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828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白细胞的过程不可逆B. 衰老细胞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等特征C. 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D. 分化和癌变过程中均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具有普遍性、不可逆性等特点。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详解】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A正确;B、衰老细胞内具有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减小,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色素积累等特征,B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确;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2.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B.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

3、生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A正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要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尤其要理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特点。3. 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

4、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A. YRB. YrC. yRD. YY【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学生解答此题需理解好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详解】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会自由组合,这样产生的配子有YR、Yr、yR、yr,D正确,ABC错误。故选D。4. 一个卵原细胞的染色体为AaBb,形成的卵细胞为AB,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是( )A. 三个都是ABB. 一个AB和两个abC. 三个都是abD. 一个ab和两个AB【答案】B【解析】【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

5、胞和第一极体,这两个细胞中的基因具有互补性,根据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基因型也是AB,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基因组成都是ab,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 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推测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各有A. 4种、8种B. 2种、4种C. 2种、6种D. 4种、9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AaAa1AA、2Aa、1aa,后代表现型有2种,基因型有3种;BbBBBB、Bb,后代表现型有1种

6、,基因型有2种。【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单独考虑两对基因的杂交后代的情况,第一对基因是杂合子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第二对基因是杂合子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因此综合考虑两对基因,后代基因型有32=6种,表现型有21=2种,故选C。6. 下面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 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C. 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D. 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同源

7、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详解】同源染色体一般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B正确;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但是有的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是不同的,如X染色体与Y染色体,C正确;由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来源相同,并不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不属于同源染色体,D错误。7.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但也各不相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D. 一个DNA分子中可

8、以含有两个等位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详解】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C正确;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一个DNA分子中不含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D。8. 人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受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关于这种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群中的患者男

9、性多于女性B. 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C. 表现型正常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D. 若母亲患病,其女儿、儿子都患病【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种显性遗传病,该病具有代代相传、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的特点,且男性患者的女儿肯定患病,正常女性的儿子肯定正常。【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病在人群中表现为男性少于女性,A错误;该病为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B正确;表现型正常的人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若母亲患病,但是该母亲携带了正常基因,而丈夫又正常的话,则其女儿、儿子都也可能正常,D错误。9. 如果用32P 、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

10、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 可在外壳中找到35SB. 可在DNA中找到32P 和35SC. 可在外壳中找到32P 和35SD. 可在DNA中找到32P【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根据组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的元素组成可以判断,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和蛋白

11、质,而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噬菌体只将DNA注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并且DNA是进行的半保留复制,因此只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32P,故选D。10. 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母亲为多指(Aa),父亲正常,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是( )A. 50%B. 25%C. 75%D. 10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人类多指畸形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先根据亲本的表现型确定双亲的基因型,再判断后代的情况。【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母亲的基因型为Aa,父亲的基因型为aa,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1,因此他们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1/21/2=1

12、/4(25%),故选B。11. 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这条链碱基的28%,那么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A. 9%B. 18%C. 23%D. 24%【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可得该双链DNA分子中A的含量为50%27%23%;由于双链DNA中一条链上的碱基是整个DNA碱基总数的一半,且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这条链碱基的28%,所以该链碱基A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8%214%,因此另一条链上A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23%14%9%。A

13、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12. 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概率为( )A. 1/4B. 1/8C. 1/16D. 3/16【答案】B【解析】【分析】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详解】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

14、杂交,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1aa;BbBb1BB:2Bb:1bb;据此可知,后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概率为1/21/4=1/8。即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只要把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合理拆分成分离定律即可。13. 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间都有显隐性关系。在果蝇形成的卵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概率是( )A. 1/2B. 1/4C. 1/8D. 1/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四对等位基因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独立遗传,

15、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即精子中含有每个显性基因的概率均为1/2,所以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为1/21/21/21/2=1/16,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4. 在二倍体生物中,右图所示细胞最可能是( )A. 精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 次级精母细胞D. 雌性动物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只有3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DNA,不含同源

16、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故只能为次级精母细胞。【详解】A、精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该细胞含有,A错误;B、初级精母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不含,B错误;C、该细胞只有3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DNA,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故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D、雌性动物体细胞含同源染色体,该细胞不含,D错误。故选C。15. 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历程中,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共同点是()A. 重组DNA片段,研究其效应B. 诱发DNA突变,研究其效应C. 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其各自效应D. 用同位素

17、标记DNA,研究其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答案】C【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的共同点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其各自效应,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8、、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6. 果蝇的体色和翅形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基因A或B纯合时均有致死效应。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黑身长翅果蝇交配,理论上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A. 9:3:3:1B. 6:2:3:1C. 4:2:2:1D. 1:1:1: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形,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基因A和B具有纯合致死效应,所以灰身果蝇的基因型只

