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591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解析版》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8小题,共48分)1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只是先把“四书”

2、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当时的理学已经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所以符合史实的结论就是A。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C宋明时期的理学 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答案】D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文字“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可以判断出此时欧洲处于世纪的社会转型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资

3、本主义社会迈进,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故本题选择项;其他选项时间不符合。3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B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不知春秋,不能涉世”可知,儒家思想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注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答案选B。4.“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

4、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强化对人民的控制,这体现的是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所以答案选A。5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答案】D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古文的能力,

5、材料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由此可见孔子强调统治者的诚信最为关键,所以答案选D,而ABC三项均无“诚信”之意。6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A“知行合一”B“人人同具良知” C“格物致知” 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6、答案】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致良知、“人人同具良知”都是王阳明的典型思想观点。所以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这是因为人人都有良知。7刘向在战国策续录中说: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国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游说权谋之徒得势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答案】D考点:百家争鸣。依据材料

7、,材料前半部分阐述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后半部分得出了在这一背景下儒家思想被抛弃,各诸侯纷纷采用善权的法家思想,由此可以得出D项正确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如何进人生活世界,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知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所以C正

8、确;ABD没体现。 9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答案】B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孔子主张“仁”,而孟子则主张“仁政”, 主张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贴民情,所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

9、度的是B.孟子。10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首先需要判断这里的“新儒学”是什么。材料中“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已经提示它吸收了佛教的思想,所以应该是理学,而理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所以答案选B。11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

10、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A由“无为”发展为“有为”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答案】C 考点:百家争鸣;董仲舒的思想。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道家主张无为,故A项错误;先秦儒学也带有人文主义色彩,因此B项不属于发展,故排除;先秦儒学主张推行德治、仁政,反对暴政,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D项也是两者的相同点,不属于发展的表现,故排除。12秦严格以律例断案,汉代以春秋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俗称“春秋决狱”。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儒学已成为统治

11、哲学C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D汉承秦制的发展【答案】B 考点:儒家思想的影响。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春秋属于儒家经典,汉代以春秋作为断案的主要依据,说明了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力增强,结合所学可知,这与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1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

12、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答案】C考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等,可知,董仲舒肯定会用自己的新儒学主张劝化刘非,即“君权神授”思想,董仲舒正式因为倡导“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神化皇权和强化中央集权才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所以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符合题意。A项是道教学派的主张,B项是法家学派的主张,D项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排除AB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1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13、基础,其中儒家思想A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 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C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D提供了民主思想【答案】C考点:儒家的思想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分析选项可知,A体现的是法家的作用;B是道家的;C是儒家的;儒家思想只是具有民本思想,谈不上“民主思想”,故D错误。所以应选C。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法家【答案】B考点:道家的思想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道家的思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含义。材料体现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

14、辩证法思想。所以应选B。16某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剧本时,为扮演孔子的同学设计的台词应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依据所学可知,A是墨家墨子的主张;B是儒家孟子的主张;C是儒家孔子的主张;D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故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17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掌握的情况。孔子所主张的“仁

15、”,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并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为统治阶级所认可。但这种主张对于限制统治者的残暴,体贴民情起了一定的阶级作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是法家思想;“非攻”的思想主张属于墨家的主张。故应选B。18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答案】C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材料内容反映的只是个现象,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所以排除A项。B项为无关项,材料

16、内容并没有涉及到此内容。D项内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答案选择C项。19“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考点: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唐时期,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当时的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即“三教合一”。这说明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题干中的材料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故应选A。20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

17、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考点:百家争鸣。依据所学知识材料属于韩非的话,其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由此可知A强调无为不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C、为儒家思想,所以A、B、C都不正确,材料符合法家的主张,所以选D21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培养社会责任感 维护社会稳定 禁绝个人欲望A B C D【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巩固

18、封建统治是理学内容的影响,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材料中的“成贤成圣”表明了理学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所以第二项正确。 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表明理学禁绝个人欲望的目的,故项正确。22北宋学者李靓著常语三卷,对孟子极力贬斥。他提出:孔子之道是君君臣臣,孟子之道是皆可以为君,因而造成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他从抛弃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宋儒自称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北宋时期破旧立新的学风形成 为适应社会需要学者提出新见解学者为陷入困境的儒学开拓了新路 随着经济发展,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学创立A B C D【答案】A考点:宋明理学。本题

