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961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江南十校”高三学生冲刺联考(二模)语 文 试 题(考试日期:5月23日上午)Word版转换及整理 程道流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6页,第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卷16题,第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2、答非选择题(第卷714题,第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共66分)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人像艺术,和其他几个古老民族比较起来,以目前出土资料来看,是十分逊色的。在西周以前,少数的人像,如半山彩陶罐上的人首器盖,头上长了角,脸上有纹身,下面是蛇身,似乎还介于半人半兽之间。商代铜器

3、中的人面杯、人面器盖、错金铜像,以及西周的玉人,夹杂在多彩多姿的各种动物兽面之中,不仅数量孤单得可怜,在造型上,也十分简陋粗略,比例极小,实在不能和埃及巨大威严的人像雕塑相比。 西奥多鲍伊说:“人像艺术在西方远比东方要蓬勃发展,主要是源于西方对个人的重视。”如果商周铜器上作为图腾的兽面之说可以成立,我们的确发现,至少在西周以前,中国人是以部族的共同符号(图腾)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把“伟大”的概念与个人结合的。人,在死亡以后,统统归回到一个共同的图腾符号上去,是巨大的龙或凤的种族,强调的只是龙的符号,而不是某一个个人。 一直到相当晚近的时代,中国人并不喜欢替自己立像,立像留影仿佛是人死后的事,这

4、自然和中国俑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俑”的起源目前还有争论,有人认为殷商安阳墓中出土的玉石带枷人雕,一男一女,即是人俑的起源。但是,一般数据仍以春秋战国前后为中国“俑”的重要发展时期。史记秦本纪记录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活人陪葬的事:“穆父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日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这件事,诗经黄鸟之中也有反映,表示了春秋时代一般人对这种活人陪葬的反感。这可以说明,文化水平较高于秦的其他中原国家,在春秋时代,恐怕已经普遍以俑来代替活人陪葬了。这个俑的历史构成了中国人像艺术的主流,一直到宋,改木雕、陶塑、金属为纸扎人像,才结束了俑与人像艺术密切的

5、关系。 从这一线索思考可知: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是俑,俑是活人陪葬的代替品,活人陪葬在早期大部分是俘虏和地位低卑的奴隶,所以,中国早期的人像艺术,和其他几个民族不同,并不具备“崇拜”或“纪念性”的意义。除了秦始皇墓出土的秦战士俑比较高大外(通常是180厘米左右),中国大部分以俑为性质的人像雕塑都十分小,只是代替活人的符号。 除了俑以外,春秋以后,中国人像艺术逐渐在器物上代替了商周的兽面,成为新的纹饰;但是,这些人像,仍是“人群”,而不是英雄式的个人。我们在春秋时代的许多镶嵌的铜器表面,看到狩猎、采桑、宴乐、农耕、征战各种生活的主题被表现出来。人,脱离了以兽为符号的图腾时代。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

6、、生活的尊严,脱离了对自然的神秘的恐惧,完成了西周以来便努力建立的理性的人文精神。但是,这里的人,绝不同于埃及至尊的王,不同于希腊完美的神和城邦贵族,也不同于印度神秘的巫神,中国最早出现的人,的确是“人群”,是延续了远古的部族共存的观念的“人群”。这里面并不强调个人的英雄式的威严和奇迹似的能力,而更看重的是现实生活中最平凡的共同活动的每一个人,采桑、狩猎、征战都是部族的共同生存经验。 扬弃了兽的图腾,中国人并没有放弃部族共存的观念,只是把它更理想化、现实化了。落实在最普通不过的生活百态上,肯定了现世中的人。对自然没有畏惧,对神没有向往,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中国人

