家,就得精打细算。”据郑天挺梅贻琦与西南联大一文回忆,梅校长做事既稳靠又无私:抗战期间,物价上涨,供应短缺,西南联大同仁

155、生活极为清苦,形同乞丐。梅校长在常委会建议一定要保证全校师生不断粮,按月每户需有一石六斗米的实物,租车派人到邻近各县购运,此项工作异常艰苦、危险。幸而不久得到在行政部门工作的三校校友的支援,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抗战期间清华组成服务社,用生产盈余补助清华同仁生活。为顾念北大、南开同仁皆在困境,梅贻琦年终送给大家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馈赠。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回忆,抗战时父亲为了筹措资金,协调与中央政府和当地领导的关系,每年必须奔走重庆几次。“那时由昆明到重庆乘飞机是件难事,飞机说不定什么时候起飞,一天走不成,得第二天再来。”梅贻琦有一次返途中遭遇敌机轰炸加上阴雨天气,一连走了三个月才回到昆明。1962

156、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73岁。梅贻琦生前随身携带一个手提皮包,住院后一直放在床下一个较为隐秘的地方。两星期后,在各方人士监督下秘书将皮包启封。当包打开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原来里面装的是清华基金账目,一笔笔清清楚楚地列着。睹物思人,在场者无不落泪。两袖清风的梅贻琦真是穷极了。他病中所欠医院的医疗费及丧葬费用由清华师生捐款偿还。蒋梦麟在为梅贻琦撰写的碑文中称梅贻琦“一生尽瘁学术,垂五十年,对于国家服务之久,贡献之多,于此可见。其学养毅力,尤足为后生学习楷模”,这话确是中肯之论。(原文有删改)作者引用梅贻琦自己的话以及郑天挺和梅祖彦的回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自主尝试 解

157、题指导1从引用部分的内容考虑梅贻琦自己的话表明他如何培养学生和办学注重点;而郑天挺和梅祖彦的回忆,则真实地表现出当时艰苦的生活情形。2从对梅贻琦的形象塑造考虑郑天挺和梅祖彦的回忆,突出了梅贻琦勤俭办学,积极筹措资金,为全校师生排忧解难的服务精神。3从文本内容方面考虑引用传主自己的话来直接表现人物的品质,引用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侧面刻画传主的形象,使传记的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品质表现得也更加真实。4从文章结构上考虑无论是梅贻琦自己的话,还是郑天挺和梅祖彦的回忆,都照应了题目。参考答案 文章引用梅贻琦自己的话以及郑天挺和梅祖彦的回忆,真实地表现出当时生活的情形;(2分)突出了梅贻琦勤俭办

158、学,积极筹措资金,为全校师生排忧解难的服务精神;(2分)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品质表现得也更加真实可信。(2分)考点检测针对提能传记阅读赏析性主观表达题(文本技巧类) 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0分)不朽的贝多芬罗曼罗兰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但,贝多芬远不只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他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

159、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狂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

160、一。”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贝多芬的密友申德勒赞叹:“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

161、。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目光变得异样。最清楚的思想,也看来似水汽一般在升华:忽而四散,忽而凝聚,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罩住了心;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两次以后,完全消失了,淹没了,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狂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什么胜利可和这场

162、胜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奥斯特利茨(系拿破仑1805年12月大获胜利之地)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的那句豪语所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乐”。(选自贝多芬传,傅雷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赏析细节描写)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4分)答: 解析:分析作用时要联系贝多芬的经历和他的成就。参考答案:描写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

163、一生遭受的苦难(或:渲染沉痛悲伤的氛围);暗示贝多芬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2(赏析引用)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6分)答: 解析:解答时要分别答出引用贝多芬原话和引用他人评语的作用。此外,还要结合传记的文体特点。可以从对传主、文本、结构、读者的作用等四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

164、值)。 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2分)他以特殊的方式反法西斯叶念伦我的父亲叫叶君健。1931年9月,在上海读高中二年级的父亲得知东三省沦陷,心中像堵上了铅块一样。19岁那年,正在上大学二年级的父亲用世界语发表了处女作岁暮,反映了国破家亡的年代,中国广大中下层人民的苦闷和凄惨。从此,他对这类作品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到读大学四年级时,他出版了一本世界语的集子被遗忘的人们,把它作为“中国那些不幸的人们的呐喊也是向世界其他弱小民族传递他们的呼声”。大学毕业后,他抓紧学习日文,后赴日本长崎教学。父亲在日本以教英文为生,同时积极组织世界语使用者的反战活动。大半年后,他以“具有抗日危险思想

165、”的罪名被东京警视厅关押了三个月,然后驱逐出日本。 回国后,他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武汉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日对外宣传工作。他接待过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斯诺、爱泼斯坦,英国诗人奥登,小说家易粟伍德等进步人士,并帮助他们前往延安和其他抗日战场。武汉沦陷后,父亲去了香港,在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的同时,在大公报星岛日报东方使者文艺阵地等报刊用中文、英文和世界语发表抗战作品。他创办了中国作家杂志,翻译刊登国内抗日作家的作品。他用世界语出版了中国抗战短篇小说集新任务,用英文发表了两个十年的中国新文学,论述了以抗战文学为主流的中国文学的发展轮廓,在国外引起了很大反响。香港人多房屋短缺,他租用了

