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904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三单元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桀(ji)以乱辍(chu)冬礼义之不愆(qin) 啜(chu)菽(sh)楛(k)耕伤稼 籴(d)贵民饥雩(y)而雨 卜筮(sh)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大王荒之(“大王”,同“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2)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3)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知”,通“智”)(4)小人错其在己者(“错”,通“措”,废弃)(5)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县”,同“悬”,指有较大悬殊或差距)(6)怪星之党见(“党”,通“傥”,偶然地;“见”,同“现”)(7)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

2、”)(8)人则可畏也(“”,同“妖”)(9)枯耘失岁(“枯”,通“楛”)(10)田稼恶(“”,同“秽”,荒芜)(11)其说甚尔(“尔”,通“迩”,近)(12)则日切瑳而不舍也(“瑳”,通“磋”,切磋)(13)则光晖不赫(“晖”,同“辉”)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作(2)错(3)其(4)道(5)之(6)以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地有常数矣古义:指经久不变的必然性今义:指表示常量的数(2)本事不理古义:指农事今义:指本领(3)勉力不时古义:力役,人民所服的劳役今义:指努力(4)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风雨之不时古义:不按照时节今义:时

3、时、经常不断的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大王荒之(形容词作动词,开垦,垦辟)(2)文王康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3)君子道其常(名词作动词,遵行)(4)楚王后车千乘(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在后面、使随从)(5)生于今而志乎古(名词作动词,笃信)(6)是以日进也(名词作状语,天天)(7)怪之,可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8)雩而雨,何也(名词作动词,下雨)(9)以文之也(名词作动词,修饰,文饰)(10)大天而思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伟大)(11)因物而多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加)(12)孰与骋能而化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产生变化)(13)思物而物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4、为物)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治乱非天也。(判断句)译文: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上天决定的。(2)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判断句)译文:这是自然界的变动,是阴阳二气的变化,是很少出现的事情。(3)繁启、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译文:在春天、夏天,农作物纷纷发芽并茂盛地生长。(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状语后置)译文:在天上没有什么比太阳、月亮更明亮的了。(5)礼义之不愆兮。(宾语前置)译文:不违背礼义。资*源%库(6)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译文:在已经到来的事情中。(7)禹以治,桀以乱。(省略句)译文:大禹凭(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桀凭(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8)可

5、畏也,而不可怪也。(省略句)译文:(这)是可怕的,而不可以感到奇怪。常识速览“荀卿”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虽属于儒家学派,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成为先秦文学中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他是一位朴素的唯物论者。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但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它们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他主张先法后王,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束缚,他的学说,对以后的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荀子一书,收文章32

6、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辩论等方面,天论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人类同自然做斗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种种怪异现象不能做正确解释。到春秋战国时期,像孔孟、老庄、墨子等人都提出一些自然哲学观,但这些观点或唯心或认为人不能胜天。而一些统治者则利用人们的无知,推波助澜,大肆宣扬迷信活动和神权、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借以维护其统治。整体感知本文节选自荀子天论,“天论”,就是论述天道的意思。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作者依据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以

7、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治乱在天、天命可畏等唯心主义看法,进行了大胆地反对和批判,明确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文脉梳理人定胜天文本层析1.本文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_【答案】文章开始便用设问的形式指出,人类社会的治乱与自然变化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能主宰人们的吉凶祸福。从而得出“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的正确结论。这一观点,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光芒,一扫以往对“天”的种种歪曲的或片面的理解,还“天”以本来的面目,为科学思想在中国的发育滋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荀子还大胆地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物畜而制之”“骋能而化之”的主张,认为人类应该在了解、

8、掌握天的运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智慧才能,去驾驭自然,征服自然,使天地万物都能为人类服务,并且使万物更多、更好、更快地成长。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先秦诸子的哲学理论中,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也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认识论,不仅肯定了“天”是物质的存在,它不可能有什么主观意识对人总是怎么样,而且进一步指出人应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天有所作为。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就不是机械唯物论,而基本接近辩证唯物论了。这种见解,在我国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民族还处于蒙昧阶段时,确实令人由衷地赞叹它的卓越无比。

