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昌吉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记录了粤之义民痛诟义律的微文,其中说:“尔自谓船炮无敌,何不于林制府任内攻犯广东?此次由奸相受尔笼络,主款撤防,故尔等乘虚深入。倘再犯内河,我百姓若不云集十万众,各出草筏,沉沙石,整枪炮,截尔首尾,火尔艘舰,歼尔丑类者,我等即非大清国之子民”。材料反映了()A粤民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B百姓缺乏近代国家意识C对战局失利根源认识模糊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民心2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
2、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3近代某西方传教士指出,自清初南怀仁传教士之后,中国江南地区传教陷入困境。但现在“所有江河都将为我们提供方便,我们可以把传教士一直运送到传教国家的心脏”。促使这种情况在中国出现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3、权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5天京事变前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材料意在表明太平天国()A高层内斗统治力量削弱B军事实力由盛转衰C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D朝中无将国中无人6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某一条约签订后,列强开始大规模地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7“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
4、,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B三国还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C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D列强掀起了强瓜分中国狂潮8义和团采用刀枪不入的理念和简单易行的降神附体仪式,借以吸引民众以推动其广泛传播。这说明义和团()A盲目排斥近代科技B缺乏科学革命理论C忽视政权组织建设D没有形成统一领导9“善后谈判还涉及使馆区的扩大、使馆卫队、武器禁运,以及在中国驻军等问题,确实关涉中国主权和尊严,但从各国公使刚刚结束被围困的经验说,他们的目的就是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该“谈判”签订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
5、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101900年6月,当德国公使伍林德在北京被枪杀后,淸政府向各省督抚发布一道密旨:各省督抚均受国厚恩,同休戚。时局至此,当无不竭力图报者。应各就本省情形,统盘规划,于选将、练兵、筹饷三大端,如何保护领土,不使外人逞志;如何接济京师,不使朝廷坐困。这一“密旨”客观上()A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加速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C导致了八国联军共同侵华D赋予了督抚一定的行政权11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发布宣布满洲政府罪状檄,揭露清政府借辫子来残杀民众的血腥行为。即使仍处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也自愿剪掉辫子,“表示自己是中华民国的公民,而不是清朝遗民,更不是日本国民”,更有甚者,当他们在剪辫
6、时,还“鸣放爆竹”、“办酒宴”。这反映了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日本暴行激起台湾民众不满C南京临时政府推动习俗变革D新政权强化民族意识和认同12“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由此推知五四运动()A使各界团体对社会改造趋于一致B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导致当时中国社会秩序大乱D广泛深入地动员了人民群众13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批评了教条主义错误,肯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战术。在中共历史上首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面对的问题。这次会议()A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错误B
7、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4(2019.1云南学业水平3)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说:“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抗战胜利指日可待。”“抗战胜利指日可待”的根本原因是()A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B有国际力量的支持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日本是小国,资源匮乏151949年5月,解放军占领上海,民族资本家荣毅仁亲眼目睹了解放军不入民宅睡马路一幕后,得出结论:“国民党回不来了。”这反映出()A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B共产党和解放军赢得民心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D中共工作重心从
8、乡村转移到城市二、材料解析题(16题25分,17题15分,18题15分,共计55分)16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
9、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四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无明清?日臻完
10、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宪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園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 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 材料五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
11、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其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网意、纠正、纠华、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义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經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请回答:(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
12、点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10分)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体制的认识。(5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孙中山打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
13、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为基础”、“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 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此方案的目的。(4分)(2)指出材料二中“用最新的火轮车”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作
14、出的努力。 (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3分)18.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
15、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7分)(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8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 【解析】材料中粤之义民认为英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奸相受尔笼络,主款撤防,故尔等乘虚深入”,可见其对鸦片战争失利的根源认识模糊,故选C项;材料中粤民认为“尔自谓船炮无敌,何不于林制府任内攻犯广东”,可见当时广东百姓对世界形势有一定了解
