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20版练B1历史人教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考点1戊戌维新运动1.(2019四川南充高二期末)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这一行为()。A.打击了孔子的思想权威B.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转型C.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D.使晚清的保守思想大行其道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维新思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重塑了孔子的形象,将其称为改革的先师,借助孔子的权威进行变法,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康有为借助孔子宣传维新
2、变法思想,并未打击孔子的思想权威;B项错误,康有为将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有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转型;D项错误,康有为的行为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不能起到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的作用。2.(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模拟)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刊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刊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A.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B.是近代自创报刊的开端C.体现了晚清统治的腐败D.志在于宣传维新
3、思想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外纪闻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西国格致有用诸书”说明其创办的目的是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思想进步,故D项正确。中外纪闻并不能平息社会矛盾,故A项排除;该报纸并非晚清大众传媒的创新,创新是指以前没有而现在新出现的事物,没有证据说明该报刊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份报刊,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故C项排除。3.(2019湖北黄冈高一选课周考)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4、侧重提倡务实之风D.对“中体西用”的继承答案:A解析:由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可见戊戌变法利用儒家思想宣扬变法,故选A项;戊戌变法主张社会改良,反对暴力革命,排除B项;C项没有揭示戊戌变法的政治诉求,排除;戊戌变法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对“中体西用”的发展,排除D项。4.(2019江西临川二中高一学考)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C.精简机构D.裁减冗员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戊戌变法废除八股的措施,
5、涉及科举制的存废问题,影响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进身之道,故B项正确;奖励发明属于科技创新方面,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精简机构只涉及官员,而秀才和童生不属于官员,故C项错误;裁减冗员也只涉及官员,故D项错误。考点2义和团运动5.(2019河南新乡高一期中)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D.得到全国民众的
6、广泛支持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这不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反清,故C项错误;D项错在“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排除。6.(2019湖北四地七校高三联考)“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材料表明()。A.东南互保在当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B.清政府采取了正确措施应对当时的困局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直接促成了
7、东南互保D.清廷统治下的一些实力人物割据化倾向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东南互保使得“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但并未表明其促进了南方各省的繁荣,A项错误;B项错误,依据材料“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及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东南地方督抚大员违抗清政府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与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此举并非清政府采取的应对当时困局的措施;C项错误,东南互保出现的直接原因并非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南督抚在清廷颁布支持义和团斗争的命令后,竟然策划实施东南互保,这使得地方政治与军事实力进一步扩展,中央权威遭到削弱,体现出一些地方实力派人物割
8、据化倾向,故选D项。7.(2019四川邻水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B.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义和团运动反帝斗争的认同,即义和团运动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故答案为B项。材料仅强调抗击外来侵略,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排除
9、;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盲目排外,对中国的近代化并未起到推动作用,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并未继承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排除D项。考点3八国联军侵华8.(2019内蒙古鄂尔多斯高一期中)下图是近代西方国家的一幅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巴黎和会答案:B 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八个“外国人”正在“厮打”清朝打扮的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状况,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9.(2019河南洛阳高一期末)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
10、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材料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并不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强调“联合国维和部队”,“维和”是指镇压义和团运动,不是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维和”不是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故C项错误。10.(2019山东济南高二调考)纪录片大国崛起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11、()。A.列强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列强在华设厂开矿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材料“20世纪的大幕拉开”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集体亮相”指列强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答案选C项。A项指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排除;B项所述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D项所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就已开始,排除。考点4民族危机的加深11.(2019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中高二月考)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
12、条款的是()。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C.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D.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目的是控制清政府,防范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属于“预防性”措施,因此C项正确。A项属于赔偿性措施,错误;B、D两项属于惩罚性措施,错误。12.(2019四川成都外校高一期中)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对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最准确的解释是()。A.清政府已名存实亡B.清政府的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清政府已完全听命于列强D.清政府
13、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答案:D 解析: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指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故选D项。清政府是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没有被推翻,排除A项;清政府的政权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当时清政府部分丧失国家主权,故“完全听命”表述不当,排除C项。13.(2019山东济南调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大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
14、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答案: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答案: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14.(2019河北石家庄
15、高一调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清朝政府。“东南互保”是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对这一历史事件,可谓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较多地认为它是“一幕丑剧”,是“对帝国主义妥协投降”的“卖国罪证”;80年代以后,世人对其积极性和合理性才有了初步认识,也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如“东南互保”是“张之洞等地方大吏对西太后及其顽固
16、派盲目排外政策的抵制”,是“以保全清室统治而又不得罪帝国主义为前提的”,是“一种妥协苟安的曲线自救之策,一种均势思想指导下的以夷制夷政策”。它“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东南互保”是在长江流域面临列强侵略之际,为“保守疆土”所做的一种努力,并通过条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等等。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南互保的认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认识:东南互保是一幕丑剧,应该否定。理由:东南互保是在清朝中央政府对外宣战后,公开反抗朝廷决议,破坏中央集权体制,为之后的地方割据、混乱首开先例,留下隐患。东南互保是在列强对华发动军事侵略的背景下,地方大员不顾整体战局、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与列强互签和约,是向帝国主义侵略投降的卖国行为。示例二:认识:东南互保有其积极性和合理性,应该肯定。理由: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盲目排外的错误决策,势必引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此情势下,东南互保是对中央错误决策的有力抵制。有利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缓和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了限制战争范围、抵制外来侵略的作用。因此,东南互保是一种曲线自救之策,具有维护国家大局的深层含义,具有积极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