166、一间厕所,坐在马桶盖子上,膝盖上放一块木板进行写作和翻译。别人要用厕,他就不得不临时停止工作暂时出去。毛泽东的抗日著作论持久战新阶段等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经父亲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香港沦陷后,他辗转越南,长途跋涉,最后来到重庆,受聘为复旦大学、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的教授,时年25岁。尽管那时经常为躲避日机轰炸而钻防空洞,但他仍利用业余时间,用中外文创作和翻译了包括抗战内容在内的多部文学作品。1943年,父亲应丘吉尔政府之邀前往英国。他冒着德国飞机随时轰炸的危险,到兵营、工厂、农场、学校、教堂等地进行紧张的演讲。晚上,为了充实白天的演讲内容,他在小客栈中将中国人民的抗战故事用英文写下来,发表

167、在英国的报刊上。德军从荷兰发射的导弹有时飞到客栈附近,但他根本不把此放在心上。他在英国兵营演讲,并与飞行员们同吃同住,表现出超常的抗战热情。父亲是在苏格兰爱丁堡迎来停战喜讯的。“在我快要入睡的时候,旅馆外面突然人声鼎沸,一片欢腾的样子。我连忙下床,穿好衣服,来到客厅,拉开窗帘往下一看,街上正集满了人群,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我连忙下楼,跑到旅馆外面,看个究竟。人群中有人发现我是个中国青年,便涌过来,举起我欢呼,有人拉我跳舞,还有几位少女围过来在我脸上亲吻。原来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了。”战后,英国政府授予父亲永久性英国居留权,并根据他的个人爱好,安排他到剑桥

168、大学国王学院研究英国文学。其间,他用英文出版了大量介绍中国人民苦难和斗争的革命小说,成为一位在英国颇具知名度的作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的一个章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立即回到祖国,创办了英法文版的大型刊物中国文学,翻译并刊登了大量中国的抗日作品。进入老年后,父亲在与病魔搏斗的同时,撰写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西班牙战争中的中国勇士一个战争的开头和一个战争的结束19441945,一个文化人在英国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等以二战为主题的文章。耄耋之年,父亲被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以笔为枪、投身抗战”勋章。虽然一生获过许许多多的奖项,然而父亲格外珍视这份荣誉,那段经历是他人生中极为宝贵的财富。今天,当

169、世界人民以庄严隆重的方式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父亲躬身伏案、奔走呼号的身影在我脑中越发清晰。当年的他,手中的武器不过是一支笔,然而他内心蕴藏着如钢铁战士一样的澎湃斗志,以及对祖国的深爱和对和平的向往。(选自2015年8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父亲因为有抗日危险思想,被日本警视厅驱逐出国,这说明父亲组织的世界语使用者的反战活动触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痛处。B父亲在香港租用了一间厕所,坐在马桶盖子上写作和翻译,毛泽东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经父亲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C父亲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英国文学期间,用英文出

170、版的介绍中国人民苦难和斗争的革命小说被称为“英国文学史的一个章节”。D父亲以笔为枪,以特殊的方式投身于反法西斯斗争,内心蕴藏着如钢铁战士一样的澎湃斗志,蕴藏着对祖国的深爱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解析:选DA项,“父亲因为有抗日危险思想”分析不当。原文是“以具有抗日危险思想的罪名”。B项,“毛泽东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经父亲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以偏概全,原文是“毛泽东的抗日著作论持久战新阶段等”。C项,偷换概念,原文的意思是父亲是“英国文学史的一个章节”,而不是他这一时间的小说是“英国文学史的一个章节”。4(赏析表达技巧)本文是怎样记述父亲叶君健先生以特殊的方式反法西斯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17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从叙述人称上,以“我”的口吻来写,介绍父亲的事迹,真实可信;从材料组织上,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条理性强;表达技巧上,引用父亲的语言,增强了真实性。参考答案:通过“我”的口吻介绍“父亲”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事迹,这样写,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运用材料,有利于述评并举。引述“父亲”的语言进入文中,使“父亲”的事迹更加真实。以时间顺序写人记事,这样写,对“父亲”事迹的介绍条理清晰。围绕“父亲”以特殊的方式反法西斯这一主线组织材料,使“父亲”的特点更加突出,主题更加集中。 5父亲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表现积极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

172、注意从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以及人物关系等方面分析,并注意作者在叙述父亲事迹时的评议,从中探究出原因,如父亲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对祖国的深爱。参考答案:对和平与正义的强烈追求。如父亲读高二时,得知东三省沦陷,心中像堵上了铅块一样。对日寇及法西斯暴行怀有刻骨仇恨。如武汉沦陷后,父亲恨透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暴行。对无辜被屠杀的生灵怀有深厚同情之心。如每逢看到无辜被惨杀的同胞,他都感到撕心裂肺一般。对祖国和中华民族怀有无限的爱。如新中国成立后,父亲立即回到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尊严和责任感。如读大学四年级时,父亲出版了被遗忘的人们,表达了中华儿女捍卫民族尊严的心声。第五讲探究性主观表达题的2大题型传记给

173、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姿态和价值选择,每一位传主的特立独行、艰难选择、个性风采都值得读者思考、借鉴。研究近几年高考题会发现,高考考查传记阅读的探究题一般从以下三个层面设置,通过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能让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人生启示。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卷,考查传记阅读的探究题不外乎两大题型,即评析性探究和启示性探究。常考题型常见设问一、评析性探究评价传主的基本观点与基本倾向,评价传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些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1.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传主在某方面有何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

174、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二、启示性探究从传主的人生经历(创业经历、学术经历等)、身上的优秀品质或理想追求、人生或事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等方面探究带给自己的启示。1.传记中传主的做法给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启示?2.你从这篇传记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全文,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启示。3.传主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题型一评析性探究一、评析性探究题的3大命题角度1.评价传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倾向从传主的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思想主场、政治主张或艺术观点从典型的事件和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

