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7242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0版历史浙江高考新选考精品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三 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cb(20174月,32第一问)考查万隆会议的背景和内容(201711月,15)考查万隆会议(201811月,17)考查万隆会议2.外交关系的突破(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bbb(20164月,12)考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201510月,13)考查尼克松访华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3)改革

2、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bbc(20164月,12)考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20184月,14)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梳理基础知识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2)国内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2.历程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进一步阐释1954年中印总理联合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最终定型1955年亚非会议上,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3、、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二、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b)1.日内瓦会议(1)时间、地点:1954年、日内瓦。(2)会议议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特点: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2)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3

4、)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4)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形成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概念辨析】“求同存异”(1)“同”: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奋斗目标。(2)“异”: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周恩来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史料一周恩来总理手迹识图解史 图示中丁的表述显示此手迹是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声明中的内容,随后又有何改动

5、?提示:在亚非会议上,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史料二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读史用史 史料二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平等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有何意义?提示:这些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要点二新中国步入国际舞台史料(2017浙江4月选考)(节选)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

6、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读史用史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提示: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7、,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相互交织。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018嘉兴3月测试)1954年4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原则()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D.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解析材料涉及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印外交和万隆会议上的应用,A项涉及的是国际准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下降导致的,

8、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平等合作,故C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形成,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素养2 史料实证日内瓦会议2.(2018温州3月测试)某国际会议最后宣言规定:“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的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最终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这次会议是()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解析日内瓦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

9、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印度支那地区与材料中“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相符,故C项正确。答案C素养3 历史解释万隆会议3.(2017浙江11月选考)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万隆会议是周恩来参加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上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万隆精神”。根据题中

10、的关键词“周恩来、解除殖民主义、共同基础”等词可知,此次会议指的是周恩来参加的万隆会议。故答案为B。答案B4.(2018浙江11月选考)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A.“不结盟” B.“万隆精神”C.“单极多极化” D.“日内瓦精神”解析根据史料可知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延续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可知这次国际会议为万隆会议,故选B项;日内瓦会议

11、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D项与题意不符;史料中未曾体现“不结盟”问题,与“单极多极化”无关,可排除A、C两项。答案B考点二外交关系的突破梳理基础知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1.背景(1)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蒋介石集团所占据。(2)广大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崛起。(3)新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2.过程(1)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周恩来拒绝。(2)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12、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中美关系正常化(b)1.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1)对美国来说: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2)对中国来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2.过程时间事件意义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承认一个中国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

13、一部分为建交提供了法律依据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3.影响(1)对世界: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局势。(2)对中国: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外交上打破外交困境,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易错易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关键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三、中日邦交正常化(b)1.原因(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2)日本舆论强烈要求尽快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为日本取得国际竞争

14、中的有利地位。(3)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2.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中国重返联合国史料中国在联合国获得支持票数的增长识图解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什么?提示: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要点二中美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史料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

15、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读史用史 两个“公报”对“一个中国”的表述明显不同,据史料分析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与中美联合公报相比在内容上有何发展?提示:美国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关键。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中国重返联合国1.(2017稽阳联谊学校联考)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此处的“开花结果”指的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

16、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万隆会议上,中国赢得更多的亚非国家的支持和拥护,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原因。答案A素养2 史料实证中美关系缓和2.(2015浙江10月选考)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两国还处在敌对的紧张状态,故A、

17、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开始”,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故D项错误。答案C素养3 历史解释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成就3.(2018绍兴3月测试)阅读下边1969197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结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有关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中国外交开始走向国际舞台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 B. C. D.解析新中国成立

18、后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故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故正确;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故正确;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素养4 史料实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2018金华十校期末调研)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表。该表反映了()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

19、%)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着中国对美国的态度不同语态折射出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A. B. C. D.解析由材料1960、1975、1985年的时间信息可知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故错误;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这一时期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着中国对美国态度,故正确,由材料中“中性报道”比例的变化可知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考点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梳理基础知识一、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

20、表现(b)1.调整背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际形势的发展(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调整依据: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3.具体表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表现为不结盟。二、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1.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2.特点:结伴而不结盟。3.合作模式: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4.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三、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及其意义(c)1.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举措: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如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恢复教科文组织合法地位、加入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等。(2)作用及其意义: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2.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举措:出席和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倡议成立上合组织、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等。(2)作用及其意义:有力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共赢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赢得国际广泛赞誉和支持。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22、的原因、表现史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读史用史 (1)史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目标是什么?提示:“不结盟”;维护世界和平,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与“不变”?提示:“不变”: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没有变,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没有变。“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要点二新时期的外交重心及表现史料一2000年,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

23、首脑首次会晤。识图解史 图文史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重心之一是什么?提示: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史料二(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改编)识图解史 图示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徽标。其成立于何时?作为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请指出其特征。提示:2001年;特征: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精练核心素养素养1 历史解释上海合作组织1.(2018台州3月质评)2018年1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部门领导会议在北京举行,印度、巴基斯坦这两个新成员国也派员与会。下列属于该组织创始国的

