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947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清市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清华侨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 基础积累(共16分,每小题2分)1.下面词语的字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无误的一项是:( ) A.蕈(xn)菌 干(gn)禄 陨(yn)落 寥落辰星 莫衷一是B.猗(y)郁 三匝(z) 潜(qin)伏 相形见绌 不名一文C.潭柘(zh) 蓊(wng)郁 敛裾(j) 汗流夹背 从常计议D. 屋椽(chun) 裨(p)益 兑(du)现 名门望族 合盘托出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

2、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他查阅了许多繁芜丛杂的资料,终于找到了那篇重要的论文。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的鱼盼等着春雨。 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眼前的美景宛若一幅火山的油画。 A. B. C. 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归园田居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变化,表现了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不仅重视,广大陶诗爱好

3、者也为之倾倒。B. 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平和、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C.曹操对“建安风骨”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文人学士的鼓励,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诗歌创作,对建安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D.日前,“楚辞文献丛刊出版暨楚辞文献整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楚辞学专家学者列席了会议。4.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多谢后世人(告诉)终期于尽 (至、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大概)知不可乎骤得(屡次)独其为文犹可识(文章)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然)不能喻之于怀(明白)修短随化(变化)偭规矩而改错(错误)始适还

4、家门(出嫁)A. B.C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东望武昌入之甚寒,问其深足以荣汝身火尚足以明也有泉侧出A. B. C. D. 6.下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欣于所遇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死生亦大矣 固一世之雄也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 引以为流觞曲水 何为其然也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不是傍晚,而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21时。B. 苏

5、轼的名篇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古代只可用来纪年,不可用来纪日。C. 禊,古代的一种祭礼。禊事,古代一种风俗,三国魏以后以三月三日为修禊日,人们这一天到水边洗涤,嬉游,以祈福消灾。D.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每月的最末一天。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_ ,_ ,_,_,_,_。蝉亦是禅。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A. B.

6、C. 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小题。荷叶韩开春 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

7、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其实,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

8、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 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或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太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刺刺”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

9、,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子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入水底, 浮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 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 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发出“叭”的一声。 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 荷叶

10、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9.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第段中,成年的“我”见到残荷,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产生了留恋之情。B.初中时的“我”,没有林妹妹聪明,无法理解林黛玉寄人篱下,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

11、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的痛楚。C.第段运用了拟人手法,写蜻蜓和豆娘被荷塘满目的绿迷住,迟迟不肯离去的情态,衬托了荷塘的美丽。D.第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记忆中孩童们在水中“玩耍”的快乐,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E.第段先写荷叶可以煮成色、香、味、功效俱佳的荷叶粥,再写荷叶还可以用来包裹食物,别有风味。10.文章与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荷塘相比,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 蔡元培的富贵余世存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满清、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

12、为家为私的机会多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确实有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蔡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蔡元培先生发布了褒扬令,“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蔡元培的做官机会太多,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蔡先生跟一般寒酸文人不同,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据说妻子为此非常不满,两人经常吵架。儿子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

13、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一生受惠于蔡元培的人太多了。随便即能想到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等人,还有众多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先生。到他晚年,仍然如此。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廖常将诗作呈予蔡先生,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赠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数年不断。 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习惯了当官做吏,再难回归平实,难以自食其力。这方面,蔡元培的自信自足是中国人中少有的。1907年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帮助下赴德

14、,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后公派留学机会搁浅,但蔡元培没有放弃,决定自费。当时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银子30两,让他在驻德使馆中做兼职,但使馆只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薪金。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侄子唐宝书、唐宝潮做家庭教师,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他还通过同乡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留学所需维持国内妻儿生活。 他自称“好好先生”,但实则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然辞职之烦扰于他却是家常便饭。 1898 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

15、望参与写史之列。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职。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独裁,向袁当面请辞。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向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及北京政府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1929 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请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请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2

