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三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普通班)(理科)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2关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在F2代重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ABCD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剪取根尖约0.51cm,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进行低温诱导B固定后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进行冲洗C使用碱性染料甲基绿进行染色,以观
2、察细胞中的染色体D经过处理后的根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4夏季时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的净初级生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B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5根据遗传学原理,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明显缩短育种时间的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6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水平这是因为在这
3、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7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C火山爆发D臭氧层被破坏8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
4、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B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一定为单倍体植株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D体细胞中含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11科学家将豌豆染色体片段导人玉米细胞,培育出具有豌豆优良性状而染色体数目不变的玉米新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品种玉米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B新
5、品种玉米表现出的豌豆性状一定是单基因控制的性状C新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仍然都具有豌豆优良性状D新品种玉米能表现出玉米和豌豆的所有性状12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1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
6、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14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中都有核糖体和DNAB线粒体、染色体、质粒中都含有脱氧核糖C受体、限制酶、抗体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动物的部分单层膜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沿海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16如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属于DNA双螺旋结构特点的是()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B磷酸和核糖排列在外侧C内侧的碱基随
7、机配对D碱基对通过肽键连接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1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B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不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癌变的细胞不受基因控制,细胞周期变短1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可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
8、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过程来减少大气中的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Aa、bBc、dCb、cDb、d20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如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21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B散热增
9、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22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表示一个腺嘌呤B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C其结构简式为ATPPD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23如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把它切成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图中a:纤毛;b:细胞核;c:根部)()ABCD24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ADNA的自我复制B自身蛋白质的合成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D是否出现星状射线25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
10、B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26如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过程一定伴随O2的释放,D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BA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B过程中CO2的还原CA过程产生的ATP远多于C过程产生的ATPD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移到ATP中27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28如图表
11、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2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状分离比为1:130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A氮B氢C氧D碳31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中双层膜的核膜可以和单层膜的内质网膜直接相连B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
12、启动蛋白质的翻译D细胞周期中核膜解体于分裂前期,重建于分裂末期32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的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A5%B7%C24%D38%33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的结构单元都是葡萄糖B大米、面粉等植物性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纤维素C苹果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蔗糖和麦芽糖等多糖D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34如图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A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B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13、A神经递质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D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35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零的生根数量下列a、b、c的比较正确的是()Aa大于b、b大于cBa小于b,b小于cCa与b均小于cDb与c均小于a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如图曲线分析,可以判断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植物有机物的量减少B假设图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C如图是用目镜10、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象,若将物镜换为40
14、后在观察,视野中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D据图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37果蝇中M表现型和N表现型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一只M表现型的雌蝇和一只M表现型的雄蝇生出了N表现型的果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表现是显性遗传B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都为雄性,就可说明M表现是伴X显性遗传C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有雌性,就可说明N表现是伴X隐性遗传D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有雌性,就可说明M表现不是伴X显性遗传38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
15、细胞外液39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B图乙中 和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D图甲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40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B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C要想验证促性腺激素对鸟类繁殖活动的影响,需要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16、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二、综合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41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2)该生态系统中鹰占个营养级食虫昆虫和蛙之间的关系是(3)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开始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主要以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沿流动,能量的载体是(5)这
