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5 苏幕遮(共7张PPT).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9531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5 苏幕遮(共7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5 苏幕遮(共7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5 苏幕遮(共7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5 苏幕遮(共7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5 苏幕遮(共7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5 苏幕遮(共7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3-5 苏幕遮(共7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撰写:布金海课题:苏幕遮燎沉香教学设计目的:1、读懂本词;2、理解运用“悬想揣测,推己度人”之法抒情达意的妙处。重点:运用“悬想揣测,推己度人”之法抒情达意的妙处。难点:“悬想揣测,推己度人”之法抒情达意的审美效果。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zxxk过程:一、自学解决问题:从传达情感的角度看,本词中哪一句写得最妙?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答案提示:“五月渔郎相忆否?”“悬想揣测,推己度人”之法二、讲解解决问题:讲清“悬想揣测,推己度人”之法1关于“悬想揣测,推己度人”之法: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篇说:分身以自省,推己以忖他;写心行则我思人乃想人必思我,己思人思己,己见人见己,亦犹甲镜摄乙镜,而乙镜复

2、摄甲镜之摄乙镜。钱先生的“双镜相摄”说,讲明白些就是推己之心以悬揣、忖度他人之心。2运用“悬想揣测,推己度人”之法分析“五月渔郎相忆否?”“五月渔郎相忆否?”虽写自己忆念旧友,亦不直说,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本句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明代王嗣奭在杜臆中讲到杜甫的月夜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与之相比“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方均鹤语)。清真居士亦由此被王国维赞作“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清真先生遗事)。三、练习解决问题:1运用“悬想揣测,推己度人”手法分析相关诗词。2区别和

3、“悬想揣测,推己度人”手法相近似的“移情于物”手法。练习设计:送人游吴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四、点拨解决问题:“悬想揣测,推己度人”和“移情于物”手法的区别。1分析杜荀鹤送人游吴唐人杜荀鹤送人游吴一诗结句“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的意思是说:“我在天涯之遥处,深深地知道:月暗星稀的夜晚,朋友,你也未眠,那忧伤的渔歌征正搅动你的思绪,让你孤苦地思乡念友(诗人)”。诗人抒写对远行朋友的思念之情,不是从正面直接表达,而是变换角度,设身处地地悬

4、揣、忖度对方此时此刻正在如何深切地思念着自己,从而使所抒深切怀想之情倍增。戎昱移家别湖上亭诗人抒写对故居依恋难舍的深情:不言自己难舍,而说多情的柳条藤蔓伸出手臂牵住自己的衣襟,不让离去;枝上的黄莺鸣声悠悠,也唱歌挽留。诗人运用拟人修辞,化柳条、藤蔓、黄莺为人物,“移情于物”,表达了自己难离故地的痴情。名 称相 异相 同表达方式美学效果悬想揣测推己度人情出对方以人写己感同身受旨趣无穷曲笔写意峰回路转天池倒映风光无限含蓄蕴籍满溢情味移情于物运用比拟化物为人形象生动栩栩如生2总结 五、作业要求:运用本节所学的表达方法分析下面的诗词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反思本节课突出了“学讲练点”教学模式中的“讲”和“点”两个环节,讲得深、点得明。学生对“悬想揣测,推己度人”之法理解基本到位,但对其审美功效感悟不深。zxxkzxx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