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252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二大题,29小题,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3.将答案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选择题(1-20题每题2分,21-25 题每题3分,共55分)1. 下列关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操作,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B. 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能稳定遗传又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C. 豌豆开花后要立即去除母本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D. 待去雄母本的雌蕊成熟时,采

2、集父本的花粉,撒到母本的雌蕊柱头上,再套袋【答案】C【解析】【分析】自花传粉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豌豆的蝶形花冠中,有一对花瓣始终紧紧地包裹着雄蕊和雌蕊,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A、豌豆是两性花,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A正确;B、豌豆具有多对能够稳定遗产且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B正确;C、母本豌豆要在花未成熟之前去雄,C错误;D、母本花粉未成熟时去雄套袋,带发育成熟时,授予另一朵花父本的花粉,D正确。故选C。【点睛】2. 下列关于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得出分离定律的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 问题的提出是

3、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C.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得出的结论D. 孟德尔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应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为: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孟德尔在做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时,利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所得F1均为高茎,F1自交所得F2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31,进而提出问题,A正确;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孟德尔没有提出“染色体”的概念,

4、B错误;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C错误;D、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D错误。故选A。3. 下列4组实验中,能直接判断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A. 紫茉莉:粉花粉花红花123+粉花245+白花121B. 玉米:非甜玉米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甜玉米105C. 牛:黑毛牛白毛牛黑毛牛和白毛牛各一半D. 南瓜:盘状南瓜盘状南瓜全为盘状南瓜【答案】B【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

5、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A、粉花粉花红花123+粉花245+白花121,比例为1:2:1,为不完全显性,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的显隐性关系,A错误;B、非甜玉米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甜玉米105,子代出现3:1的分离比,说明非甜玉米为显性,B正确;C、黑毛牛白毛牛黑毛牛和白毛牛各一半,子代1:1的分离比,无法判断出显隐性,C错误;D、盘状南瓜盘状南瓜全为盘状南瓜,亲本可能为显性或隐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故选B。4. 下列有关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

6、合子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A【解析】【分析】纯合子是指遗传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aa,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是指遗传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详解】A、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A正确;B、纯合子测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B错误;C、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如AaAaAA、Aa、aa,B错误;D、杂合子测交后代也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aa,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杂合体、纯合体的相关知识

7、,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 南瓜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那么下列基因型组合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A. WwDd和wwDdB. WwDd和WWDDC. WWdd和WwDdD. wwdd和wwDd【答案】B【解析】【分析】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详解】A、WwDd表现型为白色盘状,wwDd表现型为黄色盘状,两者表现型不一样,A错误;B、WwDd表现型为白色盘状,WWDD表现型为白色盘状,

8、两者表现型相同,B正确;C、WWdd表现型为白色球状,WwDd表现型为白色盘状,两者表现型不一样,C错误;D、wwdd表现型为黄色球状,wwDd表现型为黄色盘状,两者表现型不一样,D错误。故选B。6.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玉米和人的体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组成,A、a、B表示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生物群体代代自由交配,Fn代中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B. 图甲所示生物群体代代自交,Fn代中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C. 图甲、图乙所示生物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基因型分别为A、a和XB、YD. 若乙图中B基因来自人工导入,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1、题图分析

9、:由图甲可知,玉米基因型为Aa;由乙图可知,人的基因型为XBY。2、杂合体(Aa)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Aa)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为50%,a的基因频率为50%,自由交配后基因频率不变,故每一代Aa的比例都是。【详解】A、图甲所示生物群体代代自由交配,Fn代中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A错误;B、图甲所示生物群体代代自交,Fn代中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B错误;C、由于图甲、图乙所示生物基因型分别是Aa、XBY,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XB、Y,C正确;D、若乙图中B基因来自人工导入,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7. 下列关于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10、( )A. 控制不同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之间都是可以自由组合的B. 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该性状一定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 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均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

11、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可以自由组合,A错误;B、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该性状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C、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错误。故选C。8.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得F1,F1自交后代出现的