19、有Aa,而长翅基因型只有Bb。【详解】由于果蝇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形,所以两只双杂合的黑身长翅果蝇基因型为AaBb它们交配后,其后代基因型有1AABB(致死)、2AaBB(致死)、2AABb(致死)、4AaBb、1AAbb(致死)、2Aabb、1aaBB(致死)、2aaBb、1aabb。因此,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4221。故选C。【点睛】本题以生物遗传中的显性遗传因子纯合致死为题材,实质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合基本定律进行解答。17. 下列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 相同环境下,基

20、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表现型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结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不同,据此分析。【详解】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A正确;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B正确;C.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C正确;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由于环境不同而不同,D错误。18. 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基因),某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妻子的基因型为( )A. XBXbB. X

21、BXBC. XbXbD. XBXb或XBXB【答案】A【解析】【分析】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基因)色觉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XBY,男子色盲的基因型为XbY,女子色觉正常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女子色盲的基因型为XbXb。【详解】A、某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其基因型为XbY,男孩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故妻子的基因型应为XBXb,A正确;B、色盲的儿子的Xb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其母亲基因型不可能为XBXB,B错误;C、基因型为XbXb表现为色盲,与题干不符合,C错误;D、据题干分析,色盲的儿子的Xb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其母亲基因型不可能为XBXB,D错误

22、。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伴X遗传的特点:男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子为XX,男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女子的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19. 某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20%,则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A. 20%B. 30%C. 40%D. 50%【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双链DNA分子中,A=20%,所以C=50%-20%=30%故选B【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名师点睛】双链DNA分子中,遵循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C=T+G=50%20. 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

23、3次,在F3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 1/8B. 7/8C. 7/6D. 9/16【答案】B【解析】【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详解】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为(1/2)n,纯合体的比例是1-(1/2)n。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其基因型为Aa,逐代自交3次,所以在F3中纯合体比例为1-(1/2)3=7/8,B正确。故选B。21. 通过实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和揭示出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分别是A. 孟德尔、摩尔根B. 萨顿、沃森和克里克C.

24、萨顿、艾弗里D. 摩尔根、沃森和克里克【答案】D【解析】摩尔根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沃森和克里克采用物理构建模型的方法得出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所以D选项正确。22. 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

25、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正确;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属于构建物理模型,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均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正确。故选

26、C。23.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合成子代噬菌体DNA分子和蛋白质所需的原料( )A. 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B. 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D.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酶、能量和核糖体等均由细菌提供)组装释放,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相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模板)来自噬菌体,合成噬菌体核酸的原料脱氧核苷酸与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均

27、由细菌提供。故选D。24. 一个被15N标记的、含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60%B. 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C. 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1200个GD. 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含14N的单链占1/8【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1)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2)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中含原链的DNA分子有2个。(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

28、A分子中A=T,一条链中T+A占40%,则整个DNA分子中T+A占40%,所以DNA分子中A=T=500240%2=200个,则鸟嘌呤G=500-200=300个,复制3次需G的数量=(23-1)300=2100个,第3次复制需G的数量=22300=1200个。【详解】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一条链的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中T+A占另一条链也为40,A错误;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40,则T+A也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0,A=T=20,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500220=200个,B错误;据B中分析可知,G=C=30%,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5

29、00230%22=1200个G,C正确;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单链共16条,其中含14N的单链有14条,占总数的7/8,D错误。故选C。25. 某一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A碱基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200,则该DNA复制了()A. 4次B. 5次C. 6次D. 7次【答案】B【解析】【分析】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

30、苷酸数目为2n-1m个。【详解】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A碱基6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含有鸟嘌呤(G)碱基的数目是800-600=200个。设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了N次,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200,则(2N-1)200=6200个,解得N=5。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掌握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26. 某双链DNA分子有1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60个。如果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A. 60个B. 80个C. 120个D.

31、 180个【答案】C【解析】【分析】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m代表一个DNA分子中某脱氧核苷酸的数目):(1)第n次复制时需某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2)n次复制共需某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m(2n-1)。【详解】已知1个DNA分子区段具有100个碱基对,即200个碱基,其中含有60个腺嘌呤(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60个,则该DNA分子区段含有4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如果该DNA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22-1)40=120个。故选C。27.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RNA病毒,可以通过荧光PCR技术快

32、速检测,该方法首先要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转换成DNA,图中表示该过程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表示DNA复制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RNA复制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据此答题。【详解】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核酸有且只有RNA,要将其转换成DNA,需要通过逆转录过程,即图中过程,D正确。故选D。28. 下列关于基因和基因表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基因的结构都可能发生变化B. 反密码子是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C. 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的多个核糖体,每个都能同时合成多条肽链D.

