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1(2013上海卷)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A1861年 B1895年C1907年 D1913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图片材料中的关键词“立宪”“议院”等“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反映了20世纪初期,清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实行“预备立宪”,故选C项。答案:C2(2013安庆一模)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解析:首
2、先注意时间是1912年2月,D项是发生在1912年3月,以此来排除D项;其次就是注意“直接”一词的含义。显然,离1912年2月最近的就是清帝下诏退位,而且,清帝下诏退位,意味着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答案:C3(2013广东文综)“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因而D项错。民族区域
3、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项错。答案:B4(2013天津卷)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解析: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题干中“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说明此时时间大概是在1912年3月份。这一时期,报纸数量的迅猛增长,反映的是国人对时事的关注,关心局势的变革,故选A项。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是1912年3月
4、,还不可能产生这么快的影响,排除B项。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内容,发生在1915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排除C项。人们普遍赞成共和与辛亥革命后的史实不吻合,排除D项。答案:A5(2013自贡一诊)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解析: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彻底结束封建制度(封建统治),故选A项。答案:A6下图是关于20世纪中国立宪运动的一幅漫画。漫画的寓意是()A清王朝和立宪派在宪政运动中的态度不同B清王朝积极支持宪政改革C宪政运动不符合中
5、国国情D立宪派以立宪破坏革命解析:仔细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图中人物一人扇风,一人点火,清朝和立宪派“一冷”、“一热”,反映了双方对宪政改革的不同态度。图片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答案:A7(2013海南卷)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解析:考查数据分析,全国有15个省,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B项。辛
6、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项。答案:B8(2013杭州质检)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A成立同盟会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发动护法运动D发起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可知B项正确。答案:B9(2014吉林期中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06年清
7、朝大臣载泽在出使各国大臣奏请宣布立宪折中写道:“窃维宪法者,所以安宇内,御外侮,固邦基,而保人民者也且夫立宪政体,利于君利于民,而独不便于庶官者也。考各国宪法,皆有君位尊严无对,君统万世不易,君权神圣不可侵犯诸条,而凡安乐尊荣之典,君得独享其成,艰巨疑难之事,君不必独肩其责。民间之利,则租税得乎平均也,讼狱得控诉也,下情得上达也,身命财产得保护也,地方政事得参预补救也。之数者,皆公共之利权,而受制于法律范围之下。至臣工则自首揆以至乡官,或特简,或公推,无不有一定之责成,听上下之监督,其贪黑疲冗、败常溺职者,上得而罢斥之,下得而攻退之。东西诸国,大军大政,更易内阁,解散国会,习为常事,而指视所集
8、,从未及于国君。此宪法利君利民,不便庶官之说也。而诸国臣工,方以致君泽民,视为义务,未闻以一己之私,阻挠至计者。”叶曙明著大变局1911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实行立宪”的意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实行立宪”不能成功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清政府预备立宪。第(1)问根据材料概括实行宪政的意图。第(2)问结合中国当时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面临着统治危机,立宪派力主开国会,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等角度着手。答案:(1)保护君主统治传万代;依法保护百姓人权,缓和社会矛盾;管理和监督官员守责。(2)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暴露了其腐败无能;立宪派对西
9、方宪政制度缺乏本质认识;慈禧镇压戊戌变法运动说明其愚昧无知极其反动;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人心丧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等。(言之有理,符合历史真实即可)10(2014湖北黄冈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八条: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第十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干扰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到干
10、涉。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十六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材料一、材料二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反映在政治上的共同要求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这些民主思想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民主思想及其影响。第(1)问根据概括共同思想,从材料中较容易找出。结合法国和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其共同要求是反对专制,要求民主政治。第(2)问从材料中第十六条内容可知,综合所学总结归纳其积极影响即可。答案:(1)共同思想:自由、平等、安全是不可侵犯的人权;言论自由;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共同要求: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2)材料二明确规定了人民的具体权利。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