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2129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案(人教版选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影响。【重点与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与条件难点: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第一课时 第一课 改革迫在眉睫【课前导学】(阅读完成非常学案p12页)(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的崛起:(2)统一黄河流域:统一于 年;(3)改

2、革的有利条件:(二)、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三)、改革的推动力统治者因素(1)、孝文帝即位:(权力保证);(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思想动员)(人才培养)(奠基作用)(3)、孝文帝精通汉文化,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自学过关】1、北魏统一北方的原因和意义;2、归纳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3、阅读“学思之窗”: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我有问题问老师】【合作探究】1、北魏虽然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但统治者却寝食不安。分析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孝文帝改革前面临哪些社会矛盾?这些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不改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2、结合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实

3、施汉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课堂检测】1.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2.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不断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与汉族融为一体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条件是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民族矛盾尖锐A. B. C. D.4.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 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5.下列人物中,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是 A、道武帝 B、太武帝 C

4、、冯太后 D、孝文帝6.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7.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豪强地主隐瞒赋税农民负担沉重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 B、 C、 D、8.推动孝文帝改革因素有社会矛盾的尖锐冯太后的推动农民起义不断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学经典A、 B、 C、 D、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民族矛盾日渐突出冯太后崇尚“汉法”A、 B、 C、 D、

5、10.下列关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统治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凭借武力征服 B、实行一些汉化措施C、开始实行编户 D、重用儒生,兴办太学11、材料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第二课时 第 二 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前导学】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概念: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包括政治、经

6、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鲜卑政权的封建化主要指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 的过程; 3.从社会转型角度讲,民族融合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民族融合的途径有:友好往来、民族迁徙

7、、反抗统治者压迫、自身改革、和亲等孝文帝改革一、前期(重点:新制)1、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2、推行均田制3、设立三长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二、中后期(重点:汉化)1、迁都493年2、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1)易汉服 2)讲汉语 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4)通婚 5)改籍贯【自学过关】1、孝文帝改革有哪些?都是孝文帝主持的吗?前后期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均田制的实质,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3、均田制下的农民对于国家有没有义务呢?如果有,你能说出哪些义务呢?其推行有何作用影响

8、。4、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有问题问老师】【合作探究】哪组能准确的说出孝文帝前期改革几个措施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说明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材料: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课堂检测】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2、在

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3、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材料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北宋统治下的洛阳呈现繁荣景象C唐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4、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这种时代潮流是指民族融合的潮流北方地区封建化潮流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A B C D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孝文帝用了什么高明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

10、示?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第一课答案提示自学过关:1、意义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

11、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 交流 和民族融合。2、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前提)二是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三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加强四是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深受影响(推动力)五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改革迫在眉睫3、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严重威胁了北魏统治,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合作探究:1、(1)阶级矛盾尖锐:1)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2)赋税制度上的混乱(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3)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沉重打

12、击北魏的统治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成为汉化改革的重大前提;拓跋珪学习汉族文化,参照汉族封建统治方式,开始封建化的进程;积极推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 当堂检测1、D;2、C;3、D 4、D;5、B;6、D;7、A;8、 A;9、D;10、C;11、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促使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第二课答案提示:自学过关2、封建土地国有制。C3、缴税、徭役、服兵役等。恢复经济: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有利于赋税征收,促进北

13、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民族融合:推动了鲜卑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北方民族大融合历史影响:为隋唐鼎盛局面奠定物质基础。总之,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4、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合作探究彼此影响,互相作用。 俸禄制政治保障。均田制和租调制构成经济基础,保障了俸禄制的推行; 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要求。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实行。2、政治,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经济,旧都

14、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课堂检测1-4 DDDA5、手段:以南伐为名。示:改革的成功不仅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讲究策略6、(1)材料一是沿用村社土地配原则。材料一是推行均田制。两者的土地分配方式都是有组织的把土地按一定的比例和标准分配给农户使用。(2)除推行均田制外,还有。(3)主观上,孝文帝等王族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客观上,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提供了政治机遇。再者,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要求北魏孝文帝提出,缓和危机。另外,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的出现和促进。影响:一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

15、展;出现了农工商全面繁荣的局面。二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三加速了各族民族融合。四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五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均田制一直沿用到唐朝中期。第三课时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2、分析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政权封建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对联系的;3、探究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北方以鲜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消除了民族隔阂,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奠定了基础。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重点与难

16、点】 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课前导学】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表现:生活习惯的汉化:即三个变化 、 、 。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 (如北魏贾思勰写的 ,总结了北方先进的农牧业生产经验,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 ; 2、影响:缓和了 ,巩固了 ,更促进了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自学过关】阅读教材,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我有问题问老师】【合作探究】1、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后,北魏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北魏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具有什么样的影响?2、结合孝文帝改革的三节内容,分析孝文

17、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拓展训练】1、孝文帝时期,有利于北魏经济恢复发展的措施有均田制新的租调制三长制重视兴修水利放松对手工业工匠的管理A、 B、C、 D、2、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经济发展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许多荒地得到开垦,人口大为增加 B、开始出现整地碎土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官府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生产都有所发展D、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3、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加速政权封建化的措施是A、制定官吏俸禄制,地方实行三长制 B、兴办太学等学校,教授儒家经典C、废除鲜卑族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礼仪制度D、修订律令,

18、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分的落后残酷刑律4、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5、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北方实现统一 B、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 C、民族矛盾尖锐 D、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7、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

19、要的影响是、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8、孝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有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结结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A、 B、C、 D、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10、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

20、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A、北方各族的上层势力 B、地主阶级守旧势力C、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12、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13、材料一 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材料二 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

21、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材料三 鲜卑武士佣和汉人胡食图 (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第三课答案提示:自学过关合作探究1、变化:农业、手工业活跃、商业活动活跃。影响:经济的变化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经济的变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2、成功的

22、原因: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民族融合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符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越见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评价: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拓展训练1、C;2、B ;3、A ;4、D 5、D;6、D ;7、B ;8、A;9、A ; 10、A; 11、C ;12、D;13、(1)措施: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重视兴修水利。(2)说明:商业的活跃;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3)说明问题: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汉化、北方民族大融合。(4)影响: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北方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