16、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 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位圣贤的心地。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各国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伦比亚等等,其中在某些学科上卓有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贡献可谓大哉。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我们看蔡元培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有删改)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 A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社会服务,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没有谋私谋

17、家,收入微薄,却常常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B蔡元培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却依旧不改乐善好施的品性,在其旅居香港之时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创作诗歌长达数年之久。 C蔡元培不为官场习气所染,自食其力,公派留学无法实现之时,放下身段做家庭教师,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著文编译以赚取生活费用。 D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以国事为念的国士,每每遇到学潮、罢工、政变之事,他都能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追求正义不为强权荣华所趋。 E蔡元培身为校长处于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转折位置,是我们民族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位标志性的大人物,在这一点上已胜过了当时世界其他各国大学校长。 12.为什么说

18、“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_四、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

19、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

20、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注】丁艰:即丁忧,亦称“守孝”。“丁父艰”指儿子遭父丧。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的意思。弱冠:我国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常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臧盾:人名。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21、,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属文:写文章 B.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 除:除掉,除去 C.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雅:平素,向来 D.以此为权势所疾 疾:痛恨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使革制书与昂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世以此高之 亦犹今之视昔 C.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以清严为百城所惮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1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22、B.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C.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D.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B.江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C.江革性格刚

23、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D.江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弹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4分)_(2)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3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注】梦得

24、:诗人刘禹锡,字梦得。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第三联的意思是:喝酒的时候引经据史作为酒令;倾听对方的吟颂,胜过聆听美好的音乐。B、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 秋日共醉图。C、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沉郁悲壮,体现了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D、第七句“家酝”指家中自酿的酒;“待”字照应了题目中的“约后期”,即秋天再相聚。E、第八句中的“君”指的是刘禹锡,“陶然”的意思是舒畅快乐的样子。19.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

25、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_五、名句名篇默写。(10分)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_,_。(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5)赤壁赋中侧面描写客之箫声悲凉幽怨、凄切婉转的句子是“_,_。”六、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1下面这段文字是一名学生写给老师的留言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26、昨天到寒舍造访,不巧您因事外出,未能谋面,特惠赠大作一本,不是很好的地方,欲请雅正!在此深致谢意!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22.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50个字。(4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答: _ _ _ 23.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短语。(每个短语不超过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

27、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战略环境评价: _ _ _ 七、作文 (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2018年刚刚过去,这一年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不尽相同的意义:有人收获了幸福和感动,有人经历了挫折与成长,有人依旧坚持着前进的方向,有人适时调整了人生的规划蓝图而不论这一年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都是前进中的中国故事。回望2018,你想讲述你的怎样的故事?给自己怎样的评价?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共16分,每小题2分)1.

28、答案B(A.干gn 晨星 C蓊 wng 裾(j) 汗流背浃 从长计议 D裨(b) 和盘托出2.答案A(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得救援得人,与后面的“鱼”重复。杂乱而无条理。此句只表明资料之多,不表杂乱。 尽览景物舒展情怀,使用正确。)3.C(A.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调到“历来”前 。B.成分残缺.可在“自然美”后加“的情趣”。D.句式杂糅,来自或列席去掉一个。4.答案;B(盖(假如)文(文字)化(自然造化)错(措施)5.B(形-名/名-动/名意动/名-状/形使动/形-动)6.B 判断句(A.状语后置、被动句C.判断句、定语后置D.省略句、宾语前置)7.B(干支古代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29、。)8. C(解答此题,应注意题中横线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注意题中六句话之间的内部关联和某些诸如代词等特殊词语,再结合排除法解答。将蝉喻为“隐士”,承接上文的“高洁”,应排在首位,于是排除A、B两选项。 描写了“隐士”的生活特点,突出其“高洁”。 与再回应首句的“晨间听蝉”,描写晨间蝉鸣的特点。和写听蝉的感受和感悟,自然归结到结尾的“蝉亦是禅”。于是可知正确答案。)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答案:9.BD;10.描写的时间不同:选文是阳光下的荷塘,朱文是月下荷塘.描写的对象不同:选文描绘的是一幅夏日新荷图,重点写了蛙、鱼等动态景物.还有人的活动;朱文描绘的是一幅月夜荷塘图,重点写了荷花、荷叶