7、。这种乐观、朴素而现世的美学,在春秋萌芽,体现在最早的人像艺术上。经过战国前后各种地方色彩的激荡,在理性与感性、纪律与浪漫各个极端中摆荡,到了汉代,完成了一种庶民文化的典型。不同于埃及,不同于希腊,不同于印度,是现世而朴素的,是平凡而广泛的,成为中国以后文化符号最重要的基础。 (选自蒋勋美的沉思,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的“人像艺术”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从出土的西周和西周以前的人兽形面夹杂的器物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像艺术比起其他民族,还是显得十分落后。 B以木雕、陶塑、金属、纸张为材料制作的俑,构成了中国人像艺术的主流,直到宋朝才结束它与人像艺术的密切关系。 C春

8、秋以后,延续了远古的部族共存的观念的“人群”形象,逐渐在器物上代替了商周的牌面,成为主要的人像艺术。 D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体现了“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乐观、朴素而现世的美学特征。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段通过西周和西周以前具有代表性的少数人像器物的举例,从数量和造型角度比较介绍了中国古代人像艺术与其他古老民族的差距。 B段先用引用论证:,说明西方人像艺术能繁盛的主要原因是重视个人,再谈及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以部族的图腾作为崇拜对象。C段引出话题“俑”,结合史料,论证了中国俑起源于殷商,发展于春秋战国前后,转型于宋,概括了俑的特

9、征及与人像艺术的关系。D段介绍中国人像艺术出现的最早的“人”是“人群”,在发展过程中,部族共存的观念未被放弃,为民族以后文化符号奠定了基础。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不喜欢为自己立像,是因为觉得立像仿佛是人死后的事。这和中国俑的历史有密切关系。B作为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的“俑”,本身不具有“崇拜”或“纪念性”的意义,但却是文明进步和艺术发展的必然。C各种生活的主题被镶嵌在铜器表面表现出来,人兽符号的分离,表明这一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理性人文精神的建立。D中外人像艺术的比较,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并不相同。一个民族,其文化典型的形成,也往往需要

10、一个过程。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睢州汤公,其治绩,吴淞十郡儿童妇女,皆耳熟焉。立朝之节,同时士大夫多知之。惟受特知于圣王,而卒困于佥壬,其致愆之由,相构之迹,虽门人子弟,或不能详也。公巡抚江苏时,执政明珠有家隶,言事多效,公卿震慑,所至大府常郊迎。过苏,畏公威声,弗敢谒。自监司以下,朝夕候其门。公闻使召之,将命者用故事以客礼请。从骑数十至辕门,顾谓左右,曰:“主人出迎何迟也?”久之,入至阶下,见公南面坐。公曰:“汝主与吾同朝,闻汝来,以酒饮犒汝。”命门卒为主人。其人惭沮,即日去苏。归诉之,谋致难于公。而公声绩甚焯,上方向公,念公在外无从得事端。会东官出阁读书,乃为上言,汤

11、某以理学为时所崇,辅教太子,非某不称。上然之,遂以詹事征。公之内召也,比郡士民,争以农器什物塞水陆,道不可行。公示谕:“吾在外不能为父老德,往者屡请核减浮粮,并为延议阻,夸入见天子,且面陈之。”余相国国柱者,执政私人也,得此以告曰:“曩议皆上所可也,善则归君,过则归己。而市于众以为名,使上知此,立蹶矣。”比公至,语已上闻,而公未之知。进讲东宫,首大学)“财聚民散”数则。毕讲,东宫入侍。上问所肆,具以闻。上曰:“此列国分疆时语也。若海内一统,民散将安之?试询之。”公具陈秦隋土崩状,且言一统而民散,祸更烈于分国时。上闻,犹谅其忠。会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及执政大臣,下内阁九卿廷议,执政惶悚,不

12、知所为。议与同列囚服待罪。王相国熙继至,貌甚暇,徐曰:“市儿妄语,立斩之则事半矣。”执政曰:“上阅奏至再三,亲点次,类嘉与之,奈何君言若是?”王笑曰:“第以吾言入,视何如?”时公为宗伯,最后至,余相国述两议以决于公,公曰:“彼言虽妄,然无死法,大臣不言,故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国柱曰:“此论可上闻乎?公曰:“上见问,固当以此对。”执政入奏,国柱尾其后,而与之语。命下,董汉臣免议。自是上滋不悦公。(节选自方苞汤司空逸事)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二十六年,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愈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