17、个生态系统中动物(填有、无)分层现象42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的向光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回答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3)和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和组的目的是排除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4)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
18、本质是43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填细胞名称)(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4)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44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
19、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1)若过程的F1自交3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2)过程,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约有株(3)过程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技术(4)过程“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三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普通班)(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取正常小
20、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分析】理解激素的生理功能和激素调节机制【解答】解:A、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使得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故A错误B、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故B正确C、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而含量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故C错误D、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活动和中枢
21、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的调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关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在F2代重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ABCD【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YYRR)纯种绿色皱粒(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2中: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据此答题【解答】解:F2代中黄色皱粒(1YYrr、2Yyrr)和绿色圆粒(1yyRR、2yyRr)属于重组类型,因此F2代中
22、性状重组型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故选:D【点评】本题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为背景,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分析出F2代重组类型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剪取根尖约0.51cm,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进行低温诱导B固定后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进行冲洗C使用碱性染料甲基绿进行染色,以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D经过处理后的根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分析】一、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
23、),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1、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
24、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解答】解:A、剪取根尖23mm,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进行低温诱导,A错误;B、固定后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溶液进行冲洗,B错误;C、使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以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C错误;D、经过处理后的根尖只有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查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
25、理、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4夏季时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的净初级生产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B若该池塘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C段净初级生产量大于0,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点净初级生产量等于0,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D段净初级生产量小于0,表示光合作用小于
26、呼吸作用【解答】解:A、从曲线可以看出,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光照强度下降导致光合作用速度下降造成的,A正确;B、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即为净初级生产量若一个生态系统较长时间处于C点(净初级生产量为0)所示状态,由于还有其他生物的呼吸消耗,因此该系统不能处于稳定状态,B错误;C、由于A处的净初级生产量最大,所以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C正确;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即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
27、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根据遗传学原理,下列育种方法中,能明显缩短育种时间的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多倍体育种D单倍体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
28、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分析】“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解
29、答】解:A、种群数量为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因此种群数量不会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种群数量为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此时捕捞能使种群较快恢复到K值,维持可持续生产,B正确;C、种群数量最大值时K值,而不是,C错误;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为K值,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要求考生识记“S”型曲线形成的原因,理解和掌握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解释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水平的原因7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呼吸作用B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C火山爆发D臭氧
30、层被破坏【分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和木材的大量燃烧;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降低CO2排放,另一方面是植物造林,增加植被面积【解答】解:A、人的呼吸作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微乎其微,A错误;B、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和木材的大量燃烧,B正确;C、全球每年火山爆发次数和规模有限,不是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C错误;D、臭氧层被破坏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效应的成因,意在强化学生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理解与运用8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
31、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分析】由题意可知,三种蝌蚪有共同的食物和生活空间,所以种间关系应是竞争,某一种生物的增长曲线不可能为J型,随水螈数量的增多,锄足蟾蝌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可推知水螈更爱捕食它;由于锄足蟾蝌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从而改变三种蝌蚪的相互关系,使雨蛙蝌蚪的数量大大上升【解答】解:A、无水螈的池塘中,最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足,近似呈J型增长,但由
32、于蝌蚪间的竞争关系,最终仍然呈S型增长,故A错误;B、三种蝌蚪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可构成竞争关系,故B正确;C、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水螈更喜食它,故C正确;D、由于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结果,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生物与环境之生物之间的关系为命题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群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做题技巧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
33、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分析】生态系统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根据各个功能的特点解题【解答】解: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生产者的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A错误;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C、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讲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但是也有些能量人不可以直接利用,只有通过食物链来利用,这样可能导致营养级变多,很多时候营养级多,人可利用的能量反而会变多比如人不能吃草,所以不能利用其能量,但可以养牛,牛可以为人提供能量,C错误