175、手,由表及里,去芜存菁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要抓住文本中的议论评论或概括性词语2.评价传主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关注详细记叙传主的某个人生阶段,这一阶段是传主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最能突出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传主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切入口关注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关注理解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这部分语句多是作者在传主身上得到的关于人生或社会的独特感悟,和传记的主题密切相关3.探究文本的某些特色从作者的经历、所处的时代、作品的影响等方面思考,先搜寻文中暗示作者

176、生平经历的语句,再关注文后注释(若有注释),还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现实,作进一步的深化理解,才能做出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这一点特别适合自传类文本从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思考,这是最主要的思考方向,“特色”是为传主服务的从文本的真实性、文本的主旨和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思考从选材、组材等角度思考从读者的角度思考二、评析性探究题答题4步骤例1(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一代通儒顾炎武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

177、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

178、、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

179、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

180、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相关链接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

181、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8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这个题目提供了传主的观点,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也就是被后人归纳而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观点

182、的看法。审题后我们会发现,解答本题可以分四步作答,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明确观点。即要明确顾炎武的观点是怎样的,这些观点在文中又是如何通过其言行来表现的。第二步,引据论述。这就需要找出文中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细节,概括这句话体现了顾炎武什么样的精神,作为自己的观点。这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和生民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暮年念念不忘东南饥荒水旱,逝世前仍以“救民水火”为己任,由此可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顾炎武强烈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意识和担当精神。第三步,联系现实。根据自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与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联系起来

183、,分析这句话在当代的现实意义,可以列举历史上或眼前的爱国英雄来论述。第四步,回扣观点,简要作结。参考答案 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如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或东奔西走或著书立说等;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顾炎武曾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等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如抗日战争时期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中包括了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不息,如林则徐、谭

184、嗣同等。(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题型二启示性探究启示性探究题答题4步骤例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

185、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

186、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

187、理研究的先驱”。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

188、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请结合全文分析侯

189、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第一步,梳理。通读全文,找出传主取得的成就,以及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有哪些。第二步,抓取。围绕“自身因素”抓取原文中表现侯仁之自身精神的相关内容加以归纳概括。如从第段可以看出侯仁之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从第段“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可看出他的研究过程中对实地考察的重视。从第段中传主的话“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可以看出他打破旧传统的勇气。第三步,归纳。在以上两步的基础上,分析归纳能

190、表现自身因素的词语,组织答案。如“创新”“实地考察”等。第四步,结合。即要根据“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回答对自己的“启示”,也就是他取得成就表现出的“价值观”对自己的影响,考生可选择一个方面,密切联系现实来谈。如从文章第段中的“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不难概括出“侯仁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而后,联系现实,可以谈关注国内外大事,也可以谈要关注日常生活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积极建议。参考答案 (1)因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2)启示:传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

191、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对新时代的青年尤为重要。我们也应该如侯仁之那样关注社会,留心生活,观察现实,通过思考提出积极有益的建议;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学以致用,服务社会。考点检测针对提能 传记阅读探究性主观表达题 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2分)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的航天传奇“孙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科技大师。如果没有孙先生倾心真诚的合作,中国的首次月球探测绕月探测很难顺利完成。”2010年1月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他的办公室接受瞭望新闻周刊的采访时说。这天,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节气,此前一场罕见的大雪覆盖京城,天寒地冻。刚刚出院的欧阳自远院士原本在家中静

192、养,但听说要请他谈谈孙家栋院士,便不顾一切赶到办公室等候采访。在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指挥体系中,孙家栋、栾恩杰、欧阳自远三人被誉为“黄金组合”,他们是真正的“三驾马车”。2004年2月25日,当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即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被任命为总设计师,欧阳自远被聘任为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而工程被赋予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欧阳自远认为,“嫦娥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孙家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是搞天体化学的,对航天领域知之甚少,是个新兵。而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多年,

193、是我国多颗卫星研制和发射的总设计师,是真正的航天大家。他是我进入航天领域的良师和益友。”欧阳自远说,他与孙家栋此前并不熟悉,只是慕名。2000年,欧阳自远向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汇报了绕月探测计划的科学设想。栾恩杰非常赞同,而且首先想到的就是请孙家栋出山,担纲这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此后,欧阳自远和孙家栋两人的接触日益频繁。“我和孙先生多次交谈,认真、仔细地探讨绕月探测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他个人的学术功底非常深厚,他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而我必须不停地回答,我们常常一谈就是半天时间。最让我敬佩的是,他能容纳各种各样的意见,谦虚、诚恳,是个真正的大师。”欧阳自远说,“孙先生是一

194、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探测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是一个工程师,我的工作就是先达到科学家的基本要求,然后再进一步拓展。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三驾马车”各有分工:总指挥栾恩杰调动千军万马,组织队伍,争取每个战役的成功;总设计师孙家栋负责技术的突破与工程的实现;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负责科学

195、目标的设定、技术要求以及得到探测数据后的研究。“所有的技术难题都压在孙先生身上,他肩上的担子最重。”欧阳自远说。欧阳自远对孙家栋举重若轻、敢于决断、善于协调的能力十分敬佩,他说:“孙先生从事航天科技工作几十年,经验极其丰富,对机构各个人员的能力也非常熟悉。他参加了多个航天项目,每个航天项目都是国家的重大工程,有众多科学家和众多单位参加,其中包括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问题和各系统之间复杂的匹配与制约问题。千钧之重,系于根根毫发!任何一个系统和环节,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可无论多么难办的事,只要孙先生出面,就协调得大家都满意。在科技界,有孙先生这样的能力和才干的人屈指可数。”最让欧阳自远感动的是孙家栋