13、术”,以为谤讪,传旨诂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将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未几,疾作,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清史稿汤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方向公 向:偏爱B上问所肄 肄:学习C第以吾言人 第:依次D明珠、国柱愈恚 恚:怨怒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会东官出阁读书,乃为上言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B上然之,遂以詹事征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C公之内召也,比郡士民,争以农器什物塞水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吾孰与徐公美6下列对

14、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汤司空治理有方,这在当时吴淞妇孺皆知。他虽受皇上重视,但最终还是遭人构陷,其中细节,少为人知。B汤司空为人正直,对待明珠家隶,虽亲自以酒招待他,但遵循原则,不显阿谀之态,致使明珠家隶不悦。C汤司空关注民生,也深得百姓厚爱。后来,他辅佐教授太子,用自己的学识见解,让皇帝体会到他的忠心。D汤司空忠心耿耿,有人却诬蔑他诽谤朝廷,而他面对皇上责问,说自己天资愚昧,过错很多,请求严惩。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闻使召之,将命者用故事以客礼请。(3分)译文:(2)比公至,语已上闻,而公未之知。(3分)译文:(3)江南人客

15、都下者,将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4分)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江外除夜唐曹松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注】曹松;晚唐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一生为生计奔波昭:明亮,美好。8曹松作诗,炼字琢句,请从颔联中选出最有表现力的两字,简要分析。(4分) 答:9诗人由春临联想到了什么?诗歌的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莫笑农家腊酒浑, 。 , 。 , 。 ,拄

16、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乙: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 ,未云何龙? (杜牧阿房官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 (庄子(逍遥游)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赛里木湖的一滴泪黄俊生在我眼里,赛里木湖是悲情的湖。虽然,它有惊世骇俗的美,它有处子般的恬静,但是,大西洋暖湿气流在这里回旋起落,凝结成最后一滴眼泪,便注定了它的悲情身世。拨开天山峰巅白絮般的云彩,如同揭开覆盖在赛里木湖脸上的轻纱,赛里木湖盈盈眉眼处,凝聚令人欲泣神情。欲泣,不为因雪而白头

17、的沧桑,不为因风而皱眉的凄婉,只为在这里流传的悲情故事和在这里演绎的悲壮历史。清早以塔城出发,经过阿拉山口、艾比湖、怪石峪,到赛里木湖时已是晚上九点。从东面进入景区,沿北岸往西行,准备绕湖一周,从南岸出景区,进果子沟。湖面吹来凛冽的风,倒映点点星光,车灯投射在夜空,划出两道光柱,光柱下,草场、沼泽、灌木、溪流,一闪而过。在如此寂静的夜晚,走在如此寂静的湖岸,走着走着,便走进了远古,走进洪荒旷野眼前出现一个盛开鲜花的美丽草原,一对青年男女策马向天边奔去。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蒙古族青年契妲和雪得克呢?这对热恋情人在草原上放牧,相亲相爱。他们不屈服于草原暴君淫威,以死相抗争,双双殉情。山川为之震颤,天地

18、为之悲怆;地为之崩陷,形成深潭,天为之倾泪,化为洪流,大草原顷刻变成一片瀚海,一对恋人化作湖心形影不离的小岛。那驾着八匹宝驹坐着青铜车,与驭着青赤二龙坐着云香车缓缓而行的,是周穆王与西王母吗?当年,周天子西巡至群玉山,与西王母同游瑶池。临别,西王母深情款款地问:“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天子回答:“比及三年,将复而野。”然而,周天子最终未能履约复来,不是负心,而是他有“和治诸夏,万民平均”重任在肩。西王母倚窗向瑶池抛洒相思泪水的身影,永远地留在李商隐悱型缠绵的诗中:“璃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我明白了,古代瑶池,不是青海湖,不是天山天池它是赛里木湖古时候,

