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141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福建省龙海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龙海二中期末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命题人:龙海二中 郑宝红 一、古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体无咎言。(2)_靡有朝矣。(卫风氓)3 )_夫孰异道而相安?4)_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5 )舞幽壑之潜蛟_。(6)_托遗响于悲风。(7)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8)酾酒临江_(苏轼赤壁赋)(9)_,亦足以畅叙幽情。(10)天朗气清,_。(王羲之兰亭集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2指出下列划线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A失其所与,不知 明智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振奋C今将军与臣有郤 隔阂 D秦王方还柱走 环3指出下列划线古今异义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那人,指秦穆公。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生活窘困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袒露一只臂膀。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4选出对下列划线虚词的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 ) (3分)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B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活用为第一人

3、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D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用作副词,用来修辞动词,相当“就这样(地)5(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3分)(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3分)(2)这首诗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3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一

4、)文学名著阅读(15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曾灌溉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决定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恩。故有“木石前盟”之说。B贾雨村因贪酷而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东家向荣国府求助。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补授应天府。C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

5、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D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由于贾蓉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风姐协理。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E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并用祖传鸳鸯剑作定情物。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因为这事,自

6、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入空门。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大观园空闲,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入住。 B大观园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和贾环住了怡红院。 C宝钗、黛玉一前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袭人以为是丫鬟,正生气不给开门,还说是宝玉吩咐的。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黛玉产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哭了半夜。次日见了宝玉也不理睬。D

7、初秋时节探春雅兴大发提议起诗社,恰好贾芸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为此就叫“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絳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作咏白海棠七律。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E香菱原名甄英莲,为甄士隐的独女。三岁时元宵看花灯时被拐走,养大后先是卖给公子冯渊,后薛蟠打死冯渊,强买她作小妾,改名香菱。其后又为薛蟠妻子夏金贵所妒,备受折磨,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9红楼梦中隔窗听见了丫鬟的私房话,使用了“金蝉脱壳”法的人是谁?请说说事件经过。(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0、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1)孔子还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三段话都涉及到一种什么传统美德?试举一相关成语(3分)(2)请你说说这种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3分)三、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汉服,未必可称“国服”雷颐在声势空前的“传统文化热”中,消失已几百年的“汉服”也被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某

9、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达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却不能不令人深思;而有人进一步要求将汉服定为“国服”,则期期以为不可。“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士庶等

10、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总之,中国古代服饰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任何人都不得僭越。今天人们所推崇“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广大“引车卖浆者流”,绝不能像孔乙己那样穿长衫,只能如阿Q那样着短装。以“夷狄”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以血腥手段强迫汉人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与叛逆问题,“穿,还是不穿”成为“生,还是死”的大问题。清王朝同时又秉承华夏“衣冠之治”的传统,同时制定了种种有关穿靴、戴帽、着装、佩饰的烦琐规定,维持等级森严的统治。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大为盛行,服装成为“革命”与“

11、不革命”的重要标志,在“文革”中几乎只有工作服、蓝中山装和绿军装成为被允许的“革命服装”。改革开放是思想观点大解放,也是服装大解放,人们重新拥有了穿衣戴帽的自由。然而,现在一些“汉服”的提倡者却再度将服装政治化,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恢复华夏服饰,重建衣冠上国”“是我们不断在寻找的民族归属感和文明标志的符号”,并且,主张将“汉服”定为“国服”,而“国服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象征和代表,就像我们的黑头发、黄皮肤一样,是我们民族的标志,国服的确立,也意味着民族自信和自尊的确立”。于是,服装问题重新上升到“爱国”“民族复兴”的道德、政治高度,在这种话语的隐喻中,不着汉服者自然居于“不爱国”、不参与“

12、民族复兴”的道德和政治劣势。而且,主张将“汉服”立为“国服”者似乎忘记了,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不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吗?千百年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服饰已成为个性表达的最好形式之一。今天,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与西装、中山装、短裙牛仔,中国其他民族服饰等各色服装纷然杂陈,供人平等选择,诚然为社会多元、进步的标志之一。(选自中国新闻周刊)11不能说明“汉服,未必可称国服”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现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令人深思。B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

