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析新课标下中国历史诗语言辅助教学华南师大中山附中 陈山林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几千年的社会演变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典型的语言和艺术形象,在其作品中多方面深层次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批批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无比珍贵的史料,他们或言史,或咏史,或论史,或戏史,或讽史,或笑史,其论史之诗,论史之联,论史之词,论史之曲,论史之谣,论史之谚,数不胜数,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据粗略统计,初中新课标中国历史人教版直接引用诗语言有100余条,高中新课标岳麓版中国历史部分有80余条,本文试图在新课标下探析诗语言辅助教学一些问题。一、 诗
2、语言与历史课堂教学(1)诗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诗歌词曲讲究平仄,语词华韵,句子或整齐,或参差不齐,读起来琅琅上口,余香满堂,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声韵美感,符合青少年审美需要;对联讲究工整对仗,构思精巧,写实性与思想性融于一体,简洁,精炼,隽永,在历史教学中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更好地辅助教学任务的贯彻落实;歌谣民谚具有刚劲、质朴而又爽朗活泼的特色,以叙事为主,铿锵有力,脍炙人口,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深化。 (2)诗语言有助构建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观。现代社会信息铺天盖地,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地大幅度大容量地吸收各种知识。这就要求历史
3、知识的传授不要局限书本,还应运用多种方式来开拓知识面。就历史学科来说,课堂教学加一点“糖醋茶”运用诗语言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诗歌、词曲、对联、民谣、谚语具有很强的历史资料性,有反映奴隶社会劳动者愤怒呼声的硕鼠;有反映西汉初年“白登之围”中汉军困苦的歌曲“平城之下祸甚苦,七日不食不能弯弓弩”;有反映人民饱受战争之灾的曹操篙里行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写隋炀帝“乘舆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做障泥半做帆”;有杜牧写唐玄宗为供杨贵妃吃鲜荔枝,派人千里转运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反映唐朝“开元盛世”局面的杜甫忆昔;
4、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宋词点评,还有热烈欢迎农民起义军进城的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真是举不胜举。运用诗语言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巩固基础知识的记忆,更能促使中学生历史情感的形成和升华,以及形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历史教学应利用这些“佐料”,增光添彩,改变干巴巴的说教。 二、诗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用于知识传授,当作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催化剂。在讲授新课中,结合诗语言,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理解。“黄埔军校”这一历史概念的形成,在教学中使用这样二副对联,效果会较好:“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人此门。”这是建校初,黄埔军校的
5、门联。孙中山在探索民主建国之路幻想破灭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意欲培养自己的军官。对联生动地道出了军校创办的宗旨。“四一二”以后,有人巧妙地将此联“莫”“请”二字互换,使意思完全相反,变作“升官发财,莫走别路;贪生怕死,请人此门”,人木三分地道出了军校性质的转变。这副改字联的使用,增添了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完整、正确、迅速地形成“黄埔军校”这一历史概念将起到很好作用,为下段的学习也埋下伏笔。 历史课堂教学,是落实基础知识的主阵地,因而各种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显得极为重要。例如在讲到马关条约的时候,使用这样一副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甲午战争
6、,中国败于日本,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前往马关议和,日相伊藤博文在谈判桌上出句相难,李鸿章第二天才在随员帮助之下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使用,能解决有关马关条约的几乎所有要点;背景:“内无相,外无将”,军队无力,朝廷无能;内容:“玉帛相将”,割地、赔款;影响:“帝王度量”的大方,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由于对联的精巧,情节的生动,学生对马关条约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大大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对联引用的成功,使基础知识的传授有了良好的开端。(2)用于思想教育,是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氧化剂。诗语言是人内心深处涌出的歌唱,是真挚情感的倾吐。在讲述历史人物时,注意引用其言志叙事之诗,帮助学生
7、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高亢及肩负的责任,由其行动带给学生的心灵的震撼,其效果不言而喻。纵观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既是经国济世之才,往往又是激扬风流倜傥之人。他们或慷慨高歌,感时伤泪;或壮怀激烈,勉慰同仇。无论是登山观海,还是狱中马背,无不展示其人格魅力和血气方刚。如南宋抗元斗争的杰出将领文天祥,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七百多年来,一直为豪杰志士扼腕称道;再如抗金英雄岳飞,曾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抒情达意,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溢于言表;陆游热血丹心,铮铮铁骨,一腔愁绪,似水柔情,一首示儿表达了他毕生渴望南北统一的强烈愿望;抗倭名将戚继光,拔剑浩歌,慷慨赋诗,以
8、“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语,直抒其抵御外辱,誓灭倭寇的宏伟抱负。近代的林则徐、秋谨等矢志报国,所写诗篇,格调高昂,无不洋溢着强烈的献国爱家之热忱。在教学中精当引录历史人物所写的诗语言,对于揭示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一大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方法的选择需仔细斟酌。讲义和团,激扬高吟“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去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这首义和团揭帖,会把在中国近代史上