196、的谦和、真诚。“我曾跟孙先生说,在航天方面我是新兵,他是我的领路人。但孙先生却说,说到底,欧阳,我是为你打工的,我就是帮助你把手和眼睛延伸到月球上去,这是我的任务。至于到月球上能看到什么、抓到什么,是你的事,但你去不了是我的事。孙先生的话语很朴实,但身为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一个大工程的总设计师,这样的谦虚、平易、真诚,让我十分感动和敬佩。我能和这样的科学大家合作,真是三生有幸,终生难忘。”欧阳自远说。在孙家栋80华诞之际,病中的钱学森亲笔致信祝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

197、就感到骄傲。”(选自瞭望,有删改)相关链接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评析性探究)本文基本上是借欧阳自远的口吻介绍孙家栋的,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合适吗?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应充分利用平时积累的实用类文本的文体基本知识,结合题目分析,并且应把分析的主体落实在“效果”上。对“效果”的分析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角度考虑,看这样的表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二是从阅读者

198、的角度考虑,看这样的表达能对阅读者产生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我认为作者这种处理合适。这种处理的好处主要有,通过对传主较熟悉、了解的人的口吻去讲述传主的有关情况,能够给人以真实感及亲切感;借助第三者的口吻抒发对传主的褒扬之情,可以更令人信服;借助第三者的口吻对传主加以介绍,可以做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2(启示性探究)“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现实,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要把握两个

199、方面:一是要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涉及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对其中蕴含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二是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进行思考。对于本题而言,考生要注意题目的要求,答案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一个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即可。参考答案:这句话给了我有益的启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让我懂得了,要善于从无疑处发现疑问,这样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对问题的研究才能更加深入;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则让我懂得了,不要害怕任何难题,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要正视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最终找到解决难题的办法。二、综合练阅读下

200、面的文字,完成35题。(12分)笃厚蕴藉朴拙平淡陈半丁的人生和艺术朱京生陈半丁(18761970),名年,号半丁,绍兴柯桥人,世代以行医务农为业。他6岁丧母,9岁时父亲和外祖母又相继去世,转由叔婶收养,学业中断。14岁被赶出家门,先后在大来商店和一家钱庄做学徒,虽饱受人间苦难,但“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被表叔吴隐带到上海小长芦馆做伙计,他工作之余一心学画,后深受吴昌硕、蒲华等海派著名书画家的影响。十年间,陈半丁既全面继承了吴昌硕书画印的衣钵,又得任伯年人物、翎毛的真传,还有转益多师的博取,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1906年,他应邀在宁波会馆作画,与金城偶遇,金城甚为叹服,遂力邀陈半丁

201、北上。清末民初,陈半丁先后成为无声诗社、宣南画社、冰社、造型美术研究会成员,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委员,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成为“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又为“南风北渐”以及“京派”的形成做出贡献。1927年当选为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标志着他开始跻身“京派”的领军人物行列。他与会长周肇祥一同改组画会,继续倡导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先求根本之稳固,然后发展本能,保国画之精神,形成了与海派、岭南派鼎足而立的“京派”。北平沦陷后,他辞去了国立北平艺专教授之职,刻“强其骨”“不使孽钱”二印为座右铭,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抗战胜利,目睹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和给黎民百姓造成的痛苦后,陈半丁常用作品给予抨击,他刻“

202、只见江山不见人”一印,在边款中指出“胜利尚非实,更何况人乎?一群无耻(之徒),禽兽不如也”,并对国民党政府希望他去南京举办展览的邀请予以拒绝。北平解放前夕,陈半丁选择留下,他与邓宝珊、马占山差不多每晚在马家为解决和平问题,热诚参加活动。可见陈半丁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新中国成立后,陈半丁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也迎来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阶段。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1956年2月第二次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陈半丁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关案的提案,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最终北京中国画院得以在195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这对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广

203、东、上海、江苏等地相继成立了画院。诚如陈半丁自己所言:“我也算是国画界一个关心国事的。”他的地位和影响,他率真的性格和对国画的感情,使他成为北京画坛有着重大担当的领军人物。陈半丁秉持儒家“中道”观念,晚年的艺术更是充分地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在艺术创作上表现为蕴藉含蓄、深郁笃厚、朴拙平淡、生动自然。陈半丁的书法由缶翁入,复师诸多明清文人画家之书,完成了由碑入帖的转换;再溯源“二王”,笔笔中锋,点画精整而内敛;后由米芾出,使笔锋收、放、聚、散自如,书风一变为流润放纵、意趣横生。陈半丁的篆刻,在缶翁的基础上上溯吴让之,复更加广泛深入地师法秦汉及先秦古玺,极富变化。纵观陈半丁的艺术世界

204、,无论是花卉、山水、翎毛、人物,还是书法、篆刻,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且合辙于中华文化“雅正”“中和”的正脉,他是“深造求通”道路上辛勤的跋涉者和探索者,一方面心仪传统的文人笔墨,另一方面又深谙大众的审美心理,将文人之雅与市民之俗相融合,因而获得了各个阶层的喜爱,堪称20世纪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半丁幼年时父母去世,此后他饱受人间苦难,而他的表叔吴隐将他带到上海后,他的命运出现了重大的转机。B北平沦陷后,陈半丁刻“强其骨”“不使孽钱”二印为座右铭,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表现出了陈半丁高尚的民族

