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历史二轮复习20C初期的中国1.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2.民国初年,有学者认为,中国革命是以种族思想争来的,不是以共和思想挣来的;所以皇帝虽退位,而人人脑中的皇帝未退位。这一认识A肯定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B为辛亥革命做了充足思想准备C是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D对思想启蒙的必要性认识不足3.1918 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口
2、者。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一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该言论表明A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五四运动促进国人思想解放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 D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5.近代中国“原本以暴力开始的运动,到了后来确实归于一种宁静的悄悄变革不可一世的至上君主悄然退位,最高的政治权力有条不紊地转移”。这场
3、运动()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C深刻改变了农村的传统习俗 D使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观念6.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7.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
4、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8.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9.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
5、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这说明辛亥革命A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一步C将传统文化彻底击败 D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10.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是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11.“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
6、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12.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13.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
7、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A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被袁世凯表象迷惑C革命策略有合理性 D圆满完成革命任务14.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
8、运动 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5.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的通益公纱厂开建,“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这表明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蔚然成风 B官僚资本在中国开始出现C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有所变化 D实业救国的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同16.徐珂清稗类钞:“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鬬(斗)巧,日出新裁。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B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C攀比之风的盛行导致世风日下 D近代服
9、饰变革体现文明碰撞17.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内容。年代田赋工商税(含盐税、厘金、关税等)数额(单位:元) 百分比数额(单位:元) 百分比1842年42 293 282 76 13 030 589 24 1885年49 829 423 48 53 405 201 52 1890年51 999 675 44 66 323 100 561903年57 269 194 38 92 143 422 621911年74 076 073 27 202 723 658 73 下列对表格中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田赋在税收中一直占据主
10、导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致使税收结构发生逆转C中华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18.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19.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
11、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的原动力B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C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D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20.下图是18701911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A列强侵华加剧 B实业救国影响C民族经济发展 D舆论环境宽松21.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
12、是 项目1912年1936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54.7%14.3%出口比例10.9%25.2%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13.7%47%出口比例3.6%6.9%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22.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D演员地位
13、逐渐提高23.“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A近代交通工具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D近代工业的发展24.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民为士,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竞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
14、的西化开始风靡上海 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已消失C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D政治变革消弭了贫富差距25.右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26.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更要大大的用些加波力克酸,把未受毒的清白脑筋好好预防,不使毒菌侵害进去。”这一论述反映了刘半农主张A建立国民新文学 B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C文学
15、要言之有物 D用西方文化取代传统文化27.1919年7月25日,孙中山宣布:“如果中国人民希望自由的话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红军。”据此说明A孙中山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B孙中山决定放弃对西方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追求C孙中山决定学习俄国,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发生了转变28.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C中西文
16、化的激烈碰撞 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29.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30.19011903年,康有为撰写了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等著作,阐述“循序渐进”“不能邋(超越)等”的改制说,其主要意图在于A将西学与儒家经典相结合 B反对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C极力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 D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31.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共和与君主论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知识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动作,彼辈绝不与闻,故无
17、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者也。”上述观点在本质上A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认为君主专制有弊端C认为国人毫无参政能力 D认同尊孔复古的主张32.陈独秀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说:“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于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材料表明陈独秀A否定儒学教条主义但不反对儒学本身B对东西方文化持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C主张弘扬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治世之道D倡导文明进化必须全盘否定儒家文化33.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
18、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 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 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34.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到:“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35.“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
19、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36.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37.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
20、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A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38.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 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 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39.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21、该言论意在强调A自由思想的重要性 B民族意识的重要性C民主权利的重要性 D集体观念的重要性40.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东渐,全盘接受 D借其要义,用以发挥20C初期的中国答案15 BCABB 610 BDBBD 1115 CDCCC 1620 DDDBC 2125 CACCC 2630 BDDDCB 3135 DADCD 3640 CC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