34、;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可通过内部的信息流调节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B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一定为单倍体植株C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D体细胞中含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1、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
35、的生物个体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雄蜂也是单倍体,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是单倍体2、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二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属于二倍体3、凡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均称为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解答】解:A、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是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的一半,不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如小麦(六倍体)生殖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A错误;B、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其体
36、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所以一定为单倍体植株,B正确;C、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一定是二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为二倍体,C错误;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单倍体,如无籽西瓜含三组染色体,是三倍体,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单倍体生物是指未经受精作用,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生物如果亲代是多倍体生物,则单倍体生物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仅当亲代是二倍体生物时,单倍体生物是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11科学家将豌豆染色体片段导人玉米细胞,培育出具有豌豆优良性状而染色体数目不变的玉米新品种下列有关
37、叙述正确的是()A新品种玉米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B新品种玉米表现出的豌豆性状一定是单基因控制的性状C新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仍然都具有豌豆优良性状D新品种玉米能表现出玉米和豌豆的所有性状【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某染色体上加入了豌豆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部分的增添由于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因此新品种玉米表现出的豌豆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此时该玉米可认为是杂合子,而杂合子在不断自交过程中会发生性状分离【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玉米的某染色体上加入了豌豆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染色体部分的增添,故A正确;B、导入的
38、染色体片段上有多个基因,所以新品种玉米表现出的豌豆性状是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故B错误;C、该玉米自交后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不一定具有豌豆优良性状,故C错误;D、该玉米只是将豌豆染色体片段导入,并不能表现豌豆所有性状,并且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2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
39、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因素(2)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解答】解: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增加或降低,A正确;B、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越小,说明环境条件越恶劣,故群落演替越慢,B正确;C、由于次生演替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因此初生演替需要的时间长,次生演替需要的时间短,C正确
40、;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有竞争现象,加快群落的演替,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竞争属于群落演替的内部因素,也是群落演替的动力13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分析】疟原虫与人和按蚊都是寄生关系,疟原虫与按蚊不是共生的,如果是共生的话,疟原虫没了按蚊会不能
41、生存,按蚊没了疟原虫也无法生存,但是事实很显然不是这样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是生产者按蚊幼虫(孑孓)能以藻类和细菌为食,鱼类能以孑孓为食,都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解答】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A正确;B、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寄生关系,B错误;C、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C正确;D、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生存空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
42、一定的竞争关系,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疟原虫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为背景,考查群落内的种间关系,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14下列关于生物体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中都有核糖体和DNAB线粒体、染色体、质粒中都含有脱氧核糖C受体、限制酶、抗体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动物的部分单层膜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
43、粒体提供能量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解答】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B、线粒体中含有DN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中
44、含有DNA,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它们都含有脱氧核糖,B正确;C、受体、限制酶、抗体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正确;D、动物的部分单层膜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沿海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定义:单位
45、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解答】解:我国城市人口流动较大,由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使得人口密度显著增长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考查学生识记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6如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属于DNA双螺旋结构特点的是()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B磷酸和核糖排列在外侧C内侧的碱基随机配对D碱基对通过肽键连接【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6、(AT、CG)【解答】解:A、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形成的,A正确;B、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B错误;C、内侧的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D、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47、分析】人体内环摬也就是细胞内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的【解答】解:A、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成份,属于细胞内液的成份,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D、淋巴中含有淋巴细胞,故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48、淋巴、血浆等,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理解1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B衰老细胞中染色质收缩不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癌变的细胞不受基因控制,细胞周期变短【分析】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要发生脱分化与再分化;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解答】解:A、花药离体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要发生脱分
49、化与再分化,会发生细胞分裂和分化,故A正确;B、衰老细胞中由于染色质收缩,DNA的解旋不能正常进行,所以其DNA的复制和转录会受到影响,故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故C错误;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所以癌变的细胞受基因控制,由于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变短,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可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50、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过程来减少大气中的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Aa、bBc、dCb、cDb、d【分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形式传递,a错误;b、过程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呼吸作用,b正确;c、为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过程为绿色植物的光
51、合作用,由生产者完成,过程即光合作用增强后,能减少大气中CO2,c错误;d、过程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要减少该过程,需要人们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的能源才行,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如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判断能力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