205、气节。C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影响,陈半丁在北平解放前夕选择留下,与邓宝珊、马占山积极参加活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尽了一份心力。D新中国的成立为陈半丁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迎来人生最辉煌的阶段,他在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解析:选CC项,“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影响,陈半丁在北平解放前夕选择留下”的说法不恰当,陈半丁选择留下主要是出于对当时局势的考虑。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陈半丁到上海谋生,工作之余学画不止,并且受到了吴昌硕、蒲华、金城等著名书画家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B在京期间,陈半丁为“南风北渐”以及“京派”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且成为

206、“京派”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与周肇祥一起改组画会。C抗战胜利后,率真的陈半丁用作品“只见江山不见人”来抨击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并对国民党政府的邀请予以拒绝。D北京中国画院以及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画院都是在陈半丁的积极努力下成立的,这些画院对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E陈半丁诗、书、画、印兼擅,其作品表现出笃厚蕴藉、朴拙平淡等特点,融合文人之雅和市民之俗,深受各个阶层人们的喜爱。解析:选CEA项,陈半丁在上海学习绘画时,并未受到金城的影响。B项,“成为京派最重要的领军人物”说法不准确,由原文“他开始跻身京派的领军人物行列”可知,陈半丁只是刚刚成为领军人物之一。D项,文中说的是北京中

207、国画院因为陈半丁的提案而成立,且北京中国画院“对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画院与陈半丁的关系及其自身的影响,原文中未提及。5(启示性探究)陈半丁是20世纪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家,我们从他的艺术创作经历中能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 解析:作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文本,全面把握传主的形象,然后分析传主的事迹,找出其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师的原因,而这些正是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如“陈半丁秉持儒家中道观念,晚年的艺术更是充分地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这说明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对艺术创作有重要影响。考生如此分析,分点概括作答即可。参考答案:艺

208、术创作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陈半丁年少时生活艰难,但他“嗜书画入骨”,且在工作之余一心学画,为后来成为艺术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艺术家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陈半丁能成为20世纪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家,与他所受到的传统文化教育、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有关,如他一生秉持儒家“中道”观念,坚持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既要博取众长,又要有创新精神。陈半丁继承了吴昌硕书画印的衣钵,得任伯年人物、翎毛真传,转益多师;他将文人之雅与市民之俗融合,不断创新。专题检测高考过关 “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陈衡哲的1914谭山山上海外滩码头上远洋邮轮汽笛响起,送

209、别的人挥舞着手臂。这条船上载着一批特殊的客人第一批获得清华奖学金的9名女留学生。这天是1914年8月15日。留学生之中,有个女孩与众不同:只有她没有哭泣的母亲或其他亲人来送行。因为受不了跟母亲离别的场面,她早早就跟家人说不要送别。这个女孩,就是有着诸多“第一”头衔的陈衡哲。这一年,她24岁。除父母之外,三舅对陈衡哲的早年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三舅常常对她说,世人对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三舅希望她有造命的态度,也相信她能创造自己的命运。她确实是这么做的,也做到了。对命运的第一次抗争,是她7岁时拒绝缠足。她的第二次抗争,则是13岁时离开父母,去广州考西式医学院。她之所以

210、这么执着于上学,跟她十一二岁时对梁启超、谭嗣同的崇拜有关。于是,在13岁的这一年,也就是1903年,陈衡哲独自坐上了现代化的蒸汽船,前往广州。因为年纪太小,陈衡哲在广州没被医学院录取,最后入读上海一所中英女子医学院。接着,17岁,陈衡哲迎来了人生又一个挑战:她父亲让她回成都,家里有一门亲事在等着她,她坚决拒绝。1913年冬天,经姑母介绍,她在常熟乡下当起了家庭教师。她经常忧郁地自问:我这样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转机是1914年5月的一天,陈衡哲在报上看到了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的前身)招募首批赴美女留学生的消息。这次招考没有学历要求,满足“体质健全、天足且未订婚”条件的女孩皆可报考,通过考试的话,就

211、能获得奖学金去美国学习5年。当时一共有41人报名。笔试持续一周,每天上午考3门课,下午考两门。考试的科目中,有一半是陈衡哲从来没学过的,她只写下“从来没学过这个科目”,然后就交白卷。负责招生的人告诉她,这个举动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来到美国后,陈衡哲首先进入位于纽约州的普特南女子中学学习。那时的留美学界有两件大事,一是白话文学运动,二是科学救国运动。两大运动的提倡者分别是胡适和任鸿隽,后来三人成为最好的朋友。1915年秋,陈衡哲入读瓦瑟学院,专修西洋历史,兼修西洋文学。她的大学生活,在她1917年发表的白话小说一日中有所反映。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认为,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应该是陈衡哲这

212、篇一日,而不是以往公认的鲁迅的狂人日记。1920年,陈衡哲学成归国。这一年,她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并与任鸿隽成婚。今圣叹所著新文学家回想录中记载:陈衡哲曾被西南联大请去做讲座,头两排留给教授们坐,但来的教授太多,就连姚从吾、雷海宗等几位名教授都只能站在台角听。讲完后教授们纷纷上前向她致敬,有叫她“老大姐”的,有叫她“陈先生”的,但没有人叫她“任太太”虽然此时她已辞去教职多年。(摘编自读者)相关链接一代才女陈衡哲,她的创作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史学史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她更是新时期女子解放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当中国新文学还在襁褓之中的时候,陈衡哲作为女

213、作家之林的第一个战士,先于冰心和庐隐,踏过时代的风暴,用那支才华横生之笔,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写了不少新诗、小说和散文。(陈衡哲)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第一段介绍的中国第一批获得清华奖学金的女留学生要搭乘远洋邮轮到美国去以及具体的时间,照应了材料的题目并引出下文对传主的表述。B“我这样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是陈衡哲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表明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表现了她对此时在乡下担任家庭教师的厌恶之情。C陈衡哲在1914年参加了清华学校即现在的清华大学赴美留学考试,并最终取得到美国留学的资格,这与她的诚实态度给负责招生的老师留下好印象有关。D陈衡哲才华