12、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ddrr)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DDRR)F1均为抗稻瘟的高秆(DdRr)F2中: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一显一隐(易感稻瘟病高杆):一隐一显(抗稻瘟病矮杆):双隐(易感稻瘟病矮秆)9:3:3:1。双显(抗稻瘟病高秆):DDRR、DdRR、DDRr、DdRr;一显一隐(易感稻瘟病高杆):DDrr、Ddrr;一隐一显(抗稻瘟病矮杆):ddRR、ddRr;双隐(易感稻瘟病矮秆):ddrr。【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用一个纯合易感

13、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一隐一显(抗稻瘟病矮杆):ddRR、ddRr,故F1自交后代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中纯合子的比例是,A正确。故选A。9. 小麦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用纯合高茎有芒小麦与纯合矮茎无芒小麦杂交,所得的F1又与“某品种小麦”杂交,其后代有四种表现型: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比例为3131,那么该“某品种小麦”的基因组成是( )A. ddBBB. DDbbC. ddBbD. Ddbb【答案】C【解析】【

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点,可以尝试把自由组合定律拆成分几个离定律进行分析。【详解】纯合子高茎有芒与纯合子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即DDbbddBBDdBb,得DdBb又与某品种小麦杂交,其后代有四种表现型: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比例为3131,只看高茎和矮茎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高茎:矮茎=(3+1):(3+1)=1:1,属于测交类型,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只看无芒和有芒这一对相对性状,后代无芒:有芒=(3+3)(1+1)=3:1,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所以两亲本基因型为DdBb、ddBb,所以某品种小麦的基因组成为ddBb ,C 正确,ABD错误。故选C。10

15、. 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长期培养在含放射性同位素X培养基中的细菌,再用释放的T2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细菌,保温后充分搅拌、离心,获得上清液、沉淀物和子代T2噬菌体,并检测它们的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X为35S,则要获得被标记的T2噬菌体,也可用上述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直接培养B. 若X为3H,则放射性同时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是因为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C. 若X为32P,则最终释放的大部分T2噬菌体中含32P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依据D. 题中的细菌只可以是大肠杆菌,而不可以是幽门螺旋杆菌等其他细菌【答案】D【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

16、、S)和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模板: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若X为35S,则要获得被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用上述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先培养大肠杆菌,再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该大肠杆菌,A错误;B、若X为3H,则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含3H,侵染后放射性会同时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B错误;C、若X为32P,则最终释放

17、的少数T2噬菌体中含32P,C错误;D、T2噬菌体是专门侵染大肠杆菌的一类病毒,不能侵染幽门螺旋杆菌等其他细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 右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情况下,该DNA分子中的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B. 该DNA分子的结构中,位于外侧的基本骨架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C. 图中所示的分子片段中共包含了8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碱基D. 图中由构成的是DNA的一种基本结构单位,其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答案】A【解析】【分析】分

18、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其中为(胸腺嘧啶)碱基,为脱氧核糖,为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为碱基对。【详解】A、正常情况下,该双链DNA分子中的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A正确;B、该DNA分子的结构中,位于外侧的基本骨架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B错误;C、图中所示的分子片段中共包含了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碱基,C错误;D、图中由构成的是DNA的一种基本结构单位,其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A。12. 具有10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区段,内含200个T,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 300个B. 900个C. 800个D. 2400

19、个【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生成4个DNA分子。先由题意计算出每个DNA分子中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然后计算出一个DNA分子复制2次生成4个DNA分子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数。【详解】该DNA片段是1000个碱基组成,AT200个,G+C10002002600个,GC300个;该DNA片段复制2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24个,增加了3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中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是:3003900个,B正确。故选B。13. 2019年10月20日,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确定了44个与听力损失相关的基因,并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机制与年龄和环境密

