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354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解析》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 史 试 卷 【试卷综析】新课程高考历史试题命题坚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原则,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依托历史材料来支撑题干,创设问题,本套历史试题基本上题题如此,试题中所出现的材料尽量不直接来源于教材,材料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合理解读有效信息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坚持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考查一些具有全人类普世价值的重大历史问题,如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文化思想科学化和理性化,以及环境保护、反腐败等。本套试题符合安徽高考命题趋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文

2、】1诗鲁颂泮水中曾提到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又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推动儒学的学舍化教育B“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C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知识点】O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和早期儒学私学【答案解析】B 解析:题干信息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到诸侯“可以无学”表明鲁国可以不办公办学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ACD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

3、效信息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题文】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时代”的的是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B“仁者,爱人”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知识点】O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这个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为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时期,ABC分别为荀子、孔子、孟子主张,符合题干信息;汉代独尊儒术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

4、由发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术知识的再现与再认能力。抓住题干信息时间春秋战国,结合选项D项为汉代即可。【题文】3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分封制B个体农耕C集体劳作D自然经济【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农业井田制【答案解析】C 解析:图片信息“早期农业生产”为商周时期的井田制特点,奴隶在井田里集体耕作,故选C。A与图片信息无关,BD出现在春秋战国后,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抓住图片关键信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迁移所学知识商周井田制即可。【题文】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在汉

5、代,此制已有流弊。地方长官选举不实,权门请托,营私滥举,因而选举之后,不得不再加以政府一番考试检核。”文中的“此制”指的是A察举制B封国制C郡县制D科举制【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选官制度察举制【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关键字眼为汉代选官制度,D项为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未曾涉及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内容,故排除。本题正确选项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汉代地方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排除与题干信息不符的选项即可。【题文】5有人认为:“孙行者固然要受紧箍咒的约束,而唐僧如何应用紧箍咒,似亦有拘束之必要,这是西游记的漏洞,其实

6、就是吾国政治的漏洞。”材料中“漏洞”指的是A贵贱等级分明B.官员素质低下C.权力缺乏制衡 D.自由受到束缚【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权力制衡【答案解析】C 解析:题干关键“唐僧如何应用紧箍咒,似亦有拘束之必要”表明作者主张对唐僧应用紧箍咒的随意性应加以限制,政治漏洞即权力缺乏监督容易滋生腐败。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由对唐僧无限使用紧箍咒权力的反思理解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题文】6王阳明曾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此话实质上A批评了孔子与朱熹的错误观点 B.宣扬“心外无物”、

7、“心外无理”C. 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 D.与李贽的思想有共通之处【知识点】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王阳明【答案解析】D 解析:王阳明提出了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问题,并认为求学问的,天下为公也,而不以孔子与朱熹的可得而私也。王阳明的提出是要打破程朱之学的垄断地位。A项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材料并非批评孔子和朱熹;B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李贽也要求打破程朱理学的垄断地位,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材料信息正确把握和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迁移是高考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之一。【题文】7顾炎武日知录中写道“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

8、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这一观点表明他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的态度 B主张回归孔孟儒学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 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知识点】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信息“流行天地间理也”“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表明作者认为理学是贯穿古今的天理,心学并非儒学正统,不符合孔孟之道。既然如此,就应摒弃。故本题选A。B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读懂材料是解题的第一步。【题文】8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

9、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太平天国运动B清末新政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知识点】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答案解析】C 解析:义和团“扶清灭洋”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和外来的先进文明,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符合作者“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的观点,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义和团运动则相反。【题文】9太平军进入湖南省后,巡抚骆秉章在其幕僚左宗棠的支持下,采取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减税方案,未

10、经朝廷允许私自免征厘金和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由此可见A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B清政府逐步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C湖南省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D内地及沿海的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知识点】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答案解析】C 解析:A项错误,题干信息为湖南巡抚进行的财政改革;B项错误,题干是湖南省而非清政府;D项与材料无关;湖南省的财政改革是针对太平军进入湖南后而采取的应对之策,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1、的能力。材料信息关键为湖南进行的财政改革,应对的是太平军进入,抓住此题眼解题即可。【题文】10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年份 类别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189315.681.82.6191039.841.418.8192040.139.420.5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知识点】J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D 解析:表格原料数据变化表明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BD项错误,表格数据不能体现,手