214、横溢,紧跟时代步伐,在中国新文学开始的时候创作了不少新诗、小说、散文作品,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解析:选B“也表现了她对此时在乡下担任家庭教师的厌恶之情”错误,这种自问,主要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入思考,感觉自己目前的生活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不能说她厌恶担任家庭教师。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本在描写1914年上海外滩码头留学生出国的场面时,特别点明了与众不同的女孩陈衡哲,一是点明了她传主的身份,二是表现她的特立独行。B陈衡哲的三舅对陈衡哲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三舅有关命运的三种态度的观点,使得陈衡哲在后来的生活中创造了她自己的命运。

215、C文本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陈衡哲出国,然后回忆陈衡哲出国之前的学习生活和她的追求,以此交代她的成功与少年的努力和追求是分不开的。D陈衡哲的“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批出国女留学生、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位女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这些第一奠定了她在教授中的地位。E文本引用夏志清的话、新文学家回想录中的内容等,主要说明陈衡哲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以及她在西南联大做讲座时的受欢迎程度等。解析:选CDC项,“回忆陈衡哲出国之前的学习生活和她的追求,以此交代她的成功与少年的努力和追求是分不开的”错误,回忆的内容主要写她的抗争精神。D项,“这些第一奠定了她在教授中的地位”错误,从后文的“虽然此时

216、她已辞去教职多年”分析,人们尊重她更多的是她的学识而不是这些“第一”。3文本画横线的第四段体现了传主陈衡哲的什么品质?为何这样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这段话的内容体现的传主的品格,二是这些品格在传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等。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陈衡哲的抗争精神,比如拒绝缠足、拒绝家里定的亲事等,这些恰恰与后来清华学校招募赴美女留学生的要求有关;同时这种抗争精神又是受其舅舅当年的教育影响以及后来她参加清华学校考试的一个重要原因等。参考答案:表现了陈衡哲的抗争精神。她7岁时拒绝缠足,13岁独自到广州考西式医学院,17岁拒绝

217、家里定的亲事。作用:照应了前文陈衡哲的舅舅对她的重要影响,要创造自己的命运。为后文陈衡哲参加清华学校招募赴美女留学生做铺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史学大师阎宗临夏明亮1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上小学时经常步行三十多里山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供他读书,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1919年,阎宗临考入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

218、生给的十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未能考取高等师范,坐困孤城,维持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允诺为这个穷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负担食宿。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时间虽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

219、读“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为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华法教育会进入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将近四年的打工生涯,阎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中世纪史。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阎宗临这个中国学生却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

220、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的灵魂”的精神,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 1929年11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辜鸿铭,从阿Q正传谈到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

221、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处担任外文秘书,二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1938年,阎宗临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

222、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试将所授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战时岗位” 在桂林期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 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几年,其中近四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中国世界史学界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四十岁之前完成

223、的,这在20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凤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选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兄因为阎宗临嗜书如命,所以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供他读书,如此阎宗临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B拉丁文晦涩深奥,为了真正理解欧洲古代历史和文化,阎宗临一到欧洲就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C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突破了中西文化的界限深入阅读,并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D选文引用阎宗临罗马史自序中的话,表明阎宗临在国家离乱之时愚钝笨拙,对现实无能为力。解析:选CA项,原因表述不完整,表兄既考虑了

224、阎宗临的嗜书如命,又对阎宗临的前程有所希冀,才主动提供资助。B项,“一到欧洲就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表述错误。阎宗临到欧洲后首先学习的是法文,四年后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后才开始选修拉丁文。D项,“表明阎宗临在国家离乱之时愚钝笨拙,对现实无能为力”表述有误,选文第段提及的“愚蠢的认识”是阎宗临的自谦之辞,且并非“无能为力”,阎宗临用一个文人的方式为多难的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阎宗临读书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毅然离开为其免除学杂费的重华书院,只因心中有所向往;在瑞士打工五年,只为实现读“洋书”的心愿。B全面抗战爆发后,阎宗临

225、放弃取得的瑞士国籍,选择回国并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这是他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分子的选择。C阎宗临的人生多有旁人相助,其表兄、化学老师乔松岩、梁漱溟、留法学生华林,这些人的帮助能从侧面反映出阎宗临的才华过人和向学精神。 D阎宗临的一生是知难而进的一生。为了求学,他不顾语言交流困难毅然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并硬着头皮选修了晦涩深奥的拉丁文;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他明知国家离乱动荡却毅然选择回国。E抗战期间,阎宗临苦守自己的战时岗位,埋首著书,结集出版了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解析:选CDA项,“在瑞士打工五年”表述错误。B项,阎宗临当时并未取得瑞士国籍。E项,

226、三部著作的出版并非在抗战期间,而是在他去世后。6为什么说“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阎宗临而言是当之无愧的?大师阎宗临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4分)答: 解析:本题分为两问,第一问要求分析“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阎宗临而言当之无愧的原因,实质是考查大师阎宗临的学术贡献,阅读文章可知“大师级学者”出现在第段,梳理总结后不难得出答案。第二问实质上是要梳理阎宗临的品质特征,但要特别注意“哪些值得我们学习”这个问法,应该将阎宗临的个性品质上升为共性表达,比如,阎宗临个人对历史学有着强烈的热爱与执着,但我们要学习的不是热爱和执着于历史,而是坚定追求自己所钟爱的东西的精神品质。参考答案:(1)阎宗临不仅对