19、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从题干中“抛弃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宋儒自称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的信息,结合北宋理学的诞生,可知正确;理学不属于市民文化,它的诞生与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没有关系,故错误,排除;因此答案为A项。23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

20、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答案】A考点:宋明理学。“鹅湖之会”是南宋时期朱熹和两派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

21、必由之路。可见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因此选A。24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 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 ,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

22、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故D项正确。2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下列哪位也提出类似观点?( )A荀子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B考点:百家争鸣。从材料给出的“教好每一个学生”“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

23、信息,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教育的公平性与平等性。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故本题选B。2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B.“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答案】A考点:百家争鸣。从材料中的信息“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可以看出该言论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内心的反省,所以可以判断这属于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的观点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故

24、本题选A。27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答案】B古代中国的科技。从材料可以看出在金朝已经懂得了火药用在了军事上,反映了此时火药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故选B。A项明显错误;CD项材料 并未体现。28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

25、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即古代科技重视研究人;“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反对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解释与推广,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故选C

26、。2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A B C D【答案】B考点:造纸术。在材料中,使用竹简和丝帛有一定的弊端,“蔡侯纸”原料易得所以便宜,但是纸张并不是主要的书写材料,错误,出现在汉朝并没有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错误。30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

27、容是()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答案】C考点:古代文学。结合所学知识,汉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因此A不对,这与时代背景不符;BD不对,这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而非透过现象抓住历史现象的本质。31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先王之政重在“尚贤”AB C D【答案】C

28、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所学知识,韩非代表法家的历史观是“社会发展变化”的说法,且据此要“是今非古”、不断改革变法,即与时俱进,故选项C正确;是老子的主张,是儒家的主张,故A、B、D错误。所以答案选C。32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A B C D【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文化。是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作品;是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元朝关汉卿的元曲作品;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因此选D。33今年是农历的“马年”,观察右图,其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点 B展现了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C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D体现了中国字注重

29、象征意义的风格【答案】B考点:书法。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字画的鉴赏能力。右图是一副书法作品,不是绘画作品,所以B错误;A中甲骨文的象形特点正确;CD也正确。34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划时代地把恋爱主题和整个社会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艺术地揭示了专制帝国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这部长篇小说是A.西游记 B. 水浒传 C. 三国演义 D红楼梦【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A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自由的思想;B项是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的作品;C项是体现了较多的封建社会的忠义观念;D项正确,从材料“划时代地把恋爱主题和整个社会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的信息可以看出来,

30、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3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司南B.造纸术 C.印刷术D.火药【答案】A考点:科技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A C两项最早出现在唐代,B项在我国汉代既已出现,D项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所以选D。36.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的出现 B唐朝各种诗体臻于完善 C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 D唐朝风格多样的诗歌的出现【答案】C考点:文学成就。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

31、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形式。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诗歌成熟的标志。3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答案】A考点:四大发明。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

32、能力,抓住材料中“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影响是指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故项正确;项与“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信息不符,排除;工业革命与四大发明没有直接关联,故项错误;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38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杜甫在一首诗中描述了当时

33、一位书法家在创作时“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位书法家是王羲之A4个 B3个 C2个 D1个【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要求准确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艺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纸出现在汉代,所以错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正确。草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错误。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错误。故答案选B项。39“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 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34、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结束了中国的冷兵器时代 D改变了整个世界原有面貌和状态【答案】B考点:四大发明。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 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说明中国技术方面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根本变革,故B项正确;ACD均没有反应参考主要观点。40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建立了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

35、西方学习的主要途径有( ) 出国留学考察 就读新式学堂 阅读和翻译西方书籍 创办近代报纸和组织 A. B. C. D.【答案】D考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结合史实可知,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阅读和翻译西方书籍,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通过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等方式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为宣传变法创办了近代报纸和维新组织。41被称为“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A印刷术和造纸术 B.造纸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印刷术 D.火药和指南针【答案】D考点:本题是考查学生对黄宗羲四大发明