13、,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普通百姓与之无缘。C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D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应当是完全平等的。12.下列说法,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的是()A在传统社会,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其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B历代王朝都有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对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诸方面的规定也最为详细。C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是历史上“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延续和具体表现。D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

14、服已消失了几百年,汉服提倡者将它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毫无意义和价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乌米 俄阿马高尔基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

15、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的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

16、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

17、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

18、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来说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

19、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13指出下列句中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两项( )( )A作者反复强调自己体会到的乌米的歌声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作者反复写她的歌声,这不仅对塑造人物,也对渲染氛围起到很大作用。B文段中“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说明这里所写的一切景物

20、都跟“形成气氛”相关联,C本文写景还讲究顺序,前半部分由远及近地写,后半部分由近及远地写,有条不紊。D文章的前半部分交代乌米连续第七个年头在海边唱着歌等丈夫和孩子归来,从不间断,这种坚持,这种不懈,表现她的乐观。E第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衬托和烘托的手法,既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又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而且还暗示人物的命运。14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2分)15说说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6分)四、语言基础知识(9分)16、判断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3分)( )A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B抄写文稿,难免不漏字,必须认真核

21、对。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D、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仍然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17、下列字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明眸善睐(li) 挹(y) 倏(sh) 采撷(xi)B.糟粕(p) 肤浅(f) 杳无音信(yo) 纵横捭阖(p)C.著粉(zhu) 譬如(b) 不屈不挠(no) 前扑后继(p)D.梦寐(mi) 回溯(shu) 陌生(mi) 沮丧(j)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感动中国”人物陈健,为朋友守墓37年,这种信守承诺的精神,使他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B在我校“申示

22、”进程中,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工作尽最大可能鼎力相助,我深表感谢! C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D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有论语,则有孟子。五、写作(70分)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记叙文。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拟题目自定

23、立意,;(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龙海二中期末考高一语文答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命题人:龙海二中 郑宝红 一、诗文阅读(31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 (1)(2) (3)(4) (5) (6)(7)(8)(9) (10)(二)文言文阅读(15分)2、( )3、( )4、( )5、翻译。(6分)(1)(3分) (2)(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1)(2)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21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5分)7、(5分)( )() 8、(5分)( )()9、简答题 (5分)(二)文化经典阅

24、读(6分)10、(1)(3分) (2)(3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11、( ) 12、()(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13、(5分)( )( )14、(3分)15(4分)(四、语言基础知识(9分)16、(3分)( )17、(3分)( )18、(3分)( )19.作文200400密封线内不要答题600800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龙海二中期末考高一语文答案1尓卜尔筮 2咥其笑矣 3何方圜之能周兮4制芰荷以为衣兮5知不可乎骤得6泣孤舟之嫠妇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8横槊赋诗9一觞一咏10惠风和畅2B3B4D5(1)“一契”“临”“喻”为关键词。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

25、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未曾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2)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人们 很少到达的地方。6(1)梅子,芭蕉,柳花。(3分)(2)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3分)7CD(D贾蓉)8BC(B贾环C袭人)9宝钗。她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要寻别的姊妹去。这时忽见前面一双玉

26、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宝钗遂取出扇子来扑蝶。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引的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隔窗听见了小红和坠儿的私房话,使用了“金蝉脱壳”法,嫁祸黛玉,使得开窗后被惊的小红和坠儿,都真以为是黛玉听了她们的绝密隐私。)10(1)诚信(信用),曾子杀猪。(2)“诚信”是中华民族古老的道德准则,“诚”表示真实无妄,表里如一;“信”则表示忠于承诺,诚实无欺。即“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美德,是古代先哲们倡导的立言立德立功三大人生目标之一,我国传统文化历来对诚信道德教养很重视,“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民无信不立”,诚信被看作人的立

27、身处事之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素。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都是新时代诚信的新内涵。11.A解析:从文章首段内容可知,A项说的是汉服提倡者的表现,不属于本文作者的论据。12.C解析:A.“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误。B说唐代“规定也最为详细”于文无据;D从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毫无意义和价值”不对。13答案:CD14忧怨中充满希望。15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6D17A18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