20、切相关,这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了听力损失的发展过程和可能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与性状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C. 通过听力受损的相关研究可知,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D. 听力损失在人群中发病率比较高,致病原理和先天性愚型一样【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是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可以是多对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同时环境条件也能影响性状。【详解】A、基因与性状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

21、杂的相互作用,精细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C、通过听力受损的相关研究可知,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D、听力损失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愚型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D错误。故选B。14. 某基因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下列有关该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基因的氢键总数不一定发生改变B. 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C. 该基因表达的肽链变长,则可能是A/T对缺失D. 该基因突变后,有可能会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答案】A【解析】【分析】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

22、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详解】A、该基因的氢键总数一定会发生改变,A错误;B、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一定发生改变,如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发生在内含子部分,则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发生改变,B正确;C、该基因表达的肽链变长,则可能是A/T对缺失导致原来终止密码子位置推后而继续翻译,C正确;D、该基因突变后,有可能会提前遇到终止密码子而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D正确。故选A。15. 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

23、正常;乙家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是妻子的弟弟患血友病。从优生角度,甲乙两个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 男孩,男孩B. 男孩,女孩C. 女孩,女孩D. 女孩,男孩【答案】B【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详解】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病母女病”,即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正常,则他们的女儿均患病,儿子均正常,所以甲家庭应该选择生育男孩;已知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特

24、点是“女病父子病”,即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肯定患病,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爸爸患血友病,则妻子可能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女儿均正常,儿子可能患病,所以乙家庭应选择生育女孩,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欲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可用四倍体作母本与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B. 欲将存在于豌豆不同品种个体中的优良基因集中到同一个体,可采用杂交育种C. 欲大幅度改良玉米某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 只能利用基因工程育种D. 欲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某种具有显性优良性状小麦品种的纯合个体,可采用单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四种育种方法:杂

25、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1)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A、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可用四倍体作母本与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A正确;B、利用杂交育种,可将存在于豌豆不同品种个体中的优良基因集中到同一个体,B正确;C、大幅度改良玉米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采用人工诱变育种,C错误;D、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某种具有显性优良性状小麦品种的纯合个体,可采用单倍体育种,D正确。故选C。17. 下图表

26、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将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B. 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形成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突变和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经过漫长年代的地理隔离积累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详解】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将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A正确;B、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

27、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错误。故选A。18. 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捕食者存在往往导致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B.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导致了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都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C. 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的“收割理论”表明,在进化的过程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 通过对达尔文的“加拉帕克斯群岛的地雀”等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物种大都是经过

28、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所组成的群体。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详解】A、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减少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减轻种群内部的斗争,另外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因此对被捕食者是有一定益处的,A错误;B、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发生的进化,不是共同进化,B错误;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D、

29、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正确。故选D。19.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C. 种群基因库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 种群内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就是进化,也就是形成新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进

30、化的方向,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C、种群基因库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正确;D、种群内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就是进化,新物种的形成必须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C。20. 生物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恰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孟德尔得出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用到了假说演绎法B.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用到了模型建构法C. 摩尔根通过类比推理法将果蝇的眼色基因定位到X染色体上D.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实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

31、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B、沃森、克里克利用物理模型建构法研究DNA分子的结构,B正确;C、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将果蝇的眼色基因定位到X染色体上,C错误;D、科学家利用了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探究DN

32、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D正确。故选C。【点睛】21.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9:3:3:1 的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F1形成的各类型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F1体细胞中各基因的表达机会相等;各类型雌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机会相等;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等位基因间的显隐关系是完全的;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9:3: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

33、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详解】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这是实现9:3: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正确; F1为杂合子,因此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不相等,错误; 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这是实现9:3:3:1的分离比要满足的条件,正确;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要相等,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正确; 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要足够多,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正确; 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会影响子代表现型之比,正确;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

34、1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不能自由组合,F2不会出现9:3:3:1的分离比,错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F1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理解满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产生9:3:3:1性状分离比的条件。22.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紫外线处理正在进行DNA复制的洋葱根尖细胞后,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B. 某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后,可引起基因重组C.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后,可引起同源染