36、知识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知“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应该是火药和指南针。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干。所以选D。4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 A“仁政”思想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A属于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B是体现天人合一,D强调学问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只有C符合题意,因为宋明理学强调伦理纲常、忠孝仁义以维护统治秩序。故选C。 43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 国内

37、阶级矛盾激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答案】A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近代中国人通过列强发动的战争,首先认识到了与外国在器物层次上的差别,所以开始学习西方的器物以洋务运动为代表;但是甲午战争以后,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学技术并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由此可知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故此题应选A项44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

38、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答案】D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等信息可以看出,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机器生产和先进的技术,这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5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

39、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答案】A 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未涉及经济改革;C、D项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故选A 。46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不是因为其关于生物进化的科学,而是因为其作品中的“物种灭绝”和“物种竞争”理论。在中国过去100多

40、年的历史中,存在着一条清晰的对达尔文的理论“误读之线”。100年的误读,200年的孤独,这是达尔文的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下列关于达尔文的理论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成为马克思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B严复完整地翻译了达尔文的著作,并使之成为变法图强的思想武器C被后人演绎为“优胜劣汰”,成为鼓励西方殖民的理论D康有为将社会进化论与中国儒家学说结合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答案】B考点:维新思想。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而不是达尔文的著作。所以答案选B。47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

41、始。”材料中所说的“觉醒开始”的具体表现是A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维新派政治改良潮流的兴起C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答案】B考点:维新思想。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观点认为,甲午战争促进中华民族觉醒。联系所学知识,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由技术转向制度,B项符合要求。48据统计: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

42、35%。英美国家著作是主要来源,占全部译著的85%,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鸦片战争前西学东渐风气已经出现 洋务运动期间开始接触西方科学甲午战争后国人更为关注日本社会 民主共和思想在知识阶层广泛传播A B C D【答案】A考点:西学东渐的过程。由题干中的“中国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部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可知正确;由“1902年至1904年,译著中来自日本的占全部573篇著作的622%”可知正确;中的“开始”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选A。二、非选择题(

43、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49(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44、,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主要历史条件。(3分)试举一例说明“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要求包括人物、主张及影响三个方面内容。)(3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4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3)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2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答案】(1)历

45、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3分)举例: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答出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及影响并符合题意也可给分)(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的前提;(4分)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3)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2分)(4)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武帝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

46、;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4分)考点:(1)“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应结合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回答出分封制瓦解,宗法制崩溃,诸候战争渴求人才,封建经济发展、私学兴起等;举例说明可例举儒学思想的影响;(2)第一小问要依据材料,找准关键词来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材料中“春秋大一统者”说明是“春秋大一统”,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说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维护统治角度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中“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说明作者对君主专制不满,从而概括出答案,分析此种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可以从明清时期产生的经济新现象来作

47、答。(4)第一小问要根据儒家思想在历史上演变要分阶段进行解读,历史时期可以从春秋战国、西汉、宋明和明清几个时期进行概括。分析原因要从统治阶级和儒家思想自身特点去综合概括。50(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以“四大发明”著称,

48、请问四大发明分别是? (4分)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的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6分)明清时期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欧洲,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1)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造纸术。(4分) (2) 火药传入 欧洲,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2分)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的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证,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2分)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分)(3)重农抑商,资本主义没能发展起来,科学发展缺乏经济基础;闭关锁国,隔绝了中外交流;八股取士和文字

49、狱禁锢了人们思想。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1)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2)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欧洲的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指南针便利了欧洲新航路的开辟;火药则是武装了资产阶级,成为了对外扩张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工具。(3)明朝后期中国科技逐渐的落后于欧洲,主要原因要从当时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5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

50、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材料三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51、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4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3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3分)(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6分)【答案】(1)达尔文进化论。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4分)(2)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封建守旧势力强大。(3分)(3)变革中国政治

52、制度。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3分)(4)民族危机、专制统治、阶级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西方文化。(6分)考点: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从材料“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可以得出康有为实现“太平世”的理想的方式。(2)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可以看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了封建守旧势力是维新变法的最大阻力。(3)本题主要考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思想、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变革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4)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和西学东渐,题目中已经给出答案的方向。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因素是民族危机、专制统治、阶级关系;经济因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文化因素是西方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