19、赛里木湖就叫天池,是新疆海拔最高的冷水湖。我们的车继续疾驰,雪亮的车灯光柱牵引我的思绪穿越时空隧道,飘向远方。遮想西汉张骞曾几度出使西域,受命游说游牧于赛里木湖一带的乌孙,联手抗击匈奴,我们的脚下,是否就是当年他策马奔驰的地方呢?他是否曾在这里勒马驻足,眺望赛里木湖的美丽,回想策动乌孙无果而难过流泪?策动不成,汉朝转而与乌孙国联姻,远嫁了两位公主细君与解忧。细君公主在乌孙生活了五年,带着强烈的思乡之念香消玉殒;而解忧公主则在乌孙生活了五十年,按照习俗,先后嫁给三代乌孙王,最终在晚年回到汉朝。一个堪称英雄的昂藏汉子未能完成的使命,却由两个弱小女子来承担,其中艰辛无法言说。我想,我们脚下之处,两位

20、公主也一定走过。又一阵湖风刮来,隐隐中,我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如泣如诉:“吾家嫁吾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内为食兮酪为浆。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这不是细君公主在怏怏病中吟唱的那首黄鹄歌吗?倾听这穿云破空而来的忧伤和透出的旷世凄情,天地能不为之悲悯吗!原来,赛里木湖的咸水,不仅是大自然矿化所致,更多的,是融进了多少年、多少代人悲情的泪水。今夜,赛里木湖又多了我的一滴泪。当肆虐了一夜的风终于归于平静时,我们从睡梦中跳了起来,朝着湖边奔去,去迎接赛里木湖第一缕阳光。伫立湖边,我着实呆住了。这就是赛里木湖吗?分明是浩瀚无边的海。说她是湖,却有大海样的蓝,蓝得纯粹

21、、清澈、深厚;说她是海,却又波澜不惊,文静得像待字闺中的女子。湖面冷艳、凄美,这种美来自远古,是天工制作的绝世作品。朝阳从湖心小岛后面冒上来,缠绕山腰间的云变成美艳的绯红,虽是飘逸的,动感的,却又仿佛是静止的,透露着无尽的娇情羞意。刹那间,蔚蓝的湖面涂抹上了金黄色的油彩,因而使这沉寂的湖面、凝固的远山有了生动气韵。虽然寒风依旧刺骨,我却感受着来自心灵的温润,昨晚的悲情犹如天边一缕云烟,随风飘散。沉醉中,耳边飘来一位老人的声音:“你宝石蓝的湖水,广见便教人心神荡漾。”这位老人曾对家乡故土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曾经,老人在赛里木湖边低回吟哦,那浸透泪水的双眸,那深

22、情凝望的目光,一如现在的我。11文章说赛里木湖是悲情湖,请概括与之有关的悲情故事和历史。(6分)答:12本文在构思上也颇为讲究,请简要分析思路特点。(4分)答:13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语句,回答下面问题。(6分)(1)从修辞角度,对下面句子的景物描写迸行赏析。(3分)拨开天山峰巅白絮般的云彩,如同揭开覆盖在赛里木湖脸上的轻纱,赛里木湖盈盈眉眼处,凝聚令人欲泣的神情。答:(2)本文多处引用诗句,请以下面句子为例,分析其效果。(3分)西王母倚窗向瑶池抛洒相思泪水的身影,永远地留在李商隐悱恻缠绵的诗中:“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答:14文章后来,作者自己也是泪

