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解析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答案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点明诗题“归园田居”,表达诗人心忧田亩的心情,引出下面诗人劳作田间的描写和感慨。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希望豆苗能够茁壮生长,自己的劳动能够有所收获;希望自己在污浊社会中能够
2、洁身自好,自耕自食。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边塞 月王昌龄的诗以直接抒情为主,前三句就乐声抒情,写出了“别情”“边愁”的深重;末句以景结情,融情入景,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李攀龙的诗间接抒情,融情于叙,诗人用征人马上看月的情景表达出将士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大丈夫上战场万死不辞的信念和决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边月”“胡霜”“弓”
3、和“剑”,这些实景、实物,交代了时令(秋天月夜)、地点(边塞)、人物(戎装的战士);用“随”和“拂”把景物连结起来,又逼真地表现了在边地凄清寒冷的环境中行军的情状;以“月”和“弓”、“霜”和“剑”互为比喻,增添了诗的意趣。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赞叹为国杀敌的积极精神以及对将士妻子的劝慰之情。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即可),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
4、,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注意描绘景物的色彩。(答出三点即可)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流露出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
5、后尘,其后果不堪设想。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警示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答案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答案12345678910111213
6、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对自己不愿趋时媚俗的高洁品质的坚守,隐含被命运捉弄的嗟叹,显示出年华虚度、失时零落的悲哀。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的氛围;“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暮霭沉沉
7、,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写法: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好处:营造意境,含蓄蕴藉。“青山万里一孤舟”,用辽阔的万里青山与孤舟的对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深情。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虚实结合。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如果答“借景抒
8、情”并作简析也可)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思友心切,心潮起伏。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思乡怀人首联既为诗人的“夜思”创设了背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又为全诗奠定了孤独、凄凉的感情基调。颔联从听觉、视
9、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诗人寄居他乡的孤独、凄凉。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鉴赏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离:远离君王(或“遭受放逐”)的苦闷。孤:流落江湖的孤独。思:思乡(或“思君”)的惆怅。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满:动态地表现了夜色渐深的过程。新:暗示年复一年,强化感情。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听雨这首词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表达技巧。少年时买笑歌楼是浪漫欢乐的,壮年时漂泊客舟是孤苦忧伤的,暮年时避居空门则是灰心麻木的。这三种处境、心情两两形成对比,而少年时的欢乐又反衬了后两个时期的孤苦、麻木。作者以此反映了南宋亡国前后自己心境的变化。12345678910111213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鉴赏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