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新教材北师大版(2019)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一节《质膜》知识拓展:质膜的结构模型假说.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639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教材北师大版(2019)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一节《质膜》知识拓展:质膜的结构模型假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质膜的结构模型假说1.脂质双层模型1925年,Gorter和Grendel最早对膜结构的模型提出假说,即脂质双层模型。因为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从红细胞质膜中提取出来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可以占据约两倍于完整红细胞总表面的面积。2.三合板式模型1935年,Danielli和Davson假设膜中脂质是夹在两层蛋白质之间,脂质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由静电力所控制的。但后来发现这一假说与实际结构的距离仍然很远,因为技术条件和实验手段的限制,这种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合板式模型“统治”了膜结构的研究三十多年。3.单位膜模型1959年,Robertson提出以三合板式模型为基础的单位膜的概念,这个

2、模型主要得到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的实验数据的支持。它假定在脂质核心两侧的蛋白质分布是不对称的,因此可以把单位膜模型看成是三合板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单位膜模型提出后,人们对膜结构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膜的镶嵌模型20世纪60年代中期,Singer和Wallach提出镶嵌模型,认为球蛋白埋在脂质的双分子层中,甚至穿过这个双分子层,而脂质双分子层尽管还存在,但它们是不连续的,可以把膜看作一种脂质和蛋白质的镶嵌体。这种假说很符合疏水键在确定蛋白质的特定构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实验。5.流动镶嵌模型1972年,Singer和Nicolson基于膜结构的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将镶嵌模型加以巧妙发挥,提出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已积累起来的来自各种膜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