23、浸双眸,说“赛里木湖又多了我的一滴泪”。请探究分析作者落泪的原因。(8分)第卷(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殉情/徇私 空白/空城计 幡然醒悟/翻江倒海B梗概/田埂 拓展/拓荒者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C偌大/诺言 桂冠/冠名权 妄自菲薄/匪夷所思D攻讦/诘难 血泊/梁山泊 揠苗助长/偃旗息鼓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部署 装订 白内障 形销骨立 物阜民丰B防碍 粗犷 舶来品 姗姗来迟 伸张正义C观摩 腹泻 矮半节 腾挪跌宕 谈笑风生D涵养 脉搏 候车室 蛛丝蚂迹 甘拜下风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24、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在此次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总结会上,与会代表们畅所欲言,高谈阔论,共同谋划新一轮文明城市的创建目标。B尽管垃圾分类的措施实施多时,但垃圾站收集的不少垃圾仍是混装的,大量的垃圾积重难返,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C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大数据”这个概念其实早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大家也时常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个话题。D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玲珑剔透,天分很高,但就功课而言,只在中等水平,其中原因主要在于未能做到刻苦勤奋。18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由于微信在传播模式上对大众传播模式有颠覆性的影响,在舆论影响上正

25、成为一只举足轻重的“看不见的手”。微信的传播模式对传统的舆论监管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微信的传播渠道是私密的,但其传播内容又具有公共属性。从其传播范围来看,一条微信的内容可以短时间内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从内容种类看,政治、经济、文化及健康等公共内容无所不包。此外,微信传播的渗透率更高,微信的“朋友囤”是一种熟人之间的“强关系”,彼此之间的信息传播更为容易。对微信舆论监管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应建立起社会公共讨论的社会结构,应提高主流媒体“批判武器,的力量,应完善基于微信的舆恃检测体系。序 号修 改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1)下面是安徽省民生工程的形象标识,

26、请简要阐释图标的内涵。(4分)答:(2)2014年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累计拨付167.5亿元。全省参合人数达到5190万人,各地按财政补助320元、个人筹资70元标准筹资额总额达到187亿元;住院率8.1%;参合农民住院实际补偿比为60.12;增加51组常见病实行按病种付费。请为民生工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写句宣传语,要求简洁明了。(2分)20根据下文,按要求答题。(5分)古琴相传创始于史前传说时代的伏羲氏扣神农氏时期。以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古琴作为一件乐器的形制至汉代已经发展完备,其演奏艺术与风格经历代琴人及文人的创造而不断完善。古琴与中国其他传统独奏器乐艺术,如筝、

27、琵琶、笛、箫等比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相关文献、曲目积累、演奏技巧、乐学、律学、传承方式、斫琴工艺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人文性。 琴、棋、书、画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整体素质的具体显现。琴居四艺之首,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并影响了中国书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境界。在大量琴曲音番中,多方面地反映了人在自然、社会、历史变迁中的种种感受。常见曲目有梅花三弄阳关三叠忆故人等。继承古琴艺术中所包含的儒家传统精神及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境界,将为生活在现代化环境中的人们调整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不断认知体验“天人舍一”哲学观的深刻性和合理性,带来许多新的启示。中国的古琴艺术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上文归纳概括出古

28、琴艺术入选的五条理由(每条不超过10个字)。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哲学家苏格拉底惊叹:“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东西是我并不需要的。”诗人里尔克说:“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015年江南十校高三学生冲刺联考(二模)语文试题答案一、(9分)1D 【解析】 A“其他民族”错,原文是“其他几个古老民族”。B.“以木雕、陶塑、金属、纸张为材料制作的俑”与原文不符。C“

29、主要的”无中生有。2C 【解析】“论证了中国俑起源于殷商”与原文“还有争论”“有人认为”不符。3B 【解析】“艺术发展的必然”于文无据。二、(33分)4C 【解析】第:只管。5C 【解析】A于是;才。 B.用;并且。 C取消句子独立性。D参与;介词,和、跟、同。6B 【解析】汤司空不是亲自以酒招待,而是“命门卒为主人”。7(1)汤公听到这件事,派人召见他,奉命的人依照一般惯例,以待客的礼节邀请他。(“使”“故事”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等到汤公来到京师以后,这话已让皇上听到,但汤公却不知此事。(“比”“闻”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住在京城的江南人,要击鼓为汤斌诉冤,后来知道没有这样

