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课训练雨巷说课训练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戴望舒的雨巷,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按照大纲要求,本诗被安排在普高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中,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诗,要求多诵读,反复品味诗的意境和三美特色,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一、说教材和学情(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2.单元要求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着重分析意象 品味语言。3.课文特征浓郁古典气息 意象的典型象征性。2、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主导,通过老师的引导,加深对现代诗的认识和了解。由于学生认识问题不能深入本质,所以老
2、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依据】: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分析诗中意象和象征意义,领会本诗的“三美”特色。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增强对现代诗的赏析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诗中流露出来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对美好希望及人生信念的追求。【依据】:新课标倡导“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重的教学理念。三、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着重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把握诗人的情感。2、领略诗的“三美”特色。难点:1、“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2、象征手法的应用。【依据】:新课标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
3、界,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四、说教法和学法1、说教法(1)借助多媒体课件手段。(2)激趣感知诵读、赏析探讨拓展延伸。【依据】:达尔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陶行知:“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2、说学法自主诵读法自主诵读法联想与想象法联想与想象法合作和探究法合作和探究法学法【依据】:陶行知“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走进雨巷 激趣导入(二)感知雨巷 熟读顿悟(三)赏析雨巷 合作探究(五)走出雨巷 总结拓展(四)回味雨巷 领略艺术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我将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谈谈自己独自一人在雨中漫步的情景,并
4、谈谈自己的感受,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意。”(一)走进雨巷 激情导入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适当的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依据】:孟子:“颂其书,读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事也。”白居易:“文章合时而作,诗歌合事而作。”1、听名家范读,领略全诗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在诗中体现出来的感伤、迷茫、彷徨的心境。2、学生自己再诵读,领悟诗歌的“三美”特色。【依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突出整体感知。(二)感知雨巷 熟读顿悟 【依据】:单
5、元要求: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感受充溢与作品中的真实情感。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1、意象探究(突出重点)(三)赏析雨巷 探究合作意象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 2、解读丁香(突破难点)诗歌中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而不说成梅花姑娘,兰花姑娘或是菊花姑娘。梅花:高洁兰花:清逸菊花:孤傲丁香花:美丽、高洁、愁怨、易逝3、领悟三美:意境朦胧美情感含蓄美形式音韵美注:注意和闻一多提出的三美进行对比。4、情感探究(1)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依据】:单元要求: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作者充溢与作品中的真情。(四)回味雨巷 领略艺术诗歌的艺术特色:1、象征手法2、音节特色3、修辞手法4、句式结构【依据】:新课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体会其艺术的表现力。1、背诵这首诗2、搜集整理古代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些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例如:竹、松、月、流水写出赏析性文字,在下节课进行交流。3、对比本诗和再别康桥,体会这两首诗在艺术特色和情感上有什么异同。【依据】毛泽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五)走出雨巷 总结拓展六、说板书设计雨巷意象雨巷丁香花油纸伞意境的朦胧美音节特色:舒缓悠扬,押韵。修辞手法:排比、反复。句式:复沓句、词的重叠。语言的音韵美三美特色象征手法: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艺术特色情感的含蓄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