52、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运输就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解答】解:析图:甲云母片插入胚芽鞘顶部中央,虽有右侧光照,但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故尖端的生长素分布还是均匀的,甲直立生长;乙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下部,给予左侧光照,虽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但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乙不生长,不弯曲;丙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右侧,均匀光照,右侧的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而左侧的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丙向右弯曲生长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生长素的发
53、现过程的考查,结合题图梳理植物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是解题的正确方法21一个正常人从35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机体发生的变化是()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散热;(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一个正常人从35
54、的环境进入一室温只有18的空调房间时,由于环境温度下降,体内外温差大,皮肤散热增加,机体调节体温平衡,产热也会增加使散热和产热平衡,体温维持稳定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体温调节的机理,识记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表示一个腺嘌呤B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C其结构简式为ATPPD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分析】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很少
55、,但其与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很快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水解,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据此答题【解答】解:A、“A”表示腺嘌呤核苷,A错误;B、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C错误;D、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及特点,要求考生识记ATP的组成元素、结构简式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3如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把它切成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图中a:纤毛;b:细胞核;c:
56、根部)()ABCD【分析】本题是对细胞核功能的考查,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解答】解:喇叭虫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的,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中,含有细胞核,因此能再生成喇叭虫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核的功能,对细胞核功能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24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ADNA的自我复制B自身蛋白质的合成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D是否出现星状射线【分析】植物细胞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是赤道板部位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是细胞从
57、中部凹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解答】解: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动物细胞在间期中心体倍增,在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在前期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细胞质分裂成两部分的方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58、分析问题的能力25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B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形态学下端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分析】1产生: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2、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解答】解:A、生长素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A正确;B、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B正确;C、生长素的
59、运输方向为极性运输,但是在尖端位置也能进行横向运输,C错误;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6如图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过程一定伴随O2的释放,D过程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BA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B过程中CO2的还原CA过程产生的ATP远多于C过程产生的ATPD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全部转移到ATP中【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是光反应,B是暗反应,C是细胞呼吸,
60、D是ATP的利用A过程(光反应):(1)水的光解2H2O4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B过程(暗反应):(1)CO2固定CO2+C52C3 (2)C3的还原2C3(CH2O)+C5C过程(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解答】解:A、A是光反应,产物有氧气、ATP和H等,D是ATP的利用,不需要O2的直接参与,A正确;B、A是光反应,产物有氧气、ATP和H等,其中ATP和H可以参与B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正确;C、A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全部被用来进行暗反应合成有机物,C是细胞呼吸只是光合作用中的有机物中的一部分,且呼吸作用过
61、程中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故A过程产生的ATP远多于C过程产生的ATP,C正确;D、呼吸作用C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以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及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7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分析】如果人体组
62、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就不能使胰岛素发挥作用,机体会表现出缺乏胰岛素的症状【解答】解:胰岛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代谢过程对糖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异生,使血糖降低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胰岛素就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故而使血糖水平不能降低,使血糖水平过高故选:A【点评】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要将其与胰高血糖素相区别28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
63、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解答】解:A、过程2、6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B正确;C、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中中,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淋巴细胞也存在于血浆中,C正确;D、红细胞中的O2浓度比血浆高,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64、,考查内环境的组成,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丙和丁所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其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个成分的关系,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状分离比为1:1【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子二代岀现性状分离,这是实验现象,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65、,属于提出问题阶段,A错误;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这是实验结果,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属于提出问题阶段,A错误;C、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D、测交后代比为1:1,是检测F1基因型的,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0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A氮B氢C氧D碳【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有:C、H、O、N、P、
66、S;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有:C、H、O、N,其中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据此答题【解答】解:A、氮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但不是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A错误;B、氢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但不是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B错误;C、氧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之一,但不是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C错误;D、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C,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明确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67、31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中双层膜的核膜可以和单层膜的内质网膜直接相连B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D细胞周期中核膜解体于分裂前期,重建于分裂末期【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3、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