30、的事,才散去。(定语后置“客都下者”1分,“客”1分,“继”1分,句子通顺1分)8“卷”与“吹”,化抽象为具体,腊月被风卷走,春天被角声吹来,表明时间流逝之快速。9由春临联想到了:即便没有鸟儿思念花开,也应有游鱼等待冰释;社舍的安定给生活带来了福祉。表达了诗人对安宁平稳生活的称赞,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10甲: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乙:气吞万里如虎 长桥卧波 其翼若垂天之云 万里悲秋常作客 凌万顷之茫然 哀民生之多艰三、(24分)11蒙古族青年为爱殉情,感天动地,泪化为湖;西王母别周天子,挥泪成湖;张骞及两公主为国安宁,

31、而悲情地经过此地;现代诗人艾青的低回吟哦。(3条即可得满分)12有两条线索,交错并行。一条是外在的游踪,从塔城出发,经过辗转,来到湖岸,伫立湖边;另一条是内在思绪的飞跃,围绕眼泪,以时间为序,从古到今,联想到传说、历史和诗人诗句。(4分)13(1)比喻,写出了云彩的洁白与轻盈;拟人,形象地描绘出赛里木湖的神情风姿。(3分)(2)引用效果:证实此传说的存在与影响;渲染了悲情性;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文化厚度。(3分)14(1)因为自然景观,这里浩瀚、纯粹、清澈、深厚又文静、冷艳、凄美。(2)因为人文色彩,这里有悲情的历史传说、真情的诗文讴歌。(3)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对这片深沉土地的爱,对祖国山河的爱

3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不远千里、不分昼夜,来看湖、赏湖,便是明证。(8分)四、(24分)15B 【解析】Axun,k。ng/k。ng,fan。 Bgeng,tu。,qie C ru。/nu。,guan/guan,fei。 Djie,p。,ya/yan。16A 【解析】B妨碍a C矮半截。 D蛛丝马迹。17D【解祈】A高谈阔论: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贬义词。B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C“谈论”与“津津乐道”重复。 D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可以形容人的聪明伶俐。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18在“在舆论影响”前加“它”。

33、“对”改为“给”。“广泛传播”后逗号改为“;”。“提高”改为“增强”19(1)汉字“民”代表民意、民情、民生,体现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执政为民,致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坚定信念;“飞舞的纽带”体现出办好民生工程将更好建立老百姓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更快地解决民生问题,增进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外形为圆形,圆形代表圆满、满意,预示着所办理的每件民生工程都让广大老百姓非常满意。(两点即可)(2)示例1 农民脱贫致富,合作医疗帮忙。示例2 农民生病不用愁,合作医疗解忧愁。示例3 新农合,手牵手,健康路上一起走。20历史悠久,人文性突出,居四艺之首(影响其他艺术种类),乐曲关注人的内心(感受)

34、,包含传统哲学精神(给人新的启示)。(每个理由1分,共5分)五、(60分)21【解析】参考立意:坚守自我,勿受外物迷惑;人要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参考译文】 睢州汤公,他为政的成绩,吴淞十郡儿童妇女都很了解。他执政期间的节义,那时很多的士大夫都知道。尽管特别受到君王的赏识,但是终究被奸佞小人置于窘困之地。他招致怨恨的原因,结下怨恨的经过,就是他的门人弟子,有的也未必都很清楚。 汤公做江苏巡抚时,当时的执政明珠有家卒,说话办事很有效用,朝中公卿,都为这些家卒震动畏惧,明珠家卒所到之处,总督、巡抚时常出郊迎接。明珠家卒路过苏州时,由于敬畏汤公威严声望,不敢拜见汤公。但是自监司以下的那些官吏,都早晚

