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塞战争诗1、概念:描写边塞军旅生活、边塞壮丽风光以及战争的诗歌。男儿本自重横行 2、边塞诗派的产生背景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文人边塞生活的机遇和经历大大增加,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此外,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温故知新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
2、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3、边塞征战诗的特征: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边塞相关的“塞下”、“边城”、“长城”、“烽火”、“烽烟”、“羌笛”、“关山”、“月”、“大漠”、“黄沙”、“沙场”、“胡马”、“北风”等意象;情感特征:A表达的是出征远戍、保家卫国的英勇豪迈,B或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C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归家无门的悲哀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D边塞奇丽风光。表达技巧:直抒胸臆 曲笔抒情 借景抒情 乐
3、景哀情 对比衬托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4、边塞战争诗鉴赏要点:a、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b、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c、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边塞战争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A、边塞战争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豪迈,英勇,视死如归!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
4、壮,多少惋伤。碛(q)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B、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C、艺术风格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王昌龄
5、唐代最有名的边塞诗人,擅写绝句,人称“七绝圣手”。天宝元年迁江宁丞,后贬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边塞诗内容丰富,主题多样,如出塞、长信秋词、闺怨、芙蓉楼送辛渐。传世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代表作家:王昌龄、高适、岑参朗读诗歌,回答问题:1、本诗的主题是什么?2、头两句写了哪些事物?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抒发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黄昏、秋、烽火城、百尺楼;一幅悲凉又伤感的画面3、第一、二句与三、四句有何联系?提示:第一、二句揭示背景,渲染气氛,为铺垫;第三句叙事,由景入情,过渡;第四句抒发思乡怀亲之情。其一其四抒情环境比较王昌龄从军行(其一、四)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妻子的无奈而痛
6、苦的思念之情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都有悲凉意味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之音,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从军行(其四)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考示例】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江苏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