68、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真核细胞的核膜具有双层膜,内质网外连细胞膜,内连细胞核,而内质网属于单层膜,A正确;B、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分子不能从细胞核出来,B错误;C、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这使得原核生物在转录完
69、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C正确;D、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末期:核膜、核仁重建,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32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的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A5%B7%C24%D38%【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
70、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解答】解:已知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则C=G=38%,A=T=50%38%=12%又已知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则这条链中的T占该链的碱基总数的10%,即T1=1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T2=14%,所以另一条链中的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14%2=7%故
71、选:B【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重点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要求学生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计算,同时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注意题干信息是“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而不是“一条链中的T占该链全部碱基总数的5%”33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的结构单元都是葡萄糖B大米、面粉等植物性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纤维素C苹果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蔗糖和麦芽糖等多糖D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
72、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而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是动物细胞共有的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解答】解:A、糖类中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而二糖中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的,乳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的,A错误;B、大米、面粉等植物性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B错误;C、蔗糖和麦芽糖属于二糖,C错误;D、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D正确故
73、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糖类的分类、分布、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要识记糖类的种类,并能区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以及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糖,要求考生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便于记忆34如图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A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B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D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分析】1、据图分析,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细胞表示的受体,进而传递信息2、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3、甲状腺激素的调
74、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解答】解:A、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但不能产生抗体,A错误;B、传入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中间神经元表面的受体,使之兴奋或者抑制,B错误;C、下丘脑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合成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D、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模型图,综合考查免疫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
75、结合图解作出准确的判断35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零的生根数量下列a、b、c的比较正确的是()Aa大于b、b大于cBa小于b,b小于cCa与b均小于cDb与c均小于a【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4是对照组,3组生根数少于4组,所以3组起抑制作用,浓度最大,1和2都起促进作用,但无法判断两者间的大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
76、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如图曲线分析,可以判断经过一昼夜,玻璃罩内的植物有机物的量减少B假设图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C如图是用目镜10、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象,若将物镜换为40后在观察,视野中可看到2个完整的细胞D据图可以判断此状态下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分析】分析甲图:玻璃罩内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就是有机物的积累量分析乙图:生物数量越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在一段时间内,
77、由食物链可知: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丙丁甲乙中,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分析丙图:丁图是用目镜10、物镜10组合下看到的细胞图象,共观察到8个细胞分析丁图:丙图细胞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出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解答】解:A、图甲曲线中看出,I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浓度,表明该二氧化碳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因此经过一昼夜该装置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会增加,A错误;B、假设图乙中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丁的数量减少,B错误;C、显微镜
78、放大的是物体的长或宽,视野中只有一排细胞,若将物镜换为40后,放大倍数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4倍,因此重新观察图丁视野可看到84=2个完整的细胞,C正确;D、丙图若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A处溶液浓度大于B处溶液浓度,若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则A处溶液浓度小于B处溶液浓度,也可能正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光合作用、食物链、显微镜的使用、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观察37果蝇中M表现型和N表现型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一只M表现型的雌蝇和一只M表现型的雄蝇生出了N
79、表现型的果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表现是显性遗传B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都为雄性,就可说明M表现是伴X显性遗传C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有雌性,就可说明N表现是伴X隐性遗传D若生出的N表现的果蝇有雌性,就可说明M表现不是伴X显性遗传【分析】根据“一只M表现型的雌蝇和一只M表现型的雄蝇生出了N表现型的果蝇”可知,M表现型对N表现型为显性如果一只M表现型的雌蝇和一只M表现型的雄蝇生出的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一只M表现型的雌蝇和一只M表现型的雄蝇生出的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答】解:A、根据“一只M表现型的雌蝇和一只
80、M表现型的雄蝇生出了N表现型的果蝇”可知,M表现型对N表现型为显性,A正确;B、若是伴性遗传,那么假设雌蝇的基因类型为XMXN,那么雄蝇的基因类型为XMY,后代中N表现型的果蝇都为雄性XNY,那么说明M表现是伴X显性遗传,B正确;CD、若生出的N表现型的果蝇为雌性,那么可以说明N表现型为常染色体隐性,而不是伴性遗传,C错误;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显隐性性状的判断和伴性遗传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掌握伴X显性遗传和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
81、出正确的结论38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是血浆、是组
82、织液、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9如图是某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B图乙中 和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基因突变产生的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D图甲
