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7937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试时间:2020年11月13日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 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30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是() A、多元一体 B、世界领先 C、起源最早 D、独一无二2、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

2、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表明当时() A、宗法体系彻底瓦解 B、分封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D、传统隶属关系完全消亡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秦国有律法规定秦国女子所生之子为夏子,秦地即夏地;齐国认为田氏出身的陈国其祖先是夏朝始祖大禹的后人;魏国将中原一带的地域定义为“夏”,自称“夏王”。这说明() A、西周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 B、中原地区经济影响力较大 C、血缘宗法观念的逐渐强化 D、统一文化的认同感在加强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使经

3、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B、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 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主要在于水利工程兴修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巨大影响力 B、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高一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8页 高一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8页 C、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化 D、法家思想居至尊地位6、商鞅变法提出: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即强制大家庭分家独立生活,这一主张()A、导致了人口的减少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D、阻碍土地私有制的发展7、在阿房宫

4、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图1),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六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图1A、经济繁荣 B、文化统一 C、国家统一 D、百姓安居8、秦代设郡,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置县,县视其大小置“令”或“长”。秦朝的郡守、县令()A、由皇帝直接任免 B、相互独立且牵制C、有封地可以世袭 D、经地方推荐产生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 B、西周卿大夫C、宋代参知政事 D、明朝锦衣卫10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灭六

5、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消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旨在说明秦朝被“族”是由于()A、六国后代发动叛乱 B、秦朝建立皇帝制度C、秦朝推行分封制度 D、秦朝自身暴虐无道11、汉武帝时期,曾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发现很多郡国监御史玩忽职守,地方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奏报中央政府为此,汉武帝()A、确立察举制 B、设立十三州刺史C、实行推恩令 D、发兵平定地方叛乱12、有学者指出“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的局而,形成了多元整合的大一统文化。汉武帝“在文化上结束了战国”局面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设立太学 D、独尊儒术13、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

6、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时称“王与马,共天下”。由此可知()A、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B、君主专制得以强化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 D、皇权相权合理制衡14、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频繁 B、社会局面稳定C、文学形式丰富 D、三教合一发展15、“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

7、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C、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16、有学者研究指出,李白未曾参加科举,但他早就声名远扬,因而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学者意在强调()A、科举不是选官的唯一途径 B、皇室干预朝廷人事任免权C、选官制度还没有基本定型 D、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渺茫17、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并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职官之一)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A、说明决策权发生异变 B、削弱了中书省的权限C、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 D、有利于提高行政

8、效率18、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日本政权内部稳定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中日文化交流频繁19、韩愈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A、小篆 B、楷体 C、行书 D、草书20、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B、放松人

9、身依附关系高一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8页 高一历史试卷 第 4 页 共8页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21、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A、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B、崇文抑武政策施行C、社会等级观念消除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22、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A、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B、根本上杜绝割据存在的隐患C、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D、导致地方

10、贫弱无力对抗边患23、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B、权力结构有所制衡C、文官政治开始形成 D、君民共治得以实现24下表是不同人对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人物评 价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列宁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C、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

11、条件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25、南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鉴于泉州城内水沟湮阏岁久,“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乃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体现出当时政府()A、关注民众娱乐生活 B、重视水利灌溉工程C、关注公共卫生状况 D、重视城乡规划建设26、在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马船;北宋后期,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海外贸易兴盛 B、经济重心南移C、南北经贸发展 D、海防建设加强27、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

12、势明显,因此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的均衡。据此可推知()A、科举制的弊端渐显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八股取士制度僵化 D、南方学子更加聪明28、宋辽并立期间,杨业率领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辽国古北口有纪念杨业的“杨无敌庙”,宋朝民间将杨家将故事演义得更加丰富。据此可知当时()A、杨家将逐渐被民间神化 B、理学成为宋辽的唯一哲学C、民族之间战争异常惨烈 D、忠烈节义受宋辽民间推崇29、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

13、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行省权力集中专断C、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30、元杂剧的作者中,有高级官僚、平民、江湖游医和商人,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主要反映出元杂剧()A、演出角色的多样性 B、戏剧内容的娱乐性C、演出服务的上层性 D、剧本创作的多元性第II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31题18分,27题14分,28题8分,共40分)31、(18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

14、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高一历史试卷 第 5 页 共8页 高一历史试卷 第 6 页 共8页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

15、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行省制度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8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

16、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江南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摘自宋书(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社会发展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7、,简要指出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4分)高一历史试卷 第 7 页 共8页 高一历史试卷 第 8 页 共8页3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

18、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8分)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高中一年 历史 科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目12345678910答案ABDBBBCAAD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DBACADB题目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BCCABD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31题18分,32题14分,33题8分,共40分)31.(1)表现:颁布

19、“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中朝,削弱丞相的权力;实行察举制;设立刺史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任意三点6分)(2)特点:文官政治;分化事权。(重文轻武;分权制衡亦可)(4分)(3)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4分)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地区开发和民族融合;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意两点4分)32.(1)情形:北方少数民族移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2分)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出现得更早;(全球气候变化)北方汉人人口增加

20、;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土地肥沃)。(一种情形必须写一个原因,共两点4分)(2)表现:兵役和徭役负担减轻;人口增加;社会安定。(任意两点4分)(3)影响: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4分)33. 要求:框架完整,表明观点,具体史实表述比较充分(每个方面提供不少2条史实即可)示例一:赞成积贫积弱说: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冗兵、冗官、冗费,加重了财政负担,形成积贫局面;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同时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在与辽、西夏和金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8分)示例二:赞成造极之世说:宋代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社会长期稳定。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理学兴起将儒学推向新的高度,四大发明完成并产生世界影响。适应商品经济的市民文化兴起。(8分)第三种观点:应综合表述以上两方面观点,全面辩证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