227、欧洲社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对欧洲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同时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他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中国世界史学界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他的学术著作大多是在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20世纪的史学界可谓凤毛麟角。(2)对所钟爱的东西有着无比坚定的执着与韧劲。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在特殊时期的内心自觉(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传记阅读”仿真高考练(二)一、(2018南昌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傅斯年:一个“五四”之子的道路傅国涌傅斯年是“五四”的产儿,他在北大求学时幸运地赶上了那个历史的节骨眼儿,而且成了扛大旗的人。正是他和罗家伦等人发起成立了“新潮社”,创

228、办了新潮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天他是学生游行的总指挥,站在大时代的浪头上。 傅斯年曾留学英、德7年,广泛涉猎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学乃至物理学、化学、数学和地质学等各门学科。他首先是个史学家,然后是个教育家,青年时代他就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他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主持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于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使这些学术、教育机构在短期内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占领东北,山河破碎的痛苦促使他与方壮猷等人发奋著成东北史纲,以大量可靠史料证明东北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从1932年起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他常常在文章中

229、称日本人为“倭人”“倭寇”“倭军阀”,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以及以土地换和平的幻想,并予以严厉抨击。他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洞察了日本侵华的野心,所以他认定以后中日之间的争端无论在外交上如何折冲,都不能放弃军事上的准备,“让步既极而仍无结果,则虽亡国在望,亦须抗战到底也”。傅斯年相信只有站在政府之外,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性,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租界被捕,被引渡给国民党政府。虽然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但这并不妨碍傅斯年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师说话。他在独立评论上发表陈独秀案一文,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230、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胡适、傅斯年主持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能当选为院士,而平时许多和他们关系很好、立场相近、在学术上也极有成就的人却落选了。竺可桢在日记中称赞他们“兼收并蓄”。他们的这些做法,正是自由主义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超越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的多元、宽容的一面。傅斯年对胡适说,既为读书人,则读圣贤书。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无惭于前贤典型”。北大老同学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气”。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但他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专制有过很激烈的批评,因此赢得了“傅大炮”的美

231、名。他以书生论政,激扬文字,仅在影响巨大的民间报纸大公报上就发表过22篇纵论内政外交的“星期论文”。傅斯年是20世纪的“士”,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透过几千年历史的迷雾,他发现“以暴易暴,没有丝毫长进”,所以坚定地信仰以和平方式完成“精神上的革新”。以学生领袖而学者、而大学校长,这不是傅斯年一个人的选择,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集体选择。(有删改)相关链接在“五四”时期,他努力地从古史辨和疑古思潮中拯救古史,如左传国语周礼等,他在中山大学给学生讲课时就指出,“伪造”二字,并不都能适用于被发现的古史料矛盾上,汉代儒生尤其是刘向、刘歆父子在编定文献时也许有错,但并不是故意“伪造

232、”。(选自葛小佳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有删改)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傅斯年站在新旧思想斗争的前沿,向封建主义发动猛烈进攻,致力“思想革命”的活动。但随之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使得年轻的傅斯年热血沸腾,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率领新潮社同仁投入到这场爱国政治运动中去。(选自高汉诚傅斯年与“五四”爱国运动,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斯年在北大求学时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办了新潮杂志,他积极走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列,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B傅斯年不计较政治信仰,热情地赞颂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称他是“中国革

233、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C本文脉络清晰,结构鲜明,不回避对具体事情的记叙,重点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这种安排很好地反映了传主的思想。D文章多处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也恰当地表现了传主的成就和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解析:选CC项,“重点描写传主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错。重点描写的是传主几个重要时期的重要行为,而非日常生活,且心理描写着墨不多。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傅斯年是“五四”孕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与“五四”关系密切,“五四”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了傅斯年关于学术、文化与政治的基本看法。B青年时就立志“以教书匠终其身”的傅斯

234、年,以全部热情投身于学术和教育事业,在学术、教育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C傅斯年洞察日本侵华的野心,认为国民党政权在实行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的同时,还应进行军事上的准备,一旦外交政策失败,则坚持抗战到底。D“五四”时期,疑古思潮盛行,傅斯年认为已发现的古史料矛盾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古人“伪造”,有些只是学者在编定文献时无意的错误。E从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到优秀的史学家,再到大学校长,这样的人生道路并非傅斯年一人如此,而是“五四”那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共同的人生轨迹。解析:选CEC项,傅斯年是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实行退让、绥靖的外交政策的。E项,说法绝对,并非所有的“五四”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都是如此。

235、另外,“优秀的史学家”相比于原文中的“学者”,缩小了范围。3文中写毛子水以赞美的口吻说傅斯年“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气”,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题干问毛子水赞美傅斯年“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气”的原因,实际上是要求我们挖掘文中能体现傅斯年“浩然之气”的内容。作答时,可从评价中的关键词“一生”和“浩然之气”入手,按照文章叙述的顺序,依次寻找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概括即可。如: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担任学生游行的总指挥;日军占领东北时,他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等。参考答案: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且作为扛大旗的人,不顾个人安危担任学生游行的总指挥。坚持抗日,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

236、占领东北时,站在史家的立场为民族争人格,坚决反对国民党政权退让,主张“亦须抗战到底也”。坚持独立人格,即使与陈独秀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在陈独秀身陷囹圄时也立即站出来为这位北大时代的老师说话,赞颂陈独秀。工作不任人唯亲,主持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选举时,他和胡适将当时批评国民党很厉害、完全靠近左翼的学者郭沫若、马寅初选为院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喷发英武正气很小的时候,宗璞就开始背诵诗词。父亲冯友兰会给她选一些诗,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在母亲床前背了再去上学。宗璞还读了很多儿童读物,她读过格林童话爱丽斯漫游仙境,而在小孩子中流行的七侠五义隋唐小五义水浒荡寇志,她也都读了。宗璞甚至还看了