9、2.“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这段话表明了荀子的什么观点?_【答案】本段说明了自然界的怪异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应该害怕。荀子对自然界中星坠、木鸣等现象虽不能做出具体科学的解释,但是他指出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并进一步强调日食、月食的发生,刮风下雨不合时宜,怪星偶然出现“无世而不常有之”,关键在于君主是否圣明,政治是否清平,有力地否定了鬼神的存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荀子在本文中是怎样摆出自己的观点,通过严密论证、析疑解惑的?_【答案】在荀子所处的战国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一些统治者又利用人们的无知宣扬迷信活动以维护其统

10、治,在这种情况下,荀子能义正词严地辟除各种迷信神怪传说,明确指出“星队、木鸣”“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乃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是无世不常有之”的。还进一步指出:“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这就充分表明了自然界的一切变异,都只是自然现象,与人治无关,更不是什么“神灵显威”。为了解除人们的疑惑,荀子在这里特地运用了设问、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并且多用判断句,斩钉截铁而又酣畅淋漓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并论证了这一观点无可辩驳的正确性。这有力地破除了当时普遍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迷信思想,也充分反映出荀子科学的理智的自然观

11、。WWW$来&源:资*源%库 Z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恶:厌恶B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瑳:通“磋”,切磋C彼作矣,文王康之 作:建筑房屋D君子者隆礼尊贤而王 王:君王【解析】D项,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均为通假字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无通假字/通“尝”;B项,无通假字/通“措”,废弃;C项,均通“智”;D项,均无通假字。【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前一个“怪”带了宾语“之”,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当“对感到奇怪”讲;后一个“怪”

12、作主语,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当“奇怪的现象”讲。B项,前一个“日”与“月”共同作主语,是名词,当“太阳”讲;后一个“日”用在谓语动词“进”前修饰谓语,是名词作状语,当“一天天地”讲。C项,前一个“治”是形容词,当“安定,太平”讲;后一个“治”是使动用法,当“使安定”讲。D项,两个“理”均作谓语,是动词,当“治理”讲。【答案】D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为:因为,介词/作为。B项,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助词。C项,均为连词,那么。D项,而:表示并列/表示转折。【答案】C5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补全。(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13、,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_。(2)_,_;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3)诗曰:“_,_!”此之谓也。【答案】(1)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3)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

14、伪也。$来&源: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

15、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荀子性恶篇【注】伪:人为。文理:礼仪制度。从:通“纵”,放纵。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有疾恶焉疾:嫉妒B合于犯分乱理 分:等级名分C是以为之起礼义 起:启发D凡性者,天之就也 就:造就【解析】C项,起:设置,创立。【答案】C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然后出于辞让B人之学者,其性善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C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曰:是不然D是以为之起礼

16、义、制法度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解析】B项,两句中的“者”皆为判断句前一分句的句末助词。A项,前“于”为介词,“到”;后“于”为介词,“对于”。C项,前“然”为指示代词,“这样”;后“然”表肯定,“是的”“对的”。D项,前“为”(wi)为介词,“为了”;后“为”(wi)为动词,“是”。【答案】B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荀子对“人性恶”的看法的一组是()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ABC D【解析】都是直接表现荀子“人性恶”这一观点的;用打比方表现荀子的观点,属于

17、间接表现;主语是“古者圣王”而非荀子;是荀子阐释人性是天生的道理,人的本性如同眼睛生来就能够看到东西、耳朵生来就能够听声音一样。【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有妒忌憎恨的心理,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而无推辞谦让、忠诚守信之心,不愿遵守礼义法度。B荀子用弯曲的木料、不锋利的金属器具为喻来说明: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一定要依靠师长和法度的教化才能端正,要得到礼义的引导才能治理好。C君子就是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人;小人就是纵情任性、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人。D孟子认为,人们要学习的,是那本性的善良。