35、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D. 某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1、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生物因素,如肝炎病毒等。2、基因重组的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A、紫外线处理正在进行DNA复制的洋葱根尖细胞后,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A正确;B、某卵母细胞在减数

36、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后,可引起基因重组,而非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后则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后,可引起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C正确;D、某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B。23. 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可得到突变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生物诱变剂B. 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中

37、氢键数目增多C. 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D. 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C-C的替换【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DNA复制时,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C配对。【详解】A、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A错误;B、AT之间2个氢键,CG之间3个氢键,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增多,B正确;C、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C正确;D、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C配对

38、,原来的T-A碱基对,复制一次时变成A5溴尿嘧啶,复制第二次时有5溴尿嘧啶C,复制第三次CG,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D正确。故选A。24. 某种豌豆种群,茎秆高度受位于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D1、D2、D3 控制。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在豌豆茎高上有叠加效应,每个D1会让茎高增加75cm,每个D2会让茎高增加50cm,每个D3会让茎高增加25cm。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D1、D2、D3的产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B. 基因D1、D2、D3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C. 两株茎高表现型不

39、同的该种豌豆杂交后代中最多有4种表现型D. 理论上决定这种豌豆茎高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表现型最多有5种【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茎秆高度受位于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D1、D2、D3 控制”,所以该植株的基因型有D1D1(增加150cm)、D1D2(增加125cm)、D1D3(增加100cm)、D2D2(增加100cm)、D2D3(增加75cm)和D3D3(增加50cm)共6种基因型,5种表现型。【详解】A、基因D1、D2、D3产生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的特点,A正确;B、基因D1、D2、D3是复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两株茎高表现型不同的该种豌

40、豆杂交后代中最多有4种表现型,如果D1D3和D2D3杂交,后代有D1D2、D1D3、D2D3和D3D3,结合分析中的表现型,有4种,C正确;D、根据分析,决定这种豌豆茎高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表现型最多有5种,D正确。故选B。25. 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20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该种群在20年内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AA(%)Aa(%)aa(%)140402020364816A. 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B. 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C. 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的方向进化D. 该种群生物已形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种【答案】B【解析】

41、【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0.5Aa基因型频率,所以第一年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第二年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据此答题。【详解】A、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由此可推测该种群生活环境没有发生较大变化,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没有表现出生物进化,B正确;C、生物的进化方向与环境有关,因为环境条件不确定,故不能确定进化方向,C错误;D、该种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更没有形成与原来不同的新物种,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5分)26. 下图表示某个高等

42、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条染色体。(2)图中B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C细胞处于_ (分裂方式及时期)。(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用字母表示),染色体数:核DNA 数=1: 1的细胞有_(用字母表示)。(4)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细胞是_。按该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的先后顺序,将A、B、 C、D细胞连接起来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答案】 (1). 8 (2). 精细胞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M后期) (4). AC (5). AD (6). C (7). AC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

43、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属于生殖细胞。【详解】(1)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是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故该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最多含有8条染色体。(2)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为细胞质是均分的,可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该动物为雄性。那B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C,染色体数:核DNA 数=1: 1,说明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这样的细胞有

44、AD。(4)C位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生物体内精原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据分析排序为ACBD。【点睛】判断细胞分裂方式的时候,先依据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在看染色体的行为。判断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细胞质是否均分是重要依据。27. 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两个个体。请据图回答:(1)该遗传病是由位于_(“常”、“性”)染色体上的_(“显性”、“隐性”)基因控制的,判断依据是_。(2)若用A、a表示控制该相对性状

45、的一对等位基因,则2号和11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3)6号和8号基因型相同的几率为_,9 号是杂合子的几率为_。(4)6号和9号结婚,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几率是_,如果他们的女儿有病,则再生一个儿子有病的几率是_。【答案】 (1). 常 (2). 隐 (3). 10为女性患者而3、4不是患者 (4). Aa、aa (5). 1(100%) (6). (7). (8). 【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人类某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其中3号和4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0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详解】(1)该遗传病