237、不少成人读物,八九岁时就读了红楼梦,看到林黛玉死,哭得泣不成声。童年的阅读,尤其是诗词对宗璞的影响是巨大的。1944年,15岁的宗璞就写了一篇关于滇池月光的散文并在刊物上发表。此后,她开始尝试创作小说。1948年,宗璞的短篇小说A.K.C.发表在大公报上,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1957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红豆,小说描写女大学生江玫和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爱情悲剧,突现出宗璞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的人文关怀。这为宗璞赢得了声誉,也带来了麻烦。红豆被打上“毒草”的标签,她无奈搁笔,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陆续写了弦上的梦三生石我是谁?等作品。宗璞的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都写到了“文革”。在1966年

238、春夏之交的某一天中写到很多知识分子被批斗、被迫自杀,对这些人的遭遇,宗璞无疑是同情的,但她自己是坚强的她不仅在被批斗和羞辱的巨大痛苦里,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而这一切,是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的。这世界,以后还不知怎样地荒谬,怎样地灭绝人性!”这就启发和促使我们要在更深的层面去反思那一段历史。有一部作品,对于宗璞来说是“不得不写”的,这就是她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七七事变”后,一大批教授、学者在战火硝烟中跋山涉水,把西南边陲造就成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圣地”。宗璞随父亲冯友兰南迁,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当时西南联大毕业学生从军者有800余人,宗璞目睹了青年

239、学生的爱国行动,认为“如果不写上这一笔,就是不完整的”。滇西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十分辉煌,长时间被埋没,被歪曲。抗日老兵被审查,流离失所,翻译官被怀疑是特务,他们徽章上的号码被说成是特务编号。“把这段历史从尘封中磨洗出来”被宗璞视作自己的责任。小说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卷。从20世纪50年代起,宗璞开始动笔,如今60多年过去,前三卷已陆续出版。其中,东藏记获得了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一方面,宗璞通过规模恢宏的小说叙事来写抗日战争,写我们民族的深哀巨痛;一方面宗璞热情讴歌中国知识分子毁家纾难,先公后私的爱国情怀。这样一部作品,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倒是宗璞写出来了,

240、令人惊叹。作家王蒙曾评价野葫芦引:“喷发着一种英武,一种凛然正气,一种与病弱之躯成为对比的强大与开阔。”在文坛上,宗璞是一面以自我生命守护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近30年,她在病中笔耕不辍,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年才写完。南渡记写完,父亲去世了;东藏记写完,先生去世了。经历了更多死别,又经历了一些大事件,对人生的看法更沉重了一些,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也更现实,更富于悲剧色彩。宗璞写得很苦,实在很不潇洒。但她即使写得泪流满面,内心总有一种创造的快乐。宗璞最大的困难是写战争。她经历过战争的灾难,却没有亲身

241、打过仗。她害怕凭借材料只会写成一般的报道。困惑之余,书中澹台玮、孟灵己年轻的身影给予宗璞极大的启发。用人物统领材料,将材料化解,再抟、再炼、再调和,就会产生新东西。宗璞诚心诚意地烘托书中人物,用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烛照全书,一切就会活起来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6年4月28日)相关链接 宗璞十岁时,随父亲冯友兰与清华大学一起南迁到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了8年时光。宗璞的哥哥冯钟辽于1943年志愿参加中国远征军,任翻译官,那年他19岁。随着战事的推移,他用双脚从宝山走到畹町。宗璞对这段历史有一种亲切感。(肖鹰宗璞与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冯友兰先生屡屡讲到的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

242、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还表现出对大地、对自然、对人、对物甚至一只鸟、一只猫的那种大爱。(李建军一位尽力发光的作家)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父亲的影响下,宗璞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不仅涉猎范围广泛,而且感情非常投入。童年的阅读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B她亲身经历文革,看到很多知识分子被迫自杀,自己也被批斗,所以才会对那个时代发出了尖锐的质疑。C抗战的特殊经历使她认识到作家的责任,关于抗战的小说包括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四卷,影响深远。D近30年的笔耕不辍,使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

243、。解析:选D“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近30年的笔耕不辍”,强加因果。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红豆为宗璞赢得了声誉,让她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也被打上“毒草”的标签,使她一度被迫搁笔。B抗日战争爆发后,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却被宗璞写出来了,令人惊叹。C面对把战争写成一般报道的忧虑,宗璞采用人物统率材料的方法,展示在战争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使写作活跃而有新意。D宗璞在创作野葫芦引时遭遇到病痛的折磨,经历了亲人的离世,由此可见,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宗璞的内心一直是沉痛的。

244、E宗璞在病痛中坚持写作,以至真至纯的文学结晶为时代立言,用自我生命守护着中国文学真火的旗帜,令人钦佩、赞美。解析:选CEA项,让宗璞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是发表在大公报上的A.K.C.,选项弄错了对象;B项,“知识分子南迁的历史、西南联大的故事,没有出现在充满豪情的男儿笔下”,无依据;D项,“一直是沉痛的”错误,曲解文意。6宗璞的作品体现着“大爱”和“担当”,二者有何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4分)答: 参考答案: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以及对人对物的大爱;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创作红豆,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以引导;“文革”中对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给予同情,创作作品表达对“文革”的忧思;感动于师生的爱国行动和滇西战役的辉煌,创作野葫芦引,谱写中国学人抗战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