83、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分析】分析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特点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解答】解:A、图甲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的形态不同),2和3是一对同源染色体,1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6和7是一对同源染色体,5和8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中和为姐妹染色单体,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可能会含有等位基因,若上某位点有基因A,则上相应位点的基因可能是a,B错误;C、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分别为2、4、4;C正确;D、图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84、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图乙中有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0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B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C要想验证促性腺激素对鸟类繁殖活动的影响,需要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
85、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分析】1、生长素的功能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2、甲状腺激素:(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成人患甲状腺肿大,幼年个体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患甲亢(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解答】解:A、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小麦收获的是种子,因此小麦传粉受
86、影响后,麦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能避免小麦减产,A错误;B、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B正确;C、要想验证促性腺激素对鸟类繁殖活动的影响,需要用去除垂体的鸟作为实验动物,C错误;D、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明确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蔬果类果实的发育;识记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作用及分泌腺,能运所学的
87、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综合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41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该生态系统中鹰占4个营养级食虫昆虫和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生产者开始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2105KJ(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能量的载体是物质(5)这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有(填有、无)分层现
88、象【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功能的相关内容解答该题一是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二是知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三要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解答】解:(1)该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和阳光、水、空气等非生物部分(2)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占的营养剂及消费者级数不一定相同,如猫头鹰可占三、四、五、六四个营养级,食虫昆虫和蛙在同一条食物链中是捕食关系,另外食虫昆虫和蛙都以植食昆虫为食物,是竞争关系(3)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
89、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按最短食物链来计算,即草鼠鹰,故为210710%10%=2105kJ(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沿食物链流动(5)生态系统中动物有的生活在地面上,有的生活在树上,有分层现象故答案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4 捕食和竞争(3)生产者 2105KJ(4)二氧化碳 食物链 物质(5)有【点评】本题考查了食物链中的结构及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综合性强搞清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如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关系等是
90、解答本题的关键42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的向光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回答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胚芽鞘尖端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促进生长(3)和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少(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和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4)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
91、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分析】据图分析: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促进其生长是作为对照试验,其中无尖端作为空白对照,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于尖端有关而与琼脂块无关【解答】解:(1)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再极性运输到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促进其生长,背光侧生长快,所以向光弯曲生长(2)通过与对照,说明这种物质能促进生长(3)和的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会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向该物质分布少的一侧弯曲生长;和的目的是排除空白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由于单侧光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故在黑暗中可以排除光的影响(4)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命名
92、生长素故答案为:(1)胚芽鞘尖端(2)促进生长(3)少 琼脂块(4)吲哚乙酸【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发现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3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体液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B细胞和记忆B细胞(填细胞名称)(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a、c、d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4)接种疫苗后,若
93、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分析】免疫调节的类型: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1)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由皮肤、黏膜构成人体的人体免疫第一道防线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的第二道防线人生来就有,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2)体液免疫的过程: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3)细胞免疫
94、的过程:从图中分析可得:此过程是体液免疫过程,a为B细胞,b为浆细胞,c为记忆B细胞,d为抗体【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该特异性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图中b细胞表示浆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B细胞和记忆B细胞(2)a为B细胞,b为效应B细胞,c为记忆B细胞,d为抗体中只有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4)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因此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
95、故答案为:(1)体液 B细胞和记忆B细胞(2)a、c、d(3)自身免疫(4)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意思对即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细胞的分化,免疫学的应用,免疫调节的类型等考点的理解,考生要能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判断图中字母和标号表示的名称,并结合题意进行解答44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1)若过程的F
96、1自交3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2)过程,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2n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约有株(3)过程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4)过程“航天育种”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为杂交育种中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
97、是单倍体育种;是基因工程育种;是诱变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若过程的F1(RrDd)自交两代,只考虑抗病与感病一对性状,则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1()32=(2)过程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根据一对等位基因能产生两种配子,因此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共产生2n种配子,所以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为种2n单倍体幼苗通过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约有(3)要将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培养(4)航天育种主要是利用宇宙中的射线等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由于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故答案为:(1)(2)2n DDRR (3)植物组织培养(4)基因突变 种子萌发时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点评】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