12、工制品的不断降低表明进口货物的增加,机器产品数据的增加表明经济近代化进程的加快,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表格材料型试题的解题能力,解题关键是题干要求“表述最完整的是”,A项只显示原料数据变化,BC无法从材料获取。【题文】1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基本上相同。”材料中的“政纲”指的是A.中共的最高纲领 B.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C.中共三大通过的宣言 D.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知识点】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

13、解析】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有关内容。结合题干信息“今日之必须”“奋斗”等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反帝反封建”与三新三民主义有共同之处。A项错误,中共最高纲领为实现共产主义,与材料无关;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且中共承认的是蕴含“联俄、联共、扶助农丁”的新三民主义,C项错误;中共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革命纲领,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的若干原则一致,故选B。【题文】1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语,最符合19271936年的是A五四风雷

14、,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答案解析】C 解析:题干要求“符合19271936”,A项五四风雷1919,错误;B项开天辟地1921,排除;D项只能显示国共对峙,C项最符合题干要求,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抓住题干时间要求即可。【题文】13下图是“布衣将军”冯玉祥于1939年创作的漫画播种图,其创作意图是A表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B呼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号召全民族积极参加抗日战争D奠定战后中国国际大国的地位【知识点】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答案解析】C 解析:A项事件为19

15、37年的淞沪会战,不符合题干时间1939年,B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二战结束是1945年,图片信息“爸爸、妈妈把倭打走”表明号召人民参加抗日战争。【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材料型试题解题能力。解题时抓住图片关键信息及时间。【题文】14一位学者写道: “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泽东)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以前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走到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材料中的“修正主义”指的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C发展市场经济绝不等于背离社会主义道路D要时刻把反对“修正主

16、义”放在首要位置【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答案解析】D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走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BC项符合题干要求,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即可。【题文】15下图是1978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曲线变化图。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A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B1984年出现高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C1990年前后增长率的波动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D1992年出现高点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答案解析】B 解析

17、:A项错误,1978年的增长率变化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施,C项错误,1990年前后波动既有国际行省的影响也有改革开放的推动,D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已经建立,1984年高点出现是由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排除相关错误选项即可。【题文】16“不成文法来自习俗确认的规范。事实上,经使用者的同意所确认的持久的习惯,扮演了法律的角色。”同时,为了保障自由,还得对权力做相当的限制,“如果主人的逞凶被认为不可忍受,他们将被强制以好的条件出卖奴隶。”由此可知A习惯法没有共同的约束效力造成社

18、会矛盾B习惯法在对抗奴隶主野蛮行为上有一定作用C习惯法完全是为了奴隶主贵族服务的工具D习惯法是奴隶社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囚笼【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人的法律习惯法【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信息“习惯扮演了法律的角色”“主人被强制”表明罗马的习惯法对奴隶主有一定的限制,B项符合题意,故选B。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D项错误,与材料信息不符。【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能力。【题文】17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等人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全新的(现代的)国家与个人关系的概念之上;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卢梭的这一认识直接影响了后来的A权

19、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纯粹理性批判【知识点】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答案解析】B 解析:AC项主要涉及的内容是政府权力的结构,不符合题干“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D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与题干内容无关,独立宣言体现的是美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追求幸福的民族精神,符合卢梭“也应增加人类的幸福”观点,卢梭的思想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故本题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信息“国家不应也应”,结合启蒙思想对近代欧美代议制的影响进行分析。【题文】18“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

20、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一观点强调的是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 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知识点】I2 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表明工业革命是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故C项符合题意,选C。A项错误,题干信息不难显示,B项偷换题干概念,材料显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非历次,D项与题干信息

21、相反,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抓住题干关键“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即可。【题文】19列宁曾指出:“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除了在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发展商业并逐渐提高农业和工业的现有水平外,就没有任何别的出路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此话意在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A巩固工农联盟 B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C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D向社会主义过渡【知识点】M2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答案解析】A 解析:本题题眼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目的”,题干明确提出“为了发展工农联盟没有别的出路”,故A项符合题眼。,【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

22、题解决问题能力,抓住题目字眼“目的”即可。【题文】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推论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B1641年英国“大抗议书”以微弱多数通过英国王权得到了有效控制C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信仰得救”教会的精神控制受到冲击D“杜鲁门主义”出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知识点】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答案解析】C 解析:A项结论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普遍推行是在二战后的西方;B项错误,英国王权得到有效控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后;D项错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是在是1955年华约建立后,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