33、 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基因的表达和生物的性状也可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1、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2、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

34、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变化,A正确;B、反密码子是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B正确;C、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的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合成一条肽链,C错误;D、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生物的性状也可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C。29. 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实验证据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B. RNA病毒的逆转录过程需要其线粒体提供ATPC.

35、 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解旋酶等多种酶参与D. 逆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A、上述实验证据没有推翻传统的中心法则,而是对传统的中心法则进行补充和完善,A错误;B、RNA病毒无细胞结构,其逆转录过程需要宿主细胞中的线粒体提供ATP,B错误;C、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DNA聚合酶等多种酶参与,以RNA为模板故不需要解旋酶的参与,C错误;D、逆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D。30. 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们的工作

36、、生活和学习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易于发生变异。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毒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C、H、O、N、PB. 该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细胞tRNA中的密码子能指导病毒蛋白质的合成C. 该病毒的遗传信息是通过碱基的排列顺序来体现的D. 该病毒易于发生变异与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都含有的结构为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详解】A、因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C、H、O、N、P,A正确;B、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

37、的碱基,tRNA中没有密码子,B错误;C、该病毒遗传信息是通过R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来体现的,C正确;D、因RNA是单链结构,所以容易发生变异,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31. 图1表示某动物(AABb)体内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图1中CD段变化,发生的时期分别是_、_。(2)根据图2中的,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该动物的性别。(3)减数分裂的最大特点是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图2中的_(填数字),该细胞中含_对同源染色体。【答案】 (1).

38、有丝分裂后期 (2).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3). 不能 (4). (5). 0【解析】【分析】分析图1:AB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1)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别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

39、分裂后期。(2)图2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据此不能判断该生物的性别。(3)减数分裂的最大特点是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图2中的,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32. 下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1

40、)步骤甲解离的目的是_。(2)步骤丙染色处理的时间不能太长,防止_。(3)在步骤丁的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然后用手指按压。(4)显微观察发现处于间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原因是_。(5)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答案】 (1). 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2). 染色过度(整个细胞都染上颜色) (3). 再加盖一片载玻片 (4). 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 (5). 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解析】【分析】图示表示“

41、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其中步骤甲表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步骤乙表示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步骤丙表示染色;步骤丁表示制片过程。【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步骤甲称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便于观察。(2)步骤丙为染色,常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为防止染色过度(整个细胞都染上颜色),染色时间不能过长。(3)步骤丁为制片,该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再加盖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4)由于有丝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以上,所以观察时大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

42、裂间期。(5)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可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进而得出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点睛】本题结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图,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该实验的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及相关操作的目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解答即可。33. 如图表示孟德尔利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豌豆的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两对相对性状中,隐性性状分别是绿色和_。(2)F2的四种表现型中,与亲本不同的表现型有_种。单独分析黄色与绿色这一对相对性状,F2中黄色与绿色之比约为_。

43、(3)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假设豌豆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则F1(YyRr)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样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YR、yR、_、yr,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为1:1:1:1。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4)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 (1). 皱粒 (2). 2 (3). 31 (4). Yr (5). 非等位基因【解析】【分析】孟德尔用纯种

44、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详解】(1)根据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可知子代中圆粒:皱粒=3:1,故皱粒为隐性性状。(2)F2中四种不同表现型的出现说明不同对的性状之间发生了重新组合,四种表现类型中有两种是亲本类型,即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另两种是重组类型,即黄色皱形和绿色圆形。F2中黄色与绿色之比约为(315+101):(108+32)=416:1403:1。(3)F1 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 YR、Yr、 yR、yr。(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45、: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34. 如图为某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某阶段示意图(可能会用到的密码子信息:CCA脯氨酸,GGU甘氨酸),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为_过程,该过程是指_。(2)反密码子位于图中的结构 上,氨基酸A的名称是_。(3)图示过程与DNA复制过程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的不同之处为_。(4)通过图中相关信息可知,在真核生物中密码子UG

46、G对应的氨基酸为_。【答案】 (1). 翻译 (2). 以mRNA为模板,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3). 甘氨酸 (4). 前者A与U互补配对;后者A与T互补配对 (5). 色氨酸【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原核细胞中的翻译过程,其中表示mRNA,表示tRNA。【详解】(1)图示为翻译过程,该过程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反密码子位于图中的tRNA上,氨基酸A是最左侧的tRNA携带的氨基酸,密码子是GGU,其名称是甘氨酸。(3)因为DNA特有的碱基是T不含U,RNA特有的碱基是U不含T,故图示过程与DNA复制过程发生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的不同之处为前者A与U互补配对;后者A与T互补配对。(4)通过图中相关信息可知,在真核生物中密码子UGG对应的氨基酸为色氨酸,作出此推论的理论依据是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点睛】关于翻译的过程可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反密码子的读取顺序应从与氨基酸结合的一侧开始读取。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注意总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