18、荀子认为,这种认识不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天然的,是不可能学到的,是不可能人为造作的。【解析】A项,人一生下来就“无推辞谦让、忠诚守信之心,不愿遵守礼义法度”有误。原文强调,顺着喜欢财利之心,妒忌憎恨的心理,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不加以克制,人们就会丢掉推辞谦让、忠诚守信之心,不愿遵守礼义法度。【答案】A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译文:_(2)人之学者,其性善。译文:_【答案】(1)既然这样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们后天的作为。(2)人们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参考译文】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是后天的

19、作为。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喜好财利,依从这种本性,因此人们就产生了争抢掠夺,谦让的品德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从这种本性,因此就产生了残杀陷害,忠诚守信的品德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声色的欲望,有喜欢美好音乐、美色的本能,依从这种本性,因此就会产生淫荡混乱,礼义法度就消失了。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就一定导致争抢掠夺,一定跟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相合,而最终回到暴乱局面。 因此一定需要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这样之后,对推辞谦让这种美德人们才会做出,对国家的礼法人们才会遵守,(国家)就最终走向安定太平。用这些事实看人的本性,既然这样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

20、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们后天的作为。因为弯曲的木料一定要经过栝矫正加热,才能变直,钝的金属器具一定要经过磨砺,然后才能锋利。人的本性邪恶,一定要经过师长和法度的教化后才能端正,用礼义加以引导才能矫正。人们如果没有师长和法度的教化,就会偏颇邪恶而不端正;没有礼义的引导,就会悖乱而得不到管理。古代圣明的君王因人的本性是邪恶,认为(人)是偏颇邪恶而不端正的,悖逆祸乱而得不到治理的,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矫正整治人的性情从而让他们端正,用来教化人们的性情以便引导他们。(古者圣王)开始都是出于整治社会秩序、从而使人的行为合乎道德原则。现在的人,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济方

21、面的知识、遵行礼义就是君子;(如果有人)放纵性情、习惯于胡作非为而违背礼义就是小人。由此看来,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后天的作为。孟子说:“人们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这是还不了解人的本性,就是对人先天的本性和后天人为努力之间的区别不了解。一般来说,本性是与生俱来的,是学习不来的,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礼义是圣人创建的,是人们能够学习、努力实践做到的。人身上那种不能学习、不能努力就能做到的东西,叫本性;人可以学会、可以通过努力实践做到的,叫人为努力,这就是本性和后天人为的区别。人的本性,比如说眼睛生来是用来看东西的,耳朵生来就是用

22、来听声音的。那可以看见东西的视力离不开眼睛,可以听声音的听力离不开耳朵。视力和听力是不可能学到的,这是很明显的。三、语言表达1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文段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荀子针对早期许多思想家提倡的“无欲”“去欲”“寡欲”的观点提出了批评,他认为重要的在于导欲、节欲,而不是无欲、去欲。荀子甚至认为有些政策的制定和设计,正是以人的“多欲”本能为前提的。 总之,荀子不否认人有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权利,但他强调指出,满足的方式必须严格限定在“礼义”的规范、制度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欲望不能随意发泄,而要有一定的“度量界限”,符合一定的礼义规范,这种观点在现在看来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概括:_

23、【解析】本题考查的题型属语段压缩,在概括中点明什么人、什么观点、什么影响即可。【答案】(示例)荀子的导欲、节欲观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则失万物之情”,完成1215题。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则光晖不赫赫:显耀B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隆重C大天而思之 思:思慕D孰与应时而使之 孰:哪里【解析】B项,隆:尊重。【答案】B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 C. D.【解析】A项,“于”均为介词,“比”。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天。C项,表顺承,“就”;表递进,“并且”。D项,表因果,“那么”;表转折,“却”。【答案】A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推崇礼制,尊重贤人,就可以统治天下;重视法制,爱护人民,就可以称霸。B“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C选文中,荀子谈治理国家的几个原则时,特别强调了礼义,这是与孔孟思想一脉相承的。D选文使用排比,铺陈渲染,使文章节奏鲜明,又气势磅礴,既层层递进,又丝丝入扣。【解析】B项,“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错误。原文中说人的命运取决于他以何种态度对待自然。【答案】B15用“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一句作结尾说明了什么?_【答案】充分说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