23、础知识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与再认。【题文】2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A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B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离心倾向加强C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D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国家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知识点】M3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信息“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

24、思潮所俘获”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引起民众思想混乱,故A正确。BCD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解读本题的关键。【题文】22进入21世纪,欧洲人的归属感变得更加强烈了,因为人们可以切身体验一种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是指A移动电话B欧共体C欧元D欧盟宪法【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欧盟欧元【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21世纪、口袋里”表明符合题干要求的是C项。A项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B项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D项与“口袋”不符。【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应用,依据所学不难

25、回答。【题文】23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 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 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A B C D【知识点】G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新兴力量的崛起【答案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萨科齐“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直接挑战美国的单极世界单位,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表明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新兴经济发展国家的兴起,项说法不

26、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题文】24右图为当前全球跨国电子产业链“微笑曲线”示意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D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答案解析】B 解析:这一示意图说明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产品的研发、技术、销售等环节能获得较大的利润,而处于中游的组装环节却处于利润链的最低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在研发、销售等环节居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利润较低的组装环节,因

27、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较之60、70年更大,这是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AD项不是原因,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题文】25西方艺术史中写道:“照相术和新的科学探索手段令画家们兴奋不已。摄影揭示 了表象的多样性以及直接捕捉真实的能力,这便促使人们就同一场景置于不同光线和氛围之时形象所产生的变化进行探索。”由此产生的画派代表作品是A马拉之死 B自由引导人民 C播种者 D日出印象【知识点】S3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印象主义绘画【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信息“促使人们就同一场景置于不同光线和氛围之

28、时形象所产生的变化进行探索”表明该绘画作品的特点是利用光与色的印象主义。A项画派为新古典主义,与材料无关,B项为浪漫主义绘画作品,C项为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俱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利用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二、材料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其中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计50分。)【题文】O1 O226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存在着与官学相对而言的私学,全部时间历2000余年,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一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因学宫

29、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这些学者们互相争辩、诘难、吸收,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当时齐国统治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材料二 南宋时期书院的复兴,理学士大夫承担着“讲道”、“传道”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书院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南宋前期是理学书院的开创期,这一

30、时期书院规模较小,制度化的程度较低。南宋中期,是理学书院兴盛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理学书院声势浩大,与北宋对立,形成了南宋的四大书院它们全是理学门人所建。南宋后期是书院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理学书院教育模式被官方所采纳,书院多被纳入官办地方教育组成部分,书院教师多由朝廷选派正式官员担任,且一般由官员全权管理,反映了政府对于教育及思想舆论控制。书院如同官学,千院一面,主要以讲授科举时文为主。真正坚持讲学,追求学术研究的反而是那些士人创立的私立书院。(1)根据材料一,试分析“稷下学宫”的特点。(4分)(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内容,试分析南宋书院教育发展的表现及影响。(12分)【知识点】百家争鸣南

31、宋书院【答案解析】第一问,解题时注意材料“无论都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学者们互相争辩、吸收”齐国统治者“封了不少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官办学校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优越,学术又可以为政治服务。第二问,从三个时期的发展来看,南宋书院从规模小程度低到声势浩大,逐渐被纳入官办地方教育,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加强舆论控制等。参考答案:(1)官办学校;学术氛围浓厚;提供政治咨询;学术环境自由。(4分,每点1分)(2)表现:书院兴建的数量较多;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书院的官学化,有一定的集权色彩;(每点2分)影响:促进理学传播与发展,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私立学院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

32、(每点3分)【思路点拨】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第一小问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依据材料分析即可,回答南宋书院发展的影响时注意从对理学的影响和私立学院与之不同两个方面考虑。【题文】H2 I1 I2 G22721世纪是世界公认的“海洋世纪”。近代以来,大国兴衰无不打上了海洋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郑和最后一次远征之后,此种行动就突然中止。政府又重申海禁,其大舰队不久也化为乌有。明朝的海上战略缺少必要的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撑。明朝的手工业、商品交换较之南宋要大为逊色。然而明朝与宋一样,面临极为严峻的边防压力,集权的中央政府自然是将国家经济当成军事的基础,重农轻商,并将所有的物资征集起来,