30、等静态景物。营造的意境不同:选文意境明丽、充满生机,朱文意境朦昽而静谧。寄托的情感不同:选文的情感是快乐、欢喜,朱文是既有淡淡的喜悦,又有淡淡的哀愁。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不是“没有林妹妹聪明,而是年龄、坏境、心境等不同带来的认知差异。D项,“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错,表达的应是喜欢夏日新荷的原因,因为荷叶为孩童在水中的玩耍增添了无限的乐趣。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理出本文写荷的内容,再回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内容.然后对比分析作答,从题干看,比较的重点是“描写的景物”,景物描写的异同比较,可以从景物本身特点、营造的意境、

31、表达的情感等角度作答,就本题而言,两文描写的景物都是荷叶、荷塘,它们的不同,可从时间、地点、荷的特点、意境氛围、景中隐含的感情等方面比较。本文实写荷是在第两段.写的是夏日的新荷,重点写了荷塘中的动物.如蜻蜓、豆娘、青蛙、鱼等,还写了孩子在荷塘中的活动。 从作者的描写看,本文的荷塘明快、欢乐,生机勃勃,蕴含着作者的快乐、喜爱之情。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11.DE(D项3分,E项2分) 试题分析:题中,A项“收入微薄”的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B项错误在于:“蔡元培晚年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创作诗歌长达数

32、年之久”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赠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数年不断;C 项错误在于,并非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著文编译以赚取生活费用,原文是:他还通过同乡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编译。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2分)蔡元培一生不谋私谋家,没置备财产,受惠于蔡先生的人却十分多,这种国事为念的举动是蔡先生之传统的表现之一。(2分)蔡元培并未染有旧的官场恶习,留学德国期间,为解决生活问题做过家庭教师,也为上海印书馆做著文编译的工作。他的自给自足、

33、自食其力是中国人少有的(2分)面对社会变革和新的社会形势蔡元培不畏强权,不畏富贵,不惜辞去官职为民谋利,以表心志。(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比如,首先要指出:古往今来,能以大学校长的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人,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再次,分别从蔡先生一生不谋私谋家,受惠于他的人却十分多;蔡先生未染官场恶习,他的自给自足、自食其力世所少见、面对社会变革和新的社会形势,蔡先生不畏强权和富贵、不惜辞官等方面列举事例说明。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34、分析综合C。四、古代诗文阅读(30分)13. .B【解析】除:授予官职,任命官职。 14. 14.D【解析】D以:都是“因为”。 A乃:于是,就/是。 B之:代词,他/助词,主谓取独。 C因:于是,就/依,随着。15. D【解析】在对该句进行断句时,应注意“召”的主语应为“上”;“年少”的主语是“武陵王”;“性弱”和“不能匡正”的主语是“臧盾”;“非”与“不”呼应,构成固定短语,表示强调之意。 16. C【解析】“加以诬陷”属无中生有,原文中只说“为权势所疾”,并无诬陷的说法。 17.(1)(谢朓)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却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谢朓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脱下自己穿的

35、棉衣赠送给他。(2)江革于是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百姓、官吏这才安心了。 【参考译文】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他的父亲江柔之,是齐朝的尚书仓部郎。江革幼年就很聪慧敏捷,早年就有才能和情思,六岁就懂得写文章。父亲江柔之对他非常赏识器重,说:“这个孩子必能兴旺我们的家族。”(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弟江观是同父所生,(他们)年少孤苦贫穷,身旁虽无老师朋友指点,但兄弟互相训教勉励,读书学习毫不倦怠。(江革)十六岁时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完毕,江革与弟弟江观一同去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试中名列前茅。齐朝的中书郎王融、尚书吏部郎谢朓一向都很敬重江革。谢朓曾经雪