46、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判断依据是3号和4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10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2号表现型正常,但有患病儿子,则基因型为Aa;11号个体患病,则基因型为aa。(3)11号患病,说明7和8的基因型都是Aa,而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基因型相同也为Aa,故6号和8号基因型相同的几率为100%。10号患病,说明3和4的基因型都是Aa,二者产生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9号表现型正常,则是杂合子的概率为。(4)6号基因型为Aa,9号有2/3概率为Aa、有1/3概率为AA。二者生患病孩子

47、的概率为2/31/4=1/6;如果他们的女儿有病,说明9号基因型为Aa,再生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病的概率为1/4。【点睛】学生熟练运用“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这样的口诀,会使解题变的容易。还需知道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型是相同的。28. 已知二倍体番茄的高蔓(A)对矮蔓(a)呈显性,抗病(B)对感病(b)呈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几种方法。(1)过程自交多代后,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接近_上(“0”、“”、“”、“1”)。(2)经过程获得的植株X的基因型有_种,分别为_,这些植株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个染色体组。(3)过程的原理是_

48、,应用的技术名称是_。(4)图中筛选过程会使番茄的种群基因库中抗病基因的频率_。【答案】 (1). (2). 4 (3). AB、Ab、aB、ab (4). 2 (5).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6). 植物组织培养 (7). 提高【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杂交育种:纯合高蔓感病纯合矮蔓抗病F1F2连续自交后筛选纯合高蔓抗病植株。单倍体育种:纯合高蔓感病纯合矮蔓抗病F1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或种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筛选纯合高蔓抗病植株。基因工程育种:向纯合高蔓感病植株叶肉细胞中转入抗病基因,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

49、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纯合高蔓感病(AAbb)与纯合矮蔓抗病(aaBB)杂交,F1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F2。由于连续自交多代后纯合子的比例逐渐接近1,且每种纯合子比例接近相等,而纯合子的类型应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因此F2经过程自交多代后,纯合高蔓抗病(AABB)植株的比例接近。(2)由于F1基因型为AaBb,则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共4种,因此经过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的单倍体植株X的基因型有AB、Ab、aB、ab,4种;花药离体培养后获得的植株X为单倍体,在其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的染色

50、体组最多,有2个染色体组。(3)过程将导入了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4)图中筛选过程的目的是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因此会使番茄的种群基因库中抗病基因的频率提高。【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的方式相关知识,需要考生掌握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等,准确辨识图中的过程是解题关键。29.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作为一种名贵的观赏花卉,是自花传粉植物,有多个优良品种,花色繁多,常见的有紫色、红色和白色。已知花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但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未知。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

51、系见下表:基因型A_bbA_BbA_BB、aa表现型紫色红色白色(1)有人认为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同学们经分析提出三种假说:假说一:_。假说二: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和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假说三:_。(2)请利用红色牡丹(AaBb)为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写出最简便的实验思路:(不考虑交叉互换)_。(3)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牡丹花色及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367,则假说一成立;若子代牡丹花色及比例为_,则假说二成立;若子代牡丹花色及比例为_,则假说三成立。【答案】 (1). 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

52、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和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3). 红色牡丹(AaBb) 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 (4). 紫色:红色:白色=1:2:1 (5). 红色:白色=1: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的存在情况可能有三种: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A和b连锁,此时需分情况讨论。【详解】(1)由分析可知:两对基因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和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两对

53、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a和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2)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分离定律,故可用红色牡丹(AaBb)个体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及比例。(3)红色牡丹(AaBb)植株自交: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 AAbb、 AaBb、 aaBB,表现型比例为紫色:红色:白色1:2:1;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自交后代出现 AABB、 AaBb、 aabb,表现型比例为红色:白色1:1。【点睛】本题是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分离定律的应用,设计实验确定基因的位置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和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