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091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元市实验中学高2013级2015年春半期考试历史学科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答题要求:1、140小题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2、4143小题请用黑色中性笔答在答题纸上。答题时不要答在密封线内。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A.连坐法统治人民 B.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

2、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

3、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5、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 B实行科举制C整顿吏治D汉化政策 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7、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

4、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8、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租役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B C D10、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说:“伊洛中区

5、,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1、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2、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 B. C. D.13、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

6、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14、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15、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 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 D公

7、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 16、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17、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是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反对教皇权威 主张“先定论”A B C D 18、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甲: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乙:信徒皆为祭司丙:用世俗

8、思想彻底否定基督教的教义 丁:回到圣经来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乙、丁 19、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 B C D 20、“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了A奉还版籍 B承认土地私有C鼓励工商、嘉奖贸易D加强军事力量 2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A实行币制改革 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C政府大力扶持

9、 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 22、全球通史评述:“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从材料可判断,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A. 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习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全盘西化,全方位地学习 D. 对西方文明完全排斥 23、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排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车、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10、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24、19世纪中后期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维新派提出“和魂洋才”,中国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结果两者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A.制定的具体目标不同 B.实施的方式方法不同C.学习的文化内容不同 D.推行者的社会立场不同25、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主要原因都是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C.封建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D.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2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11、。这里所说的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李悝变法27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一道问题:“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此其故何也?”这反映王安石在教学中注重 A因材施教 B军事教育 C经世致用 D理财为先28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宋神宗急功近利 B宋神宗动摇不定 C宋神宗反对变法 D宋神宗软弱无能29.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

12、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30.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权威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31、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

13、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32佩里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第一次见到。佩里赠给幕府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佩里来航令日本人震惊,深切感受到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这里的“差距”主要是指 A落后的交通工具与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差距 B落后的幕藩体制与先进的民主制度的差距

14、 C落后的农业文明与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差距 D落后的国民素质与先进的国民素质的差距33.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34、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35.梁启超在变法通

15、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36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

16、,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37.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 A B C D38.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光绪帝对变法犹豫不决 B、顽固派力量强于改革派C、力量对比对改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资产阶级势力弱小39梁启超评价康有为,认为他是“孔教之马丁路德”。这主要是因

17、为 A康有为改革儒学理论完善改革主张 B康有为融合孔子儒学、西学进行改革 C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原有宗教制度 D康有为把西方的宗教理论用于改革40.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高2013级2015年春半期考试历史学科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本卷共3道大题,共40分。41.(20分) 材料一 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

18、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郑师渠、吴怀祺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材料三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

19、成果。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10分)42、(8分)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

20、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材料二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国。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6分)43开国议政(12分) 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

21、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6分)(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理由是什么?(6分) 广元市实验中学高2013级2015年春半期考试历史学科答题卷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二,材料解析题41:1:2:42:1:2:43:1:2: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BBDBD 610:ACDDD1115:CDACD16-20:ABDAC 2125:CAD

22、DA 26-30:BC B A A 3135:A C C B A 3640: D B A A B二、 非选择题:41(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不同: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政治魄力。42、(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2)措

23、施: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惟一的货币;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43, (1)A水平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大力推行科举制可以提拔众多文官担任朝廷官职,形成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防止武将专权。水平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 防范武将专权,削夺武将的权力。其他答案。B水平l: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造成冗官、冗员,导致财政困难。 造成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水平2: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 积贫积弱其他答案(2)水平l:能全面权衡科

24、举制对中央集权带来的利弊,对决策作出合理解释。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推广可以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使得政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武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水平2:虽能合理说明自己的决策,但只注意到大力推行科举制利或弊的一面。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样有利于选拨文官进入政府,利用文官对武将进行牵制,强化中央集权,防范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增强文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巩固王朝统治。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因为这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引发财政困难;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于治理国家。其他答案。观点与证据不一致;决策与理由不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