36、夜到江革家中拜访,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却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谢朓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脱下自己穿的棉衣赠送给他。江革二十岁时就被推荐为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梁高祖萧衍入主石头城。当时吴兴太守袁昂占据着州郡抵抗梁军,梁高祖就让江革给袁昂写劝降书,江革在座位上当即写成,言辞文义典雅,梁高祖非常赞赏他,于是命令江革与徐勉共同掌管公文书记工作。后来江革出京做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因为清正严明被各地的地方官忌惮。当时少王做事大多迎合于签帅,江革凭借正直自处,不同签帅等人同席而坐。江革不久被提升为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他弹劾参奏豪门权贵,一个都不回避。 当时武陵王在东洲,非常骄傲放纵

37、,皇上召见江革当面命令说:“武陵王还年轻,臧盾性情软弱,不能纠正他,想让你代替他来做这件事。这件事情非你不可,请不要推辞。”于是皇上任命江革为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到了东洲,江革只靠官俸过日子,吃得也很简单。会稽郡面积大、人口多,诉讼案件每天几百件,江革一一判断辨析,从不留下疑案悬案。(他)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他管理下的)很多城市(的人)震惊。琅邪人王骞做山阴令,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很多,远远望见江革的气势就自请解职。武陵王惧怕江革,于是对他非常敬重。江革每到侍宴时,与武陵王言谈一定要引用诗、书的句子,武陵王因此爱好学习喜欢写文章。典签沈炽文把武陵王写

38、的诗呈给梁高祖,梁高祖对仆射徐勉说:“江革果然能够胜任担任的职务.”不久江革又监管吴郡。当时吴郡境内荒年歉收,盗贼公然行动。江革到了吴郡,只有公派侍卫二十人,百姓都怕他不能清除盗寇。江革于是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百姓、官吏这才安心了。 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总有褒贬之言,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大同元年(江革)去世。江革历任八府长史,四王行事,身旁却没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因此敬重他。18.B C(.B“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错,C“感情沉郁悲壮”错。)19.尾联表现了刘、白之间的深厚友谊。(2分)诗人在醉乡中才能陶然,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

39、伤和愁苦。(2分)写法上,借助想象,虚写菊黄酒熟,共醉陶然的情形。或答以乐写忧,悠然的心态更显哀伤之情。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赏析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晚年和刘禹锡交往甚密,唱和齐名,世称“刘白”。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他们都阅尽了人世沧桑,饱经了政治忧患,在宦海中浮沉了几十年。如今年近古稀,相对痛饮,从老后的失意寂寞,联想到少时的“不忧生计”,不禁感慨万端。二人相约饮酒时白居易便创作了此诗。整体赏析此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

40、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

41、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彼此都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他们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

42、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

43、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这首诗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蕴藏了他们对人生愁苦、世事艰难的深刻感受和体验,表现了这两位有着相同命运的诗人的深厚友情。此诗蕴藉深厚,句外有意,将深情以清语出之,把内心的痛苦忧烦用闲适语道出,加强了抒情效果。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五、名句名篇默写。(10分)20.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六

44、、语言文字运用(12分)21.【解析】 “寒舍”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的住所,此处应改为“府上”。“造访”拜会,拜访。多指比较不熟悉的人之间。此处应改为“拜访”。“惠赠”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此处应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大作”是敬辞,用于别人的作品,此处应改为“拙作”。“不是很好的地方”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不当之处”。【答案】 “寒舍”改为“府上”;“造访”改为“拜访”;“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大作”改为“拙作”;“不是很好的地方”改为“不当之处”。(每处1分,共5分)22. 示例:悠悠云雾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4分,一处修辞1分,字数不足40个字扣1分,整体通顺流畅1分)23.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 (3分,一处1分)七、作文( 60分),答案解析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