33、囤积仓库,剩余产品很少能作为商品流通。此外,明朝人口增长很快,农业中的富余,也被人口的增长部分消化了,根本不可能形成繁荣的市场经济。明朝的商人阶层始终未出现,商人富裕后,通常不是投资于作坊或商业,而是购地。材料二 20世纪初,有人认为:地中海时代随着美洲的发现而结束了;大西洋时代正处于开发的顶峰,势必很快就要耗尽它所控制的资源;唯有太平洋时代,这个注定成为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时代,仅仅初露曙光。(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海洋政策的转变及根本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请分别列举“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的典型国家,并任选其中一个时代加以评述。(10分)【知识点】明朝的对外政

34、策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美苏争霸【答案解析】第一问,由郑和远征到重申海禁表明明朝海洋政策由积极航海到重申海禁,根本原因从经济角度分析;第二问,地中海时代围绕意大利回答,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角度评述;大西洋时代以英国为代表,从其成为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及工业革命角度评述;太平洋时代以美国为代表,从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到二战后的美苏争霸、世纪之交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等角度评述。参考答案:(1)转变:由积极航海转向重申海禁。(2分)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尚未发展到足以推动社会转型的程度。(2分)(2)典型国家:意大利;英国;美国。(3分)评述:地中海时代: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

35、芽,开展了文艺复兴运动;大西洋时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殖民扩张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太平洋时代: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并且在二战后成为两极之一,控制资本主义阵营。苏联解体后,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有着重要影响力。(任选一国,观点明确、表述清楚即可得7分)【思路点拨】本题隐性考查时政热点。明朝的对外政策的转变决定其帝国的衰落。三个时代的评述则需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论述,忌从单一角度论述。【题文】C2 C328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而在中国政治史上,“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6、。材料一传统的主流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靠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先由南方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一致达成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材料二1919年4月29-30日,巴黎和会代表

37、参加会议,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第156、157、158条】,德国在山东权益让与日本。1919年5月4日上午10时,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午1时,北京学生3000余人从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1919年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

38、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结束。五四运动大事记(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有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12分)【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答案解析】第一问,两种观点在材料信息中“传统的主流叙事否认这场“大

39、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选择一种观点并论述,如支持第一种观点,则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等角度回答,如支持第二种,则从大妥协换取袁世凯的“共和”,清帝退位,帝制结束等角度回答。第二问,第一小问,材料信息表明,初步胜利的表现有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合约签字,第二小问,侧重从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社会各阶层的参与、领导阶层及主力军的先进性和斗争的结果等角度回答。参考答案:(1)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2分)理由一:“大妥协”是革命不彻底的表

40、现,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理由二:“大妥协”换取了袁世凯“通电共和”,加快清帝逊位,并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有利于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学生选择任一观点,史实明确,逻辑清楚者可得4分)(2)表现: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分)理解:首次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种反动势力的目标明确表达出来;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群众基础更加广泛;领导者和主力军更加先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五四运动比以往任何一场运动更加彻底坚决,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直接做出让步才中止斗争。(

41、8分)【思路点拨】回答第一问时注意只能选择一种观点回答,忌两种观点同时支持;第二问的第二小问回答时需从五四运动的领导阶层、主力军、参与范围、结果等多角度论述。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BDCACDACCDBCC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BBBCACACDBD二、材料题26.(1)官办学校;学术氛围浓厚;提供政治咨询;学术环境自由。(4分,每点1分)(2)表现:书院兴建的数量较多;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逐渐完善;书院的官学化,有一定的集权色彩;(每点2分)影响:促进理学传播与发展,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私立学

42、院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每点3分)27.(1)转变:由积极航海转向重申海禁。(2分)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尚未发展到足以推动社会转型的程度。(2分)(2)典型国家:意大利;英国;美国。(3分)评述:地中海时代: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展了文艺复兴运动;大西洋时代: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殖民扩张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了较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太平洋时代: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并且在二战后成为两极之一,控制资本主义阵营。苏联解体后,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有着重要影响力。(任选一国,观点明确、表述清楚即可得7分)28.

43、(1)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2分)理由一:“大妥协”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理由二:“大妥协”换取了袁世凯“通电共和”,加快清帝逊位,并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有利于保存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学生选择任一观点,史实明确,逻辑清楚者可得4分)(2)表现: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分)理解:首次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种反动势力的目标明确表达出来;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群众基础更加广泛;领导者和主力军更加先进,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五四运动比以往任何一场运动更加彻底坚决,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直接做出让步才中止斗争。(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