35、守候在明珠家卒居住的门口。汤公听到这件事,派人召见他,奉命的人依照一般惯例,以待客的礼节邀谙他。明珠的家卒带领几十个骑马的人来到汤公门外,环顾左右说:“主人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出来迎接?”过了很久,(门开后)进门来到台阶的下面,看见汤公面朝南坐着。汤公说:“你的主人和我同在朝中供事,听说你来了,因此就用酒宴来犒劳你。”汤公命令自己的门卒做待客主人。那人感到羞辱,当天便离开了苏州。回去后向明珠诉说这件事,谋划向汤公发难。但是汤公名声和政绩都很显赫,皇上正思慕汤公,考虑汤公在外地,无从找他的岔子。正逢太子要出阁读书,因此他对皇上说汤公凭借理学为世人推崇,辅佐教授太子,他最合适。皇上认为是这样,因此以詹

36、事的官职诏征汤公。汤公应诏入朝时,邻近各郡县的百姓争相用农器和日常用具阻塞水上、陆路交通,使汤公不能离开。汤公向大家表示:“在京师外边不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什么恩德,以前我多次请他听到这话后,告诉执政说:“过去议定的事都是皇上批准的,假如这些决定好,应归功于君,假如这些决定有过失就归咎于自己,但是汤公却买通百姓,来博取声誉,皇上知道了这件事,汤某会立刻倒台。”等到汤公来到京师以后,这话已让皇上听到,但汤公却不知此事。他到东宫教授太子,首先讲了大学中“财聚民散”等数则。讲解结束,太子来到内宫侍奉皇上。皇上问学了什么。太子把所听到的讲给皇上听。皇上说:“这是列国分地而治时期的话。假如海内统一,百姓离

37、散又能到哪里去呢?你询问一下你的老师。”汤公尽情陈述了秦朝、隋朝土崩瓦解的情形,并且说,国家统一百姓离散,祸害比列国纷争时更为厉害。皇上听了后,还是体谅了他的忠心。恰好灵台郎董汉臣向皇帝上书,批评指责时事和执政大臣,皇上把此事下交内阁各级官员在朝廷上论辩,执政明珠惊恐不安,不知所措。内阁九卿议定明珠当与同僚囚服待罪。相国王熙继来了,面容非常悠闲,他缓缓地说:“这是市井小人的胡言乱语,立刻把他们抓起来斩首,那么这种事也就不再发生了。”执政明珠说:“皇上十分详细地批阅了这个奏折,亲自批复,好像对此颇为嘉奖,怎么你这么说呢?”王相国笑着说:“只管听了我这话上朝看看会怎样?”当时汤公为宗伯,最后来到,

38、余相国叙说两种意见,让汤公评判。汤公说:“董汉臣那些话尽管很狂妄,然而不至于处死。大臣不说,因此小吏才说了。我们这一辈人应当自我反省。”国柱说:“此话可以让皇上听到吗?”汤公说:“皇上询问时,本当用这话应对。”执政明珠进去禀告皇上,国柱跟随其后并和他谈话。皇上传命下来,对董汉臣的上书不在评议。从此,皇上对汤公更为不满了。 (节选自方苞汤司空逸事)汤斌,字孔伯,是河南睢州人。康熙十七年,下诏举行博学鸿儒科的科举考试,汤斌考试取得一等,授官翰林院侍讲,参与编修明史。二十六年,皇上最终赦免了董汉臣的罪。明珠、余国柱对汤斌更加怨恨,摘录他的言论向上禀报皇上,并找出汤斌在苏州发布文告中的话“爱民有心,救民无术”,把这作为对朝廷的诽谤,皇上传旨责问。汤斌只是说自己天资愚昧,过错很多,请求严加惩处。正赶上汤斌带病入朝,人们道听途说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流下眼泪。住在京城的江南人,要击鼓为汤斌诉冤,后来知道没有这样的事,才散去。不久,汤斌疾病发作,死去,终年61岁。 (节选自清史稿汤斌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