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竟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 BC. D2.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溴到它的气味,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
2、,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领域越来越以时代的目光聚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问题”是当代哲学研究的“最实际的呼声”。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主要表现在A为解决各类现实“问题”提供具体方案B. 为各项工作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是具体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D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4. 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A. 人与人的关系B.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D.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5.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3、A. 实践的观点B. 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 B. C. D.7.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问题 A B C D. 8.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终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
4、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 哲学的发展需要了丰富的具休科学知识为支撑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作为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哲学是在近代工业革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B. CD9. 有哲学家辩言, 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不一定是石头的“白” , 坚”也不一定是石头的“坚”。故“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份观点是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A. B. C. D 10
5、.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励志名言从哲学角度看 说明了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ABCD. 11. 年春,我国华北大部分省份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灾情。住在城市的小朋友尚尚想知道为什么会干旱。爷爷告诉他,这次干旱主要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奶奶告诉他,这次干旱是因为“九龙治水”,九条龙互相址皮,都不愿去下雨;可尚尚认为我并没有感受到干旱呀,干旱应该是爷爷奶奶的一种感觉吧。爷爷,奶奶和尚尚的想法分别是 A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C. 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D. 主观唯心主义
6、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1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13.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D. 买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4. 喝上干净水在我国一些干旱地区是农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我国开展了 10 多年的“母亲水窖”活动是将雨水集到水窖储存,配备专用的雨水净化器,让干早地区农民喝上干净水的一项公益活动。“母亲水窖,的创意 A源自人们的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 B说明实践的结果由认识主体决定
7、C说明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D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15. “嫦娥二号”发射后,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即“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这说明A.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认识规律 B人能够认识规律、改造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C技术的进步,使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D人的正确认识来自实践,错误认识来自科学思维16. 2012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北美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天气。但气象专家警告说,入冬后,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极寒”,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
8、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这表明 气候的变化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气候变化尽管复杂,但其规律性可以被认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完全掌握了气候规律 气候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A. BC D. 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封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峨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7. 2010年10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二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这说明A.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B.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C
9、人的意识具有预见性的特点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达到既定的目标18. 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 B. C D19. 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
10、观基础有 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 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会发生 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 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 B C. D. 20.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21.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 实践
11、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2. 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23.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 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 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24. 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检验
12、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5.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 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 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说明真理是 因人而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客观的 A B C D. 26.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27.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13、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 世纪 50 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 B C D 28. 右边漫画人心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 意识对人体生理
14、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9. 大自然保护协会与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合作组建的“蓝图”考察队对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乡的措池村地区进行实地验证,以摸清家底,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材料体现的唯物论哲理是A. 调查研究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B. 物质决定意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0. 1 900 年著名教授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但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自己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因而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普朗克错在 A没有认识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 B没有认识到权威在事
15、物发展中的推动作用C. 没有把尊重权威与立足实践、与时俱进结合起来 D缺乏敢于突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制约的勇气二非选择题31. (12分)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我国制定和实施嫦娥奔月“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工程计划。 2 007年10月和 2010年10月,我国分别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相继获取了月球整体性与综合普查的资料数据和着陆区的精细地形等数舞,获得了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月球地形图,澄清了模糊认识。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32.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拿出个人财富的 4 左右消费,而有调查显示,我国的一些消
16、费者特别是年轻人,为了“面子”,花在奢侈品上的财富早已超过了 40 。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 20 岁到 40 岁,而欧美国家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多在 40 岁至 70 岁。其实,真正买得起奢侈品的年轻人只是少部分。结合材料,运用 生活与哲学 的知识分析我国一些年轻人在奢侈品消费方面存在认识误区的原因。( 10 分)33. 沪杭高铁全长 160 千米,全线设计时速为 350 千米,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的一条城际高铁。材料一 一位大学生网友在博客上留下了他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 1 ) (8分)高铁体验哲学道理一路上我兴奋、激动又有些紧张,手心直冒汗。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材料二 时速 350 千米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路长度的 90 % ,从而很好地控制了沉降。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自主封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等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2)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10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