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16《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10955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16《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16《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16《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16《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16《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语文:16《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一课时教案(人教大纲版第二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全文,研究探讨文章主旨。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语来把握文意,分析思路,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2.领悟文中阐述的美学观点,提高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德育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执著地热爱生活、热爱美。教学重点1.结合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2.深刻探讨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1.掌握文章三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2.理解关键语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教学方法1.提问法(采用追加问的方法,层层激疑,在师生的问答中,掌握各部分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讨论法(给学生留出讨论时间,在自由讨

2、论中,各抒己见后达成共识,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维纳斯塑像”挂图一张;多媒体投影;课文朗诵带及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出示“维纳斯塑像”挂图。美,一个古老的话题,它伴随着人类文明,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那到底什么是美呢?怎样才算美呢?“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女人,我们说她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女人,我们亦说是一种美;建筑史上的奇迹,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我们说它美。更有甚者,米洛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在人们的眼里也是一种美的展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在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揭开谜底吧!二、解题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是希腊神

3、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相传是古希腊艺人雕刻的。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引人注意的是她双臂的残缺,虽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但同时又成了历代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永谈不衰的话题。本文的日本作家清冈卓行,以其独到新颖的艺术感受力,从美神肩下本应伸展或弯曲的两条玉臂的空荡处放飞想象,挥洒笔墨,纵情讴歌维纳斯极至的美丽,讴歌人类精湛的艺术创造力。三、研习课文,探讨文章主旨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2.具体研习第一部分(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2)提问:维纳斯双臂

4、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释这种感受的?学生思考后,明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是一次从特殊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具体阐释为:“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正深深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是向着无比神秘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本部分的内容。明确:维纳斯双臂的偶然丧失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了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3.具体研习第二部分(1)教师范读第二部分(2)提问:作者对

5、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明确: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对恢复双臂方案的极端厌恶。(3)提问: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复原双臂 受到限制 失去“丧失”美感(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部分内容。明确:作者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6、,其美感远不及“丧失”的美感。4.具体研习第三部分(1)学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2)提问:假如说维纳斯失掉的不是胳膊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那么她的艺术效果又将会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学生思考后,明确:“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3)提问:为什么只有失去“双臂”,才会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呢?明确:因为“双臂”,确切些说是“手”,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或者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通俗地讲,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

7、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各种多样形式出现的双手所带来的魅力。板书:必失双臂 生命光彩 才能有梦幻曲5.学生讨论:文章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论述失去双臂却能带来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反而不会超越“丧失”的美感。第三部分则用雕塑美学理论来侧面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才可能存在梦幻曲。除此之外,失去肉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产生此效果,也就是说并不是随意的缺失都会形成“美”。这样更增强了作者观点提出的坚定性。6.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通过多方面(正面、反面、侧面)的论述阐明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

8、双臂”的观点。这意在说明双臂的失去虽然是一种遗憾,但更能给人带来一种真正的艺术魅力“缺憾”美或“丧失”美。同时,作者的新颖观点也触动开阔了人们对美认识的新视野。四、结合语境,探讨和欣赏文中意义深刻的语句学生质疑,教师激疑,师生共同探讨下列句子含意。(用多媒体投影句子)1.如何理解“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这句话中加点词语及整句话的含意。明确:结合下文来看,“美术作品命运”是指观赏者留下回味余地和想象空间的艺术表现手法。“某些东西”应指欣赏者对残臂造型的美丽想象,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如后文所说的

9、“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这句话的含意主要是,由于双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残缺造成了神秘的气氛,种种虚像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这种“丧失”的美感与创作者是毫无关系的。艺术效果决定美术作品的命运,维纳斯神奇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为不朽的杰作。2.如何理解“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句话。明确:这是一句哲理性的阐释,如果手臂完好无损,无论多么美妙,也只是一

10、种特定的形态,是受到它自身造型限制的“特殊”。手臂残缺,则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普遍”和“完整”。维纳斯丧失双臂,在艺术效果上,是一种质的飞跃。3.如何理解“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种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一句话。明确:这句话的含意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具有“丧失”的美感。迷人的神秘气氛,如果一旦复原,就没有这种美感和气氛了,欣赏价值差远了。4.解读“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一句。明确:

11、作者认为,真正的原形,有手臂的维纳斯,远没有双臂残缺的维纳斯那样富有无比神妙的整体美。从艺术性上说,应该肯定的应是双臂残缺的维纳斯。5.解读“而背负着美术作品命运的米洛斯的维纳斯那失去了的双臂,对这些比喻、赞颂来说,却是一种令人难以相信的讽刺。”一句。明确:从前文看,人们很着重“手”的作用。而维纳斯却是因双臂的残缺才有了非凡的艺术效果。这样看来似乎可以说是对上述观念的嘲讽。五、探究阅读问题:作者清冈卓行从出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断臂谈起,阐发了一番有关“缺憾的美感”的美学道理。其实,中外的艺术家很早就懂得这个道理并付诸实践,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举几例。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学生

12、甲:如画家在画“深山藏古寺”时,画面上不出现古寺而只见和尚担水沿山道而进的情景;画家在画“踏花归来马蹄香”时,画面上不出现一朵花,而只画马蹄的周围跟了许多蜜蜂;齐白石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攀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却能让人感到环绕这只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的神境。学生乙:如雕塑作品中罗丹的沉思。这尊雕塑充分表现了一个思考者的深沉睿智,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尽管罗丹很吝啬地只将头部刻画出来,相对于完整的人体,无疑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但它恰恰是“沉思”的核心和艺术主体的灵魂,也正体现了清冈卓行所说的“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艺术之美”。学生丙:布鲁尔的绝望的手更能体现“缺憾”能够

13、使观览者产生无限遐想的观点。艺术家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感情,通常是借助于人的面部表情和人的整个身姿动态的,而这部作品仅通过一只手使人感到此人正在你面前痛苦挣扎,而你却无法对他进行帮助。这尊雕塑中“存在着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六、课文总结清冈卓行以其敏锐的眼光重新审视了历来为人称颂但又难以从正面述尽其美的维纳斯,阐述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可以说这篇文章真正从艺术的角度诠释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何以有“断臂美神”“美的缺憾”“残缺美”等神秘的雅称。同时,文章也启发和激励我们对艺术的热爱,不断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七、布置作业假如你去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

14、是双臂完好的。你准备买哪一种,为什么?试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残缺”与“完美”的认识。板书设计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一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相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

15、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二者的大融合。科学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

16、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1.对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B.“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C.“隔膜”“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

17、度结合。D.“隔膜”“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2.第二段,作者用牛顿患神经过敏症,梵高患抑郁症的事例,主要说明了什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也带来困窘。B.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长期潜入科学深宫和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造成恶果。C.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理失衡,乃至心理畸形。D.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脑半球所司的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发挥综合功能。3.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A.科学和艺术重

18、新融合的意义B.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原因C.科学和艺术存在诸多的共性D.科学与艺术具有密切的关系4.下列论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早期结合在一起分道扬镳、各行其是开始重新融合。B.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有益于科学家、艺术家个体,而且有助于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C.“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说明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其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关联的。D.全文侧重论述了在人类发展史中,科学和艺术的分离和融合。并侧重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参考答案:1.D(要阐释词语的语境义)2.C(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这两则材料阐释的观点就是上一句“一些畸形”)3.B(可参见最后一段开头的设问句)4.D(本文的侧重点不是说明科学和艺术“分离”的意义,而是“结合”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