16、,排除A项;材料中“截尔首尾,火尔艘舰,歼尔丑类者,我等即非大清国之子民”体现了广东民众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排除B项;材料中广东百姓的出发点是维护大清利益,可见当时清政府依然得到民众支持,排除D项。2【答案】C 【解析】材料是针对外国人能否入城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故A项错误;外国人能否入城与国家主权无关,故B项错误;中方反对外国人入城,以致引发反入城风潮,说明清政府消极抗拒南京条约,故C项正确;根据南京条约,在通商的五口外国人要求入城符合条约规定,故D项错误。3【答案】B 【解析】题干“运送到传教国家的心脏”体现侵略已经深入中国内地,而天津条约中开放汉口、九江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说明这一点,故选
17、B项;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都在东南沿海,不符合深入中国内地,排除A项;马关条约是在天津条约之后,不符合“出现”,排除C项;辛丑条约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也不符合“出现”,排除D项。4【答案】B 【解析】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而非贸易主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答案】C 【解析】“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表明天父、天兄人格化的骗局暴露,太平天国出现信仰危机,故选
18、C项;高层内斗统治力量削弱不是材料的主旨,主旨是骗局暴露出现了信仰危机,排除A项;军事实力由盛转衰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反映的是信仰危机,排除B项;天京事变导致国力衰弱,没有达到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地步,排除D项。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解析】“义和团采用降神附体仪式推动其广泛传播”可知,义和团运动采用封建迷信来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故选B项;材料没有近代科技的信息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权建设,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的领导权的问题,排除D项。9【答案】D 【解析】由“在中国驻军”这一关键信息点可以推断出该条约是辛丑条约,故选D项;南京条约没有关于
19、在中国设立使馆区的内容,排除A项;天津条约没有关于列强在中国驻军的内容,排除B项;北京条约没有关于列强在中国驻军的内容,排除C项。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清政府发布的密旨,让地方督抚便宜行事(选将、练兵、筹饷),这加大了督抚处理地方的权力,故选D项;“解决”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排除A项;加速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是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中发布“剿匪谕旨”,排除B项;德国公使伍林德被杀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但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企图瓜分、占领中国,排除C项。11【答案】D 【解析】革命中
20、剪掉辫子展示摆脱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强化民族认同,号召共同反满,故选D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影响,排除A项;题干主要反映武昌起义的影响,排除B项;南京临时政府是在1912年元旦成立,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排除C项。12【答案】D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五四运动中有学生、商人、工人等参与进来,说明五四运动广泛深入地动员了人民群众,故选D项;五四运动中尽管有学生、商人、工人等不同阶层的参与,但各阶层的社会改造方案不可能趋向于一致,排除A项;五四运动激发了社会各层的革命意识,但由于各阶层利益不同,在革命统一战线上未产生相应影响,排除B项;结合史实可知五四运动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特别是
21、后来军阀割据导致社会动乱,非五四运动所导致,排除C项。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批评了教条主义错误,肯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战术。在中共历史上首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面对的问题”可知为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遵义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选B项;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右倾错误,排除A项;1956年周恩来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D项。14【答案】A 15【答案】B 【解析】“解放军不入民宅睡马路国民党回不来了”说明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与国民党有根本不
22、同,其不扰民的行动赢得了民心,故选B项;战略决战始于1948年9月,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9年4月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排除C项;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D项。16【答案】(1)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与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3分)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便于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分) (2)制度:郡国并行制(1分)。影响:不利于中央集权(1分) (3)创新:行省制(1分)。原因:元疆域辽阔(1分) (4)关系: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1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3、(5)特点:历史悠久;监察制度不断完善;察机构日趋完备;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级官员);监察范围广(凡官员违法与各种不良行为等)。(4分)原因:中国幅员辽阔,需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封建统治机制易产生腐败;激化社会矛盾;封建君主不断强化专制统治。(6分,任意两点即可) (6)不同之处:形成以议会监察为核心更为完备的监察体制;监控规程更为完善;监督渠道多元化。(3分)认识:监察体制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提高民众的监督意识;注意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2分,任意两点即可)17【答案】(1)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
24、对满清;实现国家富强。(4分)(2)含义:实行民主共和。(2分)努力: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6分)(3)因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分)说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分)18(1)法令:方田均税法。(2分)目的:均摊赋税;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5分)(2)表现:旧田制瓦解,租佃经济确立。(2分)简析: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契合时代要求;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查。(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