24、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A. B.C. D.解析上海合作组织创始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不包括土库曼斯坦,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素养2 历史解释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2.(2018温州3月测试)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简表(部分)国际组织名称参与年代国际组织名称参与年代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979年恢复中国合法地位不结盟运动1992年成为观察员国世界能源理事会1983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1996年成为全面对话伙伴国亚洲开发银行198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加入美洲国家组织2

25、004年成为常驻观察员国A.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组织B.两极格局解体加速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C.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中国和世界共享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利益解析1971年,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始加入”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政治多极化与材料中“经济组织”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多边贸易体制”只强调经济方面,与材料中“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简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素养3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成就3.(2018浙江

26、4月选考)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200020062010201120122013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7.752.3165.3185.8213232.3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10.535135.8210.2246.4270.3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A. B. C. D.解析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它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正确。读取材料可知,正确,故正确

27、答案为C。答案C素养4 时空观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4.(2016浙江4月选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B.C. D.解析发生在1972年,指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在2001年,在1991年。故选A项。答案A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金华十校高一期末)有学者曾说:中国外交有一枚“定海神针”,不论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靠着这枚“神针”成功理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新兴民

28、族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这枚“定海神针”是()A.人民民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政策 D.社会主义原则解析从材料“定海神针”“成功理顺”等信息可知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B2.(2018江苏单科,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解析结合材料信息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可知,

29、邓小平强调的是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应坚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A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递交了国书,开创了中苏友好的新局面,与题中“1984年”的时间信息不符,B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消除”太过绝对;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与邓小平讲话精神无直接对应关系,D项错误,排除。答案A3.(2018宁波3月模拟)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致呼吁和平,就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团结的。”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

30、B.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得以通过C.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D.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解析结合题干可知该会议为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故选B项。答案B4.(2018台州高三期末)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就下面地图所示区域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A.推动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B.促进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C.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D.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解析材料地图是东南亚地区地图,签署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会议没有涉及东南亚问题,故A项错误;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与解决东南亚问题无关

31、,故B项错误;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的是越南战争,与“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不符,故C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会上通过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与材料地图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5.(2018杭州高三期末)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A.综合国力的提升 B.中美关系的缓和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改革开放的推行解析20世纪70年代综合国力虽有所提升,但不是关键因素,

32、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随后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高潮,故B项正确;中国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重返联合国,不是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答案B6.(2018杭州高一期末)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则公报的共同点有()A.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B.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C.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D.推

33、动了新中国第三次建交高潮解析从材料具体表述可看出二者的共性特点都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故选C项。答案C7.(2018绍兴高一期末)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下列中美关系缓和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基辛格秘密访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A. B.C. D.解析是1971年7月;是1971年10月;是1971年4月;是1972年2月。故选B项。答案B8.(2018浙江4月仿真三)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

34、是()A.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权利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C.美国与日本的联盟更密切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解析“钥匙效应”是指中美关系缓和直接促进中日关系发展,故选D项。答案D9.(2018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有关此历史文件的分析,正确的是()A.中美建交推动了此历史文件的签订B.它标志着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此时,日本已

35、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D.中日建交标志日本重新成为了政治大国解析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A项。材料内容涉及中日关系正常化,结合所学知识,此为中日建交文件,故选B项;中日建交后,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10.(2018浙江5月预测一)时空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时空概念的重要方法。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放在1984年的是()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

36、地区为经济开放区A. B.C. D.解析是1985年,排除;是1985年,排除。故选B项。答案B11.(2018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某一国际组织规定: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开展经贸、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北约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不结盟运动 D.上海合作组织解析材料中“睦邻友好”“新秩序”等信息可推断该国际组织为上海合作组织,故选D项。答案D12.(201891高中联盟高二期中)上海合作组织是欧亚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下列关于该组织的表述不正

37、确的是()A.由中俄两国始创的双边合作组织B.从解决边境地区的安全问题发展而来C.是新时期中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主要成果D.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始创的多边合作组织,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A13.(2018湖州高一期末)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关于中国与该组织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1991年加入后,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B.中国出席了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C.中国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丰富了中俄两国始创的新型国家关系解析“丰富了中俄两国始创

38、的新型国家关系”的是上海合作组织,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史实有()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A. B.C. D.解析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具体表现是对联合国事务全面参与,故正确;2000年,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符合题意,故正确;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故正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答案A15.新中国成立后,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政治,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

39、排序,正确的是()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加万隆会议 参加日内瓦会议A. B.C. D.解析1971年重返联合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6.(2018诸暨中学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为此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马歇尔计划50周年时的讲话材料二2013年9月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

40、013年10月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10月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国决定成立“亚投行”2014年11月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笼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5分)(2)综合材料一、二,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21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为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5分)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困难;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美苏冷战开始。(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影响:促进欧洲的经济复苏;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推动西欧走向联合。(3分)(2)认识:“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观点是错误的。(1分)实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中国“一带一路”的实质是谋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举例:在中国政府倡议下,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实现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会晤;组织2001年亚太组织“上海会议”;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