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民必修三讲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017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民必修三讲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民必修三讲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民必修三讲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民必修三讲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民必修三讲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民必修三讲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历史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民必修三讲义:专题五 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2)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3)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的教育管理制度。(4)结果: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1)教育方针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等,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1957年,毛泽东在关

2、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实施措施刘少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与“两种劳动制度”,以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在办学体制上,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新建了一批多科性工业大学和多种专门学院,充实和新建了一些紧缺学科和新的专业。(3)成果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了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思维点拨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

3、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接班人。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背景:“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形势一片混乱。2.概况(1)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2)1968年底,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持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各地开展了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热潮。(4)在教学体制上实行“开门办学”。(5)缩短学制,有的地方将小学与初中合并或将初中

4、与高中合并。(6)1970年高等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废止了从高中直接升入大学的传统做法和高等学校的升学考试制度。3.后果(1)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2)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3)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思维点拨 1.“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革命”它是指“文革”期间对教学体制、学校领导体制、学制和招生制度进行的一系列违背科学的调整,是教育遭到严重破坏的一种表现。因此,这次“教育革命”不是有益的改革,而是一种失误。2.反思“动乱中的教育”,我们得到启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对于国计民生来说非常重要;经济、科技、民

5、族素质的竞争在于教育,重视教育是发展的根本大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主要措施(1)教育工作者的解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2)恢复高考制度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3)职称评定制度的建立国家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4)“三个面向”的提出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

6、展的指导方针。(5)“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6)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1980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制定颁行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2.主要成就(1)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2)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3)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成人教育成绩显著。(4)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种

7、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思维点拨 理解教育事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会推动科技进步,科技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经济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也会促进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科技、教育的发展也会推动经济的发展。总之,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关系。知识点 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教训 ZHISHIDIAN材料一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高时增长1965年在校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947年的1.1倍67.4万人19

8、47年的3.3倍中等学校80993所1949年的14.1倍1432万人1946年的6.9倍小学1681000所1949年的4.9倍11626.9万人1946年的3.9倍材料二材料三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头17年教育发展怎样的状况?提示:新中国确立了教育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9、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造成了怎样的危害?提示:“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3)材料三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反映了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什么新思路?提示:具体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新思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1)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通过对旧教育的改造,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

10、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和中共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经验教训:认识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1.1951年11月,政务院

11、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将为革命干部、工人、农民开设的工农速成中学纳入正规学校系统。该决定()A.借鉴苏联经验发展人民教育B.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C.将极大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D.脱离中国国情制约了教育发展答案B解析“将为革命干部、工人、农民开设的工农速成中学纳入正规学校系统”不是苏联的做法,谈不上借鉴苏联经验,故A项错误;革命干部、工人、农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社会发展直接发挥作用的群体,所以他们接受教育的工农速成中学被纳入正规学校系统意味着国家在通过这一举措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故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革命干部、工人、农民这三种人,不能代表全体国民,故C项错误;政务院的做法符合中国国情,

12、故D项错误。2.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到8.9人。以上变化的出现得益于()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答案B解析义务教育的提出是在198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文盲数量下降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反映出中国国民教育的发展,故B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希望工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故D项错误。3.“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

13、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上述教育发展的指示最有可能出现在()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成为社会生活主题,教育提倡学工、学农、学军,批判资产阶级,故D项正确。4.1977年,国家开始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其中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是()A.恢复高考制度B.扫除文盲教育C.通过义务教育法D.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答案A解析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大力推动教育层面的拨乱反正,恢复了终止十年的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故选A项。5.2008年,我国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5%,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2013年,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4.1%,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1%。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高考制度的恢复 B.“三个面向”方针C.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D.“希望工程”的创办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在197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三个面向”是在1983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初中阶段”“小学”得出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促进了入学率的提高,故C项正确;希望工程主要针对困难学生,与题意不相符,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