9、,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重,中国人民自发组织,“除教灭洋”,保卫国家的爱国壮举,敢于同其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地再现出来;讲爱国诗人屈原,低吟“万倾重湖悲故国,一江千古属斯人”;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红军生活艰苦,仍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吟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教师用带有鲜明情感体验的朗读,声情并茂,会使学生感其情,动其心,会其意,尤能使学生潜心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历史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名贴、名联、名谣应用于思想教育,比板起面孔说教
10、,更无形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爱的更爱,恨的更恨,使思想教育说之有据,情之有依,行之有效。 (3)用于能力培养,是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活化剂。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分析解决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思考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的提高。 一宗,借助诗语言来完成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讲到唐朝时期的社会关系,可通过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阶级压迫下,统治阶级的花天酒地与劳动人民极度痛苦生活的强烈反差。讲清文字狱的恶果,读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会看得
11、更清楚。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有如春雷,发人深省,加深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思考。二宗,借助诗语言来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高考试题的发展趋重素质考查,能力提高,趋向灵活多变。例一,讲春秋讲楚汉,蒲松龄有一副自勉联,很有历史韵味: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设问:“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发生在哪次战役?“卧薪尝胆”说的是哪位君主?这一事件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此类问题既检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又考察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历史课堂充满生机盎然。例二,讲三国灭亡时,可以引用下面的两首诗,头首是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
12、,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二首是刘禹锡的蜀先生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株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然后让学生比较分析,指出杜诗的政策失误和刘诗的“生儿不像贤”只是蜀亡的原因之一,都不能过分强调,蜀亡根本原因,在于三国力量变化的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例三,讲隋朝大运河时,看一组材料诗: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千戈起,惘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二: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宗无鼎炀帝冢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
13、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芳汴河直进船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此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然后提出问题:材料一、二的作者观点有何相似?材料二就开凿运河原因的评述与材料一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在对开凿运河的评价上,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异同?材料四在对开凿运河的评价方面与材料三,有何异同?你认为哪位诗人的评价最恰当,为什么? 再与学生对照四则材料,针对问题,分析、比较、综合,得出结论:四材料中只有皮日休的诗既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绩,又指出了巡游江都的腐化,评论全面、中肯,通过这样的补充,加强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
14、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问答题属于难度较高的一种综合类题型,诗语言的引入更能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转化和综合运用能力。例四,章太炎曾为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撰过一副联:上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析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这副对联寥寥62个字,深刻揭露了清政府对内搜刮民脂民膏,极力挥霍享乐,对外割地赔款,奴颜婢膝以求苟安的罪恶和丑态。让学生根据此联,列联中体现之事,联系实际谈谈慈禧卖国行径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恶果。以上仅仅是抛砖引玉。三、用诗语言辅助教学注意几点。诗语言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完成教学任务,
15、有助于设置情境,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美感。诗语言感情真挚,听起来学生兴趣盎然,可以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诗语言毕竟是历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对庞杂的诗语言要进行认真的甄别,仔细的筛选,选取那些和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能对教材起到注解、补充、深化的点睛之句,揉进课堂教学,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宁精宁短,切忌滥长,不宜喧宾夺主,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历史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史功底,做到通史博文,知识全面。要运用恰当的语言,解释所引用的诗语言,准确把握情感基调。其三,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分析、处理诗语言在课堂中的运用。“欲求水流远,源泉须博深”,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立场正,观点明,方法通,在生动活泼,绘声绘色中完成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本人地址: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邮编:528447,邮箱:ywzxchenha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